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tective effects of 3′-daidzein sulfonate sodium on chronic hepatic injury by regulating the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mice
1
作者 JingZENG Rui-zhenLIU +2 位作者 Gui-linWEI Liang-dongLI Zhi-huaHUA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60-60,共1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3′-daidzein sulfonate sodium on chronic hepatic injury induc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CCl4)in mice and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about regulating the T lymphocyte subse...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3′-daidzein sulfonate sodium on chronic hepatic injury induc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CCl4)in mice and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about regulating the T lymphocyte subsets.METHODS Healthy Kunming male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 5groups:control group,model group,bifendate positive control group(2.5mg·kg-1),low and high dose 3′-daidzein sulfonate sodium groups(0.1and 0.3mg·kg-1).The chronic hepatic injury mice were made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10% CCl4 plant oil solution twice a week,and sustained for six weeks.At the same time,the mice were treated with normal saline,bifendate(2.5mg·kg-1)and 3′-daidzein sulfonate sodium(0.1and 0.3mg·kg-1),respectively by ig administration once a day and continued for six weeks.After the last administration,the mice blood and liver were taken.Using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survey the activity of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in serum.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T lymphocyte subsets,enzymes analysis technique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liver function(CD3+,CD4+and CD8+),HemateinEosin stain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changes in liver morphology.RESULTS The level of ALT and AST in the serum in model group mic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While the level of ALT and AST in the serum in 3′-daidzein sulfonate sodium(0.1 or 0.3mg·kg-1,ig)groups mice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P<0.05).And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the ratios of CD3+,CD4-CD8-and CD4+/CD8+ decreased,and the ratios of CD8+ increased in 3′-daidzein sulfonate sodium groups(0.1 and 0.3mg·kg-1,ig;P<0.05).CONCLUSION 3′-daidzein sulfonate sodium have a protective effect on CCl4-induced liver injury mice,and it can result in the changes of T lymphocyte subsets,which may be one of the factors leading to hepatic injury by CCl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aidzein sulfonate sodium CHRONIC HEPATIC inju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黄志华 李良东 +2 位作者 肖海 黄贤华 曾靖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1-483,共3页
目的利用离体心脏灌流模型,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抗氧化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灌流液中加入高、中、低剂量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测定再灌注... 目的利用离体心脏灌流模型,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抗氧化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灌流液中加入高、中、低剂量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测定再灌注过程中冠脉流量、左心室收缩压的变化;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中LDH、SOD、GSH-Px的活性。结果3′-大豆苷元磺酸钠可使缺血/再灌注后心脏灌流量及左心室收缩压增大,使心肌组织中LDH、SOD、GSH-Px的活性升高。结论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其增强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大豆苷元磺酸钠 缺血/再灌注损伤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与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曾靖 黄志华 +4 位作者 李良东 韩立民 魏桂林 江丽霞 肖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79-2180,共2页
