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226在小鼠小肠3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3)中的表达
1
作者 羊璐 马菁昌 +4 位作者 刘懿天 王婷婷 王玉玲 庄然 张正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 观察CD226在小肠3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3)上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小鼠CD226在ILC中的表达。分离正常C57BL/6J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LPL),流式细胞术检测CD226在ILC1和ILC3上的表达。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SS... 目的 观察CD226在小肠3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3)上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小鼠CD226在ILC中的表达。分离正常C57BL/6J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LPL),流式细胞术检测CD226在ILC1和ILC3上的表达。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肠炎模型,观察CD226在ILC3上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小鼠小肠ILC1和ILC3均表达CD226;肠炎模型中ILC3所占比例降低,但CD226在ILC3上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小鼠小肠表达CD226,DSS诱导的肠炎模型中虽然ILC3比例降低,但CD226在ILC3的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固有淋巴细胞(ilc3) CD226 黏膜免疫 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在布鲁氏菌感染中的变化特点研究
2
作者 殷郑伟 朱玥洁 +4 位作者 史娟 何月月 丁剑冰 王泉 张峰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5-660,共6页
目的:探究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其相关因子在布鲁氏菌急慢性感染中的变化特点和相关性,明确ILC2在布鲁氏菌病慢性化中的免疫作用。方法:将43例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和45例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与49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流式细胞术检测各... 目的:探究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其相关因子在布鲁氏菌急慢性感染中的变化特点和相关性,明确ILC2在布鲁氏菌病慢性化中的免疫作用。方法:将43例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和45例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与49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ILC2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GATA3 mRNA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IL-33、ST2、IL-4和IL-13等细胞因子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和AST水平。结果:慢性布病组ILC2水平、PBMC中GATA3 mRNA水平、血清IL-33、IL-4和IL-13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及急性布病组显著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ILC2水平与GATA3 mRNA、IL-33、IL-4和IL-13水平均呈正相关,与ST2水平呈负相关。ROC曲线表明ILC2、GATA3、IL-33和ST2等指标均对布病患者严重程度有较好的预测能力(AUC>0.7)。结论:ILC2及其相关因子水平升高与布鲁氏菌病慢性化密切相关,可能在布鲁氏菌感染致病过程中起重要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2固有淋巴细胞 GATA3 IL-33 IL-4 IL-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型固有淋巴细胞在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
3
作者 徐峥 于明凯 +1 位作者 张峰波 丁剑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06-2010,F0004,共6页
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分化于淋巴祖细胞,在机体内分布广泛,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既往研究认为ILC3主要参与肠道免疫调节,而最新研究表明除在肠道疾病中的作用外,ILC3还参与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本文就ILC3在慢... 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分化于淋巴祖细胞,在机体内分布广泛,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既往研究认为ILC3主要参与肠道免疫调节,而最新研究表明除在肠道疾病中的作用外,ILC3还参与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本文就ILC3在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固有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免疫调节 慢性炎症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通过分泌IL-13减缓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发病进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鑫 吴刚 +5 位作者 金向楠 苗小青 王亚媛 刘畅 马思扬 沈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5-820,共6页
目的研究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变化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RA患者进行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并收集外周血标本。全自动血沉器检测血沉(ESR)、免疫透射浊度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免疫比浊法检测... 目的研究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变化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RA患者进行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并收集外周血标本。全自动血沉器检测血沉(ESR)、免疫透射浊度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化学发光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ILC2比例,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ILC2与上述疾病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将RA患者分为低疾病活动度(DAS28<3.2)和高疾病活动度(DAS28≥3.2)两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介素13(IL-13)在RA患者ILC2的表达,并比较IL-13不同疾病活动度RA患者表达的差异。结果与健康人相比,RA患者外周血ILC2比例显著升高,ILC2绝对数增加,且与ESR、CRP、DAS28呈负相关。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ILC2分泌的IL-13显著低于低疾病活动度患者。结论ILC2通过分泌IL-13抑制RA患者疾病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固有淋巴细胞(ilc2) 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 细胞介素13(IL-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小鼠肺组织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数量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2分泌增加 被引量:7
5
作者 蔡佳玉 卢红艳 +4 位作者 苏兆亮 王秋霞 宓兰兰 徐苏晴 薛正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65-870,共6页
