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3-二氯苯胺及邻氯硝基苯的单体氯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
1
作者 武婉璐 张玲玲 +1 位作者 王强 金彪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521,I0001-I0005,共12页
近年来,氨基取代和硝基取代的氯苯新污染物,在水体、土壤和大气中频繁被检出。2,3二氯苯胺和邻氯硝基苯作为这些新污染物中具有代表性的化合物,示踪它们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至关重要,亟需新方法支撑。为了分析水体中的2,3-二氯苯... 近年来,氨基取代和硝基取代的氯苯新污染物,在水体、土壤和大气中频繁被检出。2,3二氯苯胺和邻氯硝基苯作为这些新污染物中具有代表性的化合物,示踪它们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至关重要,亟需新方法支撑。为了分析水体中的2,3-二氯苯胺和邻氯硝基苯的单体同位素指纹,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GC-qMS)的氯单体同位素(CSIA)分析方法。通过优化样品加热温度、仪器分流比和驻留时间等参数,确定该方法的最优仪器条件,同时,建立2,3-二氯苯胺和邻氯硝基苯的浓度标准曲线,实现单体氯同位素和浓度的同步分析。此外,分别用分子离子法和碎片离子法计算2,3-二氯苯胺和邻氯硝基苯的氯同位素比值,并对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为2,3-二氯苯胺和邻氯硝基苯的氯单体同位素分析提供一种快速、可靠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单体同位素分析 氯同位素 2 3-二氯苯胺 邻氯硝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氯-3-硝基苯甲酸的合成研究
2
作者 李杨州 项李楠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97-2100,共4页
以邻氯苯腈为原料,经过原位磺化,硝化,再通过水解反应并脱除磺酸基合成2-氯-3-硝基苯甲酸,作为坎地沙坦酯关键中间体,收率为83%,产品结构经过1H NMR和Ms确认。
关键词 坎地沙坦酯 2--3-硝基苯甲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吲哚丙酸抑制腹膜间皮细胞EMT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红波 凃璨 +2 位作者 付帅 姜南 熊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8-343,共6页
目的 评估3-吲哚丙酸(3-indoleacetic acid, IPA)对脂多糖(lipolyaccharide, LPS)诱导的小鼠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1.0和10μmol/L)的IPA... 目的 评估3-吲哚丙酸(3-indoleacetic acid, IPA)对脂多糖(lipolyaccharide, LPS)诱导的小鼠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1.0和10μmol/L)的IPA对LPS处理前后的小鼠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确定IPA最佳使用剂量。将小鼠腹膜间皮细胞分成Control组、LPS组、LPS+IPA组、LPS+LY364947(TGF-β1/Smad3通路抑制剂)组、LPS+IPA+LY364947组和LPS+IPA+SRI-011381(TGF-β1/Smad3通路激活剂)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间质表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的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α-SMA,EMT相关因子E-cadherin, 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Smad3、p-Smad3的蛋白表达。结果 IPA的最佳使用剂量为1.0μmol/L。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细胞增殖活力、E-cadherin表达水平下降(均P<0.01),侵袭能力、α-SMA表达水平和p-Smad3/Smad3升高(均P<0.01)。与LPS组相比,LPS+IPA组和LPS+LY364947组细胞增殖活力、E-cadherin表达水平上升(均P<0.01),侵袭能力、α-SMA表达和p-Smad3/Smad3下降(均P<0.01)。与LPS+IPA组相比,LPS+IPA+LY364947组所测指标趋势更加显著,LPS+IPA+SRI-011381组所测指标变化趋势均被逆转。结论 IPA通过抑制TGF-β1/Smad3通路中Smad3蛋白的磷酸化,从而抑制细胞EMT进展,减轻LPS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间皮细胞 3-吲哚丙酸 Smad3磷酸化 上皮-间质转化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3-丙酸通过调节脂肪组织代谢改善高脂饮食诱导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宇 候鹏飞 +4 位作者 周敏 郎和东 刘明华 易龙 糜漫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9-927,共9页
