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合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晓会 马永欢 +2 位作者 石万利 斯志惠 吕连海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9-562,共4页
将6种配体配位的Pt络合物催化剂用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与三甲氧基硅烷(TMOS)的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其中Pt-N(C2H5)3络合物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活性。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确定了反应过程中主... 将6种配体配位的Pt络合物催化剂用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与三甲氧基硅烷(TMOS)的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其中Pt-N(C2H5)3络合物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活性。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确定了反应过程中主、副产物的结构。以Pt-N(C2H5)3络合物为催化剂,考察了n(N(C2H5)3):n(Pt)、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原料配比对该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优化了反应过程,使反应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较短时间内进行,同时提高了KH-560的收率,改善了产品质量。在优化的合成工艺条件下,即n(AGE):n(TMOS)=1:1.05~1:1.10(其中AGE用量为0.064mol)、Pt-N(C2H5)3络合物(n(N(C2H5)3):n(Pt)=1)催化剂用量4.3×10-7mol、反应温度55~75℃、反应时间20~40min的条件下,KH-560的收率可达8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络合物 γ-缩水甘油醚丙基甲氧基 丙基缩水甘油醚 甲氧基 氢加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建波 孙雨安 +5 位作者 谢冰 章卸峰 王晓东 刘应凡 王国庆 刘绍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54,共3页
评价了氯铂酸-异丙醇、氯铂酸-四氢呋喃体系在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三甲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重点进行了氯铂酸-异丙醇体系催化合成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工艺研究。其最佳工艺条件是催化剂∶三甲氧基硅烷∶烯... 评价了氯铂酸-异丙醇、氯铂酸-四氢呋喃体系在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三甲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重点进行了氯铂酸-异丙醇体系催化合成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工艺研究。其最佳工艺条件是催化剂∶三甲氧基硅烷∶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为1.42×10-5∶1∶1(物质的量),反应温度约85℃,反应时间60min,产物收率约72.58%。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加成 γ-缩水甘油醚丙基甲氧基 丙基缩水甘油醚 甲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在织物抗菌整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孜文 杨建军 +3 位作者 吴庆云 吴明元 张建安 刘久逸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5-50,共6页
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桥梁将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PHMG)接枝到了织物表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了织物表面KH560的成功修饰及PHMG的成功接枝;扫描电镜分析显示,织物表面经KH560修饰后其形貌变得粗糙,而P... 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桥梁将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PHMG)接枝到了织物表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了织物表面KH560的成功修饰及PHMG的成功接枝;扫描电镜分析显示,织物表面经KH560修饰后其形貌变得粗糙,而PHMG的接枝则无影响;接触角测试表明,织物表面接枝PHMG后变得亲水,易被润湿;以大肠杆菌(E.coil)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sureus)为测试菌种,对织物进行了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经KH560/PHMG整理的织物(KP-cotton)对E.coil和S.sureus抗菌率为100%,且KP-cotton与仅用PHMG整理的织物(P-cotton)相比,拥有更高的抗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缩水甘油醚丙基甲氧基 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 织物 抗菌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二[3-(环氧乙基甲氧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的合成 被引量:1
4
作者 方进 刘秀英 潘金鹏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61-63,共3页
采用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为原料,以氯铂酸为催化剂,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温和条件下经硅氢加成合成了1,3-二[3-(环氧乙基甲氧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产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表征。考查了催... 采用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为原料,以氯铂酸为催化剂,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温和条件下经硅氢加成合成了1,3-二[3-(环氧乙基甲氧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产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表征。考查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溶剂、原料摩尔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当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摩尔比为1:3,催化剂用量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质量的0.016%,在0-10℃下于四氢呋喃溶剂中搅拌反应12 h,产物摩尔转化率可达8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3-(环乙基甲氧基)丙基]1 1 3 3-四甲基二 氢加成 1 1 3 3-四甲基二 丙基缩水甘油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氧基硅烷与三乙氧基硅烷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庞青涛 昝丽娜 +1 位作者 邵水源 王启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0-182,185,共4页
