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1
作者 曾阳玲 王运踊 +6 位作者 关海梅 王恬雯 谢宝华 李国宝 张日云 王挺帅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3-990,共8页
胆固醇是细胞膜生物合成、细胞增殖与分化不可或缺的分子,肝脏在体内胆固醇代谢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负责胆固醇的合成、摄取、分泌与转运等关键功能。肝脏中胆固醇合成的起始环节尤为重要,其异常与多种肝脏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3... 胆固醇是细胞膜生物合成、细胞增殖与分化不可或缺的分子,肝脏在体内胆固醇代谢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负责胆固醇的合成、摄取、分泌与转运等关键功能。肝脏中胆固醇合成的起始环节尤为重要,其异常与多种肝脏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作为胆固醇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限速酶,其控制特性明确,已被证实为多种肝脏疾病调控的重要靶点。本文将简要回顾胆固醇代谢的过程、HMGCR的降解与调控机制,以及抑制剂的应用,同时探讨HMGCR在多种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旨在为科研和临床防治肝脏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3-羟基-3-甲基辅酶a还原酶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星彤 杨金彪 +5 位作者 周云越 杨帅虎 杨蕊红 方诗剑 马玉雪 牛雯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1-797,共7页
胆固醇是人体重要的脂质,胆固醇水平过高可引发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是催化胆固醇生物合成中的限速酶,因此HMGCR是调节胆固醇稳态的关键因素,HM... 胆固醇是人体重要的脂质,胆固醇水平过高可引发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是催化胆固醇生物合成中的限速酶,因此HMGCR是调节胆固醇稳态的关键因素,HMGCR在体内的调控机制十分复杂。本文从HMGCR的转录表达、降解、活性方面总结了该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3-甲基辅酶a还原酶 高胆固醇血症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珍菇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3
作者 周小华 林佳瑶 陆娜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为获得秀珍菇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全长基因,并分析该基因在秀珍菇正常状态及热胁迫处理下的表达差异,对秀珍菇进行RNA测序(RNA-seq),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获得HMGR全长基因(命名为Pphg1),并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 为获得秀珍菇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全长基因,并分析该基因在秀珍菇正常状态及热胁迫处理下的表达差异,对秀珍菇进行RNA测序(RNA-seq),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获得HMGR全长基因(命名为Pphg1),并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方法,分析该基因在秀珍菇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获得的Pphg1全长由4059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352个氨基酸,其蛋白分子质量约144.04 kDa。经qRT-PCR检测,该基因在秀珍菇受热胁迫后表达量升高。本研究中首次克隆并获得秀珍菇HMGR基因全长cDNA,推测其与秀珍菇热胁迫应答相关,为阐明秀珍菇体内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及其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克隆 RT-PCR 3-羟基-3-甲基辅酶a还原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萜类合成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嵘 王喆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4-473,共10页
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已在GenBank上注册的橡胶、烟草、辣椒、穿心莲等植物的萜类合成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核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并对其组成成分、信号肽、跨膜拓朴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二级及三... 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已在GenBank上注册的橡胶、烟草、辣椒、穿心莲等植物的萜类合成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核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并对其组成成分、信号肽、跨膜拓朴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二级及三级结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等进行预测和推断。结果表明该类酶基因的全长包括5′、3′非翻译区和一个开放阅读框,无信号肽,是一个跨膜的亲水性蛋白,包括两个功能HMG-CoA结合motif及两个功能NADPH结合motif,α-螺旋和不规则盘绕是蛋白质二级结构最大量的结构元件,β-转角和延伸链散布于整个蛋白质中,蛋白质的功能域在空间布局上折叠成“V”形,“V”形的两臂由螺旋状的N结构域和S结构域构成,中间部分由L结构域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萜类合成 3-羟基-3-甲基辅酶a还原酶(HMGR)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红吸浆虫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SmHMGR的克隆及在滞育与发育变态过程中的表达动态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禹含 梁婷婷 +2 位作者 赵佳佳 成卫宁 朱克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40-1149,共10页
