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激活AGC家族激酶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平章 王欣 +1 位作者 罗楹 吴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3-731,共9页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3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proteinkinase1,PDK1PDPK1)是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PKBCAKT)的上游激酶,通过与3,4,5三磷酸磷脂酰肌醇[PtdIns(3,4,5)P3]作用激活相邻的PKB分子.同时,PDK1被称为AGC激酶的掌管...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3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proteinkinase1,PDK1PDPK1)是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PKBCAKT)的上游激酶,通过与3,4,5三磷酸磷脂酰肌醇[PtdIns(3,4,5)P3]作用激活相邻的PKB分子.同时,PDK1被称为AGC激酶的掌管者(master),能够激活包含PKB在内的一系列的AGC激酶家族成员.PDK1磷酸化这些激酶的保守区域Tloop区,使它们充分激活,从而调节细胞代谢,生长,扩散,生存,抗凋亡等诸多生理过程.本文就PDK1调节AGC激酶的活性,与功能上命名的PDK2的关系,PDK1分子自身的调节,PH结构域对自身活性及AGC激酶活性的影响,PDK1定位以及作为一个新药物靶标等方面做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PDK1 PDK2 AGC激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和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miR-106b联合检测在肝癌转移中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杨洪 丁钧 +1 位作者 郭鹏 张治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73-1479,共7页
目的 探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DKN3)和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微小RNA-106b(miR-106b)联合检测在肝癌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肝癌组,将... 目的 探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DKN3)和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微小RNA-106b(miR-106b)联合检测在肝癌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肝癌组,将同期8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96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慢性乙肝组、常规体检健康人员98例纳入健康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CHI3L1、细胞周期分子CDKN3、miR-106b水平。将肝癌组按照随访1年期间是否转移分为26例转移组、63例未转移组、11例失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细胞周期分子CDKN3、miR-106b、血清CHI3L1水平。利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肝癌转移的风险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miR-106b、细胞周期分子CDKN3、血清CHI3L1联合检测对肝癌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癌组、慢性乙型组、肝硬化组的CHI3L1、细胞周期分子CDKN3、血清miR-106b水平升高,且慢性乙型组<肝硬化组<肝癌组,随肝脏疾病程度不断增加,其呈现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未转移组相比,转移组谷丙转氨酶(ALT)、肿瘤> 3 cm占比、CHI3L1、细胞周期素A2(CCNA2)、肿瘤分期>Ⅲ期占比、细胞周期分子CDKN3、异常凝血酶原、谷氨酰转肽酶(GGT)、miR-106b、总胆汁酸(TBA)、甲胎蛋白(AFP)、肿瘤数量多发占比、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肝癌转移的风险因素包括ALT、CCNA2、肿瘤> 3 cm、AST、GGT、肿瘤分期>Ⅲ期、AFP、CHI3L1、多发肿瘤、miR-106b、细胞周期分子CDKN3、TBA。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106b、血清CHI3L1、细胞周期分子CDKN3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3.65%、准确度为84.27%、AUC值为0.776高于单项检测敏感度、准确度、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细胞周期分子CDKN3和血清CHI3L1、miR-106b水平升高为肝癌转移的风险因素,可用于预测肝癌转移发生情况,且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3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微小RNA-106b 肝癌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与苏氨酸蛋白激酶1信号通路小檗碱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玉善 王婷婷 +6 位作者 孟中华 尚莎莎 郑峻萌 宗永华 司春婴 梁亚州 关怀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4-698,共5页