目的 探索吲哚-3-丙酸(indole-3-propionic acid, IPA)在高脂饮食诱导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揭示脂肪组织代谢在其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高脂饮食(high-fat di... 目的 探索吲哚-3-丙酸(indole-3-propionic acid, IPA)在高脂饮食诱导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揭示脂肪组织代谢在其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高脂饮食(high-fat diet, HFD)喂养诱导的MAFLD动物模型,6~7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对照组(CON)、高脂饮食组(HFD)、高脂+IPA干预组(HFD+IPA)。CON组以对照饲料喂养,HFD组和HFD+IPA组均以60%高脂饲料喂养,实验周期为12周,第7周开始HFD+IPA组以20 mg/(kg·d)IPA灌胃6周。每周监测各组小鼠体质量与摄食量。干预结束后使用动物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小鼠体成分。小鼠处死后,HE染色观察肝脏和脂肪组织形态学和结构变化,全自动血生化仪和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及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脂代谢相关指标,qRT-PCR检测脂代谢和炎性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相比,HFD组小鼠体质量和体脂肪比例显著增加,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质沉积,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以及肝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脂肪酸转运分子CD36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IPA干预显著逆转了上述变化(P<0.05)。IPA干预能够显著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内脏和棕色脂肪细胞增大,降低内脏脂肪组织(visceral adipose tissue, VAT)和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含量(P<0.05),增加VAT脂解基因(HSL、CGI58)和棕色化(Cidea、ND5、UCP1、Prdm16)以及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BAT)脂肪酸β氧化(Cpt1a、PPARα)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P<0.05),同时降低VAT炎性因子TNF-α以及BAT中TNF-α、IL-1β、CXCL1、CCL2的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 IPA可以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MAFLD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结构、代谢功能及炎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3-丙酸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肝脏 内脏脂肪 棕色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Eu-MOF材料的构筑及对Fe^(3+)与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荧光检测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冀超 李文 +2 位作者 张丽荣 华佳 刘云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4,共9页
金属阳离子和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大量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对它们的高效检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挑战性,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一类新型的荧光传感检测材料.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例具有fcu拓扑结构的Eu-MOF材料,[(C... 金属阳离子和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大量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对它们的高效检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挑战性,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一类新型的荧光传感检测材料.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例具有fcu拓扑结构的Eu-MOF材料,[(CH_(3))_(2)NH_(2)]_(2)[Eu_(6)(μ_(3)-OH)_(8)(EDDC)_(6)]·8DMA·3MeOH·6H_(2)O[JLUMOF128,H_(2)EDDC=(E)-4,4′-(乙烯-1,2-取代基)二苯甲酸],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其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荧光配体H_(2)EDDC的引入,JLU-MOF128表现出显著的荧光性能,在DMF溶液中对Fe^(3+)、2,4,6-三硝基苯酚(TNP)和2,4-二硝基苯酚(2,4-DNP)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Ksv值分别为2.09×10^(4),8.49×10^(4)和5.75×10^(4)L/mol,检测限分别为5.99,1.51和1.93μmol/L.在金属阳离子和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检测方面,JLU-MOF128是一种理想的多感应荧光传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荧光检测 Fe^(3+)离子 硝基芳香族爆炸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羟基丙酸甲酯加氢合成1,3-丙二醇反应中La对Cu/SiO_(2)催化剂的修饰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林丽娜 康金灿 +4 位作者 张传明 李伟杰 李昌鑫 赖恩义 朱红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目的] 3-羟基丙酸酯加氢制备1,3-丙二醇(1,3-PDO)过程中存在β-羟基脱除等副反应,导致1,3-PDO的选择性和收率不高,其中高效催化剂的开发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方法]采用蒸氨法制备了不同添加量La修饰的20Cu/SiO_(2)催化剂,对其进行催化... [目的] 3-羟基丙酸酯加氢制备1,3-丙二醇(1,3-PDO)过程中存在β-羟基脱除等副反应,导致1,3-PDO的选择性和收率不高,其中高效催化剂的开发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方法]采用蒸氨法制备了不同添加量La修饰的20Cu/SiO_(2)催化剂,对其进行催化性能评价,并通过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N_(2)物理吸附-脱附对其进行表征.