【目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是保幼激素(JH)合成途径的限速酶。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是一种典型的专性幼虫滞育昆虫。本研究旨在探讨HMGR基因在麦红吸浆虫滞育和发育变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 【目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是保幼激素(JH)合成途径的限速酶。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是一种典型的专性幼虫滞育昆虫。本研究旨在探讨HMGR基因在麦红吸浆虫滞育和发育变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麦红吸浆虫滞育前幼虫HMGR基因全长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HMGR基因核苷酸和其编码的蛋白氨基酸序列特性;采用qPCR技术测定其在麦红吸浆虫滞育不同时期3龄幼虫及不同发育阶段(1-2龄幼虫、预蛹、初蛹、中蛹和后蛹以及雌雄成虫)中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克隆获得一条麦红吸浆虫HMGR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SmHMGR(GenBank登录号: MG876766)。该基因全长2 548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2 328 bp,编码775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分子量为84.16 kD,理论等电点为8.29。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HMGR蛋白家族典型的HMG-CoA-reductase-classⅠ催化功能域及其他保守功能基序;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SmHMGR与达氏按蚊Anopheles darling等长角亚目(Nematocera)昆虫HMGR的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SmHMGR在麦红吸浆虫滞育前的3龄早期幼虫中表达量显著升高,进入滞育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并在滞育后静息阶段的当年12月至翌年1月达到最高。SmHMGR在蛹期表达量低于幼虫期,预蛹期表达量最低;在雌成虫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在蛹和雄成虫中的表达量。【结论】SmHMGR的表达与麦红吸浆虫发育密切相关,可能在滞育诱导、维持及滞育后静息状态的维持及生殖中发挥作用,其表达量的降低可能参与了幼虫到蛹的变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红吸浆虫 3-羟基-3-甲基辅酶a还原酶 基因克隆 滞育 发育 变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巨桉3-羟基-3-甲基戊二酰CoA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彭江 孙一铭 +3 位作者 宋锋 李鹏 饶灿 孙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4-168,共5页
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属于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速生树种之一,其油腺细胞能够产生1,8-桉叶素、β-桉叶醇和α-蒎烯等主要成分的挥发性精油。桉树精油具有疏风解热、祛湿解毒、抑菌消炎、... 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属于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速生树种之一,其油腺细胞能够产生1,8-桉叶素、β-桉叶醇和α-蒎烯等主要成分的挥发性精油。桉树精油具有疏风解热、祛湿解毒、抑菌消炎、防腐止痒的医药功效(Ogunwande et al.,2005);同时作为牙膏、口香糖、化妆品及食品的香精来源。因此,开发尾巨桉精油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工业上桉树精油产率一般为0.8%~5%,相对较低(宋永芳,1990);而遗传代谢工程已成为提高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3-羟基-3-甲基Coa还原酶 RACE 组织特异性表达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纹豆芫菁3-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姜鸣 霍棠 +1 位作者 吕淑敏 张雅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60-868,共9页
3-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R)是甲羟戊酸途径的关键酶。获得芫菁体内HMGR基因信息是确定甲羟戊酸途径与斑蝥素合成相关性的基础。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从细纹豆芫菁Epicauta manner... 3-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R)是甲羟戊酸途径的关键酶。获得芫菁体内HMGR基因信息是确定甲羟戊酸途径与斑蝥素合成相关性的基础。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从细纹豆芫菁Epicauta mannerheimi(Mklin)体内克隆获得HMGR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EmHMGR(GenBank登录号为JQ690539)。该基因全长3118bp,其中5'端非翻译区178bp,3'端非翻译区414bp,开放阅读框2526bp,编码842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92.8kDa,理论等电点为6.0,预测分子式为C4135H6604N1098O1216S50,不稳定系数为43.37,总亲水性系数为0.091,为疏水性不稳定蛋白。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已报道的其他昆虫HMGR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50%以上,而且包含HMGR_Class I保守功能域、固醇敏感多肽区及HMGR蛋白的其他保守功能位点。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该基因与叶甲科昆虫HMGR基因的关系最近。本研究首次从芫菁科昆虫体内克隆获得甲羟戊酸途径的关键酶EmHMGR基因,为后期芫菁体内斑蝥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纹豆芫菁 3-甲基辅酶a-还原酶 RACE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甲羟戊酸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缺乏症1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美娟 宫幼喆 +2 位作者 马昕 朱丹 钟雪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58-861,共4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缺乏症(HMCSD)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HMCS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儿,9个月余,先后因呕吐、抽搐及发热、咳嗽就诊。