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氯-1,2-丙二醇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HK2细胞凋亡
1
作者 晋程妮 李洋 +2 位作者 闫帅帅 徐建国 彭晓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1,共7页
[目的]探究食品污染物3-氯-1,2-丙二醇(3-monochloropropane-1,2-diol,3-MCPD)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MTT法、Hoechst 33342染色法、试剂盒及Western blot检测了细胞存活率、形态、线粒体功能、酶活性... [目的]探究食品污染物3-氯-1,2-丙二醇(3-monochloropropane-1,2-diol,3-MCPD)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MTT法、Hoechst 33342染色法、试剂盒及Western blot检测了细胞存活率、形态、线粒体功能、酶活性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浓度低于80 mmol/L的3-MCPD处理24 h后,细胞存活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20,30 mmol/L的3-MCPD处理不同时间后,细胞存活率呈时间依赖性降低。20,40,60 mmol/L的3-MCPD引起LDH的释放率增加,线粒体膜电位和ATP水平降低,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高强度的蓝色荧光,核皱缩,凋亡小体等细胞凋亡现象。同时,3-MCPD处理能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增加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提高Caspase 9和Caspase 3的酶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3-MCPD对HK2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并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 2-丙二醇 HK2细胞 线粒体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酱油中3-氯-1,2-丙二醇
2
作者 叶小莉 赖璟琦 +1 位作者 朱波 叶敏 《现代食品》 2024年第23期160-163,178,共5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酱油中3-氯-1,2-丙二醇(3-Chloro-1,2-Propanediol,3-MCPD)的方法。方法:采用ExtrelutTM20柱为固相萃取柱,40 mL乙酸乙酯为洗脱溶剂进行试样净化和衍生化,通过DB-5MS石英毛细管柱分离,全扫描模式检测...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酱油中3-氯-1,2-丙二醇(3-Chloro-1,2-Propanediol,3-MCPD)的方法。方法:采用ExtrelutTM20柱为固相萃取柱,40 mL乙酸乙酯为洗脱溶剂进行试样净化和衍生化,通过DB-5MS石英毛细管柱分离,全扫描模式检测。结果:3-MCPD在0~20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248μg·L^(-1),加标回收率为103%~113%,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9%~4.9%,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2%~6.2%。结论:本方法在测定酱油中3-MCPD时,具有时效性和安全性高、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适用于实验室环境中对酱油中3-MCPD含量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3--1 2-丙二醇(3-MCPD) 气相色谱质谱 乙酸乙酯 前处理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氯-1,2-丙二醇酯和缩水甘油酯
3
作者 王胜杰 梁琳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6期31-36,共6页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氯-1,2-丙二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分析方法。通过优化脂肪提取和衍生条件,考察方法的加标回收率、线性关系、精密度、检出限和定量限,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在绝对含量5~500 ng范围...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氯-1,2-丙二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分析方法。通过优化脂肪提取和衍生条件,考察方法的加标回收率、线性关系、精密度、检出限和定量限,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在绝对含量5~500 n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检出限0.006 mg/kg,定量限0.015 mg/kg。10、100、500 ng 3个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在95.6%~10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03%。