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和盐对3-十二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泡沫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贺媛 李斌 +1 位作者 尹宝霖 魏西莲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4-216,248,共4页
测定了3-十二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C12TAB)在PVP、PEG和溴化钠存在下的泡沫性能。结果表明:含量相同时,C12TAB/NaBr混合体系的起泡性能高于C12TAB/高分子体系,而稳泡性能低于后者。含量相同的C12TAB/高分子体系,PVP对C12TAB的... 测定了3-十二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C12TAB)在PVP、PEG和溴化钠存在下的泡沫性能。结果表明:含量相同时,C12TAB/NaBr混合体系的起泡性能高于C12TAB/高分子体系,而稳泡性能低于后者。含量相同的C12TAB/高分子体系,PVP对C12TAB的影响好于PE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十二烷氧基-2-羟丙甲基溴化铵 高聚物 起泡性 稳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十二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水溶液与烷烃的动态界面张力 被引量:2
2
作者 付式洲 尹宝霖 +2 位作者 刘杰 孙得志 魏西莲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9,共5页
用旋转滴法测定了3-十二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R12TAC)水溶液与系列烷烃的动态界面张力(DIFT),考察了浓度、温度和烷烃链长对DIFT的影响,并详细表征了DIFT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根据修正的Word-Tordai方程计算了DIFT的有关参数。结... 用旋转滴法测定了3-十二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R12TAC)水溶液与系列烷烃的动态界面张力(DIFT),考察了浓度、温度和烷烃链长对DIFT的影响,并详细表征了DIFT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根据修正的Word-Tordai方程计算了DIFT的有关参数。结果表明:R12TAC浓度越大,DIFT曲线越低,DIFT下降越快,达平衡值的时间越短;随R12TAC浓度的增大,表观扩散系数Da从2.02×10-10m-2.s-1减小到0.14×10-10m-2.s-1,吸附势垒Ea从2.60 kJ.mol-1增大到9.32 kJ.mol-1;温度升高,DIFT降低,表观扩散系数Da升高,而吸附势垒降低;固定一种表面活性剂溶液,测定R12TAC/系列烷烃溶液的动态界面张力,发现R12TAC/正己烷体系的DIFT最低,这与表面活性剂在水和油中的溶解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十二烷氧基-2-羟丙甲基氯化铵 动态界面张力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合成与纯化 被引量:35
3
作者 徐世美 张淑芬 +2 位作者 杨锦宗 李晓丽 崔志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40-442,共3页
以环氧氯丙烷 ,三甲胺 ,浓盐酸为原料 ,常温合成了 3 氯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研究了反应物质量分数 ,反应溶液的 pH ,环氧氯丙烷与三甲胺盐酸盐量比对产物质量分数的影响 ,由此对反应的可能历程进行了探讨。替代传统的减压蒸馏 ,采... 以环氧氯丙烷 ,三甲胺 ,浓盐酸为原料 ,常温合成了 3 氯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研究了反应物质量分数 ,反应溶液的 pH ,环氧氯丙烷与三甲胺盐酸盐量比对产物质量分数的影响 ,由此对反应的可能历程进行了探讨。替代传统的减压蒸馏 ,采用载气蒸馏的方法对其进行纯化 ,纯化后的产品中环氧氯丙烷的质量分数≤ 0 0 0 0 4 % ,1,3 二氯 2 丙醇的质量分数≤ 0 0 0 18% ,3 氯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质量分数为 6 9% ,收率 >94 %。用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反应溶液的pH =8,n(环氧氯丙烷 )∶n(三甲胺盐酸盐 ) =0 95∶1 0 0 ,盐酸w(HCl) =3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羟丙 甲基氯化铵 合成 纯化 载气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合成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衣洪筑 丁峰 +1 位作者 辛峰 廖晖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42-745,共4页
3 氯 2 羟丙基 三甲基氯化铵(CHPTMAC)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季铵盐型阳离子醚化剂,仅用来制造阳离子淀粉的需求量就非常大。该物质的合成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在水相中以环氧氯丙烷(ECH)与三甲胺盐酸盐为原料合成CHPTMAC,这一合成路线会产... 3 氯 2 羟丙基 三甲基氯化铵(CHPTMAC)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季铵盐型阳离子醚化剂,仅用来制造阳离子淀粉的需求量就非常大。该物质的合成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在水相中以环氧氯丙烷(ECH)与三甲胺盐酸盐为原料合成CHPTMAC,这一合成路线会产生一些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的副产物。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需对其中的副产物和原料组分的含量加以严格控制。该文综述了CHPTMAC的合成进展,着重讨论了在水相中合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减少产品中杂质含量的方法。参考文献21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醚化剂 3--2-羟丙-甲基氯化铵 甲胺盐酸盐 环氧氯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分析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微量有机杂质 被引量:9
5