血生化检查示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 目的探讨线粒体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缺乏症(HMCSD)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HMCS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儿,9个月余,先后因呕吐、抽搐及发热、咳嗽就诊。血生化检查示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尿筛查示双羧酸尿。基因检测发现HMGCS2基因存在6号外显子c.1187+1 G>C和3号外显子c.648G>T复合杂合突变,确诊为HMCSD。此突变未见报道。患儿经积极抗感染、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维持血糖稳定及补充左卡尼汀等治疗后好转。随访半年智力运动发育正常。结论HMCSD临床表现多样,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早期识别、早期诊治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3-羟基-3甲基辅酶a合成酶缺乏症 HMGCS2基因 低血糖 酮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分析
9
作者 常国营 凌诗颖 +4 位作者 邱文娟 张惠文 梁黎黎 顾学范 韩连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8-283,共6页
目的了解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分析6例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6例患儿,男性3例,女性3例。1例家族史阳性。3例患儿当地医院行新生儿筛查... 目的了解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分析6例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6例患儿,男性3例,女性3例。1例家族史阳性。3例患儿当地医院行新生儿筛查提示该疾病,2例患儿为发病后临床诊断,1例患儿至今未发病。5例患儿发病年龄10天~5岁。初诊年龄为1个月~7岁,发病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代谢危象、低血糖和高乳酸血症等表现。2例患儿死亡。血串联质谱显示3-羟基异戊酰肉碱升高,部分患儿伴有己二酰肉碱升高;尿有机酸分析提示3-羟基-3-甲基戊二酸显著升高,伴3-甲基戊烯二酸、3-羟基异戊酸等增高。4例患儿基因检测均发现HMGCL基因变异:2例c.122G>A(p.R41Q)纯合;1例c.697C>T(p.H233Y)纯合;1例c.145-2A>G和c.590G>A(p.C197Y)复合杂合。其中,c.697C>T(p.H 233Y)、c.145-2A>G和c.590G>A(p.C 197Y)变异均为首次报道,蛋白结构预测均为可能有害,ACMG评级为可能致病。另2例患儿未行基因检测。结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临床表型多样,结合血串联质谱、尿有机酸分析及基因诊断可确诊。对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的筛查有助于早期确诊及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3甲基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 HMGCL基因 3-羟基异戊肉碱 3-羟基-3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醛酮还原酶不对称转化制备(S)-N,N-二甲基-3-羟基-3-(2-噻吩)-1-丙胺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荣云 聂尧 +2 位作者 穆晓清 徐岩 肖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44-2349,共6页
生物催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绿色环保、高立体选择性等优点,已成为制备光学活性度洛西汀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但仍存在有效的生物催化剂数量有限和反应效率低等问题,基因组数据库的发展为新型立体选择性生物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生物催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绿色环保、高立体选择性等优点,已成为制备光学活性度洛西汀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但仍存在有效的生物催化剂数量有限和反应效率低等问题,基因组数据库的发展为新型立体选择性生物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平台。本研究通过基因组信息挖掘,从Candida parapsilosis CCTCCM203011中发现了8个新型的醛酮还原酶,分析研究不同的醛酮还原酶对N,N-二甲基-3-酮-3-(2-噻吩)-1-丙胺(DKTP)的催化还原能力,发现CPAR4能够高立体选择性地催化还原DKTP生成度洛西汀中间体(S)-N,N-二甲基-3-羟基-3-(2-噻吩)-1-丙胺(DHTP)。通过粗酶体系反应参数的优化,CPAR4催化还原底物浓度在3g/L时,产率达到94.5%,光学纯度大于99.9%ee;当底物浓度为5g/L时,产率仍达到70%以上。该重组菌粗酶液能够高立体选择性地生物还原DKTP生成度洛西汀中间体(S)-DHTP,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酮还原酶 生物催化 选择催化还原 (S)-N N-甲基-3-羟基-3-(2-噻吩)-1-丙胺 粗酶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3-甲基-2-羟基-3-烯-1-丁基)-3,4-二甲氧基-2,5-二苄氧基甲苯的合成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传杰 宋华付 +2 位作者 王玉生 陈玉岩 丁绍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71-672,共2页
