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动力学模拟3(5)-(9-蒽基)吡唑分子在自组装膜上的选择性沉积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鲁格 薛泽旭 +1 位作者 张翀 延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5-512,共8页
采用平衡分子动力学和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模板诱导有机发光小分子3(5)-(9-蒽基)吡唑(ANP)在自组装膜上的选择性沉积,并利用伞形取样方法和加权柱状图分析法计算了沉积过程的均力势.模拟中以二氧化硅为底板分别构筑2种不同密... 采用平衡分子动力学和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模板诱导有机发光小分子3(5)-(9-蒽基)吡唑(ANP)在自组装膜上的选择性沉积,并利用伞形取样方法和加权柱状图分析法计算了沉积过程的均力势.模拟中以二氧化硅为底板分别构筑2种不同密度的烷烃链自组装膜模板,即低密度的液体扩展相和高密度的液体压缩相.平衡分子动力学结果显示,ANP分子容易沉积至低密度的液体扩展相中,难以沉积至高密度的液体压缩相中.拉伸分子动力学结果表明,当ANP分子沉积至液体压缩相表面时,在进入烷烃膜时遇到较大阻力,因而不易进入到烷烃链单层膜中;而ANP分子在进入液体扩展相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较小.通过比较这2种不同密度自组装膜与ANP分子之间的结合自由能,发现ANP分子进入液体压缩相的能垒较高,而ANP分子与液体扩展相结合更加稳定,导致有机发光小分子在不同密度的模板上具有选择吸附性.所得模拟结果与实验现象一致,在分子水平上为实验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微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膜(SAM) 定位沉积 拉伸分子动力学 伞形取样 3(5)-(9-)吡唑 低密度的液体扩展相 高密度的液体压缩相 均力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基对3(5)-(9-蒽基)吡唑光学性质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昆鹏 王长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9-594,共6页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6-31G(d)方法优化得到了3(5)-(9-蒽基)吡唑及其衍生物的基态(S0)分子结构,使用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6-31G(d)方法优化得到这些分子的第一单重激发态(S1)的几何结构,并使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B3LYP...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6-31G(d)方法优化得到了3(5)-(9-蒽基)吡唑及其衍生物的基态(S0)分子结构,使用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6-31G(d)方法优化得到这些分子的第一单重激发态(S1)的几何结构,并使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B3LYP/6-311++G(d,p)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吸收和发射光谱.计算结果表明,与3(5)-(9-蒽基)吡唑相比,无论取代基是吸电子基团还是供电子基团,衍生物的吸收和发射峰均发生红移,并且当取代基―R=―BH2,―CCl3,―CHO,―NH2时衍生物有较长的吸收波长和发射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 3(5)-(9-)吡唑 激发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萘基)-3-甲基-5-吡唑啉酮衍生试剂的制备及其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糖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孙志伟 刘凌君 +4 位作者 户宝军 盛筱 王小艳 索有瑞 尤进茂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0-205,共6页
以1-(2-萘基)-3-甲基-5-吡唑啉酮(NMP)作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简单、灵敏的糖类组分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NMP与糖在氨为催化剂的条件下,于70℃下反应可获得稳定的衍生产物。在HypersilODS2反相色谱柱上,实现了8种单糖的基... 以1-(2-萘基)-3-甲基-5-吡唑啉酮(NMP)作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简单、灵敏的糖类组分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NMP与糖在氨为催化剂的条件下,于70℃下反应可获得稳定的衍生产物。在HypersilODS2反相色谱柱上,实现了8种单糖的基线分离。衍生物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5,检出限为0.58-1.1pmol。利用柱后在线串联质谱的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监测,获得了各组分的质谱定性及裂解规律,特别是m/z473的特征碎片离子可作为单糖NMP衍生物的判定依据。与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相比,NMP对糖的衍生化具有灵敏、简单、质谱裂解规律性强、重现性好等优点。该方法用于测定油菜花粉多糖中的单糖组成,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柱前衍生 1-(2-)-3--5-吡唑啉酮 单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配合物的研究——Ⅷ.1,4-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酮基-4’)代-1,4-丁二酮(BPMPBD)与稀土元素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小静 完颜辉 +2 位作者 董文基 杨汝栋 杨文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9-174,共6页
