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甲氧基-2,3-二苯基茚酮环氧化物晶体结构解析和对称性选择
1
作者 周宇乔 赵小虎 +1 位作者 余志鹏 郑柯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14-1819,共6页
X射线晶体学为现代化学和物质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对称操作和对称性的辨别是晶体学和结构解析的核心。尽管有很多软件可以帮助晶体学家快速判定衍射数据的对称性,仍存在漏判和误判的可能。5-甲氧基-2,3-二苯基茚酮环氧化物... X射线晶体学为现代化学和物质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对称操作和对称性的辨别是晶体学和结构解析的核心。尽管有很多软件可以帮助晶体学家快速判定衍射数据的对称性,仍存在漏判和误判的可能。5-甲氧基-2,3-二苯基茚酮环氧化物是一种潜在的光致变色材料分子,且二苯基茚酮环氧化物光异构后的中间体具有较强的偶极环加成反应活性。在5-甲氧基-2,3-二苯基茚酮环氧化物结构解析过程中,本文详细说明了错误判断结构为简单正交对称性的原因,重新确定了该结构属于简单单斜格子,得到了可发表的结构模型(剑桥晶体学数据库索引号:2067893),为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技术中对称性判断选择提供了参考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 对称性选择 5-甲氧基-2 3-二苯基茚酮环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锅法合成5,6-二苯基-4-对甲苯基-3,4-二氢嘧啶-2-酮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闫杏丽 陈天云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93-995,共3页
文章以二苯乙酮、对甲基苯甲醛和尿素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5,6-二苯基-4-对甲苯基-3,4-二氢嘧啶-2-酮。通过实验确定了反应的较佳工艺参数如下:二苯乙酮、对甲基苯甲醛、尿素的摩尔比为1∶1.15∶1.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 文章以二苯乙酮、对甲基苯甲醛和尿素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5,6-二苯基-4-对甲苯基-3,4-二氢嘧啶-2-酮。通过实验确定了反应的较佳工艺参数如下:二苯乙酮、对甲基苯甲醛、尿素的摩尔比为1∶1.15∶1.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0h,催化剂选用NaOC2H5,其用量为0.001mol,在该工艺条件下,产物的收率达到了96%。采用FT-IR和1 HNMR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6-二苯基-4-对甲苯基-3 4-二氢嘧啶-2- 二苯乙 对甲基苯甲醛 尿素 合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苄基-1,3-二苯基-1,3-丙二酮的合成及其铕配合物光致发光
3
作者 肖尊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34,共3页
合成了新的配体2-苄基-1,3-二苯基-1,3-丙二酮和新的铕配合物Eu(RDBM)3phen,并用元素分析(EA)I、R和UV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Eu(RDBM)3phen在波长328nm激发下,发出以铕的特征发射谱线615nm左右为主的强荧光,对应跃迁为5D0→7F2;2-苄... 合成了新的配体2-苄基-1,3-二苯基-1,3-丙二酮和新的铕配合物Eu(RDBM)3phen,并用元素分析(EA)I、R和UV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Eu(RDBM)3phen在波长328nm激发下,发出以铕的特征发射谱线615nm左右为主的强荧光,对应跃迁为5D0→7F2;2-苄基-1,3-二苯基-1,3-丙二酮对铕离子具有敏化作用,是铕配合物的良好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苄基-1 3-二苯基-1 3-丙二 铕配合物 合成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氟甲烷磺酸催化1-茚酮氧化反应的研究
4
作者 艾雷锋 毛建新 郑小明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3-657,共5页
研究了三氟甲烷磺酸(HOTf)催化氧化1-茚酮的性能,考察了HOTf、H2O2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溶剂等几个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与用其它几种质子酸的反应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HOTf为催化剂时反应效果最好,0.1 g 1-茚酮在0.5 ... 研究了三氟甲烷磺酸(HOTf)催化氧化1-茚酮的性能,考察了HOTf、H2O2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溶剂等几个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与用其它几种质子酸的反应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HOTf为催化剂时反应效果最好,0.1 g 1-茚酮在0.5 mL HOTf、0.32 mL 30%H2O2和2 mL 2,2,3,3-四氟-1-丙醇(TFP)体系中,恒温60℃反应4 h,转化率可以达到86%,产物邻羟基苯丙酸的选择性达98%.可能的反应机理是:1-茚酮先经过Baeyer-Villiger反应生成二氢香豆素,后者进一步水解得到邻羟基苯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甲烷磺酸 1- 2 2 3 3-四氟-1-丙醇(TFP) BAEYER-VILLIGER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豆蔻中黄酮和双苯庚酮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31