通过批量比较气相色谱-质谱法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检测数据,样品中3-氯-1,2-丙二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没有因仪器不同而出现明显差异。相比之下,气相色谱-质谱法仪器简单易操作,成本较低,便于在不同等级实验室推广,适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氯-1,2-丙二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配方乳粉 3--1 2-丙二醇 缩水甘油酯 气相色谱-质谱法 酸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污染物3-氯-1,2-丙二醇毒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白顺 孙建霞 +2 位作者 邹飞雁 孙丛龙 白卫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8-362,共5页
氯丙醇类化合物3-氯-1,2-丙二醇(3-MCPD)是目前国际上广为关注的食品污染物,最初发现在酸水解植物蛋白加工而成的食品中。近年来,许多食品特别是精制油中发现大量3-MCPD脂类,其能够在体内通过代谢途径产生3-MCPD。研究发现3-MCPD在啮齿... 氯丙醇类化合物3-氯-1,2-丙二醇(3-MCPD)是目前国际上广为关注的食品污染物,最初发现在酸水解植物蛋白加工而成的食品中。近年来,许多食品特别是精制油中发现大量3-MCPD脂类,其能够在体内通过代谢途径产生3-MCPD。研究发现3-MCPD在啮齿类动物中存在明显的毒性作用,且具有种属和位点特异性。结合国内外毒理学研究成果,概述3-MCPD体内代谢途径,详细综述其急性毒理、致癌性以及遗传、生殖、免疫、神经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3-MCPD毒理学评价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 2-丙二醇 毒理 食品安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中3-氯丙二醇酯形成的化学反应机制 被引量:17
5
作者 周红茹 金俊 +1 位作者 杨娇 金青哲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8-122,共5页
3-氯丙二醇酯是油脂及油脂食品在热加工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目前被认为是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因子之一。本文介绍了油脂中3-氯丙二醇酯形成的3种化学反应机制,普遍认为是氯离子的亲核进攻导致了3-氯丙二醇酯的形成。其中,第1种机制认为... 3-氯丙二醇酯是油脂及油脂食品在热加工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目前被认为是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因子之一。本文介绍了油脂中3-氯丙二醇酯形成的3种化学反应机制,普遍认为是氯离子的亲核进攻导致了3-氯丙二醇酯的形成。其中,第1种机制认为氯离子亲核反应的中间体环酰氧鎓离子是3-氯丙二醇酯的前体;第2种机制认为是亲核的氯离子直接攻击甘油骨架上的酯基或质子化羟基;第3种机制认为缩水甘油酯可能作为氯离子亲核反应的中间体而成为其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丙二醇 环酰氧鎓离子 缩水甘油酯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与氯化钠模型热反应中生成3-氯-1,2-丙二醇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岱 孙培培 +2 位作者 黄明泉 孙宝国 邹青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4-78,共5页
以甘油、氯化钠、水为原料建立热反应模型,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对其生成的3-氯-1,2-丙二醇(3-MCPD)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和各原料用量对3-MCPD生成量的影响... 以甘油、氯化钠、水为原料建立热反应模型,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对其生成的3-氯-1,2-丙二醇(3-MCPD)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和各原料用量对3-MCPD生成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热反应模型中分别加入不同种类单糖和氨基酸后3-MCPD生成量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140℃、甘油用量0.05g(占原料总量0.31%)、NaCl用量1.0g(6.23%)、水用量15g(93.46%),3-MCPD生成量最少;葡萄糖、果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缬氨酸、精氨酸、赖氨酸、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组氨酸使3-MCPD的生成量减少;谷氨酸、蛋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使3-MCPD的生成量增加;半胱氨酸、酪氨酸、脯氨酸、色氨酸对3-MCPD的生成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热反应 甘油 3--1 2-丙二醇(3-MCPD) 单糖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癌物3-氯-1,2-丙二醇的毛细管电泳/电导分离检测 被引量:8
7
作者 谢天尧 李娜 +1 位作者 唐亚军 莫金垣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3-515,共3页
