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甾酮-9α-羟基化酶的C-1,2位脱氢和C-9位羟基化双重特性的研究
1
作者 吕德强 马倩倩 +4 位作者 胡青 董新林 何建新 苏正定 宋士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2,共9页
【目的】验证来自新金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neoaurum)NRRL B-3805的3-甾酮-9α-羟基化酶(KSH)是否具有C-9位羟基化和C-1,2位脱氢功能。【方法】将ksh基因中的加氧酶组分kshA395和还原酶组分kshB122分别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 【目的】验证来自新金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neoaurum)NRRL B-3805的3-甾酮-9α-羟基化酶(KSH)是否具有C-9位羟基化和C-1,2位脱氢功能。【方法】将ksh基因中的加氧酶组分kshA395和还原酶组分kshB122分别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L21(DE3)中进行异源表达,以4-雄烯-3,17-二酮(4-AD)为底物,分别用KshA395、KshB122以及两者等比例混合对其进行酶催化反应。通过对反应体系优化构建pET28a-kshBkshA等融合质粒,对KSH的双组分酶进行共表达,并以4-AD为底物进行酶催化反应。【结果】KshA395和KshB122均对4-AD表现出脱氢功能,产物为1,4-雄二烯-3,17-二酮(ADD),未出现羟基化作用;等比例混合的KSH双组分酶在催化4-AD过程中,前期表现出强烈的C-9位羟基化作用,后期羟基化功能关闭,转为C-1,2位脱氢功能。KSH的双组分融合蛋白,包括KshB122-MBP-KshA395、MBP-KshB122-MBP-KshA395、MBPKshB122-KshA395,在催化4-AD前期表现出C-9位羟基化作用,后期转变为C-1,2位脱氢作用;而KshB122-KshA395仅表现出C-1,2位脱氢作用,未表现出羟基化作用。【结论】在甾醇降解途径中,KSH可以同时承担羟基化及脱氢功能,且先在C-9位羟基化,随后在C-1,2位脱氢,导致甾醇母核B环打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甾酮--羟基 C-1 2位 C-9位羟基 4-雄烯-3 17-二酮 3-羟基-9 10-断裂雄甾-1 3 5(10)-三烯-9 17-二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合成(S)-3-羟基四氢呋喃
2
作者 李润通 李旭 +3 位作者 袁波 郭敬功 曲戈 孙周通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共7页
(S)-3-羟基四氢呋喃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其化学法合成面临手性控制不好、成本高等挑战,作为替代方案,醇脱氢酶可一步催化底物二氢-3(2H)-呋喃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生成相应的醇产物。研究通过筛选醇脱氢酶库,获得来源于Aromatoleum a... (S)-3-羟基四氢呋喃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其化学法合成面临手性控制不好、成本高等挑战,作为替代方案,醇脱氢酶可一步催化底物二氢-3(2H)-呋喃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生成相应的醇产物。研究通过筛选醇脱氢酶库,获得来源于Aromatoleum aromaticum EbN1的醇脱氢酶PED,能够不对称催化还原二氢-3(2H)-呋喃酮合成(S)-3-羟基四氢呋喃。通过反应条件优化,PED催化该反应的转化率>99%,催化效率(k cat/K_(m))为0.40 L/(mmol·s),产物ee值为90%,且维持较好的热稳定性(T_(m)=67℃)。通过计算分析酶关键残基与底物的相互作用,揭示了PED催化底物还原的立体选择性控制机制,即S141、Y151和Y154关键残基与底物形成氢键相互作用网络,促进形成(S)-前手性构象,辅酶NADH中氢负离子转移至羰基碳原子,将底物还原为(S)-产物。此外,放大反应实验表明PED可耐受400 mmol/L底物浓度,并可在5 h内实现完全转化。通过分离纯化,产物收率为74.7%,ee值为90%。研究挖掘到一个新颖醇脱氢酶PED,并对其酶学性能进行表征,拓展了生物法合成(S)-3-羟基四氢呋喃的酶工具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 不对称催化还原 (S)-3-羟基呋喃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联蛋白5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及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陶晓倩 王大勇 +6 位作者 柳海燕 林钗英 韩雪峰 时姗姗 崔英霞 戈一峰 姚兵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先前研究发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刺激Leydig细胞后,膜联蛋白5(annexin 5)及睾酮水平同时增加,推测annexin 5和睾酮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是间质细胞的标... 目的先前研究发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刺激Leydig细胞后,膜联蛋白5(annexin 5)及睾酮水平同时增加,推测annexin 5和睾酮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是间质细胞的标记酶。