利用盐酸为催化剂,以二甲基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乙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及水进行水解缩聚反应,制备了具有反应活性的有机-无机杂化有机硅树脂共聚物。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催化剂浓度、原料配比、温度及水对树脂产... 利用盐酸为催化剂,以二甲基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乙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及水进行水解缩聚反应,制备了具有反应活性的有机-无机杂化有机硅树脂共聚物。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催化剂浓度、原料配比、温度及水对树脂产率的影响,得出适宜的合成工艺条件为酸浓度为0.05mol/L、原料配比为1.5∶2.5∶6、温度为70℃、水量为0.1mol。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对最优配比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表明树脂中具有可反应性基团,其主链为硅氧链。采用GPC分析,数均分子量为43040,分散系数为2.3,分布较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乙氧基 二苯基乙氧基 γ-(2 3-)丙基甲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氧基苯基硅氧烷功能微球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永优 傅冬明 +2 位作者 方佳琳 黄梦娇 王江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8-50,共3页
以苯基三甲氧基硅烷(PTMS)和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粒径介于1.13.8μm的聚环氧基苯基硅氧烷微球,研究了NH4OH浓度、油水比(O/W)、单体配比以及反应温度等条件对微球形态和组成的影响... 以苯基三甲氧基硅烷(PTMS)和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粒径介于1.13.8μm的聚环氧基苯基硅氧烷微球,研究了NH4OH浓度、油水比(O/W)、单体配比以及反应温度等条件对微球形态和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将NH4OH的浓度控制在0.01-1.28wt%,投料油水比在1/2到1/30,KH560占总单体含量在0-20mol%之间,可以有效制得微球。随着PTMS/KH560、O/W比值的下降,以及NH4OH浓度的增加,微球粒径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甲氧基 γ-缩水甘油醚丙基甲氧基 共聚物 功能微球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基有机硅对胶原膜的疏水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进财 张元智 李国英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1,共7页
采用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改性胶原蛋白膜,经单因素实验得到其最佳反应条件为:9 mmol/g GPTMS(以胶原膜的干重计)在pH值5.8、45℃下反应12 h。进一步对优化反应条件下改性得到的胶原膜与未改性胶原膜的性能进行了对比... 采用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改性胶原蛋白膜,经单因素实验得到其最佳反应条件为:9 mmol/g GPTMS(以胶原膜的干重计)在pH值5.8、45℃下反应12 h。进一步对优化反应条件下改性得到的胶原膜与未改性胶原膜的性能进行了对比,测定得到GPTMS改性后的胶原膜表面接触角由未改性膜的79.7°增大到108.6°,吸水率则从未改性膜的172.87%降低到113.48%,表明改性后胶原膜的疏水性得到提高。红外光谱分析表明,GPTMS和胶原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碳碳键。差式扫描热量法分析表明,GPTMS改性膜的热变性温度提高了9℃。GPTMS改性膜的机械性能和耐酶解性能都有所提升。因此,GPTMS作为一种改性剂在提高胶原膜疏水性的同时也使膜的其他物理化学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胶原膜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0不锈钢表面GPTMS硅烷膜的自组装及其缓蚀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敏娅 王海人 +3 位作者 屈钧娥 曹志勇 陈凤 聂德键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17,共3页
目前,对不锈钢表面硅烷自组装成膜技术及其腐蚀行为的研究较少。对430不锈钢作2种不同前处理后,将其放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自组装液中自组装成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极化曲线和扫描电镜研究了2种前处理工... 目前,对不锈钢表面硅烷自组装成膜技术及其腐蚀行为的研究较少。对430不锈钢作2种不同前处理后,将其放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自组装液中自组装成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极化曲线和扫描电镜研究了2种前处理工艺对自组装GPTMS膜耐蚀性的影响;采用极化曲线研究了自组装时间对自组装GPTMS膜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锈钢经氧化后再用硅酸钠和乙酸处理后,获得的自组装GPTMS膜更致密、具有更优异的抗腐蚀性能;组装时间为12 h时,自组装GPTMS膜抗腐蚀性能最好,此时其缓蚀效率可达82.3%,自腐蚀电位较基体正移了83 mV,自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了1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缩水甘油醚丙基甲氧基 自组装膜 430不锈钢 酸钠和乙酸处理 缓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改性聚醚制备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性能研究
9
作者 张铭洋 周栋梁 +2 位作者 李申桐 黄振 舒鑫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10期42-46,共5页