目的探究小檗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佛波酯(PMA)将THP-1细胞诱导成巨噬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分别为对照组、小檗碱5μmol/L组、小檗碱10μ... 目的探究小檗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佛波酯(PMA)将THP-1细胞诱导成巨噬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分别为对照组、小檗碱5μmol/L组、小檗碱10μmol/L组、小檗碱20μmol/L组、小檗碱40μmol/L组、小檗碱50μmol/L组,干预24 h或48 h。采用细胞计数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筛选小檗碱最佳浓度和时间。将PMA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小檗碱组、抑制剂组、小檗碱+抑制剂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含量;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精氨酸酶1(Arg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kt1和磷酸化Akt1(p-Akt1)抗体蛋白含量。结果干预24 h时,与对照组比较,小檗碱40μmol/L组和50μmol/L组巨噬细胞活性降低(P<0.05);干预48 h时,小檗碱5μmol/L组、小檗碱10μmol/L组、小檗碱20μmol/L组、小檗碱40μmol/L组、小檗碱50μmol/L组巨噬细胞活性均低于对照组[(0.89±0.02)%、(0.82±0.03)%、(0.71±0.02)%、(0.62±0.03)%、(0.53±0.02)%vs(1.01±0.01)%,P<0.05]。小檗碱20μmol/L组处理24 h时对细胞活力影响不大,作为最佳浓度和时间。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NOS含量和TNF-αmRNA水平升高,TGF-β_(1)含量、Arg1 mRNA、PI3K mRNA、Akt1 mRNA及p-Akt1/Akt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iNOS含量和TNF-αmRNA水平降低,TGF-β_(1)含量、Arg1 mRNA、PI3K mRNA、Akt1 mRNA及p-Akt1/Akt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小檗碱组比较,小檗碱+抑制剂组iNOS含量和TNF-αmRNA水平升高,Arg1 mRNA、PI3K mRNA、Akt1 mRNA及p-Akt1/Akt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小檗碱可通过激活PI3K/Akt1通路,抑制ox-LDL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炎性反应,并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促进其向M2型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脂蛋白类 LDL 巨噬细胞 磷酸肌醇3-激酶 PI3K/Akt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4
作者 王步勇 问荣荣 +2 位作者 马玲 周天华 张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9-486,共8页
应用BLAST比对技术,在松材线虫基因组数据中鉴定得到模式线虫pdk–1的同源基因Bxpdk–1。结合RT–PCR技术进行Bxpdk–1基因完整蛋白编码区(CDS)扩增,得到CDS区全长2298bp。Bx PDK–1蛋白含有"STKc_PDK1""PH_PDK1"2... 应用BLAST比对技术,在松材线虫基因组数据中鉴定得到模式线虫pdk–1的同源基因Bxpdk–1。结合RT–PCR技术进行Bxpdk–1基因完整蛋白编码区(CDS)扩增,得到CDS区全长2298bp。Bx PDK–1蛋白含有"STKc_PDK1""PH_PDK1"2个保守结构域,属于磷酸肌醇激酶超家族。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显示,松材线虫Bx PDK–1蛋白与捻转血矛线虫PDK–1蛋白(CDJ88126.1)同源性为50%,进化树聚在同一小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原位杂交试验表明,Bxpdk–1基因主要在线虫的头部神经元及咽部神经处表达。q PCR结果分析显示,Bxpdk–1基因表达响应鱼藤酮药剂胁迫处理。RNAi试验显示,Bxpdk–1在dsRNA处理12 h时,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基因被沉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基因 基因克隆 原位杂交 表达分析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TL3介导的PDK1 mRNA m^(6)A修饰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肺上皮细胞增殖
5
作者 靳艾 李梦宇 孙青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4-946,共13页
腺苷N6-位点甲基化(m^(6)A)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NA甲基转移酶3(METTL3)作为催化m^(6)A关键酶,其介导m^(6)A修饰在肺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METTL3介导m^(6)A修饰调控肺上皮细胞增殖的效应及机制... 腺苷N6-位点甲基化(m^(6)A)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NA甲基转移酶3(METTL3)作为催化m^(6)A关键酶,其介导m^(6)A修饰在肺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METTL3介导m^(6)A修饰调控肺上皮细胞增殖的效应及机制。结果显示,在肺上皮细胞中敲低METTL 3显著抑制细胞生长,而过表达METTL3则促进了细胞增殖(P<0.05)。进一步的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关键蛋白质PCNA在METTL 3敲降的肺上皮细胞中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显著下调,并且Akt以及mTOR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发现,METTL 3敲降的肺上皮细胞中m^(6)A修饰水平显著降低(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表明,Akt-mTOR信号通路上游调控分子PDK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在METTL 3敲降的肺上皮细胞中显著下降(P<0.05)。机制上,m^(6)A-IP-qPCR和RIP-qPCR结果进一步表明,METTL3催化PDK 1 mRNA的3′UTR区域m^(6)A修饰,进而被YTH N6-甲基腺苷RNA结合蛋白1(YTHDF1)识别,增强其mRNA的稳定性。