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州湾浮游桡足类18S核糖体RNA基因(18S rDNA)扩增及序列变异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门荣新 杨官品 +1 位作者 刘永健 管晓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6,共9页
采用PCR扩增、文库构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序列分析和系统学分析等方法,初步研究了夏季胶州湾上层海水浮游桡足类核糖体小亚基RNA基因(18SrDNA)约1.5kb片段的序列变异。从浮游生物混合DNA中选择性扩增桡足类18SrDNA,建立桡足... 采用PCR扩增、文库构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序列分析和系统学分析等方法,初步研究了夏季胶州湾上层海水浮游桡足类核糖体小亚基RNA基因(18SrDNA)约1.5kb片段的序列变异。从浮游生物混合DNA中选择性扩增桡足类18SrDNA,建立桡足类18SrDNA变异类型文库,并从文库中随机挑选的30个克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spI限制性内切酶能将这些克隆分成频率分别为0.17、0.23和0.6的3种操作分类单元(OTUs),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0.95。3条OTU代表克隆序列与甲壳纲桡足亚纲核苷酸差异数在75.4—97.8之间,而与其他亚纲的差异都高于100。3条OTU代表克隆序列均属于桡足亚纲,其中,AY437861和AY437862属于哲水蚤目。3条OTU代表克隆序列可分为2个高变异区和3个相对保守区,其GC%分别为47.37%、48.16%和48.57%。研究结果表明,混合DNA提取方法简单,设计的引物可选择性地扩增浮游桡足类18SrDNA,根据18SrDNA序列序列变异描述浮游桡足类多样性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也为在浮游桡足类分类中引入18SrDNA序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s核糖体rna基因 桡足类 序列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胖尾刺虫(纤毛门,旋毛纲,下毛目)16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RNA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地位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子桂 商慧敏 宋微波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8-102,共5页
对分离自青岛沿岸的下毛目纤毛虫 胖尾刺虫 (Uronychiatransfuga)的 16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RNA(16s likeSmallSubunit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 ,通过与目内其它相近属多种纤毛虫的比较分析 ,认为游仆虫属 (Euplotes)首先从下毛目中分离出... 对分离自青岛沿岸的下毛目纤毛虫 胖尾刺虫 (Uronychiatransfuga)的 16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RNA(16s likeSmallSubunit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 ,通过与目内其它相近属多种纤毛虫的比较分析 ,认为游仆虫属 (Euplotes)首先从下毛目中分离出来 ,其次是属刺虫属和双眉虫属 (Diophrys) ,其间邻近的遗传距离共同构成了下毛目内最为进化的类群 游仆亚目 (Euplotina)。同时 ,序列分析也支持该目其它三个亚目的划分 :散毛亚目 (Sporadortrichina) ,排毛亚目 (Stichotrichina)和尾柱亚目 (Urostylina)。这与形态学资料是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门 旋毛纲 下毛目 rna基因 纤毛虫 胖尾刺虫 16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 序列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浮游桡足类18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3
作者 门荣新 杨官品 +2 位作者 沈锡权 廖梅杰 管晓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2-396,共5页
设计了桡足类特异引物,从胶州湾浮游生物混合DNA中选择性扩增了浮游桡足类18S核糖体RNA基因片段,建立了该基因片段变异类型文库。从文库中随机选择83个克隆,对所含的18S核糖体RNA基因片段进行了V .spI和BshNIRFLP分析,发现5种操作分类单... 设计了桡足类特异引物,从胶州湾浮游生物混合DNA中选择性扩增了浮游桡足类18S核糖体RNA基因片段,建立了该基因片段变异类型文库。从文库中随机选择83个克隆,对所含的18S核糖体RNA基因片段进行了V .spI和BshNIRFLP分析,发现5种操作分类单元(OTU) ,并对这些OTU的代表克隆进行了测序。分析发现获得的克隆均属于桡足亚纲。根据各OTU覆盖的克隆数计算的胶州湾浮游桡足类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 .96。特定基因序列分析能提供易整合、易比较的多样性数据,也是建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分子生物学剖分方法的基础和形态分类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足亚纲 生物多样性 18s核糖体rn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链藻目核糖体RNA基因片段的扩增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海涛 杨官品 刘永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44,共5页
海链藻目(Thalassiosirales)的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和骨条藻属(Skeletonema)微藻是形成春季赤潮的主要种类。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表层海水主要赤潮形成藻的动态变化、快速鉴定赤潮形成藻种,设计了海链藻目特异引物,扩增了胶州... 海链藻目(Thalassiosirales)的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和骨条藻属(Skeletonema)微藻是形成春季赤潮的主要种类。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表层海水主要赤潮形成藻的动态变化、快速鉴定赤潮形成藻种,设计了海链藻目特异引物,扩增了胶州湾近岸表层海水海链藻目18S核糖体RNA基因片断。随机测定10个序列,其中4个与海链藻属的Thalassiosi-ra concaviuscula的完全相同,其余的可确定属于海链藻属。表明该引物对能选择性地扩增海链藻目18S核糖体RNA基因片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链藻目(Thalassiosirales) 18s核糖体rna基因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16S rRNA基因芯片的构建及其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薛建亚 翁心华 +1 位作者 朱利平 万谟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19-921,共3页
