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gCl_(2)·6H_(2)O溶液对方镁石-镁铝尖晶石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鑫 韩兵强 +2 位作者 苗正 陈俊峰 鄢文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9-726,共8页
以电熔镁砂和电熔镁铝尖晶石为原料,以18°Be’、24°Be’、30°Be’三种不同浓度的MgCl_(2)·6H_(2)O溶液和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方镁石-镁铝尖晶石耐火材料。以酚醛树脂为对照组,通过研究MgCl_(2)·6H_(2)O溶液... 以电熔镁砂和电熔镁铝尖晶石为原料,以18°Be’、24°Be’、30°Be’三种不同浓度的MgCl_(2)·6H_(2)O溶液和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方镁石-镁铝尖晶石耐火材料。以酚醛树脂为对照组,通过研究MgCl_(2)·6H_(2)O溶液对材料常温抗折强度、常温耐压强度、烧结性能、抗热震性能的影响,探明MgCl_(2)·6H_(2)O溶液对材料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常温下MgCl_(2)·6H_(2)O溶液能与镁砂反应生成氯氧镁水泥(MOC),MOC在微观下表现为交错互锁的晶须结构,使得耐火材料在干燥后具有非常高的机械强度。当热处理温度为1 700℃、溶液浓度为24°Be’时,材料的常温耐压强度达到79.1 MPa,相较于酚醛树脂提高了58.2%;当热处理温度为1 700℃、溶液浓度为18°Be’时,材料的显气孔率达到16.8%,相较于酚醛树脂降低了13.4%。MgCl_(2)·6H_(2)O溶液浓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MOC和Mg(OH)_(2)在烧成过程中会分解产生活性MgO,促进材料的烧结。此外,分解产生的活性MgO呈类球状,它们分散填充在镁砂颗粒内部裂隙处,形成微孔结构,有利于减缓热震时的热应力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Cl_(2)·6h_(2)o溶液 方镁石-镁铝尖晶石 氯氧镁水泥 类球状Mgo 烧结致密化 抗热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y-steam燃烧初期H_(2)O及其衍生基团对煤−N迁移转化的影响机理
2
作者 岳爽 丁浩浩 +3 位作者 赵硕 张月 洪迪昆 邓海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17-4626,共10页
近年来,以O_(2)、H_(2)O为工质的第3代富氧燃烧——氧-水蒸气(Oxy-steam)燃烧技术,因其巨大的CO_(2)捕集潜力及优良的系统可靠性而备受关注。然而,H_(2)O对煤粉着火燃烧的影响十分复杂且非线性,尤其对于高浓度H_(2)O(体积分数30%~80%)... 近年来,以O_(2)、H_(2)O为工质的第3代富氧燃烧——氧-水蒸气(Oxy-steam)燃烧技术,因其巨大的CO_(2)捕集潜力及优良的系统可靠性而备受关注。然而,H_(2)O对煤粉着火燃烧的影响十分复杂且非线性,尤其对于高浓度H_(2)O(体积分数30%~80%)作用下的煤氮热变迁机理尚且不明,传统的低氮燃烧技术或将不再适用于O_(2)/H_(2)O燃烧,进而加剧氮氧化物(NOx)排放超标风险。为此,借助基于ReaxFF的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结合原子示踪方法,研究O_(2)/H_(2)O燃烧前期脱挥发分阶段煤中有机氮的迁移转化特性,重点关注了含氮官能团赋存形态的演化过程及含氮前驱物生成反应路径,为开发适用于Oxy-steam燃烧的低氮燃烧调整工艺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脱挥发分阶段初期,H_(2)O的存在促进了氢氧基团尤其是·OH自由基与羟基官能团(C—OH)的生成,有利于含氮官能团所在芳香环的裂解以及含氮前驱物的释放,但这种影响在脱挥发分前期并不明显;大量氢氧基团的生成促使位于芳香环内部的季氮(N-Q)向处于碳链边界的吡啶氮(N-6)发生转化,同时加剧了煤中原有的N-6、吡咯氮(N-5)向氧化型/不定型氮(N-X)发生迁移,导致煤脱挥发分阶段前期,湿环境下得到的固相燃烧产物中N元素多以N-6、N-X的形式存在,煤中含氮官能团稳定性更低、活性更高;此外,随着煤氮热变迁过程的进行,H_(2)O及其衍生基团的存在改变了含氮前驱物的生成来源,提高了N-6向HCN、N-5向NH_(3)的转化率,但相同工况下HCN、NH_(3)产率受H_(2)O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气燃烧 脱挥发分阶段 h_(2)o 含氮前驱物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2H^(+)+O^(2-)=H_(2)O”模型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3
作者 周昌勇 张琦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6-92,共7页
以浙江省近几年选考的有关氧化还原计算问题为素材,分类探讨固体氧化物分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混合体系与酸反应、金属与硫酸和硝酸混合溶液的反应以及非金属单质的歧化反应等四类计算问题,建构以"2H^(+)+O^(2-)=H_(2)O"为主... 以浙江省近几年选考的有关氧化还原计算问题为素材,分类探讨固体氧化物分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混合体系与酸反应、金属与硫酸和硝酸混合溶液的反应以及非金属单质的歧化反应等四类计算问题,建构以"2H^(+)+O^(2-)=H_(2)O"为主的解题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该类计算问题从命题角度进行建模讨论,以加深对该类计算问题的认知,同时为了更直观地呈现解题过程用流程图形式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h^(+)+o^(2-)=h_(2)o 氧化物等价模型 计算模型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强酸催化剂S_2O_8^(2-)/ZrO_2-Al_2O_3-M_2O_3(M=Cr,Ce,La)的制备 被引量:14
4
作者 但悠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06-1108,共3页
