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D-C/C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莎日娜 刘秀军 +2 位作者 冯志海 樊桢 李同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54-58,71,共6页
2D-C/C复合材料是以二维碳纤维为增强体,以化学气相渗透的热解碳或液相浸渍-炭化的树脂碳、沥青碳为基体组成的一种纯碳多相二维结构材料,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结构功能复合材料,大量运用在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目前研究集中于其宏观性... 2D-C/C复合材料是以二维碳纤维为增强体,以化学气相渗透的热解碳或液相浸渍-炭化的树脂碳、沥青碳为基体组成的一种纯碳多相二维结构材料,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结构功能复合材料,大量运用在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目前研究集中于其宏观性能方面,难点在于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可控性、可调性。主要介绍了二维碳纤维预制体和针刺碳纤维,基体碳的微观结构和添加剂,纤维/基体界面和界面修饰,以及制备工艺对2D-C/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合2D-C/C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概述了2D-C/C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及氧化烧蚀等行为的各向异性。此外,还展望了其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c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力学性能氧化烧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工艺对炭布增强2D-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晓虎 李崇俊 +3 位作者 崔红 苏红 郑金煌 黄健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6-39,45,共5页
研究了液相浸渍及化学气相法致密工艺对二维炭 炭 (2D C 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尤其是对层间剪切强度 (ILSS)的影响。结果表明 :液相浸渍法增密周期短且致密效果好 ,但材料强度不高 ;而化学气相沉积(CVD)致密周期长 ,但材料层剪... 研究了液相浸渍及化学气相法致密工艺对二维炭 炭 (2D C 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尤其是对层间剪切强度 (ILSS)的影响。结果表明 :液相浸渍法增密周期短且致密效果好 ,但材料强度不高 ;而化学气相沉积(CVD)致密周期长 ,但材料层剪强度高 ;采用两种工艺联合致密 ,材料界面结合强度适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工艺 2D炭/炭复合材料 层剪强度 炭布增强 力学性能 2d-c/c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弯疲劳加载对2D-C/C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晓辉 卢锦花 +3 位作者 李克智 张守阳 杨茜 曾燮榕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5-669,共5页
研究了2D-C/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以及疲劳加载条件对其热膨胀性能的影响规律,分别进行了应力水平为70%、90%及循环周次为104、5×104、1×105和1.5×105次的弯-弯疲劳试验,并随后测试其热膨胀性能。结果表明,疲劳加载并... 研究了2D-C/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以及疲劳加载条件对其热膨胀性能的影响规律,分别进行了应力水平为70%、90%及循环周次为104、5×104、1×105和1.5×105次的弯-弯疲劳试验,并随后测试其热膨胀性能。结果表明,疲劳加载并没有改变其热膨胀性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变化规律,但对比不同疲劳加载条件下2D-C/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可发现疲劳加载后试样的热膨胀性能随着应力水平和循环周次的增大有降低趋势。经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疲劳加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疲劳损伤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 c复合材料 物理热膨胀系数 工程热膨胀系数 疲劳加载 疲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C/SiC复合材料的面内剪切本构模型 被引量:3
4
作者 林江嵘 杨成鹏 贾斐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9,共11页
为了表征2D-C/SiC复合材料的面内剪切行为,考虑基体开裂、界面脱粘、纤维桥连弯曲等损伤机制,提出宏细观两尺度下的含损伤体元模型;引入热失配应力的影响,在分别表征卸载弹性应变和残余应变的基础上,建立材料的温度相关面内剪切本构模... 为了表征2D-C/SiC复合材料的面内剪切行为,考虑基体开裂、界面脱粘、纤维桥连弯曲等损伤机制,提出宏细观两尺度下的含损伤体元模型;引入热失配应力的影响,在分别表征卸载弹性应变和残余应变的基础上,建立材料的温度相关面内剪切本构模型。开展室温单调加载和加卸载面内剪切实验,发现残余应变和弹性应变均随剪应力的增大逐渐增大,而卸载模量随剪应力的增大持续减小。将模型用于2D-C/SiC复合材料剪切行为的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对于弹性应变、残余应变、卸载模量和整体应力-应变曲线的预测值均与实验数据吻合,验证了分析模型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给出2D-C/SiC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面内剪切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为热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SIc复合材料 面内剪切 热失配应力 高温性能 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2/Ti3C2Tx异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威 何敏 +1 位作者 陈璐宁 韩林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MoS2/Ti3C2Tx异质复合材料,采用SEM、XRD、XPS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所制样品的形貌、结构、成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Ti3C2Tx引入量为30 mg时,所制MoS2/Ti3C2Tx异质复合电极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和较好的循...