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编码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基因yqhD的克隆与高效表达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晓梅 唐雪明 +4 位作者 诸葛斌 沈微 饶志明 方慧英 诸葛健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7-80,共4页
利用PCR技术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扩增出1.16 kb的编码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的基因yqhD,将其连接到温控表达载体pHsh,得到重组载体pHsh-yqhD,重组载体在大肠杆菌JM109中得到高效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融合表达产物的... 利用PCR技术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扩增出1.16 kb的编码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的基因yqhD,将其连接到温控表达载体pHsh,得到重组载体pHsh-yqhD,重组载体在大肠杆菌JM109中得到高效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融合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43 000,同核酸序列测定所推导的值相符。对含有yqhD的基因工程菌进行表达研究表明:42℃诱导4 h,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的酶活力达到100 IU/mg,而对照菌株的酶活力仅为0.5I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 克隆 表达 基因 温控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功酶基因yqhD在肺炎克雷伯氏菌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建国 李霜 +2 位作者 纪晓俊 胡南 黄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10,共5页
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出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功酶基因yqhD,经测序确认,将yqhD基因与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同时插入表达载体pUC18构建重组质粒pUC18-yqhD-TetR,重组质粒转化Klebsiella pneumoniae ME308;37... 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出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功酶基因yqhD,经测序确认,将yqhD基因与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同时插入表达载体pUC18构建重组质粒pUC18-yqhD-TetR,重组质粒转化Klebsiella pneumoniae ME308;37℃,经1.0mmol/LIPTG诱导8h,重组肺炎克雷伯氏菌中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功酶的酶活力达到4.16U/mg,而对照菌株的酶活仅为0.62U/mg;将重组菌在摇瓶中进行微氧发酵培养,经IPTG诱导,可将60g/L甘油转化为33.8g/L1,3-丙二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功酶 肺炎克雷伯氏菌 1 3-丙二醇 电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酶学性质和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罗菊香 方柏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21,共5页
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PDOR)是以甘油为底物生产1,3-PD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将dhaT在E.coliBL21(DE3)pLysS进行了表达,对含有6×His标记的PDOR进行了纯化,同时考察了重组PDOR的酶学性质和稳定性。重组PDOR反应的最适pH和温度分别是1... 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PDOR)是以甘油为底物生产1,3-PD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将dhaT在E.coliBL21(DE3)pLysS进行了表达,对含有6×His标记的PDOR进行了纯化,同时考察了重组PDOR的酶学性质和稳定性。重组PDOR反应的最适pH和温度分别是10.0和55°C;在pH7.0~8.0,酶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酶在30°C保温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Ca2+,Mg2+和Cu2+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而Fe2+,Na+,NH4+和Mn2+对酶活有促进作用;冷冻干燥处理后,PDOR酶活有一定的损失;添加适当浓度的保护剂——海藻糖、葡萄糖、蔗糖、聚乙二醇,对酶在冷冻干燥时有保护作用;添加5%蔗糖的固体酶制剂在保存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 纯化 酶学性质 冷冻干燥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基因yqhD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红梅 陈佳 +1 位作者 李琳 徐斐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7-530,共4页