[结果] 20Cu-0.50La/SiO_(2)的催化性能最佳,它显著地提高了3-羟基丙酸甲酯(3-HMP)加氢制1,3-PDO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其中3-HMP转化率为91.8%,1,3-PDO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85.2%和78.2%.这是在高液时空速(LHSV=0.10 h^(-1))的条件下取得的最佳结果.[结论] La的加入与Cu产生了强相互作用,增强了催化剂中Cu的分散性,同时提高了Cu^(+)物种表面浓度,使活性Cu的比表面积增加,从而提高了加氢反应的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丙酸甲酯 加氢 1 3-丙二醇 蒸氨法 CU催化剂 La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改性Cu/SiO_(2)催化剂催化3-羟基丙酸甲酯选择性加氢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伟杰 康金灿 +3 位作者 张传明 林丽娜 李昌鑫 朱红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8-1341,共14页
采用蒸氨法制备了锆(Zr)改性的Cu/SiO_(2)催化剂,用于3-羟基丙酸甲酯(3-HMP)气相加氢制1,3-丙二醇(1,3-PDO)。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分布测试、XRD、ICP-OES、H_(2)-TPR、NH_(3)-TPD、CO_(2)-TPD、FTIR、TGDTG、HRTEM、XPS和AES等手段对催化... 采用蒸氨法制备了锆(Zr)改性的Cu/SiO_(2)催化剂,用于3-羟基丙酸甲酯(3-HMP)气相加氢制1,3-丙二醇(1,3-PDO)。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分布测试、XRD、ICP-OES、H_(2)-TPR、NH_(3)-TPD、CO_(2)-TPD、FTIR、TGDTG、HRTEM、XPS和AE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详细表征,发现Zr物种的加入使得Cu和Zr物种之间发生了强相互作用,产生了较多的层状硅酸铜,在结构方面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了铜物种的粒径,促进铜物种的分散,且在电子调控方面提高了Cu^(+)的含量,增强了催化剂吸附酰基和甲氧基的能力。与未改性的Cu/SiO_(2)催化剂相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Zr掺杂量为0.5%的Cu/SiO_(2)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性能,获得3-羟基丙酸甲酯转化率为96.0%和1,3-丙二醇选择性为84.3%,1,3-PDO的总收率达80.9%。这是目前在高液时空速0.10h^(-1)的条件下取得的最佳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丙酸甲酯 加氢 1 3-丙二醇 铜/二氧化硅 Zr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NPBA-TMPDA协同催化合成N-苄基壬酰胺反应的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8
作者 于艳杰 邹帅 +3 位作者 钟新乐 王金玉 方凯 薛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1-598,共8页
N⁃苄基壬酰胺及其类似物在医药、生物防治及催泪武器等领域应用广泛。针对该类化合物合成条件苛刻、活化试剂腐蚀性和毒性大等问题,以壬酸与苄胺为原料,以3⁃硝基苯硼酸(3⁃NPBA)和N,N,N′,N′⁃四甲基丙二胺(TMPDA)为协同催化剂构建反应体... N⁃苄基壬酰胺及其类似物在医药、生物防治及催泪武器等领域应用广泛。针对该类化合物合成条件苛刻、活化试剂腐蚀性和毒性大等问题,以壬酸与苄胺为原料,以3⁃硝基苯硼酸(3⁃NPBA)和N,N,N′,N′⁃四甲基丙二胺(TMPDA)为协同催化剂构建反应体系,探究N⁃苄基壬酰胺的合成工艺及反应动力学,探讨反应机理,为该工艺的工业应用提供技术基础。结果表明:采用1级反应动力学拟合得到,在2.5%3⁃NPBA+2.5%TMPDA(以物质的量分数计)协同催化下,N⁃苄基壬酰胺合成反应活化能为87.88 kJ·mol^(-1)。提出了N⁃苄基壬酰胺合成的可能路径为3⁃NPBA和TMPDA与壬酸脱水形成六元环中间体,中间体再与苄胺反应形成酰胺。TMPDA作为路易斯碱供电子对给3⁃NPBA的硼原子,稳定了中间体,同时在中间体构型转变过程中TMPDA的氮原子与苄胺的氢原子形成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硝基苯硼酸 N N N′ N′-四甲基丙二胺 N-苄基壬酰胺 反应动力学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吲哚丙酸通过迷走神经调控动物采食的肠-脑轴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琴 朱灿俊 +1 位作者 江青艳 郑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9-1297,共9页