文中旨在研究annexin 5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及3β-HSD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用不同浓度的annexin 5(0、10-10、10-9、10-8mol/L)处理间质细胞24h和用10-9mol/L的annexin 5处理细胞不同时间(6、12、24、36h),收集培养液,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培养液中的睾酮含量;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睾丸间质细胞中3β-HSD的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annexin 5处理间质细胞24h后,与对照组比较,终浓度为10-10mol/L和10-9mol/L时,睾酮水平分别升高了18%[(14.38±0.30)nmol/Lvs(12.12±0.74)nmol/L](P<0.01)和26%[(15.25±0.47)nmol/Lvs(12.12±0.74)nmol/L](P<0.01);浓度为10-8mol/L时,睾酮水平虽也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浓度为10-9mol/L时,3β-HSD表达量升高了63%(2.19±1.00vs1.34±0.19,P<0.05),浓度为10-10mol/L和10-8mol/L时,3β-HSD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睾酮分泌与3β-HSD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30,P<0.05)。10-9mol/L的an-nexin5处理细胞不同时间,与对照组相比,6h和12h后睾酮的分泌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睾酮的分泌量显著升高了18%[(12.59±0.41)nmol/Lvs(10.70±0.09)nmol/L](P<0.01);而处理36h后,睾酮分泌量下降了21%[(14.44±1.65)nmol/Lvs(17.46±0.31)nmol/L](P<0.01)。结论在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中,annexin 5对睾酮分泌具有调节功能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3β-HSD是该调节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5 间质细胞 睾酮 3β-羟基类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在甾体激素生成组织中的功能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威仪 张彬 徐国恒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5-219,共5页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是一类依赖于NAD+/NADP+接受质子的氧化还原酶。在胆固醇转化为类固醇激素中起限速酶作用,在体内广泛分布。3β-HSD催化环戊烷并多氢菲结构3号位CH-OH转化为C=O,是参与...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是一类依赖于NAD+/NADP+接受质子的氧化还原酶。在胆固醇转化为类固醇激素中起限速酶作用,在体内广泛分布。3β-HSD催化环戊烷并多氢菲结构3号位CH-OH转化为C=O,是参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合成中唯一非细胞色素P450家族中的酶;3β-HSD催化孕烯醇酮生成孕酮、17α-羟孕烯醇酮转化为17α-羟孕酮、雄烯二醇生成睾酮等多步化学反应。3β-HSD通过参与细胞内甾体激素生成,进而在生殖系统中发挥功能。此外,3β-HSD在脑、脂肪组织中也有较强表达,本文就3β-HSD在甾体激素生成组织中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β-羟基类固醇 甾体激素生成组织 睾丸 脂肪组织 脂肪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醛脱氢酶对重组克雷伯氏菌生产3-羟基丙酸的影响
5
作者 贾东旭 陈铁男 +3 位作者 周佳锋 牛坤 秦海彬 金利群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21,共7页
PCR扩增Cupriavidus necator Gab D4和Azospirillum brasilense KGSADH醛脱氢酶基因,分别与经改造获得卡那霉素抗性的p UC19质粒(p UC19Kan)连接,再转化至Klebsiella pneumoniae DSM2026,获得重组菌KpKan/KGSADH和KpKan/Gab D4。经摇瓶... PCR扩增Cupriavidus necator Gab D4和Azospirillum brasilense KGSADH醛脱氢酶基因,分别与经改造获得卡那霉素抗性的p UC19质粒(p UC19Kan)连接,再转化至Klebsiella pneumoniae DSM2026,获得重组菌KpKan/KGSADH和KpKan/Gab D4。经摇瓶发酵,KpKan/KGSADH和KpKan/Gab D4的最高3-羟基丙酸(3-HP)产量分别为3.66与2.56 g/L,与未导入醛脱氢酶的K.pneumoniae对照菌相比,分别提高了352%与216%。对其他产物的研究表明,2株重组菌的1,3-丙二醇(1,3-PDO)的产量低于对照菌,而2,3-丁二醇(2,3-BD)和乙酸产量高于对照菌。该研究首次将C.necator Gab D4醛脱氢酶基因导入K.pneumoniae,并对比了KpKan/KGSADH与KpKan/Gab D4的3-HP产量,实验中确定的性能优良的发酵菌株为继续提高3-HP产量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氏菌 甘油 3-羟基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基因插入/缺失与公猪睾丸表型性状关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闫海龙 高晔 +5 位作者 刘暖 王珂 户会娜 陈明月 吕晓燕 潘传英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28,共5页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Hsd17b3)基因主要表达于哺乳动物睾丸间质细胞(LCs)中,是合成睾酮和维持雄性生殖功能的关键基因之一。