大肠杆菌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被yqhD的基因编码,能催化羟基丙醛生成1,3-丙二醇。采用PCR方法从大肠杆菌中扩增到yqhD,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大小为1164 bp。将目标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α+)中并转化到大肠杆菌Novablue,经I... 大肠杆菌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被yqhD的基因编码,能催化羟基丙醛生成1,3-丙二醇。采用PCR方法从大肠杆菌中扩增到yqhD,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大小为1164 bp。将目标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α+)中并转化到大肠杆菌Novablue,经IPTG诱导后,SDS-PAGE电泳鉴定,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yqhD基因能在大肠杆菌Novablue-pET28中实现蛋白表达;在25℃条件下,IPTG诱导12 h后,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的酶活力达到124 U/mg,而野生型的酶活力仅为1.4 U/mg;重组菌全细胞发酵结果显示,产物1,3-丙二醇的产率能达到65%,而野生型仅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 克隆 原核表达 yqhD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脱水酶基因(gldABC)与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基因(dhaT)的共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郑艳 管艺飞 刘长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14,共3页
将dhaT基因片段以顺反子的形式插入到重组质粒pMD19TS2中gldABC基因的下游,形成重组克隆质粒pMD19TS3,进而将gldABC与dhaT基因以多顺反子的形式亚克隆至pET-28a(+)表达载体上。终浓度为1mmol/L IPTG诱导重组大肠杆菌E.coli/pET-28a(+)/g... 将dhaT基因片段以顺反子的形式插入到重组质粒pMD19TS2中gldABC基因的下游,形成重组克隆质粒pMD19TS3,进而将gldABC与dhaT基因以多顺反子的形式亚克隆至pET-28a(+)表达载体上。终浓度为1mmol/L IPTG诱导重组大肠杆菌E.coli/pET-28a(+)/gldABC-dhaT 2h,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分别在甘油脱水酶三个亚基分子量相对应的61ku、21ku、16ku和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亚基分子量相对应的42 ku的位置上出现了特异性条带。上清液中酶活性分别为甘油脱水酶23.7U/mL,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30.4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脱水酶基因(gldABC) 1 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基因(dhaT) 共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梭杆菌VPI3266甘油脱水酶和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的克隆、表达
6
作者 裴建军 屈依然 +2 位作者 殷冉 陈安娜 赵林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0-215,共6页
对丁酸梭杆菌VPI 3266的1,3-丙二醇代谢途径关键酶甘油脱水酶(Dha B)与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Dha T)进行了研究。甘油脱水酶基因dha B全长3315bp,编码两个蛋白亚基,分别为甘油脱水酶的核心酶和脱水酶的再激活酶。前者全长2367bp,编... 对丁酸梭杆菌VPI 3266的1,3-丙二醇代谢途径关键酶甘油脱水酶(Dha B)与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Dha T)进行了研究。甘油脱水酶基因dha B全长3315bp,编码两个蛋白亚基,分别为甘油脱水酶的核心酶和脱水酶的再激活酶。前者全长2367bp,编码788个氨基酸,后者全长918bp,编码305个氨基酸。通过构建重组质粒,使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活性表达。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基因dha T全长1166bp,编码388个氨基酸,属于NADP依赖的离子激活的醇脱氢酶家族III。通过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酶活达到5.2U/m L。并通过Ni亲和柱获得了电泳纯的蛋白。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19×104。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值为10.0,在p H值8.5~10.0范围内比较稳定,在45℃保温2h,酶活还残存50%。该酶以1,3-丙二醇为底物,在生理条件下的Vmax和Km分别为29.2U/mg和19.8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杆菌 甘油脱水酶 1 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 重组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7
作者 郑艳 管艺飞 刘长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650-2651,共2页