目的探讨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小鼠肺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方法40只新生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每组20只。将孕19 d提前剖出的C57BL/6小鼠暴露于850 mL/L O2中复制BPD模型。在小鼠生后1、3、7、14 d... 目的探讨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小鼠肺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方法40只新生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每组20只。将孕19 d提前剖出的C57BL/6小鼠暴露于850 mL/L O2中复制BPD模型。在小鼠生后1、3、7、14 d,每组各处死5只小鼠,取新鲜肺组织,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中ILC3下游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2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蛋白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ILC3在肺组织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IL-17^+ILC3、IL-22^+ILC3比例。结果小鼠肺组织ILC3占淋巴细胞比例在出生后7 d达到最高。与空气组相比,同时间点高氧组小鼠肺组织ILC3比例明显增加,IL-17和IL-22含量明显增加、GM-CSF含量无明显变化。与同时间点空气组相比,高氧组IL-17^+ILC3及IL-22^+ILC3比例明显增加。结论ILC3分泌IL-17及IL-22与BPD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3固有淋巴细胞(ilc3) 细胞介素17(IL-17) IL-22 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型固有淋巴样细胞在免疫系统进化中的作用研究现状
6
作者 鲜印 吕小东 +3 位作者 程俊铭 何明 代正男 任亦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8-563,共6页
3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3)是ILC的一个亚群,以表达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及白细胞介素22(IL-22)为特征。我们总结了ILC3在协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并从免疫系统进化的角度解释了ILC3的意义。此外,基于免疫相关功能,我... 3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3)是ILC的一个亚群,以表达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及白细胞介素22(IL-22)为特征。我们总结了ILC3在协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并从免疫系统进化的角度解释了ILC3的意义。此外,基于免疫相关功能,我们提出ILC3出现在免疫系统进化中的可能时间、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及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3固有淋巴细胞(ilc3) 免疫 黏膜 生物进化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对肠道3型固有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健悦 沈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4-471,共8页
目的·探究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对3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ILC3)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mTORC1信号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体外刺激野生型C57B... 目的·探究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对3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ILC3)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mTORC1信号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体外刺激野生型C57BL/6小鼠肠道固有层淋巴细胞(lamina propria leukocyte,LPL),初步观察ILC3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变化;之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选出小鼠肠道ILC3,用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 23,IL-23)刺激使其活化,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活化后ILC3中编码转录因子视黄酸受体相关的孤儿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 related orphan receptor,RORγt)、IL-22及mTORC1关键组分Raptor(regulatory associated protein of mTOR)的基因mRNA水平;构建ILC3细胞特异性敲除Raptor的基因工程小鼠,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流式细胞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TORC1功能缺失后对肠道结构、结肠ILC3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结果·雷帕霉素刺激后LPL中ILC3数量无变化,但分泌IL-22减少;ILC3被IL-23激活后,检测到编码Raptor、RORγt和IL-22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同步上调;Raptor缺失的小鼠肠道结构无明显损伤,结肠ILC3数量和亚群比例与对照小鼠无明显差异,但ILC3活化后分泌细胞因子IL-22的水平显著下降。结论·mTORC1功能缺失显著抑制ILC3分泌IL-22的能力,对肠道结构及肠道ILC3的发育无影响,可见mTORC1信号对肠道ILC3功能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3固有淋巴细胞 细胞介素22 雷帕霉素 肠道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3对哮喘小鼠Ⅱ型固有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程程 武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95-1101,共7页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哮喘小鼠肺来源Ⅱ型固有淋巴细胞(typeⅡ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s)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4只4~6周龄BALB/c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干预组,每组8只。哮喘组、...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哮喘小鼠肺来源Ⅱ型固有淋巴细胞(typeⅡ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s)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4只4~6周龄BALB/c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干预组,每组8只。哮喘组、干预组通过腹腔注射卵清蛋白致敏及雾化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对照组以PBS替代。干预组在激发前30 min腹腔注射1,25-(OH)2-D3混合液0.08 mL[含1,25-(OH)2-D3 0.08μg],对照组、哮喘组以PBS替代。末次激发24 h后,行肺泡灌洗术,留取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炎性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采用ELISA检测BALF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的表达;HE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病理变化;qRT-PCR检测肺组织抑瘤因子2(suppressor of tumorigenicity 2,ST-2)、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 IL-33、 IL-5、 IL-13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肺来源ILC2s比例变化;分析BALF中EOS计数、IL-33表达与ILC2s,IL-33与IL-13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气道形态改变及炎症细胞浸润较对照组加重;干预组较哮喘组减轻。哮喘组及干预组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EOS计数、IL-33、IL-13、IL-5表达以及肺来源ILC2s(lineage-ICOS+ST-2+)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BALF中IL-5表达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低于哮喘组(P<0.01)。哮喘组及干预组肺组织ST-2、ICOS、IL-33、IL-5、IL-13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IL-5 mRNA表达高于哮喘组(P<0.05),其余指标均低于哮喘组(P<0.05)。BALF中EOS计数与ILC2s比例、IL-33表达与ILC2s比例、IL-33与IL-13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0.854、0.757、0.886,P<0.05)。结论 1,25-(OH)2-D3可通过抑制IL-33/ST-2通路调节ILC2s活化,减少IL-13分泌,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而对IL-5无明显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1 25-二羟维生素D3 固有淋巴细胞 细胞介素13 细胞介素33 抑瘤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C3/IL-22在细菌性肺炎中的抗菌免疫研究进展