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MoS2/Ti3C2Tx异质复合材料,采用SEM、XRD、XPS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所制样品的形貌、结构、成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Ti3C2Tx引入量为30 mg时,所制MoS2/Ti3C2Tx异质复合电极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在1 A/g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达到262.54 F/g,且经10 000次循环后仍保持82.1%的初始比电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 Ti3c2Tx 异质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比电容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C/SiC复合材料的单轴拉伸力学行为及其强度 被引量:34
6
作者 杨成鹏 矫桂琼 王波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0-337,共8页
通过单调拉伸和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了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损伤演化过程及其应力-应变行为.结果表明,残余应变、卸载模量和外加应力的关系曲线与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类似的形状.基于剪滞理论和混合率建立了材料的损伤本构关系和... 通过单调拉伸和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了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损伤演化过程及其应力-应变行为.结果表明,残余应变、卸载模量和外加应力的关系曲线与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类似的形状.基于剪滞理论和混合率建立了材料的损伤本构关系和强度模型,分析计算表明,残余应变主要由裂纹张开位移和裂纹间距决定,而卸载模量主要由界面脱粘率决定;材料的单轴拉伸行为主要由纵向纤维束决定,横向纤维对材料的整体模量和强度贡献较小.理论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SIc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残余应变 卸载模量 细观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C/SiC复合材料偏轴拉伸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波 吴亚波 +2 位作者 郭洪宝 贾普荣 李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1-96,共6页
通过对2D-C/SiC复合材料试件进行不同偏轴角度的拉伸实验,研究了偏轴角度对材料拉伸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应变片分别测得了材料加载方向和纤维束方向上的应力-应变行为,对比分析了偏轴角度对上述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并结合试件断口扫... 通过对2D-C/SiC复合材料试件进行不同偏轴角度的拉伸实验,研究了偏轴角度对材料拉伸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应变片分别测得了材料加载方向和纤维束方向上的应力-应变行为,对比分析了偏轴角度对上述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并结合试件断口扫描电镜照片,阐释了纤维束方向上拉伸和剪切损伤间的相互耦合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拉伸模量和强度随偏轴角度的增大出现明显下降;材料纤维束方向上的拉伸损伤和剪切损伤具有显著的相互促进作用。最后,以材料0°拉伸和45°拉伸实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材料的偏轴拉伸应力-应变行为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SIc复合材料 偏轴拉伸 应力-应变行为 损伤耦合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损伤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成鹏 矫桂琼 王波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92,共6页
通过单调拉伸和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了2D-C/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损伤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残余应变、卸载模量和应力的关系曲线与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类似的形状。基于细观力学建立了材料的损伤本构关系和强度模型,分析计算表明,残... 通过单调拉伸和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了2D-C/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损伤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残余应变、卸载模量和应力的关系曲线与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类似的形状。基于细观力学建立了材料的损伤本构关系和强度模型,分析计算表明,残余应变主要由裂纹张开位移和裂纹间距决定,而卸载模量主要由界面脱粘率决定;材料的单轴拉伸行为主要由纵向纤维束决定,横向纤维束对材料的整体模量和强度贡献较小。理论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SIc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残余应变 卸载模量 细观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C/SiC复合材料面内剪切性能统计及强度B基准值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波 吴亚波 +2 位作者 黄喜鹏 潘文革 成来飞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138,共8页