总之,本研究揭示了METTL3通过增强PDK1 m^(6)A修饰,进而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本研究为METTL3在上皮细胞增殖中的新角色提供了证据,同时为治疗肺上皮细胞损伤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转移酶3 RNA m^(6)A修饰 细胞增殖 肺上皮细胞 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靛玉红类CDK1抑制剂的同源模建、分子对接及3D-QSAR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青青 姚其正 +3 位作者 张生平 毕乐明 周之光 张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1-381,共11页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的异常表达会导致G2期的停滞及多种肿瘤的发生,故CDK1近年来已成为一个理想的治疗靶点.本文以细胞分裂调控蛋白2的同源体为模板,同源模建了CDK1的结构,并与靛玉红类小分子抑制剂进行分子对接.分别运用三种叠合...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的异常表达会导致G2期的停滞及多种肿瘤的发生,故CDK1近年来已成为一个理想的治疗靶点.本文以细胞分裂调控蛋白2的同源体为模板,同源模建了CDK1的结构,并与靛玉红类小分子抑制剂进行分子对接.分别运用三种叠合方法进行分子叠合,并在此基础上采用Sybyl 7.1中的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模块及Discovery Studio 3.0中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块(以下简称为DS)分别建立了3D-QSAR模型.其中,将分子对接叠合与公共骨架叠合联合运用的叠合方法所得3D-QSAR模型的评价参数是最佳的(CoMFA:q2=0.681,r2=0.909,r2pred.=0.836;DS:q2=0.579,r2=0.971,r2pred.=0.795,其中q2为交叉验证系数,r2为非交叉验证系数).本文的研究结果在对靛玉红类小分子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出新的CDK1抑制剂方面,可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1 靛玉红 3D-QSAR 比较分子场分析 同源模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清热活血方干预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CDK1表达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涛 马媛萍 +4 位作者 黄晓燕 卓少元 宋杰 方健松 刘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4-1128,I0001,共6页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活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小鼠组织形态、超微结构、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相关指标及CDK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防治溃结相关癌变的可能机制。方法:140只SPF级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阻断剂组...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活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小鼠组织形态、超微结构、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相关指标及CDK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防治溃结相关癌变的可能机制。方法:140只SPF级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阻断剂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除外正常组,其余各组采用DMH/DSS复合法制备溃结癌变模型,模型组予等剂量生理盐水,阻断剂组予PI3K阻断剂LY294002干预,治疗组予不同剂量健脾清热活血方药,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连续干预16周。应用光镜及电镜观察溃结癌变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结肠黏膜P110、P85、P-AKT、mTOR、CDK1蛋白及其mRNA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见黏膜上皮脱落,溃疡形成,腺体萎缩,部分有浸润癌表现,治疗组所见黏膜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中、高剂量组结肠黏膜损伤改善情况显著,部分可见黏膜充血并肿胀,不典型增生及淋巴滤泡出现(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110、P85、CDK1蛋白表达量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P85、CDK1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P85、P-Akt基因表达下调(P<0.05)。各组间P110、mTOR基因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热活血方可能通过下调P85、P-Akt,介导CDK1表达,诱导炎症缓解,修复肠道黏膜,发挥防治UCAC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清热活血方 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1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β/Gαq-PI3K-PKC信号通路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吴静 胡秀芬 +3 位作者 王宏伟 林汉华 梁晓燕 温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176,共5页