Three kinds of new type solid strong acid catalysts S2O 2-8/ZrO2-Al2O3-M2O3(M=Cr,Ce,La) were prepared. Their crystal structure, surface area, acid strength and sulfur content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XRD, BET, fl... Three kinds of new type solid strong acid catalysts S2O 2-8/ZrO2-Al2O3-M2O3(M=Cr,Ce,La) were prepared. Their crystal structure, surface area, acid strength and sulfur content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XRD, BET, flow Hammett indicator method and chemical analysis. Their catalytic activities in esterification reaction of acetic acid with n-butanol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ZrO2 in the catalysts mainly in tetragonal phase and few in monoclinic phase. The tetragonal phase of ZrO2 and S2O 2-8 are the key factors that guarante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Incorporation of appropriate amounts of metallic oxides(Cr2O3,Ce2O3,La2O3) into the catalyst favors the stabilization of sulfur species and surface area, which increase the activity sites on the catalys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ree catalysts S2O 2-8/ZrO2-Al2O3(2%)-M2O3(1%)(M=Cr,Ce,La) had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in mentioned esterification, with the conversion of acetic acid reached 96.8%, 95.7% and 96.1%, respectively. The preparation condition of the catalysts showe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强酸催化剂 S2o^2-8/Zro2-Al2o3-M2o3 制备 二氧化铬 氧化铝 氧化锰 酯化反应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配位聚合物[Pb(BTO)(H_2O)]_n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尚宇 金波 +4 位作者 刘强强 彭汝芳 郭志成 张青春 楚士晋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5-131,共7页
以5,5'-联四唑-1,1'-二羟基二水化合物(H_2BTO·2H_2O)与Pb(NO_3)_2为原料,采用简单的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配位聚合物[Pb(BTO)(H_2O)]n(BTO=5,5'-联四唑-1,1'-二氧化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以5,5'-联四唑-1,1'-二羟基二水化合物(H_2BTO·2H_2O)与Pb(NO_3)_2为原料,采用简单的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配位聚合物[Pb(BTO)(H_2O)]n(BTO=5,5'-联四唑-1,1'-二氧化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利用差热分析(DT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重-微分热重分析(TG-DTG)研究了该含能配位聚合物的热分解过程。采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分别计算了其热分解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_K、E_O、指前因子A)。用WL-1型撞击感度测试仪测定了[Pb(BTO)(H_2O)]_n的特性落高H_(50),采用DTA分析了其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14.342(3),b=6.5757(12),c=8.4715(16),V=683.3(2)~3,D_c=3.823 g·cm^(-3),Z=4。在5 K·min^(-1)的DSC曲线上,其分解峰值温度为582.2 K,TG曲线上存在三个质量损失阶段,主要质量损失阶段位于543.9~599.5 K,最终剩余残渣质量为44.60%。E_K=211.67 kJ·mol^(-1),E_O=210.64 kJ·mol^(-1),ln(A/s^(-1))=18.594,H_(50)=7.6 cm,显示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适当的感度。该配位聚合物添加量为10%时,AP的高温分解峰提前40.1 K,而且热分解反应的激烈程度也大大提高,对AP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配位聚合物 5 5'-联四唑-1 1'-二氧化合物 单晶结构 热行为 [Pb(BTo)(h_2o)]_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_(2)InCl_(5)·H_(2)O∶Sb^(3+)(A=Cs,Rb,K)的荧光特性
6
作者 刘泽向 周勃 +1 位作者 方绍帆 时玉萌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9-244,共6页