以辅酶Q0为原料,通过三步主要反应,合成了辅酶Q10的重要中间体6 (3 甲基 2 羟基 3 烯 1 丁基) 3,4 二甲氧基 2,5 二苄氧基甲苯。第1步Friedel Crafts烷基化反应以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为催化剂,收率69 9%。环氧化反应用过氧乙酸〔w(CH3CO3... 以辅酶Q0为原料,通过三步主要反应,合成了辅酶Q10的重要中间体6 (3 甲基 2 羟基 3 烯 1 丁基) 3,4 二甲氧基 2,5 二苄氧基甲苯。第1步Friedel Crafts烷基化反应以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为催化剂,收率69 9%。环氧化反应用过氧乙酸〔w(CH3CO3H)=40%〕作氧化剂,得到95 3%的收率。最后采用异丙醇铝进行选择性开环得目标产物(Ⅲ),收率89 9%。总收率达到60%(以辅酶Q0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3-甲基-2-羟基-3--1-丁基)-3 4-甲氧基-2 5-苄氧基甲苯 辅酶Q10 辅酶Q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羟基-3-甲基-辅酶A合成酶1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HL-60细胞的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妍 王惠雯 +2 位作者 易晋牟 曾辉 卢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91-997,991,共7页
目的·探讨3-羟基-3-甲基-辅酶A合成酶1(3-hydroxymethyl-3-methylglutaryl-CoAsynthase1,HMGCS1)对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HL-60细胞株药物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HL-60细胞,分别通过感染... 目的·探讨3-羟基-3-甲基-辅酶A合成酶1(3-hydroxymethyl-3-methylglutaryl-CoAsynthase1,HMGCS1)对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HL-60细胞株药物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HL-60细胞,分别通过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和HMGCS1慢病毒构建阴性对照组和HMGCS1过表达组细胞株,设置未作处理的HL-60细胞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3组细胞中HMGCS1mRNA含量,并验证HMGCS1过表达组细胞株是否构建成功。应用Westernblotting检测HMGCS1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信号通路中AKT及磷酸化AKT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HMGCS1及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对HL-60细胞活力的影响。应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LY29400对HMGCS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HMGCS1过表达组细胞中HMGCS1 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00)。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HMGCS1过表达组细胞中的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AKT的水平则无明显差异。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HMGCS1可降低阿霉素对细胞活力的影响(P=0.003,P=0.006),而LY294002则可抑制由HMGCS1产生的作用(P=0.000)。在阴性对照组及过表达组细胞中,予以LY294002干预可降低HMGCS1 mRNA(均P=0.000)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HMGCS1可以降低HL-60细胞对化学治疗药物阿霉素的敏感性,而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则可恢复其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3-甲基-辅酶a合成酶1 胆固醇代谢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3、n-6PUFA高脂饮食对SD大鼠肝脏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微 张涛 +3 位作者 李瑞生 安星兰 王志红 刘源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脂饮食对SD大鼠肝脏Srebp2及Hmgcr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NC)、n-3 PUFA组(TUF)及n-6 PUFA组(SUF),8周后测量血清总胆固醇(TCH)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Srebp2及Hmgcr基... 目的探讨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脂饮食对SD大鼠肝脏Srebp2及Hmgcr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NC)、n-3 PUFA组(TUF)及n-6 PUFA组(SUF),8周后测量血清总胆固醇(TCH)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Srebp2及Hmgcr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SREBP2及HMGCR蛋白表达。结果 TUF组、SUF组血清TCH含量均显著降低(P<0.001),TUF组最低。TUF组、SUF组Srebp2及Hmgcr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07,P=0.012),SUF组Srebp2最高,TUF组Hmgcr最高。TUF组HMGCR蛋白表达显著高于NC组及SUF组,SUF组与NC组差异无显著性;三组SREBP2蛋白表达。结论 n-3、n-6PUFA降低血清胆固醇不是通过抑制Srebp2及Hmgcr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胆固醇合成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Ⅱ 3-羟基-3-甲基辅酶a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SK9及IDOL在姜黄素促进HepG2细胞摄取LDL-C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欧露 张彩平 +6 位作者 刘英 乔新惠 麻燕妮 欧淳 胡小波 田英 龙石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86-1291,共6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姜黄素的降脂机制,为姜黄素作为降脂药物的临床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运用油红O染色、酶法测定细胞内胆固醇含量,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胆固醇摄取,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姜黄素对HepG2细胞内胆固醇代谢相关...