为进一步推进猪产业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该研究探究Hsd17b3基因遗传变异位点与公猪睾丸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以...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Hsd17b3)基因主要表达于哺乳动物睾丸间质细胞(LCs)中,是合成睾酮和维持雄性生殖功能的关键基因之一。为进一步推进猪产业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该研究探究Hsd17b3基因遗传变异位点与公猪睾丸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以期丰富该基因多态位点与公猪繁殖的遗传关联。利用PCR技术在大白猪(n=257)和长白猪(n=62)中检测到Hsd17b3基因第2内含子和第4内含子的两个indel位点,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技术验证了该基因L3-10-bp和L11-11-bp的indel突变。关联分析结果表明:L3-10-bp的indel位点与40日龄长白猪的睾丸长轴长、睾丸短轴长和睾丸重均呈显著相关(P<0.01)。该结果与雄性睾丸的早期发育阶段和初始快速发育阶段睾丸发育过程相吻合,提示该indel位点可作为猪标记辅助选择的潜在DNA标记,为Hsd17b3基因在猪遗传育种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羟基类固醇3基因 插入/缺失 繁殖性状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醛还原酶工程菌的构建以及与葡萄糖脱氢酶工程菌偶联还原制备R-CHBE 被引量:2
7
作者 金永琴 徐娴 +1 位作者 毛政 何冰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0-1124,共5页
R-4-氯-3-羟基丁酸乙酯(R-CHBE)是多种药物的手性中间体,可由4-氯乙酰乙酸乙酯(COBE)立体选择性还原制备,而辅酶高效再生是绝大多数氧化还原酶实际应用的瓶颈。本研究从赭色掷抱酵母细胞ZJU010中克隆出NADPH依赖型乙醛还原酶ARI基因(al... R-4-氯-3-羟基丁酸乙酯(R-CHBE)是多种药物的手性中间体,可由4-氯乙酰乙酸乙酯(COBE)立体选择性还原制备,而辅酶高效再生是绝大多数氧化还原酶实际应用的瓶颈。本研究从赭色掷抱酵母细胞ZJU010中克隆出NADPH依赖型乙醛还原酶ARI基因(alr),构建重组大肠杆菌E.coliBL21/pET-alr,并与葡萄糖脱氢酶的基因工程菌(BL21/pET-gdh)进行偶联转化COBE。合理调整双菌双酶比例,当BL21/pET-alr和BL21/pET-gdh的湿菌重比为6∶1时,CHBE的产量达到最高,无需添加辅酶,转化22h摩尔转化率达到95.88%,产物R-CHBE的对映体过量值ee为96%,较好地实现了双酶偶联制备R-CH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DPH再生 葡萄糖 乙醛还原 R-4--3-羟基丁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脱氢酶催化合成(S)-哌啶醇及产物抑制机制
8
作者 吴彦霏 许国超 +1 位作者 周婕妤 倪晔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80,共8页
(S)-N-Boc-3-羟基哌啶((S)-NBHP)是治疗套细胞淋巴瘤药物——依鲁替尼的关键手性中间体。利用醇脱氢酶催化N-Boc-3-哌啶酮(NBPO)的不对称还原是最具开发潜力的(S)-NBHP合成方法。对醇脱氢酶库进行筛选发现,来源于多孢克鲁维酵母的KpADH... (S)-N-Boc-3-羟基哌啶((S)-NBHP)是治疗套细胞淋巴瘤药物——依鲁替尼的关键手性中间体。利用醇脱氢酶催化N-Boc-3-哌啶酮(NBPO)的不对称还原是最具开发潜力的(S)-NBHP合成方法。对醇脱氢酶库进行筛选发现,来源于多孢克鲁维酵母的KpADH对NBPO具有最佳的催化效果,纯酶活力高达83.9 U/mg,产物对映体过量值为97.0%(S)。将其与葡萄糖脱氢酶偶联,并考察了单水相、两相、离子液体和不同底物浓度对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产物(S)-NBHP对KpADH存在抑制作用,抑制动力学分析表明属于非竞争性抑制。采用单水相体系可降低(S)-NBHP对KpADH催化反应的抑制,有利于转化效率的提高。初步探究了醇脱氢酶催化NBPO不对称还原反应的抑制现象,对酶法合成(S)-NBHP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Boc-3-羟基哌啶 单水相催化 产物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发酵生产3-羟基丙酸的代谢改造工程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牛坤 秦海彬 +1 位作者 柳志强 郑裕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4-240,共7页