目的: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保护机制与抗氧化作用的关系。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后10min,于舌下静脉给不同剂量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再灌注... 目的: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保护机制与抗氧化作用的关系。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后10min,于舌下静脉给不同剂量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再灌注24h后,腹腔静脉取血并分离血清,断头取脑,一组前脑做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另一组左脑制成10%的脑组织匀浆。比色法测血清及脑组织匀浆SOD、LDH的活性及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治疗组脑梗死体积减小;血清及脑组织SOD的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均降低;血清LDH活性明显降低,组织LDH活性降低。结论: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3′-大豆苷元磺酸钠提高抗氧化作用、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大豆苷元磺酸钠 脑缺彬再灌注损伤 抗氧化作用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大豆苷元磺酸钠的体外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师梅梅 杨建雄 +1 位作者 张改平 张尊听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4期698-700,680,共4页
为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DS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了DSS对超氧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及其对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为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DS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了DSS对超氧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及其对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DSS对DPPH.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能很好地清除.OH自由基,对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DSS的药理作用可能与其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大豆苷元磺酸钠 体外抗氧化 超氧自由基 羟自由基 DP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罗晓冰 卑占宇 +3 位作者 王文宝 王雁梅 郭芙莲 张印坡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19-1121,共3页
目的观察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①假手术组;②卵巢切除组(模型组);③卵巢切除加尼尔雌醇组(阳性对照组);④卵巢切除加3'-大豆苷元磺酸钠低剂量组(25μg... 目的观察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①假手术组;②卵巢切除组(模型组);③卵巢切除加尼尔雌醇组(阳性对照组);④卵巢切除加3'-大豆苷元磺酸钠低剂量组(25μg·kg-1);⑤卵巢切除加3'-大豆苷元磺酸钠中剂量组(50μg·kg-1);⑥卵巢切除加3'-大豆苷元磺酸钠高剂量组(100μg·kg-1)。连续给药6周,末次给药24 h后实验,麻醉后取血清,测定血清中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孕酮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和3'-大豆苷元磺酸钠高剂量组骨钙素分别为(5.04±0.05)和(4.82±0.05)ng·mL-1;碱性磷酸酶分别为(47.31±0.02)×10-2和(36.90±0.21)×10-2U·mL-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分别为(1.72±0.11)和(3.02±0.13)U·L-1;孕酮分别为(49.72±2.00)和(53.41±1.12)ng·mL-1。3'-大豆苷元磺酸钠可明显降低血清中骨钙素及碱性磷酸酶的含量(P<0.01),可明显升高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P<0.05)和血清孕酮含量(P<0.01)。结论 3'-大豆苷元磺酸钠可促进骨形成,从而对骨代谢发挥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大豆苷元磺酸钠 大鼠 去卵巢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PLB和SERCA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洪亮 程齐来 曾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0-302,共3页
目的:观察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受磷蛋白(phospholamban,PLB)和Ca2+-ATP酶(Ca2+-ATPase,SERCA)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3'-大豆苷元磺酸钠抗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后慢性充... 目的:观察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受磷蛋白(phospholamban,PLB)和Ca2+-ATP酶(Ca2+-ATPase,SERCA)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3'-大豆苷元磺酸钠抗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心肌PLB和SERCA mRNA表达以及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其影响。结果:各给药组均可不同程度的下调PLB mRNA表达,上调降低SERCA mRNA表达,其中3'-大豆苷元磺酸钠0.4mg.kg-1剂量组、地高辛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给药组均能降低PLB/SERCA比值,地高辛组和3'-大豆苷元磺酸钠0.4mg.kg-1、0.2mg.kg-1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3'-大豆苷元磺酸钠治疗能提高SERCA mRNA表达,降低PLBmRNA表达,改善PLB/SER-CA比值,这可能是3'-大豆苷元磺酸钠抗心力衰竭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柳毒苷 受磷蛋白(PLB) Ca^2+-ATP酶(SERCA)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大豆苷元磺酸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视网膜抗氧化能力及NOS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良东 黄志华 +3 位作者 黎晓 刘东 占敏艳 曾靖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45-548,共4页