针对2D-C/SiC复合材料进行大子样面内剪切实验,研究材料面内剪切模量和强度的分布规律及强度B基准值。运用线性回归结合假设检验的方法,确定2D-C/SiC复合材料面内剪切力学性能的分布规律及参数,对比两种不同经验失效概率得到统计结果;... 针对2D-C/SiC复合材料进行大子样面内剪切实验,研究材料面内剪切模量和强度的分布规律及强度B基准值。运用线性回归结合假设检验的方法,确定2D-C/SiC复合材料面内剪切力学性能的分布规律及参数,对比两种不同经验失效概率得到统计结果;通过观察试样最窄净截面微CT照片及断口电镜扫描照片,解释材料面内剪切强度分散性微观机制,基于分布规律,最终计算得到2D-C/SiC复合材料面内剪切强度威布尔B基准值。结果表明:强度和模量均同时服从威布尔、正态和对数正态分布,且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两种经验失效概率不影响力学性能分布规律;面内剪切强度分散性与最窄净截面致密度和界面脱粘长度有关;2D-C/SiC复合材料面内剪切强度威布尔B基准值为80.41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SIc复合材料 面内剪切 经验失效概率 性能统计 B基准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噪声载荷下2D-C/SiC复合材料平板失效机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栾新刚 尹良宣 +4 位作者 陈禹同 陈博 成来飞 李海波 吴振强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3-381,共9页
2D-C/SiC复合材料壁板结构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发展方向,高超声速飞行器面临着严酷的力、热、噪声等复杂环境对结构材料性能、结构动力学特性、自动控制等都产生了严重影响。基于自行研制的热噪声试验系统,选取C/SiC薄壁结构... 2D-C/SiC复合材料壁板结构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发展方向,高超声速飞行器面临着严酷的力、热、噪声等复杂环境对结构材料性能、结构动力学特性、自动控制等都产生了严重影响。基于自行研制的热噪声试验系统,选取C/SiC薄壁结构试验件,开展噪声为156~165dB的噪声试验,试验后通过红外热成像检测观察整体形貌,采用SEM对裂纹的起始位置和扩展位置的断面进行分析,揭示出强噪声激励下2D-C/SiC平板的失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噪声载荷 2d-c/Sic 陶瓷基复合材料 薄壁结构 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C/SiC复合材料开孔试件拉伸特性和失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洪宝 王波 +2 位作者 矫桂琼 杨成鹏 刘永胜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86,共7页
通过对2D-C/SiC复合材料4mm和6mm开孔试件进行拉伸试验,研究了开孔试件的拉伸特性和失效模式,与标准试件拉伸试验结果比较获得了开孔尺寸对试件强度的影响。相比于标准拉伸试件,4mm和6mm开孔试件的拉伸强度分别减小了1.0%和6.6... 通过对2D-C/SiC复合材料4mm和6mm开孔试件进行拉伸试验,研究了开孔试件的拉伸特性和失效模式,与标准试件拉伸试验结果比较获得了开孔尺寸对试件强度的影响。相比于标准拉伸试件,4mm和6mm开孔试件的拉伸强度分别减小了1.0%和6.6%。通过在开孔试件不同位置粘贴应变片,获得了试件在拉伸过程中最小净截面上的应变变化规律,直观地体现了试件拉伸过程中的应变集中现象,并通过有限元对开孔试件的应变分布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通过在试件表面粘贴声发射探头,获得了拉伸过程中试件材料的损伤参量变化规律,反映了试件的宏观损伤演化规律,并结合试件断口照片分析了开孔试件的失效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Sic复合材料 开孔试件 拉伸 损伤演化 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C_f/SiC复合材料及构件的无压成型工艺
12
作者 张峰 胡海峰 +1 位作者 陈朝辉 简科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2,54,共3页
采用无压成型工艺制备了2D-Cf/SiC及复杂构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到328MPa,断裂韧度达到14.9MPa·m1/2,层间剪切强度达到35.9MPa,同时材料也具有很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利用本工艺制备了某型号发动机的尾喷管,并成功通过... 采用无压成型工艺制备了2D-Cf/SiC及复杂构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到328MPa,断裂韧度达到14.9MPa·m1/2,层间剪切强度达到35.9MPa,同时材料也具有很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利用本工艺制备了某型号发动机的尾喷管,并成功通过了应用部门的试车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Sic复合材料 无压成型工艺 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C/[SiC-(B-C)]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中的自愈合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光海 成来飞 +1 位作者 栾新刚 刘永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69-973,共5页