9
作者 戴德嘉 李涵 +5 位作者 黄璟昇 朱树馨 康伟超 何家康 梁正敏 彭建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109,共8页
Ⅲ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是一种新型淋巴细胞,激活后通过产生白细胞介素-22(IL-22)和白细胞介素-17(IL-17)发挥抗菌和修复黏膜损伤的作用,本综述主要探讨ILC3/IL-22在细菌性肺炎中介导抗菌免疫的作用和机制,以期为细菌性肺炎的防控提供... Ⅲ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是一种新型淋巴细胞,激活后通过产生白细胞介素-22(IL-22)和白细胞介素-17(IL-17)发挥抗菌和修复黏膜损伤的作用,本综述主要探讨ILC3/IL-22在细菌性肺炎中介导抗菌免疫的作用和机制,以期为细菌性肺炎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淋巴细胞(ilc3) 细胞介素-22(IL-22) 细菌性肺炎 抗菌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诺如病毒在新生小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坤 余加林 +5 位作者 艾青 程晨 李秋平 贺雨 肖洒 侯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98-903,共6页
目的探讨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在新生小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新生1 d的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5):正常对照组、给予PBS的NE... 目的探讨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在新生小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新生1 d的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5):正常对照组、给予PBS的NEC模型组(PBS+NEC组)和给予MNV干预的NEC模型组(MNV+NEC组)。正常对照组与母鼠同笼,不予任何处理;其余两组进行NEC动物模型构建。新生小鼠于生后1 d给予联合抗生素,连续灌胃10 d模拟无菌后,行NEC建模3 d,建模前后固定时间点称量体质量,第14天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回盲部肠组织病理学变化;qPCR法检测TLR-3、MDA-5、IL-6、IL-10、IL-1β、IL-22基因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3型天然淋巴样细胞(type 3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3)数量;ELISA法检测肠组织匀浆IL-10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BS+NEC组、MNV+NEC组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肠道损伤明显。与PBS+NEC组相比,MNV+NEC组体质量下降较少(P<0.05),肠上皮损伤也较轻;而在mRNA表达水平上,TLR-3(0.73±0.26 vs 0.62±0.40,P>0.05)、MDA-5(0.98±0.35 vs 0.67±0.39,P>0.05)、IL-10(1.22±0.36 vs 0.60±0.31,P<0.01)、IL-22(1.20±0.38 vs 0.65±0.22,P<0.05)基因表达增高,IL-6(0.75±0.33 vs 1.22±0.34,P<0.05)、IL-1β(0.39±0.2 vs 1.25±0.59,P<0.01)炎症因子基因表达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165.55±53.51)pg/mL vs(129.59±26.22)pg/mL,P<0.05],ILC3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88±1.45)%vs(12.80±0.76)%,P>0.05],但其分泌的IL-22表达升高。结论 MNV在新生小鼠NEC模型肠道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可能与MNV下调炎症因子IL-6、IL-1β,上调抑炎因子IL-10及分泌IL-22的ILC3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诺如病毒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3天然淋巴细胞 白介素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2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闯 杜晓博 +1 位作者 王丹丹 冯百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96-1200,共5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多种病因引起、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复发性炎症,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白细胞介素22(IL-22)是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细胞因子。在肠道中IL-22具有通过激活STAT3通路来促进黏膜屏障完整性的抗菌...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多种病因引起、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复发性炎症,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白细胞介素22(IL-22)是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细胞因子。在肠道中IL-22具有通过激活STAT3通路来促进黏膜屏障完整性的抗菌肽和黏蛋白表达的能力,并可促进肠上皮细胞再生和增强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IL-22在IBD患者肠道黏膜中表达水平明显增强,IL-22可促进肠道炎症损伤的修复,但是随着细胞因子等环境变化,如IL-23、T-bet、IL-22结合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IL-22表现出了其特征性的双面性,一方面可以促进炎症损伤的修复,另一方面会加重炎症损伤反应。文中阐述IL-22的起源、作用方式以及在临床治疗领域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3固有淋巴细胞 芳香烃受体 结肠炎相关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小鼠结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玲 李鹏飞 +5 位作者 候鹏飞 周杰 董妞 张乾勇 易龙 糜漫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6-154,共9页
目的 研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改善作用,并揭示其调节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n=8):CON(对照,脂肪供... 目的 研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改善作用,并揭示其调节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n=8):CON(对照,脂肪供能比为10%饮食)组、高脂饮食(HFD,脂肪供能比为45%)组、HFD+DHM组(添加质量比0.6%DHM的高脂饲料)和DHM组(添加质量比0.6%DHM的对照饲料),干预12周。每周测量小鼠体质量、摄食量;处死前进行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和肠道通透性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脂多糖(LPS);肝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抗菌肽及肝脏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3型固有淋巴样细胞(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3)比例以及IL-22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组比较,HFD组小鼠体质量增加,糖耐量受损,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肝脏脂质沉积和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 mRNA表达水平升高,肠道通透性和血清LPS增加,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及抗菌肽RegⅢβ、RegⅢγ表达水平降低,结肠ILC3及IL-22^(+)ILC3比例降低(P<0.05)。与HFD组比较,HFD+DHM组糖耐量受损明显改善,肝脏脂质沉积和炎性因子表达减少,血清LPS水平降低,肠紧密连接蛋白和抗菌肽表达水平增加,肠道通透性减少,结肠ILC3和IL-22^(+)ILC3比例增加(P<0.05)。结论 DHM可能通过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肝脏脂质堆积和炎症反应,改善MAFLD疾病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肠黏膜屏障 肠上皮细胞 3固有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