以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了目的基因dhaT,并将该基因克隆到pMD19-TSimple载体。基因序列分析表明,dhaT基因全长为1158bp,与GenBank上已发表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9%,氨基酸同源性为100%。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氏菌 1 3-丙二醇 1 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基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性设计提高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的稳定性和活性 被引量:1
8
作者 付凯璇 王雪颖 +3 位作者 黄彦喆 薛海曌 胡英菡 赵宗保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8-25,共8页
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1,3-propanediol oxidoreductase,PDOR)是甘油生物合成1,3-丙二醇(1,3-propanediol,1,3-PD)的关键限速酶之一。使用PoPMuSiC 2.1计算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来源PDOR(KpPDOR)突变的折叠自由能,结合Ho... 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1,3-propanediol oxidoreductase,PDOR)是甘油生物合成1,3-丙二醇(1,3-propanediol,1,3-PD)的关键限速酶之一。使用PoPMuSiC 2.1计算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来源PDOR(KpPDOR)突变的折叠自由能,结合HotSpot Wizard 3.0对催化中心附近氨基酸的功能热点分析和保守残基鉴定,理性选取突变位点,构建定点突变。经诱导表达、蛋白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获得催化性能、热稳定性和pH耐受性提高的突变体。V155N突变体在37℃,pH 7.5下的还原活性为KpPDOR的1.7倍,pH 4.0时是KpPDOR的2.5倍。N262E突变体37℃下半衰期为KpPDOR的1.4倍。分析蛋白结构,发现Val155突变为Asn导致新形成两个氢键,稳定了Val155所在的β-折叠结构。而Asn262突变为Glu形所成的两个氢键,可增强催化中心刚性,提升酶稳定性。静息细胞转化甘油合成1,3-PD,发现突变体V155N工程菌株1,3-PD产能为1.16 mmol/L/OD_(600),高于野生型KpPDOR工程菌株的0.82 mmol/L/OD_(600)。此理性设计方法对改良其他工业酶的性能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1 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 理性设计 热稳定性 pH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丙二醇发酵中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与控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朋波 徐佳杰 +1 位作者 付水林 宫衡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3期45-48,共4页
引入氧化还原电位(ORP)作为参数,研究了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发酵产生1,3-丙二醇的工艺,结果发现氧化还原电位的水平与克雷伯氏菌的代谢过程密切相关,ORP维持较低水平的时间越长,菌体的快速生长期和1,3-丙二醇的快速合成期也越长,而且在1,3... 引入氧化还原电位(ORP)作为参数,研究了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发酵产生1,3-丙二醇的工艺,结果发现氧化还原电位的水平与克雷伯氏菌的代谢过程密切相关,ORP维持较低水平的时间越长,菌体的快速生长期和1,3-丙二醇的快速合成期也越长,而且在1,3-丙二醇的快速合成期其合成速度和ORP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了NaH2PO4对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较低浓度的NaH2PO4能够降低ORP的水平,较高浓度的NaH2PO4能够延长ORP的相对稳定期。因此,通过控制磷源的补加及调控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可显著提高1,3-丙二醇的最终浓度和甘油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1 3-丙二醇 氧化还原电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雷伯杆菌生产1,3-丙二醇关键酶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宏文 王蔚 +1 位作者 方柏山 胡宗定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1-627,共7页
研究了克雷伯杆菌生产1,3-丙二醇关键酶(甘油脱氢酶、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甘油脱水酶)的发酵条件。研究各种碳源、无机氮源、有机氮源及无机盐对产酶的影响,应用均匀设计、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为(gL-1):甘油30... 研究了克雷伯杆菌生产1,3-丙二醇关键酶(甘油脱氢酶、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甘油脱水酶)的发酵条件。研究各种碳源、无机氮源、有机氮源及无机盐对产酶的影响,应用均匀设计、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为(gL-1):甘油30、KCl 1.6、NH4Cl 6.7、CaCl2 0.28、酵母浸膏2.8。在温度37C、初始pH 7.0、摇床转速200rmin-1和接种量5%条件下,发酵24h,无细胞抽提液中甘油脱氢酶、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和甘油脱水酶活力(U·mg-1)分别为9.16、18.72、0.48,发酵34h,发酵液中1,3-丙二醇(1,3-PD)最大浓度为7.96gL-1。代谢过程中关键酶酶活与1,3-PD峰值出现时间不一致,且提早于1,3-PD峰值的出现。此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去除了多种微量元素,克雷伯杆菌生产1,3-丙二醇关键酶可以在微氧条件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甘油脱氢酶 1 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 甘油脱水酶 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立体选择催化2-甲基-1,3-丙二醇合成(R)-β-羟基异丁酸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国栋 魏东芝 林金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16,共5页