目的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DSS)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视网膜抗氧化能力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对照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低剂量(1mg/kg)及高剂量(2mg/kg)DSS组。颈... 目的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DSS)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视网膜抗氧化能力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对照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低剂量(1mg/kg)及高剂量(2mg/kg)DSS组。颈总动脉夹闭法制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色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浓度及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MDA浓度升高(P<0.05),NO浓度降低、eNOS活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DSS组MDA浓度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高剂量DSS组GSH-Px活性升高(P<0.05),tNOS活性升高(P<0.05);DSS低剂量组(P<0.05)及高剂量组(P<0.01)NO浓度与模型组比较均升高,低剂量及高剂量DSS组eNOS活性均升高(P<0.05)。结论DSS可通过提高eNOS、SOD及GSH-Px的活性,从而提高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抗氧化能力及NO的释放,降低组织细胞损伤,保护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大豆苷元磺酸钠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抗氧化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时NO ANG Ⅱ及AN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曾靖 黄志华 +2 位作者 肖海 徐小军 黄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4-136,共3页
目的: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DSS)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NO、ANG Ⅱ和ANP含量的变化。方法:应用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灌流液中加入高、中、低剂量的DSS。测定冠脉流量、左心室收缩压及心肌组织NO、ANG Ⅱ... 目的: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DSS)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NO、ANG Ⅱ和ANP含量的变化。方法:应用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灌流液中加入高、中、低剂量的DSS。测定冠脉流量、左心室收缩压及心肌组织NO、ANG Ⅱ和ANP含量的变化。结果:各剂量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均能有效地增加冠脉流量,增强左心室收缩压;三种剂量的DSS均能升高心肌组织NO含量(P<0.05);高剂量的DSS使心肌组织ANG Ⅱ(P<0.05)含量降低,低剂量的DSS使ANP含量升高(P<0.05)。结论:DSS可通过增加NO、ANP的合成,减少ANG Ⅱ的释放,扩张冠脉,增强心肌收缩力,从而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大豆苷元磺酸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 心钠素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H_2O_2诱导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洪亮 张道英 曾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29-1231,共3页
目的:观察氧化应激对心肌成纤维细胞(CFb)衰老的影响以及3'-大豆苷元磺酸钠(DSS)的干预作用,初步探讨3'-大豆苷元磺酸钠抗心脏老化过程中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差速贴壁法培养SD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硝... 目的:观察氧化应激对心肌成纤维细胞(CFb)衰老的影响以及3'-大豆苷元磺酸钠(DSS)的干预作用,初步探讨3'-大豆苷元磺酸钠抗心脏老化过程中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差速贴壁法培养SD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上清液NO含量,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表达,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的衰老。结果:在H2O2刺激下,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率降低,-SMA免疫化学染色出现明显强阳性,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NO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3'-大豆苷元磺酸钠3种浓度均具有延缓H2O2诱导的以上效应,与H2O2刺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3'-大豆苷元磺酸钠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加速心肌成纤维细胞的衰老,恢复心肌成纤维细胞正常增殖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NO系统以及受体机制来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这也可能是3'-大豆苷元磺酸钠抗心肌肥厚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大豆苷元磺酸钠 氧化应激 衰老 心肌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大豆苷元磺酸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肖海 黄志华 曾靖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78-3179,3184,共3页