采用以B-C陶瓷为基体自愈合改性组元的2D-C/[SiC-(B-C)]以及经过硅硼玻璃改性的2D-C/[SiC-(B-C)]制备浮壁瓦片,分别在1000、1200、1350℃下对其进行发动机燃烧室环境考核.对考核后的浮壁瓦片进行取样,并在室温下进行拉伸强度以及三点弯... 采用以B-C陶瓷为基体自愈合改性组元的2D-C/[SiC-(B-C)]以及经过硅硼玻璃改性的2D-C/[SiC-(B-C)]制备浮壁瓦片,分别在1000、1200、1350℃下对其进行发动机燃烧室环境考核.对考核后的浮壁瓦片进行取样,并在室温下进行拉伸强度以及三点弯曲强度测试.结果发现:经过环境考核试样的力学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拉伸强度和三点弯曲强度随着考核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其中三点弯曲强度的升高速率更快.通过SEM观察,B-C自愈合组元氧化生成的玻璃相以及改性硅硼玻璃相在考核过程中有效地封填了试样的孔隙和裂纹.最后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结合SEM观察,初步分析了两种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中的愈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Sic-(B-c)] c/SIc 自愈合 玻璃相 B-c组元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C/SiC复合材料轴向加载泊松效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洪宝 洪智亮 +1 位作者 李开元 梅文斌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8-183,共6页
基于单调和循环加卸载实验,测试获得了不同加载过程中2D-C/SiC复合材料在纤维束轴向方向上的泊松曲线,并对比分析了轴向损伤演化进程对材料泊松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拉伸损伤加剧过程中,材料表现出显著的负泊松比行为;在加载损伤停... 基于单调和循环加卸载实验,测试获得了不同加载过程中2D-C/SiC复合材料在纤维束轴向方向上的泊松曲线,并对比分析了轴向损伤演化进程对材料泊松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拉伸损伤加剧过程中,材料表现出显著的负泊松比行为;在加载损伤停滞状态下,材料则表现为近似线性正泊松比行为。加载过程中材料的泊松效应随着损伤程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弱。结合扫描电镜断口结果分析可知,拉伸损伤加剧过程中材料内部沿加载方向上不断产生的基体开裂和界面脱粘损伤引起的材料沿垂直加载方向上的伸长变形,大于并掩盖了拉伸载荷在垂直加载方向上引起的弹性收缩变形,是导致2D-C/SiC复合材料表现出显著负泊松比行为的主要原因;加载损伤加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开裂损伤导致的材料整体连续性的降低是导致其泊松效应不断减弱的主要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SIc复合材料 循环加卸载 泊松效应 损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MoSi_2-Mo_5Si_3/SiC涂层的制备及组织结构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鑫 邹艳红 +3 位作者 黄启忠 苏哲安 王秀飞 张明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9-783,共5页
采用化学气相反应法和料浆刷涂反应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MoSi_2-Mo_5Si_3/SiC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分析手段,对涂层的形成、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初步考察了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涂... 采用化学气相反应法和料浆刷涂反应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MoSi_2-Mo_5Si_3/SiC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分析手段,对涂层的形成、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初步考察了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涂层厚度为400μm左右,主要由β-SiC、MoSi_2及少量的Mo_5Si_3组成.1350℃等温氧化10h后,复合涂层试样的氧化失重率只有1.21%,明显低于C/C复合材料SiC单涂层试样,其高温抗氧化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与C/C复合材料SiC单涂层相比,经封填改性制得的复合涂层结构更致密,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抗氧化涂层 MOSI2 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料浸渍法制备C/C-SiC-ZrB_2超高温复合材料及其烧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樊乾国 崔红 +3 位作者 闫联生 张强 孟祥利 杨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14-1018,共5页
采用浆料浸渍法引入ZrB2微粉作为耐超高温相,以炭纤维为增强体,以热解炭和SiC为基体,制备了ZrB2含量不同的耐超高温C/C-SiC-ZrB2复合材料;通过电弧风洞考核材料的抗烧蚀性能,通过XRD、SEM和EDS分析材料的烧蚀机理。结果表明:在Ma 6电弧... 采用浆料浸渍法引入ZrB2微粉作为耐超高温相,以炭纤维为增强体,以热解炭和SiC为基体,制备了ZrB2含量不同的耐超高温C/C-SiC-ZrB2复合材料;通过电弧风洞考核材料的抗烧蚀性能,通过XRD、SEM和EDS分析材料的烧蚀机理。结果表明:在Ma 6电弧风洞条件下,C/C-SiC-ZrB2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优于C/C-SiC,且随着ZrB2含量的增加,抗烧蚀性能随之提高;在高温阶段形成的ZrO2-SiO2玻璃态熔融层起到了抗氧化烧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复合材料 c c—Sic-ZrB2 烧蚀性能 烧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 C/SiC复合材料在1300℃水氧环境下的疲劳行为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持栋 成来飞 +2 位作者 梅辉 栾新刚 周俊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9-733,共5页