β-羟基异丁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医药产品,主要用于合成降压药卡托普利和其它的光学活性物质。试验利用氧化葡萄糖酸杆菌不对称氧化2-甲基-1,3-丙二醇合成了光学纯的(R)-β-羟基异丁酸,研究表明:在28℃和pH值5.5、底物浓度5 g/L、湿细胞... β-羟基异丁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医药产品,主要用于合成降压药卡托普利和其它的光学活性物质。试验利用氧化葡萄糖酸杆菌不对称氧化2-甲基-1,3-丙二醇合成了光学纯的(R)-β-羟基异丁酸,研究表明:在28℃和pH值5.5、底物浓度5 g/L、湿细胞浓度20 g/L的情况下,经过10 h的反应,(R)-β-羟基异丁酸的浓度达到20.5 g/L,转化率和光学纯度分别达到88.6%和95.3%。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0.1%)的1,2-丙二醇和乙二醇对菌体生长、立体选择性和催化活性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流加2-甲基-1,3-丙二醇使其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维持在5 g/L以下,以消除过高的底物浓度对细胞活性的抑制,在3.7 L反应器中经过24 h的反应,(R)-β-羟基异丁酸的浓度提高到50.2 g/L,摩尔转化率和光学纯度分别达到90.5%和9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 生物转化 2-甲基-1 3-丙二醇 (R)-β-羟基异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菌发酵产酶及其在1,3-丙二醇耦合酶催化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益强 庄园 +2 位作者 林志强 黄文爱 方柏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43-2148,共6页
培养定向进化后的质粒保藏菌E.coli BL21(DE3)pLysS/PET-15b-dhaT’-24并进行质粒抽提,将抽提的质粒转化入感受态宿主细胞E.coli BL21(DE3)pLysS中得产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的工程菌。工程菌经乳糖诱导后进行发酵培养获得酶活为182 U/mL... 培养定向进化后的质粒保藏菌E.coli BL21(DE3)pLysS/PET-15b-dhaT’-24并进行质粒抽提,将抽提的质粒转化入感受态宿主细胞E.coli BL21(DE3)pLysS中得产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的工程菌。工程菌经乳糖诱导后进行发酵培养获得酶活为182 U/mL的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最适反应pH值为10,pH值稳定范围为7.0~9.0,最适反应温度为55℃,温度稳定范围为30~45℃。利用工程菌产的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进行转化3-羟基丙醛为1,3-丙二醇的反应,同时偶联甘油脱氢酶(由另一工程菌制备)转化甘油的反应进行辅酶NADH的再生,实现了1,3-丙二醇的双酶耦合的连续反应。由于来源于工程菌的双酶酶学性质相适应,反应连续进行34 h后,底物3-羟基丙醛的转化率达63.4%,产物1,3-丙二醇的产率达6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 工程菌 辅酶再生 1 3-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生产1,3-丙二醇代谢途径中的酶活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娅君 赵莉 +2 位作者 徐佳杰 付水林 宫衡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1-484,共4页
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pneumoniae)合成1,3-丙二醇(1,3-PD)的3种关键酶(甘油脱氢酶(GDH)、1,3-PD氧化还原酶(PDOR)及甘油脱水酶(GDHz))的表观酶活变化。结果显示:这3种酶的酶活变化与Klebsiella.pneumoniae的1,3... 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pneumoniae)合成1,3-丙二醇(1,3-PD)的3种关键酶(甘油脱氢酶(GDH)、1,3-PD氧化还原酶(PDOR)及甘油脱水酶(GDHz))的表观酶活变化。结果显示:这3种酶的酶活变化与Klebsiella.pneumoniae的1,3-PD代谢不完全相关。用SDS-PAGE电泳分析上述不同发酵条件下酶活变化,结果显示不同于3种酶的蛋白条带,Mr约为4.0×104位置的蛋白条带有明显的变化,这可能与菌体代谢过程相关,结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甘油脱氢酶 1 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 甘油脱水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产1,3-丙二醇的关键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宏蕊 金平 刘树臣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3期1-4,共4页