作者 刘付芳 孙洁 孙惠莲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2-363,共2页
以氯仿为萃取剂 ,对 3 氯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CHPTMA)水溶液进行萃取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CHPT MA溶液中的微量有机杂质环氧氯丙烷和 1 3 二氯丙醇。色谱柱为 2m× 3mmi d 的不锈钢填充柱 ,固定相为10 %的PEG 2 0M ,载体为Chro... 以氯仿为萃取剂 ,对 3 氯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CHPTMA)水溶液进行萃取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CHPT MA溶液中的微量有机杂质环氧氯丙烷和 1 3 二氯丙醇。色谱柱为 2m× 3mmi d 的不锈钢填充柱 ,固定相为10 %的PEG 2 0M ,载体为ChromosorbW/AW。环氧氯丙烷和 1,3 二氯丙醇的回收率分别为 97 5 %~ 10 5 0 %和93 3%~ 98 8% ,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11 5 %和 13 1% ,最低检测限分别为 5 0 μg/g和 10 0 μg/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气相色谱法 萃取 环氧氯丙烷 1 3-二氯丙醇 微量有机杂质 3--2-羟丙甲基氯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合成工艺 被引量:6
6
作者 姜翠玉 宋林花 于维钊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6-99,共4页
以环氧氯丙烷、三甲胺、浓盐酸为原料 ,合成了 3 氯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研究结果表明 ,最佳合成工艺条件 :环氧氯丙烷与三甲胺盐酸盐的量之比为 0 .95∶1,反应 pH起始值为 7.5~ 8.0 ,反应温度采用分段 (10 ,35℃ )控制。使用合... 以环氧氯丙烷、三甲胺、浓盐酸为原料 ,合成了 3 氯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研究结果表明 ,最佳合成工艺条件 :环氧氯丙烷与三甲胺盐酸盐的量之比为 0 .95∶1,反应 pH起始值为 7.5~ 8.0 ,反应温度采用分段 (10 ,35℃ )控制。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反应收率可达 96 %以上。对三甲基氯化铵溶液中的微量有机杂质环氧氯丙烷和 1,3 二氯丙醇进行了分析 ,并采用连续水汽精馏对产品进行了纯化处理。纯化后的产品中 ,三甲基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6 9% ,环氧氯丙烷的质量分数小于 0 .0 0 0 5 % ,1,3 二氯丙醇的质量分数小于 0 .0 0 1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羟丙甲基氯化铵 合成方法 环氧氯丙烷 甲胺 盐酸 中间体 原油 污水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合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香爱 王淑荣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190-1193,共4页
采用以无水乙醇作溶剂,三甲胺盐酸盐(TMAHc)和环氧氯丙烷(EcH)为原料合成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通过研究,探索出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较佳合成条件为:n(ECH):n(TMAHC)=0.95:1,反应温度40—50℃,反应时间0... 采用以无水乙醇作溶剂,三甲胺盐酸盐(TMAHc)和环氧氯丙烷(EcH)为原料合成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通过研究,探索出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较佳合成条件为:n(ECH):n(TMAHC)=0.95:1,反应温度40—50℃,反应时间0.5h,溶液pH=8,所得产品纯度〉98%。收率可达90%(以ECH计),杂质含量小于美国DOW公司生产的同类产品。以乙醇法合成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工艺简单,耗能较少,溶剂可循环使用,产品性能优良,使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羟丙甲基氯化铵 甲胺盐酸盐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醚化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制备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晓康 张定军 +3 位作者 于成成 吴有智 赵强 陈玉仙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9期1322-1324,1327,共4页
以盐酸、三甲胺水溶液、环氧氯丙烷等为原料合成醚化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用萃取剂进行萃取以除去微量有机杂质环氧氯丙烷和1,3-二氯-2-丙醇。结果表明,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环氧氯丙烷)∶n(三甲胺盐酸盐)=0.95∶1,反应... 以盐酸、三甲胺水溶液、环氧氯丙烷等为原料合成醚化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用萃取剂进行萃取以除去微量有机杂质环氧氯丙烷和1,3-二氯-2-丙醇。结果表明,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环氧氯丙烷)∶n(三甲胺盐酸盐)=0.95∶1,反应溶液的pH=8,反应时间4-6 h,反应温度为低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醚化剂 3--2-羟丙甲基氯化铵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制备 被引量:4
9
作者 姜翠玉 于维钊 张春晓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52-654,675,共4页