【目的】食欲是影响采食量的最重要因素,来自中枢和外周的多种信号经下丘脑食欲中枢感应和整合后调控采食,肠-脑轴在动物食欲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旨在揭示3-吲哚丙酸调控动物采食的肠-脑轴机制,对揭示缓解动物厌食具有参考价值。【方... 【目的】食欲是影响采食量的最重要因素,来自中枢和外周的多种信号经下丘脑食欲中枢感应和整合后调控采食,肠-脑轴在动物食欲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旨在揭示3-吲哚丙酸调控动物采食的肠-脑轴机制,对揭示缓解动物厌食具有参考价值。【方法】以21只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为试验对象,通过灌服0,1,10 mg/kg3-吲哚丙酸,检测其对小鼠采食量和体增重的影响;并采用膈下迷走神经切除术、c-Fos免疫荧光和药物遗传学等技术,探究3-吲哚丙酸通过迷走神经介导的肠-脑轴调控动物采食的神经环路。【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灌服10 mg/kg 3-吲哚丙酸可显著提高小鼠3 h的采食量(P<0.05)和激活孤束核神经元(P<0.01)神经元兴奋性,化学遗传学抑制孤束核神经元可阻断3-吲哚丙酸促采食的作用;(2)3-吲哚丙酸抑制迷走传入神经兴奋性(P<0.001),膈下迷走神经切断或化学遗传学激活NG神经节均可消除3-吲哚丙酸促采食的作用。【结论】3-吲哚丙酸通过抑制肠道迷走传入神经兴奋性,从而激活孤束核神经元,提高动物采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食调控 -脑轴 迷走传入神经 孤束核 3-吲哚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和形态特点多变小冠花中的3-硝基丙酸含量 被引量:5
10
作者 汪儆 雷祖玉 冯学勤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89-94,共6页
本研究测定了不同品种和形态特点多变小冠花(CoronillavariaL.)中毒性物质3-硝基丙酸的含量。结果指出:多变小冠花中3-硝基丙酸含量的变化幅度为2.95~10.86%(干物质基础),不同形态特点小冠花的3-硝基丙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但... 本研究测定了不同品种和形态特点多变小冠花(CoronillavariaL.)中毒性物质3-硝基丙酸的含量。结果指出:多变小冠花中3-硝基丙酸含量的变化幅度为2.95~10.86%(干物质基础),不同形态特点小冠花的3-硝基丙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品种小冠花的3-硝基丙酸含量有一定差异,西德品种2342较高(716%,干物质基础),美国品种绿宝石和加拿大品种绿宝石均较低(5.93%和5.74%,干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小冠花 3-硝基丙酸 品种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线检测饮用水中的3-硝基丙酸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旭辉 唐书泽 +2 位作者 邓小玲 朱曜 吴事正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5-49,共5页
利用碱性条件下3-硝基丙酸对鲁米诺—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建立了一种在线检测饮用水中3-硝基丙酸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其线性范围为1-150mg/L,方法的检出限为0.28 mg... 利用碱性条件下3-硝基丙酸对鲁米诺—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建立了一种在线检测饮用水中3-硝基丙酸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其线性范围为1-150mg/L,方法的检出限为0.28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9%,3-硝基丙酸加标回收率为76.5%~93.8%。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选取性,可实现饮用水中3-硝基丙酸的快速在线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3-硝基丙酸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硝基丙酸预处理对脑缺血耐受模型GLUT1和GLUT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为安 杨得奖 +1 位作者 屈洋 张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12-2216,共5页
目的:探讨3-硝基丙酸(3-NPA)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带区不同再灌注时点GLUT1和GLUT3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预处理对照组(3-NPA组,n=4)、大脑中动脉缺血组(M组,n=16)、3-... 目的:探讨3-硝基丙酸(3-NPA)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带区不同再灌注时点GLUT1和GLUT3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预处理对照组(3-NPA组,n=4)、大脑中动脉缺血组(M组,n=16)、3-NPA预处理组(IPC组,n=16)。M组和IPC组按再灌注时间(4h、12h、24h及48h)不同又分为4个亚组,每组动物4只。将大鼠在相应时点断头取脑,取缺血侧(左侧)冠状面中间1/3皮质,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GLUT1、GLUT3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IPC组GLUT1 mRNA表达在缺血再灌注后4h开始升高,48h最大,显著高于sham组和M组相应时点。IPC组GLUT3 mRNA表达在24h增高,48h最高,与M组相应时点24h、48h及sham组比较显著增高。IPC组比M组的GLUT1蛋白、GLUT3蛋白表达增高,有显著差异(F=5.848,P<0.05;F=6.295,P<0.05),尤以缺血再灌注后48h两者差异最明显。