1,3-丙二醇(1,3-PD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综述了微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的关键酶相关研究成果,包括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甘油脱水酶等,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1 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 甘油脱水酶 肺炎克雷伯氏菌 1 3-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异性二元醇氧化还原酶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赟珍 郝健 +1 位作者 刘宏娟 刘德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261-264,共4页
利用PCR技术分别从克雷伯氏产酸杆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中扩增出基因yqhD,编码非特异性二元醇氧化还原酶(OX)。并利用强启动子使重组质粒OX1-pDK、OX2-pDK在生产菌株K.pneumoniaeAC01中得到高效表达。DNA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序列与已报... 利用PCR技术分别从克雷伯氏产酸杆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中扩增出基因yqhD,编码非特异性二元醇氧化还原酶(OX)。并利用强启动子使重组质粒OX1-pDK、OX2-pDK在生产菌株K.pneumoniaeAC01中得到高效表达。DNA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序列与已报道的yqhD阅读框同源性分别为80.84%和80.67%。在有氧条件下摇瓶发酵培养,含OX1-pDK的基因工程菌1,3-PDO产量比对照菌株增长了8.18%,含OX2-pDK的基因工程菌1,3-PDO产量比对照菌株增长了14.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非特异性二元醇氧化还原酶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改性Cu/SiO_(2)催化剂催化3-羟基丙酸甲酯选择性加氢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伟杰 康金灿 +3 位作者 张传明 林丽娜 李昌鑫 朱红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8-1341,共14页
采用蒸氨法制备了锆(Zr)改性的Cu/SiO_(2)催化剂,用于3-羟基丙酸甲酯(3-HMP)气相加氢制1,3-丙二醇(1,3-PDO)。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分布测试、XRD、ICP-OES、H_(2)-TPR、NH_(3)-TPD、CO_(2)-TPD、FTIR、TGDTG、HRTEM、XPS和AES等手段对催化... 采用蒸氨法制备了锆(Zr)改性的Cu/SiO_(2)催化剂,用于3-羟基丙酸甲酯(3-HMP)气相加氢制1,3-丙二醇(1,3-PDO)。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分布测试、XRD、ICP-OES、H_(2)-TPR、NH_(3)-TPD、CO_(2)-TPD、FTIR、TGDTG、HRTEM、XPS和AE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详细表征,发现Zr物种的加入使得Cu和Zr物种之间发生了强相互作用,产生了较多的层状硅酸铜,在结构方面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了铜物种的粒径,促进铜物种的分散,且在电子调控方面提高了Cu^(+)的含量,增强了催化剂吸附酰基和甲氧基的能力。与未改性的Cu/SiO_(2)催化剂相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Zr掺杂量为0.5%的Cu/SiO_(2)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性能,获得3-羟基丙酸甲酯转化率为96.0%和1,3-丙二醇选择性为84.3%,1,3-PDO的总收率达80.9%。这是目前在高液时空速0.10h^(-1)的条件下取得的最佳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丙酸甲酯 加氢 1 3-丙二醇 铜/二氧化 Zr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碱条件下Au/ZnO选择性催化氧化1,3-丙二醇合成3-羟基丙酸甲酯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俊杰 咸漠 +1 位作者 赵国明 董俊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4-534,共11页
采用溶胶-沉积法合成了高选择性的Au/ZnO催化剂,用于1,3-丙二醇选择性氧化酯化为3-羟基丙酸甲酯的反应.研究了保护剂PVA用量、金溶胶合成温度、金负载量及催化剂循环利用对反应的影响,且优化了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和... 采用溶胶-沉积法合成了高选择性的Au/ZnO催化剂,用于1,3-丙二醇选择性氧化酯化为3-羟基丙酸甲酯的反应.研究了保护剂PVA用量、金溶胶合成温度、金负载量及催化剂循环利用对反应的影响,且优化了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和TEM表征.结果表明,PVA∶Au(m/m)=1∶4、金溶胶合成温度25℃、金负载量1%的Au/ZnO对目标反应的催化活性最好,在100℃和Po2=2MPa的条件下1,3-丙二醇的转化率达82.8%,产物3-羟基丙酸甲酯的选择性达95.4%.Au纳米粒子的粒径影响催化性能,在Au平均粒径为2.8~6.1nm的范围内,产物选择性随Au纳米粒子的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平均粒径在2.8~4.8nm的范围内时,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产物选择性(大于90%);Au/ZnO催化剂循环利用4次后催化性能(转化率和选择性)无明显下降;并推测了无碱条件下Au/ZnO选择性催化氧化1,3-丙二醇合成3-羟基丙酸甲酯的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1 3-丙二醇 3-羟基丙酸甲酯 选择性氧化
