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3GAL5通过激活PPAR和抑制PI3K/AKT途径抑制膀胱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1
作者 谭明辉 郝雨 +3 位作者 倪钊 李强 王勤章 欧阳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58-1466,共9页
目的研究ST3β-半乳糖苷α-2,3-半乳糖基转移酶5(ST3GAL5)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LCA)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分析确定与膀胱癌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然后筛选出合适的膀胱癌细胞系。体外实验通过细胞计数盒-8(CCK-8)... 目的研究ST3β-半乳糖苷α-2,3-半乳糖基转移酶5(ST3GAL5)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LCA)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分析确定与膀胱癌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然后筛选出合适的膀胱癌细胞系。体外实验通过细胞计数盒-8(CCK-8)、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菌落形成实验、转孔迁移、流式细胞仪凋亡实验和划痕实验评估ST3GAL5对膀胱癌生物行为的影响。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对ST3GAL5基因进行了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最后,使用Western-blot技术验证其增殖和转移的相关通路。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测量的结合表明,ST3GAL5的表达在人类的BLCA细胞系中是异常下调的。通过癌症细胞系百科全书(CCLE)数据库,成功筛选出HT-1376细胞系进行体外实验。实验结果发现上调ST3GAL5后膀胱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被抑制。GSEA富集分析显示,ST3GAL5及其共表达的基因通过激活PPAR途径和抑制PI3K/AKT途径抑制了膀胱癌的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Western-blot实验结果验证了ST3GAL5在膀胱癌中过表达后,PPAR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出现了明显的增加,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出现了明显的减少(P<0.05)。结论ST3GAL5基因可能作为膀胱癌的致癌抑制基因,可能通过激活PPAR信号通路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相关分子来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ST3β-乳糖苷α-2 3-乳糖基转移酶5 癌症基因组图谱 高通量基因表达 癌症细胞系百科全书 蛋白质印迹 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IL-18BP介导NK-92MI细胞杀伤GTKO猪内皮细胞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孟强 张文杰 +4 位作者 吴伟康 牛坤伟 杨龙 张玄 陶开山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2,共8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IL-18结合蛋白(BP)介导自然杀伤(NK)-92MI细胞杀伤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GGTA1)基因敲除(GTKO)猪内皮细胞的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将NK-92MI细胞分为NK组、NK+IL-18组、NK+GTKO组、IL-18+NK+GTKO组和IL-18+IL...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IL-18结合蛋白(BP)介导自然杀伤(NK)-92MI细胞杀伤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GGTA1)基因敲除(GTKO)猪内皮细胞的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将NK-92MI细胞分为NK组、NK+IL-18组、NK+GTKO组、IL-18+NK+GTKO组和IL-18+IL-18BP+NK+GTKO组,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NK-92MI细胞中炎症相关基因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NK-92MI细胞对GTKO猪内皮细胞的杀伤效应,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GTKO猪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具有杀伤效应的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K组、NK+IL-18组以及NK+GTKO组比较,IL-18+NK+GTKO组NK-92MI细胞中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8、IL-3、IL-6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IL-18+NK+GTKO组比较,IL-18+IL-18BP+NK+GTKO组NK-92MI细胞中IFN-γ、TNF-α、IL-8、IL-3、IL-6和GM-CSF的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NK+GTKO组相比,IL-18+NK+GTKO组NK-92MI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IFN-γ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NK-92MI细胞对GTKO猪内皮细胞的杀伤率增加,GTKO猪内皮细胞凋亡率增加,GTKO猪内皮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和裂解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比例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IL-18+NK+GTKO组比较,IL-18+IL-18BP+NK+GTKO组穿孔素、颗粒酶B、IFN-γ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NK-92MI细胞对GTKO猪内皮细胞的杀伤率降低,GTKO猪内皮细胞凋亡率下降,GTKO猪内皮细胞中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Caspase-3的比例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IL-18BP可阻断IL-18诱导的NK-92MI细胞中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和NK-92MI细胞杀伤GTKO猪内皮细胞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 异种肝移植 自然杀伤细胞 凋亡 α-1 3-乳糖基转移酶(GGTA1) 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 穿孔素 颗粒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肝移植术后组织因子激活介导受体凝血功能障碍的机制
3
作者 吴恩昊 李霄 陶开山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4-180,共7页
目的探讨异种肝移植术后导致受体凝血功能障碍的组织因子(TF)激活机制。方法实施3例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敲除(GTKO)小型猪-藏酋猴异种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术。观察受体术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 目的探讨异种肝移植术后导致受体凝血功能障碍的组织因子(TF)激活机制。方法实施3例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敲除(GTKO)小型猪-藏酋猴异种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术。观察受体术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移植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受体原肝和移植肝组织的猴TF及猪TF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检测正常对照猴、移植术前受体猴及移植术后2 h受体猴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复钙时间以评价受体凝血状态。结果 3例受体在术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血小板计数减少。猴TF蛋白在术后受体原肝中呈阳性表达,在术前及术后的移植肝中呈阴性表达;而猪TF蛋白在原肝和移植肝中始终为阴性表达。术后2 h,猴TF mRNA在原肝中较术前上调(2.10±0.24)倍,而猪TF在移植肝中较术前上调(1.42±0.15)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与正常对照猴PBMC和移植术前受体猴PBMC比较,术后2 h受体猴PBMC复钙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结论在异种肝移植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发生时,受体原肝TF激活程度显著高于移植肝TF。受体原肝TF激活是导致异种肝移植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肝移植 辅助性肝移植 a-1 3-乳糖基转移酶基因敲除小型猪 藏酋猴 凝血功能障碍 组织因子 复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