结论:3-NPA预处理能诱导脑缺血耐受,其机制可能是上调GLUT1和GLUT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维持脑组织的能量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耐受 缺血预处理 3-硝基丙酸 葡萄糖转运蛋白质1 葡萄糖转运蛋白质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硝基丙酸预处理诱导沙土鼠脑缺血耐受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红灿 孙圣刚 李红戈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 :探讨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与 3 硝基丙酸 (3 NPA)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关系。方法 :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前脑缺血模型 ,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海马锥体细胞死亡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结果 :对照组海马CA1区已失... 目的 :探讨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与 3 硝基丙酸 (3 NPA)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关系。方法 :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前脑缺血模型 ,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海马锥体细胞死亡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结果 :对照组海马CA1区已失去正常结构 ,锥体细胞大部分丧失 ,存活神经元计数显著低于假手术组。 3 NPA预处理组存活神经元减少 ,但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海马CA1区仅见少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阳性细胞 ,染色较弱 ,突起不明显。对照组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增多 ,多为弱阳性。 3 NPA预处理组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 ,染色较深 ,突起增粗。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和机能的改变可能与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学 3-硝基丙酸 脑缺血耐受 星形胶质细胞 海马 沙土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3-硝基丙酸预处理后鼠脑海马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红灿 孙圣刚 +1 位作者 李红戈 高晓群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5-518,共4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 3 硝基丙酸 (3 nitropropionicacid ,3 NPA)预处理后鼠脑海马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变化 ,揭示 3 NPA预处理的机制。方法 :雄性沙土鼠 4 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12 )和 3 NPA预处理组 (n =36 )。 3 NP... 目的 :探讨小剂量 3 硝基丙酸 (3 nitropropionicacid ,3 NPA)预处理后鼠脑海马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变化 ,揭示 3 NPA预处理的机制。方法 :雄性沙土鼠 4 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12 )和 3 NPA预处理组 (n =36 )。 3 NPA预处理组腹腔一次性注射 3 NPA 5mg/kg后 1d、3d、5d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观察海马脑源性Epo的表达变化。结果 :腹腔注射 3 NPA后 1d、3d ,海马区可检测到脑源性Epo的表达 ,腹腔注射 3 NPA后 5d ,海马区Epo的表达极低 ,正常对照组无Epo表达。结论 :脑源性Epo的表达变化和 3 NPA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时间相一致 ,提示Epo的表达与小剂量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3-硝基丙酸 预处理 脑海马 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硝基丙酸致未成熟鼠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的神经行为学及磁共振成像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燕 张敏 +2 位作者 蒋犁 王婷 何农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通过脑内定位注射3-硝基丙酸(3-NPA)建立新生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模型,探讨远期神经行为学和磁共振成像(MRI)变化。方法新生5 d(P5)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NPA组)与假手术组(PBS组),脑立体定位仪定位于左侧脑室上方胼胝体,分别... 目的通过脑内定位注射3-硝基丙酸(3-NPA)建立新生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模型,探讨远期神经行为学和磁共振成像(MRI)变化。方法新生5 d(P5)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NPA组)与假手术组(PBS组),脑立体定位仪定位于左侧脑室上方胼胝体,分别注入等量3-NPA和PBS,造模后1、2、3、9 d灌注固定取脑,石蜡切片作HE染色;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体重、睁眼时间等生长发育情况;P29-30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观察两组大鼠肢体肌力、随意运动、情感行为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P30行MRI检查。