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化沉淀蛋白-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肝损伤大鼠血浆中的头孢呋辛 被引量:2
1
作者 赵龙山 李清 +6 位作者 杨威 何博赛 魏斌斌 刘然 刘晶晶 陈晓辉 毕开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5-710,共6页
为了研究二代头孢类新药头孢呋辛赖氨酸在肝损伤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建立了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FLC-MS/MS)快速测定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浆中头孢呋辛含量的方法。血浆样品在酸性条件下用乙腈沉淀蛋白,采用Shim-pack XR-OD... 为了研究二代头孢类新药头孢呋辛赖氨酸在肝损伤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建立了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FLC-MS/MS)快速测定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浆中头孢呋辛含量的方法。血浆样品在酸性条件下用乙腈沉淀蛋白,采用Shim-pack XR-ODS色谱柱(75 mm×3.0 mm,2.2μm)为分析柱、乙腈-0.1%甲酸水溶液(40∶60,v/v)为流动相、流速为400μL/min进行色谱分离,采用电喷雾负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质谱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423.2→206.8(头孢呋辛)和m/z 454.1→238.4(内标头孢噻肟)。结果表明,大鼠血浆中头孢呋辛的质量浓度在0.01~1 mg/L和1~4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定量限为0.01 mg/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以相对标准偏差(RSD)计)均小于11.5%,准确度(RE)为-7.1%~2.2%,平均萃取回收率大于83.5%,样品运行时间仅为3.0 min,能够满足生物样品的测定需求。该法简便、快速,已用于肝损伤大鼠静脉注射头孢呋辛赖氨酸的药代动力学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酸化沉淀蛋白 孢呋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呋辛内酯的合成及急性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经伟 黄金龙 +4 位作者 金学才 洪俊 王亚男 张波 余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04-606,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合成头孢呋辛内酯的新方法,总收率85.7%,本合成方法路线短、操作简便,收率高,产物结构经IR和NMR验证。本文还对头孢呋辛内酯进行了急性毒性的研究。
关键词 3-去氨基甲酰孢呋:合成 孢呋内酯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呋辛/三唑巴坦对产酶菌感染小鼠败血症治疗作用研究
3
作者 王琪 许军 +1 位作者 关丽云 肖永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90-495,共6页
目的不同配比头孢呋辛/三唑巴坦对产酶菌感染小鼠所致败血症的治疗作用研究,比较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2:1、4:1和8:1)各种配比的抗菌活性及评价其合理性,为新药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腹腔注射0.5ml的1个最小致死量(MLD)菌液感... 目的不同配比头孢呋辛/三唑巴坦对产酶菌感染小鼠所致败血症的治疗作用研究,比较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2:1、4:1和8:1)各种配比的抗菌活性及评价其合理性,为新药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腹腔注射0.5ml的1个最小致死量(MLD)菌液感染小鼠建立小鼠败血症模型。感染1h后给被感染小鼠注射0.2ml不同浓度的抗菌药液(每种药物配比5组,每组10只小鼠),观察和记录感染鼠死亡率(共7d)。ED50值、ED95值、ED5095%可信限及各药ED50值的t检验结果P值均用NDST软件程序的Bliss法计算统计。比较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2:1、4:1和8:1)配比对实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株及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产酶菌(MSSA)感染小鼠所致败血症的治疗作用。结果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和2:1)配比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的体内抗菌作用显著优于头孢呋辛/三唑巴坦(4:1和8:1)及单剂;ED50值及ED95值分别为头孢呋辛单剂的2.32~3.29和1.81~3.35倍(P<0.01)。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2:1和4:1)配比对实验的产酶MSSA感染小鼠败血症治疗作用显著优于头孢呋辛/三唑巴坦(8:1)及单剂,ED50值及ED95值分别为头孢呋辛单剂1.56~3.33和2.24~4.03倍(P<0.01,0.01<P<0.05)。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2:1)对实验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酶MSSA菌株感染小鼠败血症治疗作用类似(P>0.05)。结论在所有实验药中,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和2:1)对实验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产酶MSSA菌株感染小鼠败血症治疗作用显著优于头孢呋辛/三唑巴坦(4:1和8:1)及头孢呋辛单剂;与1:1的比例相比,头孢呋辛/三唑巴坦(2:1)配比抗菌作用相似并可减少三唑巴坦用药量,降低用药费用及用药不良反应产生的机率。体内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呋辛/三唑巴坦(2:1)合剂为最佳配方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呋 三唑巴坦 败血症模型 体内抗菌作用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膜分散微反应器高效溶解D-7-ACA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谢煜 张民 +2 位作者 胡卫国 王玉军 骆广生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8-755,共8页
合成头孢呋辛的关键中间体3-去氨甲酰基头孢呋辛(DCC)由3-去乙酰基-7-氨基头孢烷酸(D-7-ACA)溶液与酰氯试剂缩合得到,其中利用高浓度NaOH溶液将D-7-ACA溶解在水和甲醇中是第一步。而D-7-ACA中的β-内酰胺环在强碱性条件下容易发生开环反... 合成头孢呋辛的关键中间体3-去氨甲酰基头孢呋辛(DCC)由3-去乙酰基-7-氨基头孢烷酸(D-7-ACA)溶液与酰氯试剂缩合得到,其中利用高浓度NaOH溶液将D-7-ACA溶解在水和甲醇中是第一步。而D-7-ACA中的β-内酰胺环在强碱性条件下容易发生开环反应,造成收率不高。传统反应釜不能精确控制体系的pH、混合效果差,因此溶解得到的D-7-ACA溶解浓度低。采用一种膜分散微反应器,实现了高效溶解D-7-ACA,并研究了D-7-ACA在不同初始浓度、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降解动力学。接着详细探讨了pH、温度和循环流速等因素对膜分散微反应器溶解D-7-ACA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膜分散微反应器在最优条件下得到的D-7-ACA溶解浓度为76.50 mg/ml,DCC收率为91.90%,相比传统搅拌法分别提高了5.91%和5.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降解动力学 微反应器 3-去酰基-7-氨基孢烷酸 3-去氨甲酰基头孢呋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式-2-甲氧亚胺基-2-呋喃乙酸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史兰香 崔文广 +2 位作者 何建平 张宝华 赵地顺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61-64,共4页
以2 呋喃甲酸为起始原料,经氯代、氰代、水解、肟化合成了顺式 2 甲氧亚胺基 2 呋喃乙酸。改进了氰代反应方法,其主要反应条件为n(2 呋喃甲酸)∶n(氯化亚砜)=1∶2 5,n(2 呋喃甲酰氯)∶n(氰化亚酮)=1∶2,n(2 氧代 2 呋喃乙酸)∶n(甲氧基... 以2 呋喃甲酸为起始原料,经氯代、氰代、水解、肟化合成了顺式 2 甲氧亚胺基 2 呋喃乙酸。改进了氰代反应方法,其主要反应条件为n(2 呋喃甲酸)∶n(氯化亚砜)=1∶2 5,n(2 呋喃甲酰氯)∶n(氰化亚酮)=1∶2,n(2 氧代 2 呋喃乙酸)∶n(甲氧基胺盐酸盐)1∶1 2,水解温度为0℃,肟化介质pH值为5~6。顺式 2 甲氧亚胺基 2 呋喃乙酸的总收率达45 9%。用元素分析、1H NMR证明了目标化合物结构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2-甲氧亚胺基-2-呋喃乙酸 合成工艺 2-氧代-2-呋喃乙酸 2-氧代-2-呋喃乙氰 广谱抗生素 孢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