在乙醇-水溶液中,当pH=5-6时,用希土硝酸盐与BPMPBD反应,合成了15种希土元素(除Sc、Pm外)的二元配合物.通过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REL_2·nH_2O(RE=La,n=5,RE=Y,n=4,RE=Pr、Nd、Sm、Eu、Gd,n=3),RE_2L_3·5H_2... 在乙醇-水溶液中,当pH=5-6时,用希土硝酸盐与BPMPBD反应,合成了15种希土元素(除Sc、Pm外)的二元配合物.通过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REL_2·nH_2O(RE=La,n=5,RE=Y,n=4,RE=Pr、Nd、Sm、Eu、Gd,n=3),RE_2L_3·5H_2O(RE=Tb、Dy、Ho、Er、Tm、Yb、Lu)及CeL_2·4H_2O.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一些性质及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荧光光谱和差热分析,认为重希土配合物具有双核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双(1’--3--5-氧代吡唑-4’)-1 4-丁二酮 稀土 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Ⅲ)-1-苯基-3-甲基-4-噻吩甲酰基-吡唑啉酮-5配合物吸附波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晓蕊 李锦州 俞志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103,共3页
在pH3.0的HCl-NaAc介质中,In(Ⅲ)与1_苯基_3_甲基_4_噻吩甲酰基_吡唑啉酮_5(HPMTHP)生成配合物,于-0.63V(vs.SCE)处出现一尖锐、灵敏的极谱峰,In含量在0.002~1μg/mL范围内与峰高呈线性关系。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反... 在pH3.0的HCl-NaAc介质中,In(Ⅲ)与1_苯基_3_甲基_4_噻吩甲酰基_吡唑啉酮_5(HPMTHP)生成配合物,于-0.63V(vs.SCE)处出现一尖锐、灵敏的极谱峰,In含量在0.002~1μg/mL范围内与峰高呈线性关系。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反应机理,证明-0.63V处的极谱波为配合物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In(Ⅲ)还原产生。用直线法测得配合物组成为n[In(Ⅲ)]∶n(HPMTHP)=1∶1,表观稳定常数为2.96×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4-噻吩甲酰-吡唑啉酮-5 配合物吸附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下晶体5-硝胺基-3,4-二硝基吡唑肼结构转变的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国政 范荣荣 +4 位作者 颜熹琳 唐维 唐明峰 贾建峰 武海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2-298,共7页
采用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静水压0~160 GPa范围内5-硝胺基-3,4-二硝基吡唑肼(HNDP)的晶体结构、分子结构和电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晶体HNDP在静水压6,28和110 GPa时发生了3次结构转变:在6 GPa时,分子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相... 采用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静水压0~160 GPa范围内5-硝胺基-3,4-二硝基吡唑肼(HNDP)的晶体结构、分子结构和电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晶体HNDP在静水压6,28和110 GPa时发生了3次结构转变:在6 GPa时,分子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相对位置发生重排,N17—H23…N13氢键断裂;在28GPa时再次形成N17—H23…N13氢键;在110 GPa时,N17—H19共价键转变为氢键,形成N20—H22…O24共价键.带隙、键布居数以及原子电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强增加,晶体HNDP的金属性及离域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5-硝胺-3 4-二硝吡唑 高压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苯基-3-甲基-4-甲酰基-5-吡唑啉酮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娟 唐霞 +1 位作者 王小玉 程时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5-1119,共5页
A novel Cu (Ⅱ) complex of 1-phenyl-3-methyl-4-acyl-5-pyrazolone was synthesized and crystallogra- phically characterized. The single-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reveals that the crystal belongs triclinic, space ... A novel Cu (Ⅱ) complex of 1-phenyl-3-methyl-4-acyl-5-pyrazolone was synthesized and crystallogra- phically characterized. The single-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reveals that the crystal belongs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cell parameters a=0.938 7(4) nm, b=1.124 4(5) nm, c=1.222 3(5) nm, α=99.538(7)°, β=104.049(8)°, γ=113.806(6)°, and Z=2, V=1.093 3(8) nm3. Cu(Ⅱ) ion is coordinated by two 1-phenyl-3-methyl-4-acyl-5-pyrazolone ligands, and one methanol molecule giving a coordination number of five, the coordination polyhedron around Cu(Ⅱ) ion can be described as a square pyramid. Two complex units link to each other through the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s