结果NPA组大鼠术后睁眼时间延迟,体重增加高于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NPA组大鼠P6、P7、P8 NPA组注射3-NPA侧皮质下及脑室周围白质出现不同程度疏松及液化灶,P14时出现同侧脑室明显扩大,PBS组无明显变化;神经行为学检测实验组鼠肢体肌力、随意运动、情感行为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假手术组减退,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0 MRI检查显示NPA组脑内注射侧脑室周围局部有脑组织软化信号改变。结论P5大鼠脑内注射3-NPA制作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模型,能真实地模拟在体病理改变,经神经行为学检测与临床症状相符,MRI检查可显示脑白质损伤的解剖形态学变化,作为诊断PVL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硝基丙酸 脑内注射 未成熟鼠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3-硝基丙酸预处理对脑缺血沙土鼠海马CA1区及纹状体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红灿 孙圣刚 李红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6-360,共5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 3 硝基丙酸 (3 nitropropionicacid ,3 NPA)预处理诱导沙土鼠脑缺血耐受的可行性。方法 :将 5组沙土鼠腹腔分别注射双蒸水 5mg/kg、10mg/kg、15mg/kg、2 0mg/kg 3 NPA ,于注射 3 NPA后 3d ,透射电镜观察纹状体神经元... 目的 :探讨小剂量 3 硝基丙酸 (3 nitropropionicacid ,3 NPA)预处理诱导沙土鼠脑缺血耐受的可行性。方法 :将 5组沙土鼠腹腔分别注射双蒸水 5mg/kg、10mg/kg、15mg/kg、2 0mg/kg 3 NPA ,于注射 3 NPA后 3d ,透射电镜观察纹状体神经元细胞核和细胞器超微结构形态的变化 ;每组均分别于注射后 1d ,2d ,3d ,4d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前脑缺血模型 ,恢复血流期满时处死动物 ,通过CresylViolet染色观察海马锥体细胞层存活神经元数目结果 :应用不同剂量 3 NPA后 3d ,纹状体神经元细胞核均无明显变化 ,腹腔注射 15mg/kg及 2 0mg/kg 3 NPA组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轻度肿胀。应用不同剂量 3 NPA 1~ 3d后 ,前脑缺血沙土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存活神经元数目均高于双蒸水对照组 (P <0 .0 1或 0 .0 5 ) ,第 4d则下降 ,与双蒸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应用小剂量 3 NPA诱导脑缺血耐受较安全 ,具有时间依赖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3-硝基丙酸 预处理 脑缺血 沙土鼠 海马CAL区 纹状体神经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硝基丙酸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葡萄糖转运蛋白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得奖 陈为安 张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314-4316,共3页
目的:探讨3-硝基丙酸(3-NPA)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预处理对照组(3-NPA组,n=4)、大脑中动脉缺血组(M组,n=21)、3-NPA预处理组(IPC组,n=21)。其中... 目的:探讨3-硝基丙酸(3-NPA)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预处理对照组(3-NPA组,n=4)、大脑中动脉缺血组(M组,n=21)、3-NPA预处理组(IPC组,n=21)。其中M组和IPC组各5只,用于神经缺损体征评分和大鼠脑梗死体积的测定;余按再灌注时间(4、12、24及48h)不同又分为4个亚组(n=4),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GLUT3蛋白和GLUT3mRNA基因水平表达情况。结果:IPC组比M组的GLUT3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IPC组GLUT3mRNA表达在24h增高,48h最高,与M组相应时间点24、48h及Sham组比较显著增高。结论:3-NPA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GLUT3蛋白和GLUT3mRNA基因水平表达上调,维持脑组织的能量供给是其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3-硝基丙酸 葡萄糖转运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和性周期对3-硝基丙酸预处理神经保护作用的影响
18
作者 李红戈 曹学兵 +1 位作者 孙圣刚 童萼塘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4-517,521,共5页