利用硼酸能与3 氯 1,2 丙二醇(3 MCPD)上的2个邻位羟基进行键合生成配合阴离子、从而增加多羟基化合物的负电荷的特性,在15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 10mmol/LH3BO3(pH8 3)介质中,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法分离检测了3 MCPD,该方... 利用硼酸能与3 氯 1,2 丙二醇(3 MCPD)上的2个邻位羟基进行键合生成配合阴离子、从而增加多羟基化合物的负电荷的特性,在15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 10mmol/LH3BO3(pH8 3)介质中,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法分离检测了3 MCPD,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 5~20mg/L,检出限为0 1mg/L(S/N=3)。对缓冲溶液的种类、浓度、pH值以及硼酸与3 MCPD的相互作用对分离检测的影响作了探讨。应用于水解植物蛋白(HVP)中的3 MCPD的分离检测,取得了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癌物 3--1 2-丙二醇 毛细管电泳 电导分离检测 水解植物蛋白 食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健爽 王森 杜晓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85-388,共4页
3-氯-1,2-丙二醇(3-MCPD)作为一种公认的食品污染物已有数十年之久。随着对3-MCPD的深入研究,在越来越多的食品中检测出较高含量的3-MCPD。最近的研究发现3-MCPD更多地以酯化形式存在于咖啡、婴幼儿配方奶粉及食用油等很多食品中。这些... 3-氯-1,2-丙二醇(3-MCPD)作为一种公认的食品污染物已有数十年之久。随着对3-MCPD的深入研究,在越来越多的食品中检测出较高含量的3-MCPD。最近的研究发现3-MCPD更多地以酯化形式存在于咖啡、婴幼儿配方奶粉及食用油等很多食品中。这些存在于食品中的3-MCPD脂肪酸酯(3-MCPD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释放3-MCPD,从而引起对机体的毒性作用。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了3-MCPD棕榈酸单酯在动物体内的急性毒性作用和细胞毒性作用,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3-MCPD酯的毒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3-MCPD酯在食品中的存在及影响因素、检测方法、代谢转化以及毒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 2-丙二醇 2-丙二醇脂肪酸酯 检测 代谢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SnB/γ-Al2O3催化剂用于乳酸乙酯加氢制1,2-丙二醇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罗鸽 闫世润 +1 位作者 乔明华 范康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062-1064,共3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RuSnB/γ-Al2O3催化剂,借助一系列表征手段如XRD、DSC、TEM等,初步研究了RuSnB/γ-Al2O3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将该催化剂用于乳酸乙酯加氢制1,2-丙二醇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如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压力、溶剂的影响.
关键词 RuSnB/γ-Al2O3 1 2-丙二醇 乳酸乙酯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市酱油氯丙醇污染调查研究:3-氯-1,2-丙二醇(3-MCPD)与某些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付武胜 张磊 +3 位作者 唐昌东 苗虹 赵云峰 吴永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9-122,127,共5页
调查了我国市售酱油氯丙醇的污染情况,样品来自2003年全国污染物监测网和2004年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卫生抽检。采用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法(MSPD)进行样品的净化,以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结合气相-质谱法(GC-MS)的内标法定量测定3-氯-1,2-丙二... 调查了我国市售酱油氯丙醇的污染情况,样品来自2003年全国污染物监测网和2004年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卫生抽检。采用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法(MSPD)进行样品的净化,以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结合气相-质谱法(GC-MS)的内标法定量测定3-氯-1,2-丙二醇(3-MCPD)含量。对3-MCPD污染水平与某些因素的关系作了探讨,结果表明,国家免检、HACCP认证、包装形式等因素与3-MCPD水平有显著性相关关系(P<0.05),而QS认证、IS09000认证、推荐与监制、铁强化、生产工艺、质量等级和抽样场所等因素与3-MCPD水平的高低没有显著性关系(P>0.05),说明QS认证、IS09000认证、推荐与监制等措施对氯丙醇降低的作用不明显。此外,来自餐饮业酱油的氯丙醇污染相对较高,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氯丙醇 3--1 2-丙二醇 污染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与氯化钠模型反应中3-氯-1,2-丙二醇的形成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明泉 吴继红 +1 位作者 孙培培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8-11,共4页