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探索出3 氯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MAC)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n(环氧氯丙烷)∶n(三甲胺盐酸盐)=0 95∶1,反应起始pH=7 5~8 0,反应温度采用分段控制(10℃,35℃),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反应收率可达96%以上。通过连续... 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探索出3 氯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MAC)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n(环氧氯丙烷)∶n(三甲胺盐酸盐)=0 95∶1,反应起始pH=7 5~8 0,反应温度采用分段控制(10℃,35℃),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反应收率可达96%以上。通过连续水汽精馏对产品进行纯化,纯化后的产品中w(CHPTMAC)=69%,w(环氧氯丙烷)≤0 0005%,w(二氯丙醇)≤0 0015%,产品性能良好,已投入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醚化剂 3--2-羟丙甲基氯化铵 环氧氯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35
10
作者 蔡照胜 王锦堂 +2 位作者 杨春生 许琦 严金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55-657,673,共4页
以脱乙酰度为90%的壳聚糖(CTS)为原料,异丙醇为溶剂,w(NaOH)=40 0%的水溶液为催化剂,3 氯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为改性剂,在m(NaOH)∶m(CTS)=1 0∶1 0,m(CTA)∶m(CTS)=4 0∶1 0,反应温度65 0℃下制备了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 以脱乙酰度为90%的壳聚糖(CTS)为原料,异丙醇为溶剂,w(NaOH)=40 0%的水溶液为催化剂,3 氯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为改性剂,在m(NaOH)∶m(CTS)=1 0∶1 0,m(CTA)∶m(CTS)=4 0∶1 0,反应温度65 0℃下制备了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TCC)。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达到或超过9 0h时,得到的HTCC产品的接枝度超过90 0%,在pH=6 7~7 0的水中可完全溶解形成w(HTCC)=3 0%的溶液。IR和1HNMR的结果表明,接枝反应主要发生在CTS的氨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CTS) 3--2-羟丙甲基氯化铵(CTA) 接枝改性 季铵盐接枝壳聚糖 2-羟丙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TCC) 接枝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_(12)TAC-SDS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和泡沫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桑青 尹宝霖 +1 位作者 魏西莲 孙得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66-568,共3页
测定了 3 十二烷氧基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R12 TAC)和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和泡沫性能。实验表明 ,复配体系的CMC及γCMC均低于单一组分。当R12 TAC和SDS以等量比复配时 ,体系表现出良好的泡沫性能。其中起泡性... 测定了 3 十二烷氧基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R12 TAC)和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和泡沫性能。实验表明 ,复配体系的CMC及γCMC均低于单一组分。当R12 TAC和SDS以等量比复配时 ,体系表现出良好的泡沫性能。其中起泡性参数Cs为 1.99mmol/L ,Rmv 为0 86 ,稳泡性参数Ct为 2 .5 0mmol/L ,t1/ 2 m 为 91.5s。对相互作用参数的计算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十二烷氧基-2-羟丙甲基氯化铵 十二烷硫酸钠阳离子 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起泡性 稳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热法研究α-环糊精与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包结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世兵 宋明芝 +2 位作者 魏西莲 尹宝霖 孙得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37-842,共6页
在298.15K下用微量热法研究了α-环糊精与3-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在水溶液中的包结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疏水链CnH2n+1O中碳原子数目n的增加(n=7、8、12、14),主-客体包合物的化学计量比由1:1为主变为2:1为主.各包合物都相当稳... 在298.15K下用微量热法研究了α-环糊精与3-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在水溶液中的包结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疏水链CnH2n+1O中碳原子数目n的增加(n=7、8、12、14),主-客体包合物的化学计量比由1:1为主变为2:1为主.各包合物都相当稳定,对应于n=7、8、12、14所得实验稳定常数分别为,β1=1.95×103dm3·mol-1、β1=2.62×103dm3·mol-1、β2=3.06×106dm6·mol-2、β2=13.75×106dm6·mol-2.包合物的形成均是焓驱动过程.包合物的平衡常数随烷氧基(CnH2n+1O)中碳原子数目n的增加而增大,而包合物生成过程的标准反应焓(ΔH)和标准反应熵(ΔS)都随n的增加而减小.从主、客体的微观结构及包合物形成前后表面活性剂离子憎水基团周围溶剂分子排列结构的变化出发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环糊精 3-烷氧基-2-羟丙甲基溴化铵 微量热 -客体包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β-环糊精与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包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世兵 降林华 +3 位作者 邹立壮 孙德志 尹宝霖 魏西莲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7-141,共5页