通过催化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在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HPEG)末端进行开环反应制备出末端硅烷改性聚醚(S-PE),并将其部分替代HPEG与丙烯酸(AA)进行自由基共聚制备出末端硅烷改性聚羧酸减水剂(S-PCE)。对比验证S-PCE... 通过催化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在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HPEG)末端进行开环反应制备出末端硅烷改性聚醚(S-PE),并将其部分替代HPEG与丙烯酸(AA)进行自由基共聚制备出末端硅烷改性聚羧酸减水剂(S-PCE)。对比验证S-PCE和普通减水型聚羧酸减水剂(PCE)在水泥浆体中的吸附量以及对水泥浆体分散性和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PE替代率为30%时具有更优的分散性,与PCE相比,吸附量最高增大约24%,加快了砂浆的平均流速,使砂浆V型漏斗流出时间缩短约37%,使混凝土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缩短35%,而对混凝土的含气量及抗压强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甲氧基 改性 聚羧酸减水剂 水泥砂浆 降黏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51
10
作者 王云芳 郭增昌 王汝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2-385,共4页
以γ-缩水甘油醚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对酸催化水解正硅酸乙酯(TEOS)聚合得到的纳米二氧化硅胶粒表面进行接枝改性,用激光粒径仪测定二氧化硅颗粒的粒径,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改性前后二氧化硅胶粒的分散状况,采用傅立叶红... 以γ-缩水甘油醚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对酸催化水解正硅酸乙酯(TEOS)聚合得到的纳米二氧化硅胶粒表面进行接枝改性,用激光粒径仪测定二氧化硅颗粒的粒径,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改性前后二氧化硅胶粒的分散状况,采用傅立叶红外(FTIR)光谱法对改性前后的二氧化硅粉体进行了分析,通过热失重分析(TGA)法对GPTMS接枝改性二氧化硅胶粒表面的接枝度进行分析计算,同时对颗粒溶胶的ζ电位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二氧化硅胶粒分散性大大提高,硅烷偶联剂浓度对接枝度有显著影响,当GPTMS的浓度为1mL/S iO2(g)时,接枝度达到最大,且颗粒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改性 接枝度 γ-缩水甘油醚丙基甲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硅溶胶表面接枝改性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武勇斌 江涛 潘洪革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5期260-261,共2页
选用适当添加量的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DDS)硅烷偶联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实现了硅溶胶的表面接枝改性,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核磁共振表征技术,对硅溶胶表面改性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溶胶 接枝改性 二甲基二乙氧基(DDS) γ-缩水甘油醚丙基甲氧基(KH5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剂对聚丙烯酸酯/SiO_2杂合乳液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春晖 瞿金清 陈焕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6-80,共5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硅溶胶进行改性,添加到聚丙烯酸酯乳液(PAE)中制备聚丙烯酸酯/SiO2杂合乳液(Si-PAE),研究了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3-缩水甘油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Z-6040)含有环氧基和甲氧基硅基团,在成...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硅溶胶进行改性,添加到聚丙烯酸酯乳液(PAE)中制备聚丙烯酸酯/SiO2杂合乳液(Si-PAE),研究了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3-缩水甘油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Z-6040)含有环氧基和甲氧基硅基团,在成膜过程中能分别与PAE链段上羧基(-COO-)和硅溶胶的硅醇(Si-OH)反应,形成Si-O-Si交联网络,提高了Si-PAE涂膜的交联密度;Z-6040的合适添加量为硅溶胶质量的4.0%;纳米粒径分析表明,Z-6040改性后的Si-PAE平均粒径减小,硅溶胶在Si-PAE乳液中分散更均匀;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发现Si-PAE涂层结构平整致密;热重分析(TGA)曲线表明Si-PAE涂膜热稳定性较PAE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SiO2杂合乳液 溶胶 偶联剂 3-缩水甘油丙基甲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TS/MPTES复合自组装薄膜的制备及摩擦磨损特性分析
13
作者 徐颖 周华 程先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7,共5页
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单晶硅表面制备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ES)薄膜以及MPTS/MPTES复合自组装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及接触角测定仪对MPTS/MPTES复合薄膜的结... 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单晶硅表面制备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ES)薄膜以及MPTS/MPTES复合自组装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及接触角测定仪对MPTS/MPTES复合薄膜的结构进行分析,并采用DF-PM型动/静摩擦系数精密测定仪评价其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与MPTS薄膜和MPTES薄膜相比,MPTS/MPTES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疏水性和摩擦磨损性能,其原因在于MPTS/MPTES复合薄膜的分子体积较大并具有可移动性和特殊的柔韧性,其基底附近呈现出类似于固体紧密排列的结构并具有一定的刚性和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丙基甲氧基 3-甲基丙烯酰丙基甲氧基 自组装薄膜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