主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对在热反应条件下的甘油三酯与氯化钠模型反应产物中的3-氯-1,2-丙二醇(3-chloro-1,2-propanediol,3-MCPD)含量进行分析,探讨其形成机理,并对物料类别、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 主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对在热反应条件下的甘油三酯与氯化钠模型反应产物中的3-氯-1,2-丙二醇(3-chloro-1,2-propanediol,3-MCPD)含量进行分析,探讨其形成机理,并对物料类别、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可急剧增加3-MCPD的含量;高质量分数NaCl可抑制3-MCPD的生成;油酸甘油酯用量增大会促进3-MCPD的生成;硬脂酸甘油酯用量对3-MCPD含量影响不大,原因可能与水解难易程度相关;反应时间对3-MCPD含量的影响较复杂,油酸甘油酯模型中3-MCPD含量随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而硬脂酸甘油酯则是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油酸甘油酯模型中3-MCPD的含量整体上高于硬脂酸甘油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 2-丙二醇 甘油三酯 氯化钠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糖与氯化钠模型反应中3-氯-1,2-丙二醇的形成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明泉 李娟 +3 位作者 邹青青 孙宝国 田红玉 张玉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6,共6页
以"单糖+氯化钠+水"为模型进行热反应,研究3-氯-1,2-丙二醇(3-monochloropropane-1,2-diol,3-MCPD)的形成机理和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在"葡萄糖+氯化钠+水"模型反应中,反应温度对3-MCPD的形成影响最大,其次是氯化钠... 以"单糖+氯化钠+水"为模型进行热反应,研究3-氯-1,2-丙二醇(3-monochloropropane-1,2-diol,3-MCPD)的形成机理和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在"葡萄糖+氯化钠+水"模型反应中,反应温度对3-MCPD的形成影响最大,其次是氯化钠添加量、反应时间和葡萄糖添加量;在"单糖+氯化钠+水"模型中,6种单糖都生成了3-MCPD,其中核糖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的3-MCPD量最大(30.604μg/kg),果糖生成的量最小(2.498 6μg/kg);在"葡萄糖+氯化钠+水"模型中,反应后生成的挥发性成分5-羟甲基糠醛含量最大,然后是糠醛和2,5-二甲酰基呋喃。根据实验结果探讨3-MCPD的形成机理,提出在单糖模型反应中缩水甘油可能是关键的中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糖 3--1 2-丙二醇 热反应模型 形成机理 缩水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油中3-氯-1,2-丙二醇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焦博 胡晖 +3 位作者 刘红芝 刘丽 石爱民 王强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0-146,共7页
3-氯-1,2-丙二醇酯是形成于食用油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物质。在对食用油中3-氯-1,2-丙二醇酯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食用油中3-氯-1,2-丙二醇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氯丙醇类物质的结构类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污染水平现状及限量标准;近期... 3-氯-1,2-丙二醇酯是形成于食用油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物质。在对食用油中3-氯-1,2-丙二醇酯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食用油中3-氯-1,2-丙二醇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氯丙醇类物质的结构类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污染水平现状及限量标准;近期建立的检测方法;氯化物和脂类前体物质以及形成原理;精炼前、精炼中和精炼油到成品油3个阶段的控制措施。同时指出了现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完善有效控制油脂加工过程中3-氯-1,2-丙二醇酯的产生、保障油脂安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 2-丙二醇 污染水平及限量 检测方法 形成原理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酸对产酸克雷伯氏菌好氧发酵甘油产1,3-丙二醇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管桂萍 王红兵 田杰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17,共4页