3-羟基丙酸是一种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可以用来合成许多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及工业化工产品,被美国能源部列为当前最具潜力的12种化工产品之一。文中就近年来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作为宿主... 3-羟基丙酸是一种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可以用来合成许多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及工业化工产品,被美国能源部列为当前最具潜力的12种化工产品之一。文中就近年来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作为宿主进行代谢改造合成3-羟基丙酸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当前以甘油为底物发酵合成3-羟基丙酸的主要研究成果,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加以展望,旨在为3-羟基丙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3-羟基丙酸 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生素葡糖脱乙酰基酶LpxC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明华 张国宁 +1 位作者 王菊仙 王玉成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887-898,共12页
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亟需开发新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UDP-3-O-(R-羟基十四酰)-N-乙酰氨基葡糖脱乙酰基酶(LpxC)是催化合成革兰阴性菌外膜脂多糖主要成分类脂A的关键酶,在革兰阴性菌中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哺乳动物(包... 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亟需开发新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UDP-3-O-(R-羟基十四酰)-N-乙酰氨基葡糖脱乙酰基酶(LpxC)是催化合成革兰阴性菌外膜脂多糖主要成分类脂A的关键酶,在革兰阴性菌中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哺乳动物(包括人)的各种酶都没有共同序列。LpxC的缺失或过表达都会使某些革兰阴性致病菌死亡,这使其成为具有开发前景的抗革兰阴性菌药物的全新靶标。为此,本文综述了LpxC的结构、酶学性质、催化机理及其抑制剂等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DP-3-O-(R-3-羟基肉豆蔻酰基)-N-乙酰葡萄糖胺酰基(LpxC) 类脂A生物合成 LpxC抑制剂 革兰阴性菌 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3-羟基丁酮及氧化还原产物代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包永明 王天琪 姬芳玲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3-羟基丁酮及氧化还原产物是重要的4碳平台化合物,以糖质原料为底物的生物法制备是当今研究与生产的主流。介绍了3-羟基丁酮及氧化还原产物2,3-丁二醇、丁二酮产生的主要细菌,这些细菌积累3-羟基丁酮及氧化还原产物的代谢途径,主要的代... 3-羟基丁酮及氧化还原产物是重要的4碳平台化合物,以糖质原料为底物的生物法制备是当今研究与生产的主流。介绍了3-羟基丁酮及氧化还原产物2,3-丁二醇、丁二酮产生的主要细菌,这些细菌积累3-羟基丁酮及氧化还原产物的代谢途径,主要的代谢及调控方式,代谢关键酶:乙酰乳酸合成酶、α-乙酰乳酸脱羧酶、2,3-丁二醇脱氢酶的结构与功能等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3-羟基丁酮及氧化还原产物细菌代谢、发酵制备的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丁酮 2 3-丁二醇 丁二酮 α-乙酰乳酸合成 Α-乙酰乳酸 2 3-丁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植物甾醇产22-羟基-23,24-双降甾-1,4-二烯-3-酮(HPD)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12
作者 马治国 刘相岑 +4 位作者 袁辰阳 杜桂林 钮冰 张保国 史吉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31-138,共8页
22-羟基-23,24-双降甾-1,4-二烯-3-酮(HPD)作为一种重要的甾体药物中间体,是合成很多皮脂类药物的原材料。通过在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neoaurum DSM 1381)体内过表达3-甾酮-Δ^(1)脱氢酶(KstD)基因,Mycobacterium neoaurum DSM 1381... 22-羟基-23,24-双降甾-1,4-二烯-3-酮(HPD)作为一种重要的甾体药物中间体,是合成很多皮脂类药物的原材料。通过在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neoaurum DSM 1381)体内过表达3-甾酮-Δ^(1)脱氢酶(KstD)基因,Mycobacterium neoaurum DSM 1381Z菌株发酵液中HPD的产量由71%提高到84%。在单因素选择的基础上,以产物HPD的产量作为衡量指标,利用响应面方法优化发酵培养基,建立各个因素之间变化的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最合适的发酵培养基组成条件是玉米浆9 g/L、硝酸钠1.8 g/L、葡萄糖6 g/L、磷酸氢二钾2 g/L。此条件下5 g/L的植物甾醇,HPD的产量可达3.73 g/L,HPD的产量比原始菌株提高了大约2.7倍,具备潜在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羟基-23 24-双降甾-1 4-二烯-3- 3-甾酮-Δ^(1) 菌株构建 发酵培养基 植物甾醇 微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研究生物合成3-羟基丙酸