目的:观察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G蛋白亚单位、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亚单位和蛋白激酶C(PKC)亚型蛋白表达的时序性变化规律,探讨Gβ/Gαq-PI3K-PKC信号通路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采用经典激... 目的:观察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G蛋白亚单位、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亚单位和蛋白激酶C(PKC)亚型蛋白表达的时序性变化规律,探讨Gβ/Gαq-PI3K-PKC信号通路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采用经典激素鸡尾酒诱导法(分化诱导剂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地塞米松+胰岛素)诱导分化,并以加入诱导分化液的时间为起点,于0 d、6 h、12 h、1 d、3 d、6 d、9 d收集细胞后立即进行蛋白抽提,用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细胞中Gβ、Gαq/11、PI3K-IA类和IB类部分亚单位磷酸化水平、磷酸化PKCα和ζ的表达变化。结果:诱导分化进程中:6 h时,各检测信号物质表达均不同程度升高;12 h时,磷酸化PI3K-p85、p110γ表达达高峰(P<0.05),Gβ明显升高(P<0.05),p101轻度升高,磷酸化PKCζ水平有所下降;1 d时,Gβ表达达高峰(P<0.01),PI3K-p85总水平及磷酸化PI3K-p85、p55、p110γ、p101开始不同程度下降,Gαq/11和磷酸化PKCα继续升高(P<0.01);3d时,Gαq/11和磷酸化PKCα表达达高峰(P<0.01);6d时,Gαq/11和磷酸化PKCα表达仍维持在较高水平,PKCζ明显降低(P<0.01);成熟脂肪细胞内(分化9 d)磷酸化p55、p85和PKCζ水平分别是前脂肪细胞的33.55%(P<0.01)、29.68%(P<0.05)和45.52%(P<0.05)。结论:Gβ/Gαq-PI3K-PKC信号通路检测信号分子于分化早期出现峰值,提示与细胞早期分化的克隆性增殖阶段密切相关,而磷酸化p55、p85和PKCζ亚单位在成熟脂肪细胞较前脂肪细胞水平显著下调提示其在分化后期对细胞分化起抑制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T3-L1细胞 磷酸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2B1通过活化PI3K/Akt通路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岩 韩风伟 +2 位作者 闫丽娜 张琳娜 王淮兴(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4-838,共5页
目的:探讨SH2B1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U87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组、NC-siRNA(转染不具有干扰作用的siRNA)、SH2B1-siRNA组(转染SH2B1特异性siRNA),转染48 h后,分别通过q RT-PCR及We... 目的:探讨SH2B1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U87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组、NC-siRNA(转染不具有干扰作用的siRNA)、SH2B1-siRNA组(转染SH2B1特异性siRNA),转染48 h后,分别通过q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中SH2B1的表达,CCK8法及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相关蛋白Ki67、PCNA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PI3K/Akt相关蛋白表达。结果:SH2B1-siRNA显著降低SH2B1的表达(P<0.05);与空白组、NC-siRNA组相比,SH2B1 siRNA组U87细胞转染后48 h、72 h后OD值、克隆形成数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组、NC-siRNA组相比,SH2B1-siRNA组U87细胞Ki67、PCNA、Bcl-2表达显著降低、PI3K和AKT磷酸化显著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SH2B1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促进U87细胞增殖,抑制U87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SH2B1 增殖 凋亡 3-磷酸肌醇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成纤维细胞转录因子Sp1Sp3对p16^(INK4a)基因的调控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军峰 童坦君 张宗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3,共6页
p16 INK4a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cdk)的抑制因子 ,它通过抑制cdk4与cdk6的活性 ,使视网膜母细胞瘤抑制蛋白Rb处于低磷酸化状态 ,从而使细胞阻滞于G1期 .对p16 INK4aATG上游 6 2 2bp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发现 ,该区域富含GC ,其中有 5... p16 INK4a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cdk)的抑制因子 ,它通过抑制cdk4与cdk6的活性 ,使视网膜母细胞瘤抑制蛋白Rb处于低磷酸化状态 ,从而使细胞阻滞于G1期 .对p16 INK4aATG上游 6 2 2bp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发现 ,该区域富含GC ,其中有 5个GC盒 (分别命名为GC Ⅰ~GC Ⅴ ) .将上述片段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 Basic ,分别对 5个GC盒进行点突变后转染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 (2BS)发现 ,Ⅰ、Ⅱ、Ⅳ位点的突变体显著下调p16 INK4a启动子的活性 ,而Ⅲ、Ⅴ位点突变体无明显作用 .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EMSA)证实 ,GC Ⅰ ,Ⅱ ,Ⅳ能与转录因子Sp1和Sp3结合 ,而且结合条带可被转录因子Sp1和Sp3的抗体所拮抗 .共转染Sp1有助于增加启动子的活性 ,而共转染Sp3则有较弱的抑制作用 ,证明p16 INK4a的转录受到Sp1与Sp3的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成纤维细胞转录因子Sp1/Sp3 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BS) 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F1与CDK3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11
作者 刘小平 巩丽云 +2 位作者 王亮 谭志平 郑多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7-501,共5页