原文传递
大蒜活性物质对高脂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8
18
作者 赵立 苟萍 +1 位作者 王霞 郭星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比较大蒜活性物质对高血脂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血浆中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丙二醛(MDA)的水平测定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均采用试剂盒方法测定... 目的比较大蒜活性物质对高血脂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血浆中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丙二醛(MDA)的水平测定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均采用试剂盒方法测定;3-羟-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活力通过NADPH光吸收的减少量进行测定。结果大蒜素和蒜氨酸+蒜氨酸酶能降低高血脂小鼠TC、LDL-C和MDA的水平,抑制HMG-CoA还原酶活力,提高HDL-C水平和SOD酶活力。与高血脂组相比,处理各组有显著差异,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大蒜素和蒜氨酸+蒜氨酸酶都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脂质过氧化、抑制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密切相关,并且蒜氨酸+蒜氨酸酶降低TC水平和HMG-CoA还原酶活性、提高HDL-C水平和SOD酶活力的效果优于大蒜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活性物质 血脂蛋白 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3--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胶原低聚肽的血管舒张和降胆固醇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文颖 林峰 +3 位作者 谷瑞增 鲁军 林单 蔡木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12,共6页
对海洋胶原低聚肽的血管舒张和降胆固醇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海洋胶原低聚肽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一氧化氮(NO)分泌量,对海洋胶原低聚肽的血管舒张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各实验组细胞在海洋胶原低聚肽的作用下,NO分... 对海洋胶原低聚肽的血管舒张和降胆固醇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海洋胶原低聚肽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一氧化氮(NO)分泌量,对海洋胶原低聚肽的血管舒张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各实验组细胞在海洋胶原低聚肽的作用下,NO分泌量均有所增加,并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海洋胶原低聚肽浓度为12 g/L时,NO含量增加最多(P<0.01)。不同浓度海洋胶原低聚肽作用2h后,NO分泌量均比作用1h有所降低。通过观察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表达的变化,对海洋胶原低聚肽的降胆固醇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培养24 h后,除2 g/L海洋胶原低聚肽组外,LDLR的表达量均有上调(P<0.05或P<0.01),其中4g/L海洋胶原低聚肽组的LDLR mRNA表达增加最多,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各实验组HMGCR的表达量均有下调,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其中6 g/L海洋胶原低聚肽组的HMGCR mRNA表达最低。海洋胶原低聚肽具有促进血管舒张、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胶原低聚肽 氧化 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 血管舒张活性 降胆固醇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三醇与CO_2合成丙三醇碳酸酯的间接路线及热力学探讨
20
作者 赵毅 郝荣杰 +1 位作者 祝晓雨 沈艳梅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28,共5页
提出了以丙三醇制备3-氯-1,2-丙二醇(3-CPD)或缩水甘油,再与CO2反应合成丙三醇碳酸酯的间接路线。采用基团贡献法估算了部分物质的热力学函数及等压摩尔热容。利用这些估算结果和文献数据,计算了上述丙三醇衍生物与CO2合成丙三醇碳酸酯... 提出了以丙三醇制备3-氯-1,2-丙二醇(3-CPD)或缩水甘油,再与CO2反应合成丙三醇碳酸酯的间接路线。采用基团贡献法估算了部分物质的热力学函数及等压摩尔热容。利用这些估算结果和文献数据,计算了上述丙三醇衍生物与CO2合成丙三醇碳酸酯反应的焓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平衡常数及常温下各反应自发进行所需的压强。结果表明,3-CPD与CO2合成过程常温下很难实现,在298.15 K^538.15 K范围,低温时其平衡常数甚至比丙三醇与CO2直接合成丙三醇碳酸酯反应的平衡常数低得多,高温时则有相同的数量级(10-9),而经缩水甘油的合成路线在热力学上具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三醇 3--1 2-丙二醇 缩水甘油 氧化 丙三醇碳酸酯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