to form a dimer. Meanwhile, a staircase-like layer structure was built up by offset face-to-face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 and weak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di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4-甲酰-5-吡唑啉酮 Cu(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氢键 层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苯基(甲基)-3-甲基-5-(4,6-二甲基-2-嘧啶基硫基)-4-吡唑甲醛肟醚(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莹 任军 金桂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2-16,共5页
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含硫醚键的吡唑肟醚(酯)类化合物18个,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经元 素分析、1H NMR、IR和MS确认。部分化合物经生物活性初筛表现出抗菌活性与除草活 性。
关键词 1-(甲)-3--5(4 6-二甲-2-嘧啶)-4-吡唑甲醛肟醚(酯)类化合物 合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芳基-3-二茂铁基二氢吡唑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2
9
作者 苏爱华 李恒东 +1 位作者 高勇 袁耀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4-207,共4页
A series of 5-aryl-3-ferrocenyl dihydropyrazole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acetylferrocene.The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1H NMR spectra and MS.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compound 2a... A series of 5-aryl-3-ferrocenyl dihydropyrazole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acetylferrocene.The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1H NMR spectra and MS.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compound 2a was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The compound 2a belongs to the triclinic,space group P1,with a=10.203(6),b=10.447(7),c=11.557(8),α=96.80(3)°,β=116.05(2)°,γ=92.72(2)°,V=1092.1(12)3,Z=2,F(000)=412,Dc=1.353 g/cm3,μ=1.479 mm-1,and the final R1=0.0381,wR2=0.08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3-二茂铁二氢吡唑 合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镝(Ⅲ)-BDPPPD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 被引量:8
10
作者 薛卫星 李建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4,共3页
以二氧六环为溶剂 ,在 pH约为 7的条件下 ,分别以n (Dy3+ )∶n (BDPPPD) =2∶3和n (Dy3+ )∶n(BDPPPD)∶n(Phen ) =2∶3∶2的量比 (Phen为邻菲罗啉 ) ,合成了Dy(Ⅲ)的 1,5 双 (1′,3′ 二苯基 5′ 氧代吡唑 4′ 基 ) 1,5 戊二酮 (BDP... 以二氧六环为溶剂 ,在 pH约为 7的条件下 ,分别以n (Dy3+ )∶n (BDPPPD) =2∶3和n (Dy3+ )∶n(BDPPPD)∶n(Phen ) =2∶3∶2的量比 (Phen为邻菲罗啉 ) ,合成了Dy(Ⅲ)的 1,5 双 (1′,3′ 二苯基 5′ 氧代吡唑 4′ 基 ) 1,5 戊二酮 (BDPPPD)的二元配合物Dy2 (BDPPPD) 3·6H2 O和三元配合物Dy2(BDPPPD) 3(Phen) 2 ·2H2 O ,收率为 91 2 %和 89 6 %。通过化学分析、元素分析和热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通过FT -IR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位于 481和 5 76nm附近 ,分别相应于Dy3+ 的 4 F9/2 → 6H15/2 和 4 F9/2 → 6H13/2 跃迁 ,说明配合物发射Dy(Ⅲ)的特征荧光。第二配体Phen具有荧光增强作用 ,三元配合物Dy2 (BDPPPD) 3(Phen) 2 ·2H2 O最大发射峰 (5 76nm)的荧光强度是二元配合物Dy2 (BDPPPD) 3·6H2 O的 1 6 8倍。配合物具有较强荧光 ,说明BDPPPD的三重态能级与Dy3+ 最低激发态 (4 F9/2 )能级具有良好匹配 ,且其吸光系数较高 ,BDPPPD是Dy(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双(1′ 3-二苯-5-氧代吡唑-4′-)-1 5-戊二酮 荧光性质 镝离子 BDPPPD配合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组稀土离子-β-二酮-邻菲罗啉衍生物三元螯合物的合成
11
作者 吴宇雄 周尽花 +1 位作者 赵鸿斌 赵仁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7-140,共4页