采用应力比为0.1,频率为3Hz的正弦波分别在室温和1300℃水氧环境对2DC/SiC复合材料进行了拉一拉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若取循环基数为10^5,室温和高温水氧环境下的疲劳极限分别为244.8MPa和93.3MPa,高温下的水氧腐蚀是材料失效的... 采用应力比为0.1,频率为3Hz的正弦波分别在室温和1300℃水氧环境对2DC/SiC复合材料进行了拉一拉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若取循环基数为10^5,室温和高温水氧环境下的疲劳极限分别为244.8MPa和93.3MPa,高温下的水氧腐蚀是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根据疲劳断口特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高温水氧环境下,足够大的外载荷将会显著削弱SiO2层的封填裂纹效果,导致氧化性气氛通过外力拉开的微裂纹扩散进入材料内部.外载荷越大,气体在材料内部的扩散越快,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c/SIc复合材料 疲劳 高温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对Mo_2C改性C/C-Cu复合材料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文艳 彭可 +2 位作者 冉丽萍 葛毅成 易茂中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3-509,共7页
通过对炭/炭坯体Mo_2C涂层改性并熔渗Cu制备了Mo_2C改性C/C-Cu复合材料,测试复合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电流强度对复合材料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由0增大至15A时,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5A时达最小值;复合材料体积... 通过对炭/炭坯体Mo_2C涂层改性并熔渗Cu制备了Mo_2C改性C/C-Cu复合材料,测试复合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电流强度对复合材料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由0增大至15A时,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5A时达最小值;复合材料体积磨损率逐渐增大;对偶磨损量在0~7.5A范围内较低,然后随电流增大而逐渐增大.电流较低时,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随电流增大氧化磨损及黏着磨损程度提高,电流高至15A时,表现出了较明显的电弧侵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cU复合材料 Mo_2c涂层 熔渗 电流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浸渍裂解法制备C/C-ZrC-SiC-ZrB2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解静 李克智 +2 位作者 付前刚 李贺军 姚西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5-610,共6页
以有机ZrC、ZrB2前驱体和聚碳硅烷的混合溶液为浸渍前驱体,利用聚合物浸渍裂解法(PIP)制备了C/C-ZrC-SiC-ZrB2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弯曲和烧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制备出陶瓷相填充充分且分布均匀的C/C-... 以有机ZrC、ZrB2前驱体和聚碳硅烷的混合溶液为浸渍前驱体,利用聚合物浸渍裂解法(PIP)制备了C/C-ZrC-SiC-ZrB2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弯曲和烧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制备出陶瓷相填充充分且分布均匀的C/C-ZrC-SiC-ZrB2复合材料。材料的弯曲强度为126.31 MPa,断面有大量的纤维束拔出,表现出良好的假塑性断裂模式。经过120 s氧–乙炔烧蚀,材料无明显烧蚀,其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2.50×10-4mm/s和–1.33×10-4g/s。在材料表面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保护层,不仅能够降低氧气和热流向材料内部扩散,还具有弥补缺陷的作用,使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抗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浸渍裂解法 c c-Zrc-Sic-ZrB2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ZrB_2-SiC基陶瓷涂层的微观结构及氧化机理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馨爽 陈招科 +3 位作者 熊翔 张天助 孙威 王雅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70-1678,共11页
为提高C/C复合材料在高温富氧环境中的抗氧化性能,采用两步刷涂+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含Si_3N_4、MoSi_2、TaC等添加剂的ZrB_2-SiC基多层复合陶瓷涂层。利用XRD和SEM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涂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并分析... 为提高C/C复合材料在高温富氧环境中的抗氧化性能,采用两步刷涂+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含Si_3N_4、MoSi_2、TaC等添加剂的ZrB_2-SiC基多层复合陶瓷涂层。利用XRD和SEM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涂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并分析讨论涂层在900和1500℃的等温抗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利用两步刷涂+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ZrB_2-SiC基复合陶瓷涂层整体厚度约为200μm。Si3N4、MoSi_2可很好地促进ZrB_2-SiC基氧阻挡层的高温烧结,使涂层致密化,并提高涂层在900℃的抗氧化性能;与之相比,TaC则不能很好地发挥致密化作用,对涂层在900℃时抗氧化性能的提高有限。在900℃时,ZrB_2-SiC基陶瓷涂层的氧化过程主要受氧在涂层孔隙等缺陷中的扩散所控制,添加剂主要通过改变涂层的致密化程度来影响涂层的抗氧化性能。在1500℃氧化过程中,涂层抗氧化性能恶化,但致密的化学气相沉积SiC封填层的引入可显著改善涂层在1500℃时的抗氧化性能,涂层表面生成了完整的含有ZrO_2和ZrSiO_4等高熔点颗粒的SiO_2玻璃态氧化膜,为基体提供有效的氧化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ZR B2-Si c基涂层 添加剂 抗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