好氧条件下,通过产酸克雷伯氏菌发酵甘油产1,3-丙二醇的摇瓶实验中发现,添加副产物琥珀酸对菌体生长和1,3-丙二醇合成有促进作用,在5L自动发酵罐上做批式发酵,也得到相似的结果。为探讨其原因,进行了类似的摇瓶实验,分别添加副产物乳酸... 好氧条件下,通过产酸克雷伯氏菌发酵甘油产1,3-丙二醇的摇瓶实验中发现,添加副产物琥珀酸对菌体生长和1,3-丙二醇合成有促进作用,在5L自动发酵罐上做批式发酵,也得到相似的结果。为探讨其原因,进行了类似的摇瓶实验,分别添加副产物乳酸和乙酸,菌体生长和1,3-丙二醇合成均受到抑制,添加琥珀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对菌体生长和1,3-丙二醇合成均有促进作用。上述结果初步表明,琥珀酸强化了三羧酸循环产生更多的能量,促进了甘油脱水酶的复活,引起1,3-丙二醇产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 好氧发酵 1 3-丙二醇 三羧酸循环 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检测3-氨基-1,2-丙二醇 被引量:3
15
作者 梅苏宁 杨建明 +4 位作者 王伟 薛云娜 赵锋伟 余秦伟 吕剑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8-270,共3页
冰水冷却下将3-氨基-1,2-丙二醇加入到衍生化试剂三氟乙酸酐中,充分振荡,50℃反应30min,冷至室温后直接进气相色谱检测,面积归一法定量。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加标回收率大于99%,测定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该方法也可应用于3-氯-1... 冰水冷却下将3-氨基-1,2-丙二醇加入到衍生化试剂三氟乙酸酐中,充分振荡,50℃反应30min,冷至室温后直接进气相色谱检测,面积归一法定量。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加标回收率大于99%,测定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该方法也可应用于3-氯-1,2-丙二醇、2-氨基-1,3-丙二醇、1,3-二氨基-2-丙醇等其它高粘度物质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氨基-1 2-丙二醇 三氟乙酸酐 衍生化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微波加热模型中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的形成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勇强 李昌 +1 位作者 朱建鹏 聂少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6-40,共5页
通过建立油脂微波加热模型,研究不同的油脂微波加热后3-氯-1,2-丙二醇(3-chloropropane-1,2-diol,3-MCPD)脂肪酸酯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NaCl溶液、pH值、时间、不连续微波和金属离子等因素对3-MCPD脂肪酸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熟榨植... 通过建立油脂微波加热模型,研究不同的油脂微波加热后3-氯-1,2-丙二醇(3-chloropropane-1,2-diol,3-MCPD)脂肪酸酯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NaCl溶液、pH值、时间、不连续微波和金属离子等因素对3-MCPD脂肪酸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熟榨植物油微波加热后3-MCPD脂肪酸酯含量增加均超过9 mg/kg,远超过其他植物油。2)3-MCPD脂肪酸酯含量随NaCl的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随NaCl溶液体积分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3)酸性环境促进3-MCPD脂肪酸酯形成。4)微波加热10 min内,3-MCPD脂肪酸酯含量与时间呈正相关。5)微波总时间一定的情况下,不连续微波产生的3-MCPD脂肪酸酯明显少于连续微波。6)金属离子作为催化剂参与活性中间物的形成,能明显地促进3-MCPD脂肪酸酯的形成。上述结果可为食品微波加工处理过程中危害物3-MCPD脂肪酸酯的控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3--1 2-丙二醇脂肪酸酯 NACL PH值 时间 不连续微波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甲胺基-1,2-丙二醇的合成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敏浩 罗世能 +2 位作者 何拥军 刘娅灵 邹霈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75-476,共2页
叙述了非离子造影剂碘普罗胺重要原料 3 -甲胺基 - 1 ,2 -丙二醇的合成 ,以环氧氯丙烷为起始原料 ,经水解、氨化得产物 ,二步反应总收率为 41 .3 % ;实验表明 ,当反应温度为 80℃、甲胺 /3 -氯- 1 ,2 -丙二醇摩尔比为 4.5时 ,3 -甲胺基 ... 叙述了非离子造影剂碘普罗胺重要原料 3 -甲胺基 - 1 ,2 -丙二醇的合成 ,以环氧氯丙烷为起始原料 ,经水解、氨化得产物 ,二步反应总收率为 41 .3 % ;实验表明 ,当反应温度为 80℃、甲胺 /3 -氯- 1 ,2 -丙二醇摩尔比为 4.5时 ,3 -甲胺基 - 1 ,2 -丙二醇收率最高 ,为 5 6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胺基-1 2-丙二醇 碘普罗胺 合成 X射线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含量3-氯-1,2-丙二醇的水解植物蛋白生产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金青哲 刘元法 周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9-182,共4页