13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7-637,共1页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在低成本高效生物合成3-羟基丙酸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3-羟基丙酸制备的双功能酶——丙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MCR)是3-羟基丙酸合成新途径中的关键酶,自身具有醛脱氢酶和醇脱氢酶的功能,可催化...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在低成本高效生物合成3-羟基丙酸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3-羟基丙酸制备的双功能酶——丙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MCR)是3-羟基丙酸合成新途径中的关键酶,自身具有醛脱氢酶和醇脱氢酶的功能,可催化两步反应,将脂肪酸合成的前体物质丙二酸单酰辅酶A经中间体丙二酸半醛转化为3-羟基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丙酸 生物合成 中科院 双功能 中国科学院 脂肪酸合成 丙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EGR-03347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对小鼠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县锦雯 王炜烨 +5 位作者 王芸菲 张艳艳 马勋 孟季蒙 王正荣 薄新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73-879,共7页
为了阐明细粒棘球绦虫3-羟基酰基-CoA脱氢酶基因(EGR-03347)生物学功能及其免疫原性,本研究通过分析已发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高通量mRNA测序数据,从中筛选出细粒棘球绦虫脂肪酸代谢主要的调控基因之一—EGR-03347,将其克隆于原核表达载... 为了阐明细粒棘球绦虫3-羟基酰基-CoA脱氢酶基因(EGR-03347)生物学功能及其免疫原性,本研究通过分析已发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高通量mRNA测序数据,从中筛选出细粒棘球绦虫脂肪酸代谢主要的调控基因之一—EGR-03347,将其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的重组质粒经诱导、纯化后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重组EGR-03347蛋白(rEGR-03347)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分子量约47 ku;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纯化的蛋白可与犬棘球蚴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将纯化的rEGR-03347与弗氏佐剂等体积混合并乳化后对小鼠经皮下多点注射(50μg/只),共免疫4次,分别于首免后不同时间采血分离血清,经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同时采用qPCR方法检测首免后不同时间小鼠脾细胞因子(IL-4、IL-10、TNF-α、IFN-γ)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免疫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逐渐升高,且在首免后56 d,即第4次免疫后抗体水平达到峰值,与对照组(PBS及佐剂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qPCR结果显示,rEGR-03347可诱导小鼠产生IFN-γ、IL-4和IL-10细胞因子,其中免疫后14 d~56 d rEGR-03347可致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上调,免疫后56 d,可诱导Th 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表达上调,表明rEGR-03347可诱导小鼠产生Th1和Th2两种类型的免疫反应。综上,本研究首次初步证明细粒棘球绦虫EGR-03347具有作为诊断抗原及疫苗候选抗原的潜力,为后期其诊断方法及疫苗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3-羟基酰基-coa脱氢酶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对原代培养小鼠胚胎睾丸Leydig细胞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晓峰 魏光辉 +3 位作者 邓永继 陈璇 刘星 张德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 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睾丸间质细胞(Leyd ig细胞)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活性及睾酮合成的影响。方法小鼠胚胎Leyd ig细胞原代培养。DE-HP染毒剂量分别为25...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 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睾丸间质细胞(Leyd ig细胞)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活性及睾酮合成的影响。方法小鼠胚胎Leyd ig细胞原代培养。DE-HP染毒剂量分别为25、50、100、200 mg/L,通过检测睾酮合成关键酶3β-HSD活性、放免法测定培养液中睾酮浓度,研究DEHP对Leyd ig细胞功能影响。结果小鼠胚胎Leyd ig细胞分离培养后,纯度和存活率分别达(81.17±2.32)%、(80.88±2.80)%。DEHP(25 mg/L)处理12 h,或DEHP(50 mg/L)处理6 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3β-HSD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随着时间延长和药物浓度增加差异更显著(P<0.01)。