研究真核细胞转录激活因子1(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1,ATF1)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3(cyclin-dependent kinase3,CDK3)的相互作用机制,分别构建ATF1的激酶诱导区域(kinaseinducible domain,KID)结构域、谷氨酰胺富含域(g... 研究真核细胞转录激活因子1(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1,ATF1)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3(cyclin-dependent kinase3,CDK3)的相互作用机制,分别构建ATF1的激酶诱导区域(kinaseinducible domain,KID)结构域、谷氨酰胺富含域(glutamine rich domain,Q2)结构域及亮氨酸拉链区(basic leucine zipper domain,bZIP)结构域缺失体与VP16的融合表达载体,在HEK293细胞过表达,应用真核细胞双杂交系统,研究ATF1结构域与CDK3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TF1全蛋白与CDK3蛋白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ATF1结构域缺失体与VP16的融合蛋白在HEK293细胞中可获得高表达,但ATF1的任何一种结构缺失体与CDK3蛋白结合都会严重减弱其与CDK3蛋白的相互作用,只有完整的ATF1蛋白才能实现与上游CDK3蛋白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转化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转录激活因子1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3 真核细胞双杂交系统 HEK29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3p通过靶向调控CDK9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尚校 李春君 +1 位作者 黄剑锋 黄昌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468-2472,2478,共6页
目的:探讨miR-1-3p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9(CDK9)的靶向调控关系及其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肺上皮细胞株BEAS-2B及人NSCLC细胞株A549、H1299、HCC827和H460,并将miR-1-3p mimic及其阴性对照(miR-NC... 目的:探讨miR-1-3p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9(CDK9)的靶向调控关系及其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肺上皮细胞株BEAS-2B及人NSCLC细胞株A549、H1299、HCC827和H460,并将miR-1-3p mimic及其阴性对照(miR-NC)转染至A549细胞,qPCR法检测细胞miR-1-3p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DK9蛋白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3p可能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3p与CDK9的靶向调控关系。将miR-1-3p mimic和pCEP4-CDK9质粒分别或同时转染至A549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Bax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BEAS-2B细胞相比,A549、H1299、HCC827和H460细胞中miR-1-3p表达降低(P<0.05),CDK9蛋白表达升高(P<0.05),A549细胞水平变化最为显著。CDK9是miR-1-3p的靶基因,可被miR-1-3p靶向负调控抑制其蛋白表达。miR-1-3p过表达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增殖及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提高A549细胞凋亡率,促进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抑制Bcl-2蛋白表达。过表达CDK9可明显逆转miR-1-3p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凋亡的促进作用。结论:miR-1-3p可抑制NSCLC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靶向抑制CDK9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p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9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PDK1、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晓艳 周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联合依达拉奉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区PDK1、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M1组(剂量20 mg/kg,腹腔注射,1次/d)、依达拉奉组(剂量3 mg/...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联合依达拉奉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区PDK1、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M1组(剂量20 mg/kg,腹腔注射,1次/d)、依达拉奉组(剂量3 mg/kg,腹腔注射,2次/d)、GM1联合依达拉奉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对缺血2 h后再灌注3、7、14 d,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大鼠模型缺血半暗带PDK1、GSK3β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平均吸收光密度和阳性面积单位。结果在缺血半暗带,再灌注3、7、14 d各时间点,GM1联合依达拉奉组PDK1蛋白表达平均吸收光密度和阳性面积单位分别显著高于GM1组、依达拉奉组(P<0.05)、模型组(P<0.01),GSK3β蛋白表达平均吸收光密度和阳性面积单位分别显著低于GM1组、依达拉奉组(P<0.01)、模型组(P<0.01)。结论 GM1联合依达拉奉能增强缺血半暗带PDK1蛋白表达,抑制GSK3β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依达拉奉 脑缺血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3R1调控CaMKⅡ和VDAC1在海洛因致心肌细胞节律异常中的作用
