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乙氧基硅烷与三乙氧基硅烷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庞青涛 昝丽娜 +1 位作者 邵水源 王启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0-182,185,共4页
利用盐酸为催化剂,以二甲基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乙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及水进行水解缩聚反应,制备了具有反应活性的有机-无机杂化有机硅树脂共聚物。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催化剂浓度、原料配比、温度及水对树脂产... 利用盐酸为催化剂,以二甲基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乙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及水进行水解缩聚反应,制备了具有反应活性的有机-无机杂化有机硅树脂共聚物。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催化剂浓度、原料配比、温度及水对树脂产率的影响,得出适宜的合成工艺条件为酸浓度为0.05mol/L、原料配比为1.5∶2.5∶6、温度为70℃、水量为0.1mol。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对最优配比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表明树脂中具有可反应性基团,其主链为硅氧链。采用GPC分析,数均分子量为43040,分散系数为2.3,分布较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乙氧基 二苯基乙氧基 γ-(2 3-)丙基甲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基有机硅对胶原膜的疏水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进财 张元智 李国英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1,共7页
采用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改性胶原蛋白膜,经单因素实验得到其最佳反应条件为:9 mmol/g GPTMS(以胶原膜的干重计)在pH值5.8、45℃下反应12 h。进一步对优化反应条件下改性得到的胶原膜与未改性胶原膜的性能进行了对比... 采用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改性胶原蛋白膜,经单因素实验得到其最佳反应条件为:9 mmol/g GPTMS(以胶原膜的干重计)在pH值5.8、45℃下反应12 h。进一步对优化反应条件下改性得到的胶原膜与未改性胶原膜的性能进行了对比,测定得到GPTMS改性后的胶原膜表面接触角由未改性膜的79.7°增大到108.6°,吸水率则从未改性膜的172.87%降低到113.48%,表明改性后胶原膜的疏水性得到提高。红外光谱分析表明,GPTMS和胶原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碳碳键。差式扫描热量法分析表明,GPTMS改性膜的热变性温度提高了9℃。GPTMS改性膜的机械性能和耐酶解性能都有所提升。因此,GPTMS作为一种改性剂在提高胶原膜疏水性的同时也使膜的其他物理化学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缩水甘油醚丙基甲氧基 胶原膜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正硅酸乙酯改性的倍半硅氧烷膜压痕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平 胡立江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4,共3页
用压痕测实验研究了正硅酸乙酯(TEOS)改性剂的含量,对可涂于包装材料的倍半硅氧烷(SSO)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SSO是由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MS)水解缩合反应制备的。膜的硬度和弹性膜量是由纳米压痕(IIT)设备的连续... 用压痕测实验研究了正硅酸乙酯(TEOS)改性剂的含量,对可涂于包装材料的倍半硅氧烷(SSO)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SSO是由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MS)水解缩合反应制备的。膜的硬度和弹性膜量是由纳米压痕(IIT)设备的连续硬度测试(CSM)技术测定的。对膜体系改性后各种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摩擦学行为可以通过在涂层系统中添加不同含量的TEOS来影响,在含有20%TEOS的膜中,有最小的摩擦系数和较好的抗压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乙酯 倍半 3-(2.3-)丙基甲氧基 硬度 弹性膜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硅氧烷单体水解共聚 被引量:2
4
作者 昝丽娜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5-540,554,共7页
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原料,无水乙醇、丙酮、甲苯、四氢呋喃为溶剂,合成有机硅氧烷的缩聚物。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以热重分析对其耐热性能进行评价。通过... 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原料,无水乙醇、丙酮、甲苯、四氢呋喃为溶剂,合成有机硅氧烷的缩聚物。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以热重分析对其耐热性能进行评价。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单体摩尔配比、反应温度、酸浓度、水量和溶剂对缩聚物产率和特性粘度的影响,得到最优工艺:当单体摩尔比为1∶9,反应温度为75℃,酸浓度为1.5 mol/L,水用量为1 mol,有机溶剂为丙酮时,合成的有机硅氧烷缩聚物达到最佳的产率和特性粘度,水解得到的硅醇发生了交联,形成网状结构,耐热等级为147.结果表明,合成有机硅氧烷缩聚物时,溶剂种类及其极性的影响可忽略;水量对产率影响显著,合理的水量可有效提高聚硅氧烷缩聚物产量;单体配比是控制特性粘度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基氧基 γ-(2 3-氧基)丙基甲氧基 水解共缩聚物 耐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硅氧烷溶胶为介质制备纳米TiO_2光致超亲水涂层 被引量:3
5
作者 姚俊玲 冯杰 钱欣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8-61,共4页