自陷激子发光是金属卤化物钙钛矿荧光材料中一种常见的发光行为,晶格的变形能力对其自陷态发光有显著影响.以Sb^(3+)掺杂的0维无机钙钛矿A_(2)InCl_(5)·H_(2)O(A=Cs,Rb,K)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以及拉曼光谱等手段对... 自陷激子发光是金属卤化物钙钛矿荧光材料中一种常见的发光行为,晶格的变形能力对其自陷态发光有显著影响.以Sb^(3+)掺杂的0维无机钙钛矿A_(2)InCl_(5)·H_(2)O(A=Cs,Rb,K)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以及拉曼光谱等手段对其表征分析,研究阳离子半径变化导致的[InCl_(5)H_(2)O]^(2-)/[SbCl_(5)H_(2)O]^(2-)八面体变形对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阳离子半径减小时,材料的晶面间距变小,带隙增大,激发光谱发生蓝移.同时,材料的电声耦合作用增强,非辐射复合过程增强,斯托克斯位移增大,谱线增宽,光谱发生红移,光致发光量子产率降低.研究结果对钙钛矿自陷态发光的调控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发光 自陷激子 自陷激子发光 无铅钙钛矿 阳离子调控 A_(2)InCl_(5)·h_(2)o(A=Cs Rb K) 光致发光调控 电声耦合作用 -泰勒畸变 0维钙钛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超声波协同制备纳米球形氧化镝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庚凤 李志午 周小明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5,共7页
在微波-超声波协同作用下,采用尿素为沉淀剂,与一定浓度的DyCl_(3)溶液充分反应之后,得到Dy_(2)O_(3)前驱体(Dy(OH)CO_(3)·H_(2)O),煅烧后得到纳米球形Dy_(2)O_(3)。探究了Dy^(3+)浓度、尿素浓度以及超声波功率对Dy_(2)O_(3)前驱... 在微波-超声波协同作用下,采用尿素为沉淀剂,与一定浓度的DyCl_(3)溶液充分反应之后,得到Dy_(2)O_(3)前驱体(Dy(OH)CO_(3)·H_(2)O),煅烧后得到纳米球形Dy_(2)O_(3)。探究了Dy^(3+)浓度、尿素浓度以及超声波功率对Dy_(2)O_(3)前驱体微观形貌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Dy2O3前驱体煅烧前后的微观形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对煅烧分解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控制Dy^(3+)浓度0.045 mol/L,尿素浓度2.5 mol/L,微波功率500 W,超声功率800 W,超声波模式1∶2,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90℃时,可以得到粒径均一、表面光滑、分散程度好且粒径约为220 nm的Dy(OH)CO_(3)·H_(2)O。在800℃的煅烧温度下该前驱体可完全分解,最终得到粒径约为200 nm的纳米球形Dy_(2)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超声波协同 纳米球形氧化镝 煅烧 前驱体 DyCl_(3)溶液 尿素 Dy(oh)Co_(3)·h_(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背斜构造区卤水自然蒸发实验 被引量:7
8
作者 靳芳 李洪普 常东海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6-90,共5页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背斜构造区卤水属高钙、低镁的氯化钙型卤水,微量元素硼、锂、锶、碘等含量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选取南翼山背斜构造区约3 000 m处深层卤水在自然状态下蒸发结晶,分析各种离子在固、液相中的分布规律、盐...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背斜构造区卤水属高钙、低镁的氯化钙型卤水,微量元素硼、锂、锶、碘等含量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选取南翼山背斜构造区约3 000 m处深层卤水在自然状态下蒸发结晶,分析各种离子在固、液相中的分布规律、盐类结晶规律、结晶形态及微量离子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在室外自然状态下蒸发时,析出的盐中发现了不常见的异性结构的石盐、钾石盐和疑似K(NH_(4))Mg_(2)Cl_(6)·12H_(2)O的类光卤石;石盐阶段和钾石盐阶段析盐规律符合Na^(+),K^(+),Mg^(2+)∥Cl^(-)—H_(2)O相图,钾石盐、光卤石、南极石阶段符合K^(+),Na^(+),Ca^(2+),Mg^(2+)∥Cl^(-)—H_(2)O体系25℃简干图;微量离子中,Li^(+)、Br^(-)、I^(-)一直富集,其他离子在蒸发后期有不同程度的析出,三氧化二硼可以富集至18.77 g/L,Li^(+)最高可以富集至6.520 g/L。蒸发所得的钾混盐是提钾优质原料,实验结果可以为后期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斜构造区 深层卤水 自然蒸发 Na^(+) K^(+) Mg^(2+)∥Cl^(-)—h_(2)o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ggin类杂多化合物催化α, 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环氧化(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丁勇 高强 +2 位作者 王滨 闫亮 索继栓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在乙睛溶剂中考察了一系列杂多化合物和过氧化氢水溶液催化的各种缺电子的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环氧化反应.在所研究的杂多化合物中,二缺位的[γ-SiW10(H2O)2O34](Bu4N)4显示出了最高的活性.
关键词 Α 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杂多化合物 环氧化反应 -SiW_(10)(h_(2)o)_(2)o_(34)](Bu_4N)_(4)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