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姜黄素的降脂机制,为姜黄素作为降脂药物的临床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运用油红O染色、酶法测定细胞内胆固醇含量,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胆固醇摄取,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姜黄素对HepG2细胞内胆固醇代谢相关因子在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姜黄素组的HepG2细胞内红色脂滴明显增多,且TC及FC含量增高。Di I标记LDL,姜黄素组HepG2细胞橙红色荧光高于对照组。姜黄素能升高SREBP2和LDLR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降低PCSK9蛋白成熟体及IDOL蛋白表达。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下调PCSK9及IDOL的表达,进而减少LDLR降解,促进HepG2细胞摄取LD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型 诱导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降解蛋白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 3-羟基-3-甲基-辅酶a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EDC/NHS胶原凝胶修复破损纤维环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言 孙超 +4 位作者 黄博 刘欢 袁懿 郭宇 周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78-1084,共7页
目的探讨利用柠檬酸-EDC/NHS一型胶原凝胶修复纤维环损伤,减缓椎间盘退变的效果。方法使用鼠尾肌腱一型胶原凝胶,柠檬酸(CA)、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作为交联剂,将一型胶原凝胶与交联剂按... 目的探讨利用柠檬酸-EDC/NHS一型胶原凝胶修复纤维环损伤,减缓椎间盘退变的效果。方法使用鼠尾肌腱一型胶原凝胶,柠檬酸(CA)、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作为交联剂,将一型胶原凝胶与交联剂按不同质量比混合制成一型胶原混合凝胶。建立鼠尾椎间盘纤维环穿刺模型。清洁级SD大鼠48只,分为假手术组(n=8)、CA-EDC/NHS凝胶(CA6)治疗组(n=10)、CA-EDC/NHS凝胶(CA3)治疗组(n=10)、EDC/NHS凝胶(CA0)治疗组(n=10)、穿刺未治疗组(n=10)。分别于1、2、4周行小动物X摄片、小动物MRI检查,统计分析不同时间点椎间隙高度系数、髓核像素值及Pfirrmann分级,于第4周时将大鼠处死行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 4周后,CA-EDC/NHS凝胶(CA6)治疗组的鼠尾椎间盘对比假手术组仅发生了轻微的退变,基本保持了髓核组织的完整性,在椎间盘高度系数(均数79%)、髓核像素值(均数126.9)和Pfirrmann分级结果(平均1.3分)均优于其余两个治疗组和穿刺未治疗组(P<0.05)。CA-EDC/NHS凝胶(CA6)治疗组的组织学观察显示,针道的周围没有发现炎性细胞浸润和瘢痕组织,针道尽头可见一团凝胶状物质在断裂的纤维环组织之间形成了桥接使其闭合。结论柠檬酸-EDC/NHS胶原凝胶具有一定的修复破损纤维环,减缓椎间盘退变的能力,并且与柠檬酸剂量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环修复 柠檬酸 1-乙基-3-(3-甲基氨丙基)-碳化亚胺 N-羟基琥珀亚胺 鼠尾穿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大戟hmgr基因家族3个保守区片段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小迎 蒋继宏 +1 位作者 鞠秀云 戴传超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5-709,共5页
采用RT-PCR技术以及两条简并引物,以京大戟嫩叶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扩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保守区片断。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cDNA保守区序列长度为458bp,而且同时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命名为hmgr1、... 采用RT-PCR技术以及两条简并引物,以京大戟嫩叶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扩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保守区片断。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cDNA保守区序列长度为458bp,而且同时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命名为hmgr1、hmgr2、hmgr3。与之前得到的京大戟hmgr保守区片段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03%、96.29%、78.38%,推断的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68%、96.71%和85.53%。推断这可能是该基因家族中的三个新的成员。而且同源序列比对发现,由这三个核苷酸序列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都有较高的同源性。种系进化树分析表明hmgr3与hmgr1、hmgr2及以前报道的京大戟的hmgr之间有较大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大戟 3-羟基-3-甲基辅酶a还原酶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HBM-Ni荧光探针法快速测定氧氟沙星
17
作者 李芳 杨健国 +1 位作者 贾文平 高婷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4期991-993,共3页
摘要以2’-(4-甲基-2-噻吩亚甲基)-3,5-二羟基苯甲酰腙镍(MTHBM-Ni)配合物作荧光探针,用荧光光度法测定了氧氟沙星(OFLX)片中OFLX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当底液中MTHBM-Ni的加入量为0.8mL时,OFLX的检出限为0.16ng/mL,线性... 摘要以2’-(4-甲基-2-噻吩亚甲基)-3,5-二羟基苯甲酰腙镍(MTHBM-Ni)配合物作荧光探针,用荧光光度法测定了氧氟沙星(OFLX)片中OFLX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当底液中MTHBM-Ni的加入量为0.8mL时,OFLX的检出限为0.16ng/mL,线性范围为(0.0033~9.45)μg/mL。方法用于OFLX片剂中OFLX的测定,RSD1.4%(n=6),平均回收率为95.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 2’-(4.甲基-2-噻吩亚甲基)-3 5-羟基苯甲腙镍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促进CCl_4诱导的小鼠肝细胞脂质集聚与SREBP-1-HMGCR通路活化有关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琳 谢友红 刘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69-973,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促进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14)所致的小鼠单纯性脂肪变性进一步脂肪集聚的分子机制。