DEHP50、100 mg/L实验组,在12、24 h的睾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存在时间-效应关系;DEHP 200 mg/L实验组在6、12、24 h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并可观察到Leyd ig细胞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结论DEHP能影响原代培养小鼠胚胎Leyd ig细胞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活性,并抑制睾酮合成,存在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胚胎 LEYDIG细胞 睾酮 3β-羟基类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合成光学纯L-苯基乳酸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益波 鲁如彬 +3 位作者 程俊 王颖 齐斌 王立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9-64,共6页
以巨大芽孢杆菌Z2013513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PCR扩增得到L-乳酸脱氢酶基因(ldh L)和葡萄糖脱氢酶基因(gdh),将gdh与ldh L分别连接至表达载体p ETDuet,获得共表达质粒p ETDuet-ldh L-gdh。经转化和验证获得重组菌大肠杆菌BL21(DE3)/p ET... 以巨大芽孢杆菌Z2013513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PCR扩增得到L-乳酸脱氢酶基因(ldh L)和葡萄糖脱氢酶基因(gdh),将gdh与ldh L分别连接至表达载体p ETDuet,获得共表达质粒p ETDuet-ldh L-gdh。经转化和验证获得重组菌大肠杆菌BL21(DE3)/p ETDuet-ldh L-gdh。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比酶活力分析表明重组蛋白L-乳酸脱氢酶和葡萄糖脱氢酶均成功表达且具有酶活力。在37℃、200 r/min条件下,经60 min反应,催化底物苯丙酮酸合成24.26 mmol/L L-苯基乳酸。产物L-苯基乳酸光学纯度(>99%),底物摩尔转化率(59.55%),结果表明此重组体系可用于高效合成高光学纯L-苯基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2-羟基-3-苯基丙酸 巨大芽孢杆菌Z2013513 L-乳酸 葡萄糖 NADH再生 全细胞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氢表雄酮及其代谢产物对人肿瘤细胞系的抗增殖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艳芳 赵平伟 +2 位作者 谭岩 方艳秋 松崎静司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5-989,共5页
目的:研究去氢表雄酮(DHEA)及其代谢物去氢表雄酮硫酸酯(DHEAs)对HepG2和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HepG2和HT-29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1、10、50、100及200μmol·L-1)DHEA组和DHEAs组,孵育8、24、48及72h后... 目的:研究去氢表雄酮(DHEA)及其代谢物去氢表雄酮硫酸酯(DHEAs)对HepG2和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HepG2和HT-29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1、10、50、100及200μmol·L-1)DHEA组和DHEAs组,孵育8、24、48及72h后,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BrdU测定法检测DHEA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同时测定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A还原酶(HMGR)、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①MTT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DHEA组HepG2和HT-29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显著增加(P<0.05)。作用24h时,100μmol·L-1DHEA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降低最显著(P<0.05),而DHEAs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BrdU法结果显示,当DHEA浓度在50、100和200μmol·L-1时细胞的生长均显著受到抑制,尤其以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最高(P<0.05)。③DHEA对HepG2细胞HMGR活性抑制率为62%,对HT-29细胞HMGR活性抑制率为51%,而DHEAs则无明显作用。④100μmol·L-1DHEA抑制G6PD的效力为85%,而DHEAs的抑制效力仅为6%。⑤DHEA和DHEAs对细胞LDH的活性影响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HEA对HepG2和HT-29两种肿瘤细胞系均具有较强的抗增殖作用,能明显降低细胞的G6PD或HMGR活性,DHEAs则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雄酮 葡萄糖-6-磷酸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A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依赖相关的酶学研究进展