3'-大豆苷元磺酸钠是中药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大豆苷元进行结构修饰和改性的新合成的强水溶性物质。就近几年来对3’-大豆苷元磺酸钠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3 -大豆苷元磺酸钠 葛根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增敏大豆苷元-3′-磺酸钠荧光
11
作者 王秋亚 张尊听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00-1003,共4页
目的 利用β-环糊精对新型药物大豆苷元-3′-磺酸钠的荧光增敏作用建立一种测定其含量的荧光光度分析新方法。方法采用稳态荧光法在λex/λem=310nm/480nm处测定大豆苷元-3′-磺酸钠的相对荧光强度。结果β-环糊精与大豆苷元-3′-磺... 目的 利用β-环糊精对新型药物大豆苷元-3′-磺酸钠的荧光增敏作用建立一种测定其含量的荧光光度分析新方法。方法采用稳态荧光法在λex/λem=310nm/480nm处测定大豆苷元-3′-磺酸钠的相对荧光强度。结果β-环糊精与大豆苷元-3′-磺酸钠在适当条件下产生包络作用,对大豆苷元-3′-磺酸钠的荧光产生明显的增敏作用。所形成包络物的包结比为1:1,包络常数为736。大豆苷元-3′-磺酸钠的荧光强度与其浓度在0~0.40μ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26ng/mL。结论基于β-环糊精对大豆苷元-3′-磺酸钠荧光增敏作用而建立的荧光光度分析新方法,在测定其含量时,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大豆苷元-3-磺酸钠 荧光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甲基化大豆苷元磺酸盐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尊听 王秋亚 +3 位作者 贺云 王小兵 薛东 郑建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47-2253,共7页
以大豆苷元为原料合成了强水溶性异黄酮类化合物7,4′-二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钠(1)和7,4′-二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铜(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1的分子组成为[Na(H2O)2](C17H13O4SO3),Na的配位数为6,且相邻钠离子以7,4′-二... 以大豆苷元为原料合成了强水溶性异黄酮类化合物7,4′-二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钠(1)和7,4′-二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铜(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1的分子组成为[Na(H2O)2](C17H13O4SO3),Na的配位数为6,且相邻钠离子以7,4′-二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根氧原子桥连,与两个磺酸根的3个氧原子和1个S原子组成六元环,六元环通过Na—O配位键彼此稠合,在晶体结构中形成延伸的锯齿状聚合八面体配位钠离子链;这些钠离子链之间又通过配位水与配位水、磺酸根之间的氢键作用自组装成二维结构的超分子离子聚合物.化合物2的分子组成为[Cu(H2O)6](C17H13O4SO3)2.8H2O,Cu(Ⅱ)位于对称中心上.[Cu(H2O)6]2+,C17H13O4SO3-和H2O之间存在多种氢键;并且异黄酮环反平行排列存在π…π的堆积作用.氢键和π…π的堆积作用使化合物2自组装成三维结构的超分子.抗缺氧缺血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它们的抗缺氧缺血活性比大豆苷元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苷元 7 4’-二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钠 7 4'-二甲氧基异黄酮-3-磺酸铜 抗缺氧缺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曾靖 黄志华 +1 位作者 黄真 肖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2-783,共2页
目的: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DSS)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用夹闭大鼠一侧颈总动脉的方法进行动物建模,制备大鼠视网膜缺血模型。随机分成3组:生理盐水组、不同剂量DSS治疗组(1、2mg/kg)。在夹闭大鼠一侧颈总动脉前分... 目的: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DSS)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用夹闭大鼠一侧颈总动脉的方法进行动物建模,制备大鼠视网膜缺血模型。随机分成3组:生理盐水组、不同剂量DSS治疗组(1、2mg/kg)。在夹闭大鼠一侧颈总动脉前分别舌下静脉注射相DSS或生理盐水。在夹闭大鼠一侧颈总动脉前、后1h及灌注后1h分别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后1h与缺血前比较,DSS治疗组ERG振幅具有显著性差异。各组荧光血管造影(FFA)显示,DSS组视网膜血管痉挛明显恢复,静脉血管不规则扩张和迂曲;FFA显示DSS组灌注后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明显缩短,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DSS能扩张视网膜血管,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大豆苷元磺酸钠(DSS) 视网膜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微分简易示波伏安法用于大豆甙元及其衍生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研究
14
作者 董社英 郑建斌 高鸿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71-573,共3页
用二次微分简易示波伏安法研究了大豆甙元及其衍生物3’-大豆甙元磺酸钠对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清除作用,并计算了两种抗氧化剂对O_2^(-·)清除作用的IC_(50)。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甙元和3’-大豆甙... 用二次微分简易示波伏安法研究了大豆甙元及其衍生物3’-大豆甙元磺酸钠对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清除作用,并计算了两种抗氧化剂对O_2^(-·)清除作用的IC_(50)。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甙元和3’-大豆甙元磺酸钠对O_2^(-·)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清除能力3’-大豆甙元磺酸钠大于大豆甙元,其原因与3’-大豆甙元磺酸钠分子的共轭程度高和分子内氢键的形成有关。与检测自由基的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用于某些化学反应检测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微分简易示波伏安法 大豆甙元 衍生物 超氧阴离子 自由基 清除作用 大豆甙元磺酸钠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