镧系金属(Ln)的钇组稀土离子Dy3+、Er3+、Tm3+、Yb3+分别与第一配体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BP,β-二酮)、第二配体5-丙烯酰胺基-1,10-邻菲罗啉反应合成了钇组稀土离子-β-二酮-邻菲罗啉衍生物三元螯合物.经熔点、紫外... 镧系金属(Ln)的钇组稀土离子Dy3+、Er3+、Tm3+、Yb3+分别与第一配体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BP,β-二酮)、第二配体5-丙烯酰胺基-1,10-邻菲罗啉反应合成了钇组稀土离子-β-二酮-邻菲罗啉衍生物三元螯合物.经熔点、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等手段确证,它们可以表示为:Ln-(PMBP)3-(5-丙烯酰胺基-1,10-邻菲罗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化工 钇组稀土 1--3--4-苯甲酰-5-吡唑啉酮 5-丙烯酰胺-1 10-邻菲罗啉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Ⅱ)与芳基取代酰基吡唑啉酮、腺嘌呤三元配合物吸附波的研究
12
作者 张丹 李锦州 张永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3-556,共4页
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pH5.0),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得到1-对氯苯基-3-呋喃基4-呋喃甲酰基-5-吡唑啉酮(HL)、腺嘌呤(Ade)与铜(Ⅱ)三元配合物的灵敏吸附波,其峰电位为-0.58V(vs.SEC)。峰电流与铜质量浓度在0.02~10mg/L范... 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pH5.0),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得到1-对氯苯基-3-呋喃基4-呋喃甲酰基-5-吡唑啉酮(HL)、腺嘌呤(Ade)与铜(Ⅱ)三元配合物的灵敏吸附波,其峰电位为-0.58V(vs.SEC)。峰电流与铜质量浓度在0.02~10mg/L范围内分段呈线性关系,定量下限为2μg/L(3×10^-8mol/L)。采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峰电流由中心离子铜(Ⅱ)还原产生。用直线法测得多元配合物组成比为1:1:1,表观稳定常数为7×10^7。此方法已用于粗盐、麦片和化妆品中痕量铜的测定,标准回收率98%~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对氯苯-3-呋喃4-呋喃甲酰-5-吡唑啉酮 腺嘌呤 配合物吸附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Pb(Ⅱ)络合物吸附波的电化学性质
13
作者 徐丽英 李锦州 +1 位作者 郑晓丹 杨玉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8-140,148,共4页
在pH 4.0的HOAc-NaOAc介质中,Pb(Ⅱ)与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HPMαFP)生成络合物,于-0.46 V(νs.SCE)处出现一灵敏的极谱峰,Pb(Ⅱ)的质量浓度在0.10~10.0 mg·L^-1范围内峰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在pH 4.0的HOAc-NaOAc介质中,Pb(Ⅱ)与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HPMαFP)生成络合物,于-0.46 V(νs.SCE)处出现一灵敏的极谱峰,Pb(Ⅱ)的质量浓度在0.10~10.0 mg·L^-1范围内峰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0.46 V处的极谱波为络合物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Pb(Ⅱ)还原产生.用直线法测得络合物组成为Pb(Ⅱ):HPMaFP=1:2,表观稳定常数为4.97×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谱吸附波 铅(Ⅲ)络合物吸附波 1--3--4--呋喃甲酰)吡唑啉酮-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蕨麻多糖水解单糖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夏莲 孙志伟 +2 位作者 白新伟 索有瑞 尤进茂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30,共6页
以1-萘基-3-甲基-5-吡唑啉酮(NMP)为柱前衍生试剂,探讨了毛细管区带电泳模式下对藏药蕨麻多糖水解液中单糖的分离条件。实验采用58.5 cm×50μm i.d.毛细管(有效长度50 cm),55 mmol/L硼酸盐缓冲溶液(pH=9.46),柱温20℃,分离电压22 ... 以1-萘基-3-甲基-5-吡唑啉酮(NMP)为柱前衍生试剂,探讨了毛细管区带电泳模式下对藏药蕨麻多糖水解液中单糖的分离条件。实验采用58.5 cm×50μm i.d.毛细管(有效长度50 cm),55 mmol/L硼酸盐缓冲溶液(pH=9.46),柱温20℃,分离电压22 kV,进样10 s。该法不加任何添加剂,9种单糖可高效、快速基线分离,实现了对藏药蕨麻多糖水解液中单糖的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蕨麻 1--3--5-吡唑啉酮 毛细管区带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系金属三元螯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5
作者 吴宇雄 周尽花 赵仁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1-175,共5页
以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BP)为第一配体、5-丙烯酰胺基-1,10-邻菲罗啉(5-a-1,10-phen)为第二配体,分别与镧系元素(Ln)金属离子La3+、Pr3+、Nd3+、Eu3、Dy3+、Er3+、Tm3+、Yb3+合成了8个镧系金属-β二酮-邻菲罗啉衍生... 以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BP)为第一配体、5-丙烯酰胺基-1,10-邻菲罗啉(5-a-1,10-phen)为第二配体,分别与镧系元素(Ln)金属离子La3+、Pr3+、Nd3+、Eu3、Dy3+、Er3+、Tm3+、Yb3+合成了8个镧系金属-β二酮-邻菲罗啉衍生物三元螯合物Ln(PMBP)3(5-a-1,10-phen).采用UV、IR、1HNMR、MS、FS、TG等手段对8个螯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8个螯合物在结构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UV和FS的分析可以预测这8个镧系金属-β二酮-邻菲罗啉衍生物三元螯合物可能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而有望用于有机金属螯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金属 Β-二酮 1--3--4-苯甲酰-5-吡唑啉酮 5-丙烯酰胺-1 10-邻菲罗啉 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