18
作者 洪仕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2-154,158,共4页
吗啡依赖形成的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特定脑区突触超微结构变化、神经递质、酶学等多种复杂的机制,并且相互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本文从蛋白激酶类、一氧化氮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腺苷酸环化酶、琥珀酸脱氢酶、3β-羟基类固醇脱... 吗啡依赖形成的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特定脑区突触超微结构变化、神经递质、酶学等多种复杂的机制,并且相互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本文从蛋白激酶类、一氧化氮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腺苷酸环化酶、琥珀酸脱氢酶、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等几方面对吗啡依赖相关酶体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合性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研究 3β-羟基类固醇 超氧化物歧化 吗啡依赖形成 超微结构变化 一氧化氮合 腺苷酸环化 琥珀酸 蛋白激 神经递质 相关 复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丁酸酯合成引发的高密度生长大肠杆菌的多位点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桥 吴海英 +3 位作者 王宗寿 谢雨康 李宜青 孙俊松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2-118,共7页
聚-3-羟基丁酸酯(PHB)的合成可以通过在重组大肠杆菌中过表达phaCAB操纵子实现。提升菌株的性能被认为是降低PHB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大肠杆菌S17-3中表达PHB的合成质粒pBhya-CAB,却可以自发实现菌株的高密度生长,摇瓶生长时的最... 聚-3-羟基丁酸酯(PHB)的合成可以通过在重组大肠杆菌中过表达phaCAB操纵子实现。提升菌株的性能被认为是降低PHB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大肠杆菌S17-3中表达PHB的合成质粒pBhya-CAB,却可以自发实现菌株的高密度生长,摇瓶生长时的最高OD600可达40左右。全基因组扫描测序和转录组测序分析比对表明,一些编码碳代谢流相关蛋白如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gi)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zwf)发生了阅读框序列或转录水平的改变。在S17-3中敲除zwf会导致转化菌株生长密度的降低,而在模式大肠杆菌BW25113中敲除pgi则会引起转化子的生长密度变高,揭示了S17-3高密度生长与自身碳代谢流的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3-羟基丁酸酯 高密度生长 磷酸葡萄糖异构 6-磷酸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调控睾酮合成的机制 被引量:8
20
作者 柳海燕 陶晓倩 +8 位作者 时姗姗 张艳梅 卢坤刚 韩雪峰 崔英霞 戈一峰 黄宇烽 李晓军 姚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37-1341,共5页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GnRHa)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的调控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睾丸间质细胞,GnRHa(10-7 mol/L)分别处理间质细胞6、12、24、36、48 h后,Western blot方法分析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GnRHa)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的调控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睾丸间质细胞,GnRHa(10-7 mol/L)分别处理间质细胞6、12、24、36、48 h后,Western blot方法分析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蛋白的变化;MEK1/2抑制剂PD98059(50μmol/L)和GnRHa共作用于间质细胞后,分析3β-HSD蛋白表达和睾酮水平的变化。结果:GnRHa处理间质细胞不同时间后,结果显示3β-HSD蛋白的表达对GnRHa的刺激具有时间依赖性。GnRHa处理12 h后,3β-HSD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45%(P<0.05),24 h达到最高水平,升高1.0倍(P<0.05);48 h后3β-HSD恢复至正常水平。加入PD98059后,显著抑制了GnRHa对3β-HSD的刺激作用,3β-HSD水平下降了61%(与GnRHa组相比,P<0.05),睾酮水平也随之显著下降45%(与GnRHa组相比,P<0.05)。结论:GnRHa可能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途径调控大鼠睾丸间质细胞3β-HSD的表达,进而促进睾酮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原代培养 ERK1/2 间质细胞 3β-羟基类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