方法:12只6~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炎症组(n=6)。2组均CCl。皮下注射2周后,再分别给予皮下... 目的:探讨炎症促进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14)所致的小鼠单纯性脂肪变性进一步脂肪集聚的分子机制。方法:12只6~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炎症组(n=6)。2组均CCl。皮下注射2周后,再分别给予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或酪蛋白16周,18周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及肝组织标本,称量小鼠体质量及肝质量计算肝指数评估肝脏受损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使用化学酶促比色法检测小鼠肝组织的脂质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的脂质集聚J晴况,real—timePCR检测小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1,SREBP-1)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的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SREBP-1和HMGC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炎症组IL-6的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升高(f=8.434,P=0.000)。与对照组相比,炎症组的SREBP-1和HMGCR基因的表达明显上调(t=10.612,P=0.000;t=12.749,P=-0.000),Western blot显示SREBP-1和HMGCR的蛋白表达趋势与基因一致。肝脏脂质检测显示炎症组比对照组的肝脏脂质明显升高(t=6.148,P=0.000;t=7.288。P=0.000)。肝指数提示与对照组相比,炎症组的肝指数明显升高(t=8.452,P= .000),油红0染色显示炎症组的脂质集聚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炎症因子可能通过促进SREBP-1-HMGCR表达使CCL所致的小鼠脂肪变性肝细胞胆固醇内源性合成增加,加重肝脏脂质的异常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四氯化碳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3-羟基-3-甲基辅酶a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首乌二苯乙烯苷降血脂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韩晓 吴成爱 +2 位作者 王伟 刘舒 王绿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8期1687-1689,共3页
目的:探讨何首乌二苯乙烯苷(TSG)调节胆固醇代谢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el-7402细胞株,待细胞长满80%后无血清培养基饥饿细胞24h,分别加入1、10、100μM的二苯乙烯苷及10μM的阿托伐他汀,RT-PCR检测给药24h后细胞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 目的:探讨何首乌二苯乙烯苷(TSG)调节胆固醇代谢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el-7402细胞株,待细胞长满80%后无血清培养基饥饿细胞24h,分别加入1、10、100μM的二苯乙烯苷及10μM的阿托伐他汀,RT-PCR检测给药24h后细胞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β-羟β-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的基因表达。结果:和空白对照组相比,二苯乙烯苷组能明显升高肝细胞表面LDLR的表达(P<0.05,P<0.01),二苯乙烯苷中、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二苯乙烯苷组与阳性药组均增加细胞HMGCOAR表达,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阿托伐他汀组降低ACAT的表达(P<0.05),二苯乙烯苷组则无明显作用;阿托伐他汀组Cyp7A1表达高于二苯乙烯苷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二苯乙烯苷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及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而起到降血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苷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羟基β-甲基辅酶a还原酶 胆固醇7Α-羟化酶 辅酶a胆固醇基转移酶 胆固醇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子油皮诺敛酸靶向脂质合成关键酶HMGCR保护冠脉内皮细胞的作用研究
20
作者 张壮 程梦娜 +5 位作者 李娜 石晓征 曹占鸿 房星宇 刘健 隋欣 《特产研究》 2024年第4期91-97,共7页
本研究主要围绕红松子油中的活性成分皮诺敛酸(PLA)靶向脂质合成关键酶HMGCR保护冠脉内皮细胞的作用进行探讨,并就其在动脉粥样硬化(AS)防治领域的应用作出理论指导。采用H2O2作用于HCAEC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将PLA和HMGCR进行分子对接,CCK... 本研究主要围绕红松子油中的活性成分皮诺敛酸(PLA)靶向脂质合成关键酶HMGCR保护冠脉内皮细胞的作用进行探讨,并就其在动脉粥样硬化(AS)防治领域的应用作出理论指导。采用H2O2作用于HCAEC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将PLA和HMGCR进行分子对接,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HCAEC细胞形态,TC试剂盒测定HCAEC中TC含量,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CAEC中HMGCR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PLA与HMGCR具有强相互作用,在PLA干预下细胞存活率有明显提高、细胞形态有较好改善、HCAEC中TC含量下降、HMGCR表达水平降低。PLA能够通过与HMGCR互作显著抑制HCAEC中HMGCR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内总胆固醇的水平,为冠脉内皮细胞损伤提供保护,为A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子油 皮诺敛酸 总胆固醇 3-羟基-3-甲基酸单辅酶a还原酶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