为探讨 3-硝基丙酸 (3- NPA)预处理神经保护作用的性别差异和性周期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 ,采用细胞内记录和细胞外记录技术 ,观察不同性别和性周期小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时群峰电位波幅 (PSA)和膜特性在 3- NPA预处理前后的变化 ,并采用荧... 为探讨 3-硝基丙酸 (3- NPA)预处理神经保护作用的性别差异和性周期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 ,采用细胞内记录和细胞外记录技术 ,观察不同性别和性周期小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时群峰电位波幅 (PSA)和膜特性在 3- NPA预处理前后的变化 ,并采用荧光光谱记录技术检测还原型辅酶 I(NADH)荧光强度。结果发现 ,3- NPA预处理后雄性小鼠 PSA缺氧后恢复 ,由 (2 6± 12 ) %增至 (92± 17) % (P<0 .0 1) ,雌性小鼠情前期组由 (17± 12 ) %增至 (42± 2 2 ) % (P<0 .0 5 ) ,动情期和间情期无增加。情前期小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时膜电位由 3- NPA预处理前的去极化改变翻转为预处理后的超极化 ,膜电位的超极化改变可为 ATP敏感钾通道抑制剂格列本脲所抑制。 NADH相对荧光强度的缺氧性增加在雄性和情前期小鼠分别由 3- NPA预处理前的 (14 2± 10 ) %和 (2 0 5± 74 ) %降至预处理后的 (119± 12 ) % (P<0 .0 5 )和(12 2± 6 ) % (P<0 .0 1)。结果表明 ,3- NPA预处理可提高神经元缺氧耐受性 ,其神经保护作用存在性别和性周期差异。生理性雌性激素对氧化能量代谢储备和 ATP敏感钾通道的影响可能与该差异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缺氧 性周期 钾通道 还原型辅酶I 性别 3-硝基丙酸 预处理 神经保护作用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硝基丙酸预处理保护多巴胺神经元机制研究
19
作者 梁直厚 邓学军 +2 位作者 孙圣刚 曹学兵 李红戈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11期1255-1258,共4页
目的研究3-硝基丙酸(3-NPA)多次预处理保护多巴胺神经元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MPP+在分泌多巴胺的人神经纤维瘤细胞SH-SY5Y上制作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在模型制作前分别1或5次加入3-NPA(0.2 mmol.L-1)进行预处理,分别应用液闪烁仪检... 目的研究3-硝基丙酸(3-NPA)多次预处理保护多巴胺神经元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MPP+在分泌多巴胺的人神经纤维瘤细胞SH-SY5Y上制作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在模型制作前分别1或5次加入3-NPA(0.2 mmol.L-1)进行预处理,分别应用液闪烁仪检测[3H]DA摄取率,双波长分光光度仪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Ca2+)浓度的改变,观察3-NPA预处理保护多巴胺神经元的作用。结果MPP+可降低[3H]DA摄取率,升高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3-NPA预处理可提高[3H]DA摄取率,降低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3-NPA多次预处理较3-NPA单次预处理的作用更好。结论3-NPA预处理对多巴胺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硝基丙酸 帕金森病 预处理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钠和吲哚-3-丙酸共处理对Caco-2细胞紧密连接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20
作者 王轲信 吴娴 +3 位作者 龚海洲 方巧玉 李向臣 张亚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24-5134,共11页
本研究以人克隆结肠腺癌Caco-2细胞系为模型,旨在探究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和吲哚-3-丙酸(indole-3-propionic acid,IPA)共处理对Caco-2细胞紧密连接和炎症因子的影响。使用0.4 mmol·L^(-1)NaB和0.1 mmol·L^(-1)IPA分... 本研究以人克隆结肠腺癌Caco-2细胞系为模型,旨在探究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和吲哚-3-丙酸(indole-3-propionic acid,IPA)共处理对Caco-2细胞紧密连接和炎症因子的影响。使用0.4 mmol·L^(-1)NaB和0.1 mmol·L^(-1)IPA分别和共处理Caco-2细胞24 h,检测细胞跨膜电阻(TEER)值、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和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NaB和IPA共处理组均显著提高TEER值(P<0.01),而NaB和IPA单独处理组TEER值无显著变化(P>0.05)。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共处理组显著下调了Claudin-2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1);与NaB单独处理组相比,共处理组显著上调了Claudin-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并且极显著促进了Claudin-1、ZO-1和Occludin蛋白的表达(P<0.001);与IPA单独处理组相比,共处理组显著上调了ZO-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并极显著提高了Claudin-1和ZO-1蛋白表达量(P<0.001)。在炎症因子方面,与对照组相比,NaB和IPA共处理组显著下调炎症因子IL-6、IL^(-1)β、IL-8及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共处理极显著降低了细胞上清液中IL-6、IL^(-1)β、IL-8及TNF-α的分泌量(P<0.001)。本研究表明,相比于NaB或IPA单独处理,NaB和IPA共处理可增加细胞跨膜电阻值,促进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并且降低促炎因子的分泌,降低了肠道通透性。综上,NaB和IPA共处理在增强上皮细胞屏障功能以及降低炎症反应方面具有更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吲哚-3-丙酸 紧密连接 炎症因子 CACO-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