简单、经济、规模化制备二氧化钛(TiO_2)光致超亲水表面备受重视。本研究利用硅氧烷溶胶为介质,将TiO_2纳米颗粒浸涂到玻璃表面。考查了颗粒在表面的分散状况和TiO_2含量对涂层光致超亲水性能、透明性以及涂层牢固度和表面硬度的影响。... 简单、经济、规模化制备二氧化钛(TiO_2)光致超亲水表面备受重视。本研究利用硅氧烷溶胶为介质,将TiO_2纳米颗粒浸涂到玻璃表面。考查了颗粒在表面的分散状况和TiO_2含量对涂层光致超亲水性能、透明性以及涂层牢固度和表面硬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浸涂并经紫外辐照1h或120℃烘干3h后,TiO_2纳米颗粒能均匀、牢固地负载到玻璃表面;10min UV辐照后,表面变得超亲水;涂层附着力达0级,表面硬度达到5H。硅氧烷溶胶对玻璃表面的良好浸润性和对含羟基纳米颗粒的良好"粘结"性能是纳米颗粒在玻璃表面能均匀、牢固负载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大规模、低成本制备透明自清洁表面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钛 3-(甲基烯酰)丙基甲氧基(KH570) 溶胶-凝胶 超亲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硅酸乙酯改性的GPMS有机-无机材料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尤宏 张兴文 +2 位作者 吕祖舜 刘琰 张皓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30-433,共4页
为了考察正硅酸乙酯(TEOS)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EOS改性的γ-环氧丙基醚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MS)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并用浸渍法使其在玻璃基体上成膜.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对GPMS-TEOS杂化材料的... 为了考察正硅酸乙酯(TEOS)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EOS改性的γ-环氧丙基醚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MS)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并用浸渍法使其在玻璃基体上成膜.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对GPMS-TEOS杂化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差热分析仪、纳米硬度测试仪和扫描分光光度计等对其物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材料具有纳米级倍半硅氧烷结构,TEOS的含量对杂化体系性能有较大影响;当TEOS质量分数为15%~20%时,杂化体系的热稳定性、硬度和模量等性能最佳,并且具有良好的透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乙酯 TEOS 溶胶-凝胶法 γ-丙基丙基甲氧基 GPMS 浸渍法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187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祥 范晓东 唐敏峰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4-36,38,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87)等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A-187改性聚丙烯酸酯(SACR)系列微复合高分子乳液。表征了乳胶粒...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87)等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A-187改性聚丙烯酸酯(SACR)系列微复合高分子乳液。表征了乳胶粒子的结构形态及粒度分布,测定了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拉伸强度和聚合物薄膜的吸水率。所得SACR系列微复合聚合物乳液的乳胶粒子具有核壳结构,粒径分布较窄,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A-187加量的增加有所升高,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和聚合物的耐水性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γ-(2 3-氧基)丙基甲氧基 核壳结构 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耐热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邓帮君 马文石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7,共4页
以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H-570)为"桥梁",用溶液聚合法分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FT-IR、1H-NMR鉴定了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的分子结构。所得树脂的Mw=43 748,多分散系数为2.32... 以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H-570)为"桥梁",用溶液聚合法分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FT-IR、1H-NMR鉴定了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的分子结构。所得树脂的Mw=43 748,多分散系数为2.32。虽然丙烯酸酯改性的有机硅树脂比有机硅树脂在800℃时的质量保持率有所降低,但起始分解温度均有所提高。当丙烯酸甲酯质量分数为20%和40%时,丙烯酸酯改性的有机硅树脂起始分解温度分别比有机硅树脂提高了13℃和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烯酰丙基甲氧基 溶液聚合 烯酸酯有机共聚物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560改性液体聚硫橡胶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9
作者 杨芳 马文石 王奉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6-159,共4页
采用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对液体聚硫橡胶进行封端改性,制备出一种新型端烷氧基硅烷改性聚硫橡胶。用化学滴定法测定了反应中巯基的转换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改性聚硫橡胶的结... 采用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对液体聚硫橡胶进行封端改性,制备出一种新型端烷氧基硅烷改性聚硫橡胶。用化学滴定法测定了反应中巯基的转换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改性聚硫橡胶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了改性聚硫橡胶的分子质量。研究结果表明,KH-560的环氧基与液体聚硫橡胶的巯基发生了反应,通过调节反应物的比例可以控制巯基的转换率,改性聚硫橡胶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为3641,多分散系数(PDI)为1.578,改性聚硫橡胶可以作为单组分弹性聚硫密封胶的基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聚硫橡胶 γ-(2 3-)丙基甲氧基 封端改性 单组分密封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交联羽毛角蛋白杂化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湘文 尹国强 +3 位作者 张步宁 何明 窦瑶 王海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33-440,共8页