本文研究了在低酸、低温条件下植物蛋白的优化水解工艺,此工艺旨在降低水解蛋白中的氯丙醇类物质。研究确定:在98℃左右、固液比1:5、盐酸浓度4mol/L、水解18h所得水解蛋白中3-氯-1,2-丙二醇含量为1.25mg/kg,仅是常规酸法的5%。进一步... 本文研究了在低酸、低温条件下植物蛋白的优化水解工艺,此工艺旨在降低水解蛋白中的氯丙醇类物质。研究确定:在98℃左右、固液比1:5、盐酸浓度4mol/L、水解18h所得水解蛋白中3-氯-1,2-丙二醇含量为1.25mg/kg,仅是常规酸法的5%。进一步进行碱中和与减压浓缩处理,可使3-氯-丙二醇残留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植物蛋白 3--1 2-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Cu/Fe_3O_4-TiO_2催化剂上甘油氢解制备1,2-丙二醇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霞 胡玉方 +3 位作者 刘德蓉 冯建 熊伟 宋发益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9-635,共7页
以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副产的甘油为原料,通过催化氢解制备1,2-丙二醇是增长生物柴油产业链、提高其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双金属磁性催化剂Ru-Cu/ Fe3 O4 -TiO2 ,利用X 射线衍射、X 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N2 ... 以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副产的甘油为原料,通过催化氢解制备1,2-丙二醇是增长生物柴油产业链、提高其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双金属磁性催化剂Ru-Cu/ Fe3 O4 -TiO2 ,利用X 射线衍射、X 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N2 吸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Ru/ Cu 摩尔比、反应温度、H2 压力、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u-Cu/ Fe3 O4 -TiO2 双金属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1,2-丙二醇选择性.Cu 的加入没有明显改变Ru 的化学环境,但有效地提高了1,2-丙二醇的选择性,同时Ru 可改善Cu 在钛铁复合载体上的分散性,从而获得了平均金属粒径在5-9 nm 左右的催化剂.在Ru/ Cu 摩尔比1 ∶1. 6、反应温度200 ℃、H2 压力4. 0 MPa、反应时间10 h 的条件下,甘油转化率和1,2-丙二醇的选择性分别高达96. 12% 和86. 77%.反应后产物与催化剂可有效实现磁性分离,为该过程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Cu双金属催化剂 Fe3O4-TiO2 甘油 氢解 1 2-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氯-1,2-丙二醇对睾丸间质瘤细胞R2C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邹飞雁 白顺 +4 位作者 白卫滨 孙建霞 张磊 黄亚东 孙伟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9-573,共5页
为了探讨3-氯-1,2-丙二醇(3-Monochloropropane-1,2-diol,3-MCPD)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睾丸间质瘤细胞R2C活性的影响,分别用0.5、1、2、4、6 mmol/L的3-MCPD刺激R2C细胞,利用MTT法得到3-MCPD对R2C细胞的IC25、IC50以及IC75。取以上3种不同... 为了探讨3-氯-1,2-丙二醇(3-Monochloropropane-1,2-diol,3-MCPD)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睾丸间质瘤细胞R2C活性的影响,分别用0.5、1、2、4、6 mmol/L的3-MCPD刺激R2C细胞,利用MTT法得到3-MCPD对R2C细胞的IC25、IC50以及IC75。取以上3种不同浓度的3-MCPD作用细胞4 h和24 h,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检测其作用4 h时对DNA损伤的程度;采用放射免疫法(Radio immunoassay,RIA)检测其作用4 h和24 h对孕酮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3-MCPD能抑制R2C细胞的增殖,其IC25、IC50和IC75分别为1.027、1.802、3.160 mmol/L;浓度为IC75的3-MCPD作用R2C细胞4 h后,对其DNA有损伤作用,且孕酮的合成量降低了16.0%;当3-MCPD各浓度组作用R2C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孕酮合成量降低9.5%至61.2%。以上结果表明,3-MCPD能抑制R2C的活性,影响细胞孕酮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 2-丙二醇 睾丸间质瘤细胞 孕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