14
作者 管雅玲 肖锦玲 +7 位作者 苏丽萍 庄梦婕 刘丽 季敏 朱森森 刘静宇 戴晨璐 蒲红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21-1930,共10页
目的:探讨1,4,5-三磷酸肌醇1型受体(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 type 1,IP3R1)调控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和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oltage-dependent anion ... 目的:探讨1,4,5-三磷酸肌醇1型受体(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 type 1,IP3R1)调控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和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 1,VDAC1)在海洛因(heroin,HE)致心肌细胞节律异常中的作用。方法:联合蛋白组学和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分析心律失常芯片数据,寻找关键调控因子。构建IP3R1基因敲减慢病毒并感染原代乳大鼠心肌细胞(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NRCMs),实验分为对照(control)组、HE组和HE+shIP3R1组。结晶紫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ELISA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学变化;Fluo-4/AM探针法检测细胞内Ca^(2+)浓度;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水平;ATP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TP水平;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分析IP3R1与CaMKⅡδ和VDAC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检测IP3R1、CaMKⅡδ、p-CaM-KⅡδ(T287)和VDAC1的蛋白水平。结果:结合蛋白质组学和基因表达谱数据集GSE89410分析,筛选得到80个差异共表达分子,基于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关键因子IP3R1,且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得IP3R1结合蛋白:CaMKⅡδ和VDAC1。Co-IP结果验证IP3R1与CaMKⅡδ和VDAC1存在相互作用,且HE干预后NRCMs中IP3R1与CaMKⅡδ和VDAC1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体外细胞实验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HE组NRCMs数量急剧减少,细胞膜变窄,伪足减少,细胞核结构模糊;LDH和AST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严重,证实HE对NRCMs具有毒性作用并导致线粒体损伤。与control组相比,HE组心肌细胞内Ca^(2+)浓度、ROS水平、MMP以及IP3R1、p-CaMKⅡδ(T287)和VDAC1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HE+shIP3R1组这些指标均显著减低(P<0.05);ATP水平则相反。这证实沉默IP3R1表达可减轻HE干预后NRCMs的钙超载及线粒体损伤。结论:IP3R1通过调控CaMKⅡ和VDAC1引起心肌细胞钙超载和ROS生成增多,参与HE诱导的心肌细胞节律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心律失常 1 4 5-三磷酸肌醇1型受体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XIST靶向miR-302a-3p对IL-1β诱导软骨细胞损伤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涛 方红育 +7 位作者 周少怀 卞峰 任敏 李宏亮 俞诗威 严锦曦 钱慧 李嘉琼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16-1421,1427,共7页
目的 探讨lnc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因子(XIST)靶向miR-302a-3p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软骨细胞损伤的调控机制。方法 SW1353细胞分为Control组、IL-1β组、IL-1β+si-NC组、IL-1β+si-XIST组、IL-1β+si-PDK1组、IL-1β+si-XIS... 目的 探讨lnc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因子(XIST)靶向miR-302a-3p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软骨细胞损伤的调控机制。方法 SW1353细胞分为Control组、IL-1β组、IL-1β+si-NC组、IL-1β+si-XIST组、IL-1β+si-PDK1组、IL-1β+si-XIST+miR-NC inhibitor组、IL-1β+si-XIST+miR-302a-3p inhibitor组。检测XIST、miR-302a-3p以及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mRNA表达;噻唑蓝(MTT)实验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IL-4、IL-6、IL-10)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证实miR-302a-3p与XIST或PDK1的靶向关系;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蛋白(Bcl-2、Bax)及PDK1蛋白表达。结果 与IL-1β组相比,IL-1β+si-XIST组XIST表达下调,细胞活力升高,凋亡率降低,Bax表达及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Bcl-2表达及IL-4、IL-10水平升高(P<0.05)。XIST直接靶向下调miR-302a-3p表达,miR-302a-3p下调可恢复si-XIST介导的促增殖、抗凋亡和炎症反应作用(P<0.05)。PDK1是miR-302a-3p的靶基因,沉默PDK1可抑制细胞的炎症反应(P<0.05)。结论 敲低XIST可提高IL-1β诱导软骨细胞的细胞活力,减轻OA样软骨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与靶向上调miR-302a-3p进而抑制PDK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因子 miR-302a-3p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K1在衰老小鼠小脑中的功能研究