在298.15 K下,用滴定式微量热法对α-、β-环糊精(α-/β-CD)与两个新型同系列表面活性剂3-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nNC l,n=8,12)的包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8NC l与α-/β-CD均形成摩尔比为1∶1的稳定包合物,实验稳定常... 在298.15 K下,用滴定式微量热法对α-、β-环糊精(α-/β-CD)与两个新型同系列表面活性剂3-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nNC l,n=8,12)的包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8NC l与α-/β-CD均形成摩尔比为1∶1的稳定包合物,实验稳定常数分别为1.41×103dm3.mol-1和6.50×102dm3.mol-1;而C12NC l与α-/β-CD分别形成摩尔比为1∶2和1∶1的包合物,实验稳定常数分别为1.05×106dm6.mol-2和8.83×103dm3.mol-1。具有较长疏水链的C12NC l与两类环糊精包合过程的标准焓变(ΔHθ)和标准熵变(ΔSθ)较小。α-CD包合物的形成过程是焓驱动熵阻滞,而β-CD包合物的形成过程则是熵焓共同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烷氧基-2-羟丙甲基氯化铵 环糊精 包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分析钻井液添加剂“小阳离子”的有效含量
14
作者 夏小春 郭磊 +3 位作者 赵志强 刘克清 闫长虹 易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0-954,共5页
建立了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钻井液添加剂"小阳离子"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PTMAC)和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MAC)有效含量的方法。以AtlantisT3柱(150mm×4.6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 建立了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钻井液添加剂"小阳离子"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PTMAC)和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MAC)有效含量的方法。以AtlantisT3柱(150mm×4.6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5mmol/L七氟丁酸水溶液(10∶90,v/v),流速为1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的温度为50℃,气体压力为206.7kPa(30psi)。样品用超纯水稀释过滤后直接进样分析,10min内EPTMAC和CHPTMAC获得分离和检测。采用二阶方程对标准曲线进行拟合,EPTMAC和CHPTMAC校正曲线的相关系数均为0.9995,检出限(S/N=3)分别为13mg/L和18mg/L,定量限(S/N=10)分别为45mg/L和61mg/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2%~98.6%和93.2%~102.3%,相对标准偏差(n=5)分别为1.7%~2.5%和1.2%~1.8%。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油田钻井液添加剂"小阳离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 蒸发光散射检测 季铵盐 2 3-环氧丙甲基氯化铵 3--2-羟丙甲基氯化铵 添加剂 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AHPTAC共聚及其竞聚率测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翠玉 王鲁凯 +3 位作者 王芳 李梅 翟帅磊 吕志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2-35,共4页
以3-丙烯酰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AHPTAC)与丙烯酰胺(AM)为单体,以(NH_4)_2S_2O_8-NaHSO_3作引发剂,在40℃水中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阳离子共聚物,并通过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AgNO_3滴定方法,测定了共聚物的阳离子... 以3-丙烯酰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AHPTAC)与丙烯酰胺(AM)为单体,以(NH_4)_2S_2O_8-NaHSO_3作引发剂,在40℃水中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阳离子共聚物,并通过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AgNO_3滴定方法,测定了共聚物的阳离子度,然后用截距斜率法(Fineman-Ross法)测得AM、AHPTAC两单体的竞聚率分别为r_1=10.90,r_2=0.14;直线交叉法测得AM、AHPTAC竞聚率分别为r_1=10.94±0.20,r_2=0.15±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丙烯酰氧基-2-羟丙甲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 阳离子共聚物 竞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含羟丙基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旭东 葛青 +3 位作者 李庆霞 杨敏 韩传红 魏西莲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用稳态和动态剪切流变学方法测定了3-十四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R14HTAB)水溶液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R14HTAB溶液的自组装结构在测定的浓度范围内经历了3次结构转变,从球形胶束到棒状胶束再到黏弹性的蠕虫状胶束,最后转变为六... 用稳态和动态剪切流变学方法测定了3-十四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R14HTAB)水溶液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R14HTAB溶液的自组装结构在测定的浓度范围内经历了3次结构转变,从球形胶束到棒状胶束再到黏弹性的蠕虫状胶束,最后转变为六角状溶致液晶;在R14HTAB浓度超过360 mmol/kg以后为球形到棒状胶束的转变;交缠浓度约为500 mmol/kg,零剪切黏度(η0)与R14HTAB浓度(C)之间遵循指数关系,η0∝C5.7。用冷冻蚀刻电镜进一步证实了胶束的微观结构。