5
作者 黄文哲 戴小军 +3 位作者 刘延庆 张朝凤 张勉 王峥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7-40,共4页
以两倍稀释法测定了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种子中4种黄酮和双苯庚酮类化合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反,反-1,7-二苯基-4,6-庚二烯-3一酮和山姜素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达到1.25μ... 以两倍稀释法测定了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种子中4种黄酮和双苯庚酮类化合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反,反-1,7-二苯基-4,6-庚二烯-3一酮和山姜素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达到1.25μg·mL^-1,与阳性药相比对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豆蔻明和乔松素对幽门螺杆菌的MIC分别为2.56和0.32mg·mL^-1。反,反-1,7-二苯基-4,6-庚二烯-3-酮和豆蔻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Rosenbach)、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Winslow et Winshlow)Evan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Migula)Castellani et Chalmers]等菌株的MIC分别为0.208~1.667和0.122—1.955mg·mL^-1,与阳性药相比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乔松素和山姜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菌株的MIC分别为1.275~2.550和1.925—3.850mg·mL^-1,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豆蔻明、乔松素、反,反-1,7-二苯基-4,6-庚二烯-3-酮和山姜素是草豆蔻的抑菌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蔻明 乔松素 -1 7-二苯基-4 6-庚二烯-3- 山姜素 幽门螺杆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镝(Ⅲ)-BDPPPD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 被引量:8
6
作者 薛卫星 李建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4,共3页
以二氧六环为溶剂 ,在 pH约为 7的条件下 ,分别以n (Dy3+ )∶n (BDPPPD) =2∶3和n (Dy3+ )∶n(BDPPPD)∶n(Phen ) =2∶3∶2的量比 (Phen为邻菲罗啉 ) ,合成了Dy(Ⅲ)的 1,5 双 (1′,3′ 二苯基 5′ 氧代吡唑 4′ 基 ) 1,5 戊二酮 (BDP... 以二氧六环为溶剂 ,在 pH约为 7的条件下 ,分别以n (Dy3+ )∶n (BDPPPD) =2∶3和n (Dy3+ )∶n(BDPPPD)∶n(Phen ) =2∶3∶2的量比 (Phen为邻菲罗啉 ) ,合成了Dy(Ⅲ)的 1,5 双 (1′,3′ 二苯基 5′ 氧代吡唑 4′ 基 ) 1,5 戊二酮 (BDPPPD)的二元配合物Dy2 (BDPPPD) 3·6H2 O和三元配合物Dy2(BDPPPD) 3(Phen) 2 ·2H2 O ,收率为 91 2 %和 89 6 %。通过化学分析、元素分析和热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通过FT -IR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位于 481和 5 76nm附近 ,分别相应于Dy3+ 的 4 F9/2 → 6H15/2 和 4 F9/2 → 6H13/2 跃迁 ,说明配合物发射Dy(Ⅲ)的特征荧光。第二配体Phen具有荧光增强作用 ,三元配合物Dy2 (BDPPPD) 3(Phen) 2 ·2H2 O最大发射峰 (5 76nm)的荧光强度是二元配合物Dy2 (BDPPPD) 3·6H2 O的 1 6 8倍。配合物具有较强荧光 ,说明BDPPPD的三重态能级与Dy3+ 最低激发态 (4 F9/2 )能级具有良好匹配 ,且其吸光系数较高 ,BDPPPD是Dy(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双(1′ 3-二苯基-5′-氧代吡唑-4′-基)-1 5-戊二 荧光性质 镝离子 BDPPPD配合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一锅法”合成取代吲哚衍生物
7
作者 陈明 郝啸 +3 位作者 邱明强 王峰云 兰社民 宋学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0-272,共3页
利用取代苯肼盐酸盐与丙酮酸、1,3-二苯基-1,3-丙二酮反应合成了3种取代吲哚衍生物.采用“一锅法”对酯化反应进行了改进,以盐酸酸化的乙醇作溶剂,苯磺酸催化,一步得到取代的吲哚酸酯.本文对吲哚环化的反应机理、合成条件进行了... 利用取代苯肼盐酸盐与丙酮酸、1,3-二苯基-1,3-丙二酮反应合成了3种取代吲哚衍生物.采用“一锅法”对酯化反应进行了改进,以盐酸酸化的乙醇作溶剂,苯磺酸催化,一步得到取代的吲哚酸酯.本文对吲哚环化的反应机理、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发现反应温度不同所得产物也不同.合成产物用IR,1HNMR和MS进行了分析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氟4-溴苯胺 2--4-氯苯胺 1 3-二苯基-1 3-丙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