16
作者 彭文婕 齐翠 +1 位作者 刘睿 高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65-2071,共7页
目的研究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在衰老小鼠小脑浦肯野细胞(PCs)中的功能。方法采用足迹印记实验、高架平衡木实验和转棒实验来检测小鼠步态特征、运动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应用免疫荧光观察小鼠小脑结构和细胞形态学改变... 目的研究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在衰老小鼠小脑浦肯野细胞(PCs)中的功能。方法采用足迹印记实验、高架平衡木实验和转棒实验来检测小鼠步态特征、运动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应用免疫荧光观察小鼠小脑结构和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小脑组织中PDK1、γ型蛋白激酶C(PKCγ)和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水平及核糖体蛋白S6(rpS6)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小鼠出现前后足重合程度、运动平衡和运动协调能力降低,小脑体积和PCs胞体体积减少,但PCs密度并未随着小鼠年龄增加而改变;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加,小脑组织中PDK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rpS6磷酸化水平、PKCγ和AKT蛋白表达水平也下调。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小鼠小脑体积及PCs胞体体积减少,这可能与小脑中PDK1表达下降以及rpS6磷酸化、PKCγ和AKT表达水平降低有关,最终影响小脑相关运动调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浦肯野细胞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核糖体蛋白S6 γ型蛋白激酶C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匙羹藤对胰岛素抵抗小鼠脂肪组织蛋白激酶B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灵灵 刘铜华 +2 位作者 穆晓红 徐暾海 孙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2-1047,共6页
目的:观察匙羹藤对胰岛素抵抗(IR)KKAy小鼠脂肪组织中蛋白激酶B表达及磷酸化的影响以及调节机制。方法:将18只胰岛素抵抗KKAy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DM)和匙羹藤水提物组(GS),并选取9只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C),连续灌胃给药... 目的:观察匙羹藤对胰岛素抵抗(IR)KKAy小鼠脂肪组织中蛋白激酶B表达及磷酸化的影响以及调节机制。方法:将18只胰岛素抵抗KKAy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DM)和匙羹藤水提物组(GS),并选取9只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C),连续灌胃给药8周。实验结束后取血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测定附睾脂肪组织中磷酸激酶依赖的激酶1(PDK1)、蛋白激酶B(PKB)、P-PKB(Ser473),P-PKB(Thr308)蛋白相对含量,及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mRNA相对含量。结果:与DM组相比,GS组小鼠FPG、Fins降低,ISI升高,P-PKB(Ser473)蛋白相对含量及其磷酸化水平升高,P-PKB(Thr308)蛋白相对含量升高,PDK1蛋白相对含量降低,PTEN mRNA表达量降低。结论:匙羹藤可通过增加脂肪组织中P-PKB(Ser473)蛋白相对含量,增强Ser473位点磷酸化水平,以及增加P-PKB(Thr308)蛋白相对含量激活PKB,进而改善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羹藤 KKAY小鼠 脂肪组织 蛋白激酶B 3’磷酸肌醇依赖的激酶1磷酸酶和张力蛋白 同源物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K1的吲哚酮类抑制剂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焕 牛静 +2 位作者 吕庆章 李小娟 王珂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0-357,共8页
70 indolinone inhibitors of PDK1 are calculated to guide obtaining the higher biological activity of quinolone compounds’ design and synthesis.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y has been approached on... 70 indolinone inhibitors of PDK1 are calculated to guide obtaining the higher biological activity of quinolone compounds’ design and synthesis.