稳态和动态黏度实验中Cox-Merz规律的偏离主要来自于氢键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十四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 流变特性 自组装 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裂废水处理的三元两性聚合物絮凝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祝威 李明轩 +5 位作者 韩霞 王芳 王田丽 丁一 张龙力 姜翠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利用一种新的阳离子单体3-丙烯酰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AHPTAC)与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氨基-2-甲基丙磺酸(AMPS)通过水溶液聚合得到一种三元两性共聚物絮凝剂P(AM-AHPTAC-AMPS)(PAAA),将PAAA与聚合氯化铝铁(PAFC)复配用于处理两... 利用一种新的阳离子单体3-丙烯酰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AHPTAC)与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氨基-2-甲基丙磺酸(AMPS)通过水溶液聚合得到一种三元两性共聚物絮凝剂P(AM-AHPTAC-AMPS)(PAAA),将PAAA与聚合氯化铝铁(PAFC)复配用于处理两种压裂废水,并比较评价其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合成PAAA的最适宜条件为AM、AHPTAC和AMP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单体总用量占反应体系的质量比为20%、复合引发剂VA-044与(NH 4)2S 2O 8-NaHSO 3质量比为1∶1、复合引发剂用量占反应体系的质量比为0.2%、反应温度为55℃;PAAA/PAFC复合絮凝剂具有较好的絮凝性能,对胜利孤岛压裂废水及涪陵页岩气压裂废水的COD Cr去除率分别为55.5%和82.7%;对水溶性有机污染物质含量高的废水去除效果更优,COD Cr去除率比CPAM/PAFC提高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聚丙烯酰胺絮凝剂 元共聚 3-丙烯酰氧基-2-羟丙甲基氯化铵 絮凝性能 压裂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醇/水三元体系液晶的研究
18
作者 尹宝霖 刘杰 +1 位作者 魏西莲 孙得志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5-189,共5页
在25℃时绘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辛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R8TAB)/正丁醇/水的三元体系的相图,在偏光显微镜下发现该体系中的某些区域呈现出彩色液晶。一些绚丽的彩色照片清楚地显示了不同的液晶纹理。用2HNMR和小角X衍射与纹理照... 在25℃时绘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辛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R8TAB)/正丁醇/水的三元体系的相图,在偏光显微镜下发现该体系中的某些区域呈现出彩色液晶。一些绚丽的彩色照片清楚地显示了不同的液晶纹理。用2HNMR和小角X衍射与纹理照片对照,确定了该体系的液晶结构类型,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证实了液晶结构的转化。研究分析了液晶层厚度、温度和时间对液晶颜色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晶膜厚度是产生颜色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溶致液晶 3-烷氧基-2-羟丙甲基溴化铵 正丁醇 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_(12)TAB/苯甲醇/水体系混合胶束的微观结构研究
19
作者 王彤 魏西莲 +1 位作者 尹宝霖 孙得志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绘制了3-十二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R12TAB)/苯甲醇/水体系的三元相图,采用1HNMR方法研究了该体系胶束的微观结构,与电导法对照确定了W/O型胶束、O/W型胶束和油水双连续结构存在的区域,通过1HNMR谱图分析了苯甲醇在各胶束中的增... 绘制了3-十二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R12TAB)/苯甲醇/水体系的三元相图,采用1HNMR方法研究了该体系胶束的微观结构,与电导法对照确定了W/O型胶束、O/W型胶束和油水双连续结构存在的区域,通过1HNMR谱图分析了苯甲醇在各胶束中的增溶位置。结果发现:苯甲醇主要增溶在胶束的栅栏层中,极性头靠近胶束界面,但由于不同胶束所处的微环境不同,苯甲醇沿烃链的分布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十二烷氧基-2-羟丙甲基溴化铵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_(12)TAB/正丁醇/正癸烷/水体系的液晶研究
20
作者 魏西莲 尹宝霖 孙得志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1,共5页
绘制了3 十二烷氧基 2 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R12TAB)/正丁醇/正癸烷/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用电导法测定了微乳液区域内微乳液结构的变化过程。用2H 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了测量并与液晶纹理对照,探讨了该体系的液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绘制了3 十二烷氧基 2 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R12TAB)/正丁醇/正癸烷/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用电导法测定了微乳液区域内微乳液结构的变化过程。用2H 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了测量并与液晶纹理对照,探讨了该体系的液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固定 R12TAB和正丁醇的质量比例,随含水量的增加,体系的液晶相结构发生如下变化,从层状液晶→层状与六角状液晶共存→层状、六角状与立方状液晶共存→层状液晶与微乳液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致液晶 3-十二烷氧基-2-羟丙甲基溴化铵 微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