以羽毛角蛋白粉(FK)、甘油和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原料,采用浇铸法制备了原位交联的羽毛角蛋白杂化膜。借助FITR、TG、SEM和接触角测试仪等手段对羽毛角蛋白杂化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同时考察了KH560... 以羽毛角蛋白粉(FK)、甘油和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原料,采用浇铸法制备了原位交联的羽毛角蛋白杂化膜。借助FITR、TG、SEM和接触角测试仪等手段对羽毛角蛋白杂化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同时考察了KH560用量对其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加热条件下,KH560上的环氧基与羽毛角蛋白上的氨基发生了加成反应以及KH560上Si—O—CH3水解成Si—OH,然后缩合形成Si—O—Si网络结构,从而增强了羽毛角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效地改善了羽毛角蛋白膜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2 3-)丙基甲氧基 角蛋白 原位交联 杂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蛋白酶的固定化及其应用研究
11
作者 贾少华 吕芳 +1 位作者 迟凯月 邓玉林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63-766,共4页
通过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将胰蛋白酶固定在硅胶载体表面制备固定化胰蛋白酶.实验测试了pH值,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固定胰蛋白酶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热失重等方法对固定化胰蛋白酶进行了表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在弱... 通过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将胰蛋白酶固定在硅胶载体表面制备固定化胰蛋白酶.实验测试了pH值,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固定胰蛋白酶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热失重等方法对固定化胰蛋白酶进行了表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在弱碱性条件下固定化胰蛋白酶与16种天然小分子物质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在25℃,pH=8.0,反应18 h的条件下,对胰蛋白酶在硅胶载体上的固定量最大;且固定化胰蛋白酶与黄酮类成分、生物碱类成分、萜类成分有良好的结合,对酸类及嘌呤类小分子物质不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胰蛋白酶 γ-(2 3-)丙基甲氧基 天然小分子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TS/MPTES复合自组装薄膜的制备及摩擦磨损特性分析
12
作者 徐颖 周华 程先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7,共5页
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单晶硅表面制备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ES)薄膜以及MPTS/MPTES复合自组装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及接触角测定仪对MPTS/MPTES复合薄膜的结... 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单晶硅表面制备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ES)薄膜以及MPTS/MPTES复合自组装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及接触角测定仪对MPTS/MPTES复合薄膜的结构进行分析,并采用DF-PM型动/静摩擦系数精密测定仪评价其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与MPTS薄膜和MPTES薄膜相比,MPTS/MPTES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疏水性和摩擦磨损性能,其原因在于MPTS/MPTES复合薄膜的分子体积较大并具有可移动性和特殊的柔韧性,其基底附近呈现出类似于固体紧密排列的结构并具有一定的刚性和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丙基甲氧基 3-甲基烯酰丙基甲氧基 自组装薄膜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点基介孔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对TNP的测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鑫杰 王学川 李季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25-1832,共8页
通过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功能化的介孔材料SBA-15(SBA-15/560)和多羟基碳点(CDs)之间形成共价键,合成一种复合荧光探针(SCDs)。采用TEM、FTIR和XPS对SCD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多羟基CDs已成功组装到SBA-15/560中,... 通过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功能化的介孔材料SBA-15(SBA-15/560)和多羟基碳点(CDs)之间形成共价键,合成一种复合荧光探针(SCDs)。采用TEM、FTIR和XPS对SCD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多羟基CDs已成功组装到SBA-15/560中,该复合探针不仅具有优异的多羟基CDs的荧光性能,还具有高度有序的介孔结构。随后,将SCDs用于2,4,6-三硝基苯酚(TNP)的检测,发现SCDs对TNP具有选择和敏感的响应性。对TNP的检测分析表明,SCDs在1~8和10~70μmol/L内显示2个线性范围,检测限为0.17μmol/L。该复合探针可望用作TNP检测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15 3-氧基丙基甲氧基 多羟基碳点 2 4 6-硝基苯酚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