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y has been approached on the basis of structure and quantum chemical parameters by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exhaustion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chaotic genetic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ccording to the models,how these parameters affect the activity of the inhibitors of PDK1 is discussed in detai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tivity of indolinone inhibitors of PDK1 will increase when these compounds have larger nuclear energy,ploarizability,ovality and lower volume,molecular topological index.The QSAR result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pharmaceutical syn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磷酸肌醇依赖的激酶1 人工神经网络 定量构效关系 偏最小二乘法 混沌遗传神经网络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GSK-3β信号在脑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及对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慧 姜咏梅 尹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8-412,428,共6页
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CIPC)中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调节变化及对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作脑缺血、CIPC及LY294002干预模型。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PDK1、AK... 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CIPC)中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调节变化及对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作脑缺血、CIPC及LY294002干预模型。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PDK1、AKT、p-AKT、GSK-3β、p-GSK-3β(ser9)、Mc-l1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GSK-3β的转录。结果①与脑缺血组比较,CIPC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GSK-3β蛋白表达及转录水平均降低(均P<0.05),但脑缺血组与LY294002组比较,上述各检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与脑缺血组比较,CIPC组的p-PDK1、p-AKT、p-GSK-3β(ser9)、Mc-l1的蛋白表达均增高,LY294002组各蛋白表达较CIPC组均降低(均P<0.05),LY294002组与脑缺血组比较各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缺血预处理降低GSK-3β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增加p-PDK1、p-AKT、p-GSK-3β(ser9)、Mc-l1的表达,减少神经元凋亡。LY294002可抵消脑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预处理 磷脂酰肌醇激酶-3/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髓细胞淋巴瘤-1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K1对肺癌A54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苏霞 何钎铖 陈素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5-231,共7页
目的:探讨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对肺癌细胞株A549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肺正常上皮细胞BEAS-2B和肺癌细胞(H460、SPCA1和A549)中PDK1的表达水平。利用RNA干扰技术... 目的:探讨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对肺癌细胞株A549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肺正常上皮细胞BEAS-2B和肺癌细胞(H460、SPCA1和A549)中PDK1的表达水平。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肺癌A549细胞中PDK1的表达,然后分别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增殖及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和Akt/Fox O1信号通路的活性。最后通过Akt信号通路特异性激动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进一步验证PDK1和Akt/Fox O1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结果:相较于肺正常上皮细胞BEAS-2B,肺癌细胞中的PDK1均呈高表达(P<0.05)。干扰A549细胞中PDK1的表达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周期进程缓慢,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干扰PDK1后,细胞中cyclin D1、CDK4、p-Rb、Bcl-2、p-Akt及胞浆中p-Fox O1的含量显著下降,P27、cleaved caspase-3及核内Fox O1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预先给予Akt激动剂IGF-1可部分逆转干扰PDK1对Akt/Fox O1信号通路的影响,并增加A549细胞的活力(P<0.05)。结论:干扰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PDK1可通过抑制Akt/Fox O1信号通路而调控周期及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发挥生长抑制及凋亡促进作用,提示PDK1可作为肺癌的潜在诊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肺癌 细胞活力 细胞凋亡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