目的:构建细菌16SrRNA基因芯片,并将其应用于细菌检测。方法:根据细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合成针对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的通用探针,以及针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特异性探针,并构建基因芯片。利用所构建... 目的:构建细菌16SrRNA基因芯片,并将其应用于细菌检测。方法:根据细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合成针对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的通用探针,以及针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特异性探针,并构建基因芯片。利用所构建的芯片检测相应细菌,并观察其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相应的基因芯片;所构建的基因芯片能准确检出相应细菌,无交叉阳性现象,检测时间约需6 h;所构建的基因芯片能检测出DNA含量为15 fg的大肠埃希菌基因组DNA。结论:细菌16S rRNA基因芯片可用于细菌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且耗时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核糖体 16s 基因芯片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细菌16S r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及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志岗 杨官品 朱艳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用细菌16S核糖体RNA基因(r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描述了水环境细菌群落结构。从环境水样中直接分离 DNA,以细菌特异的引物扩增 165 rDNA,构建质粒文库,随机分离重组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获得 16S ... 用细菌16S核糖体RNA基因(r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描述了水环境细菌群落结构。从环境水样中直接分离 DNA,以细菌特异的引物扩增 165 rDNA,构建质粒文库,随机分离重组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获得 16S rDNA基因型,用基因型的种类及频率描述特定水体生境的细菌群落结构。该方法在分析水体隐含遗传多样性、揭示污染的生物学效应和评价水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核糖体rna基因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细菌群落 水环境 环境污染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爪沙鼠源肺孢子虫ITS1-5.8S rDNA-ITS2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自慧 冯宪敏 +3 位作者 卢思奇 张帆 王凤云 黄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长爪沙鼠 肺孢子虫 5.8s核糖体rna基因(5.8s rDNA) 内转录间隔区(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爪沙鼠和新西兰白兔源肺孢子虫ITS1-5.8S rDNA-ITS2序列的测定与分析
8
作者 李自慧 卢思奇 +3 位作者 冯宪敏 张帆 王凤云 黄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75-977,共3页
目的测定长爪沙鼠及新西兰白兔源肺孢子虫的ITS1-5.8S rDNA-ITS2序列,并与大鼠源肺孢子虫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方法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法诱导长爪沙鼠和新西兰白兔感染肺孢子虫;制作肺印片进行瑞-姬氏复合染色,通过镜检初步了解感... 目的测定长爪沙鼠及新西兰白兔源肺孢子虫的ITS1-5.8S rDNA-ITS2序列,并与大鼠源肺孢子虫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方法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法诱导长爪沙鼠和新西兰白兔感染肺孢子虫;制作肺印片进行瑞-姬氏复合染色,通过镜检初步了解感染情况;提取肺孢子虫总DNA,设计合成引物进行PCR扩增;纯化扩增产物后克隆测序;与登录Gen-Bank的大鼠源肺孢子虫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长爪沙鼠源肺孢子虫的ITS1、5.8S rDNA和ITS2基因序列长分别为158、157和172bp,新西兰白兔源肺孢子虫的相应序列分别为129、158和178bp。结论本实验测得的长爪沙鼠及新西兰白兔源肺孢子虫的ITS1-5.8S rDNA-ITS2序列以往未曾报道,此结果为肺孢子虫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虫 内转录间隔区(ITs) 5.8s核糖体rna基因(5.8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序列的12种粉蚧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何衍彪 万宣伍 +4 位作者 詹儒林 孙光明 刘映红 许再福 赵艳龙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2期2324-2330,共7页
对菠萝洁粉蚧、新菠萝灰粉蚧、大洋臀纹粉蚧、柑橘臀纹粉蚧、康氏粉蚧、榕树粉蚧、热带蔗粉蚧、扶桑绵粉蚧、湿地松粉蚧等9种粉蚧(14个种群)rDNA 18S、28S进行测序,结合GenBank中同源序列,通过对12种粉蚧的18S、28S序列进行多重排比和聚... 对菠萝洁粉蚧、新菠萝灰粉蚧、大洋臀纹粉蚧、柑橘臀纹粉蚧、康氏粉蚧、榕树粉蚧、热带蔗粉蚧、扶桑绵粉蚧、湿地松粉蚧等9种粉蚧(14个种群)rDNA 18S、28S进行测序,结合GenBank中同源序列,通过对12种粉蚧的18S、28S序列进行多重排比和聚类,探讨rDNA 18S、28S用于粉蚧系统进化分析及粉蚧分子鉴定的可行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DNA18S、28S序列比较保守,适合于菠萝洁粉蚧、新菠萝灰粉蚧、康氏粉蚧、热带蔗粉蚧、扶桑绵粉蚧、湿地松粉蚧、长尾粉蚧等粉蚧种间的分子鉴定;但柑橘臀纹粉蚧、大洋臀纹粉蚧、无花果臀纹粉蚧的rDNA 18S、28S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18S、28S不适合用于这3个近缘种的分子鉴定,其mtDNA COI序列变异率相对较高,可作为其分子鉴定的依据;而榕树粉蚧2个种群rDNA 18S、28S序列遗传距离约0.014,该蚧虫可能是至少含有2个隐存谱系或姊妹种的复合种。该结果为我国粉蚧的遗传进化和分子鉴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蚧科 核糖体18s/28s基因 线粒体COI基因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紫杉醇内生真菌J11的鉴定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明志 段中岗 +1 位作者 吕镇城 刘春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31-1038,共8页
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的幼茎中分离出一株产紫杉醇内生真菌J11.菌株J11的发酵提取物经高分辨质谱分析,证实J11菌株可产紫杉醇.提取该菌株的基因组DNA,扩增核糖体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28S核糖体large ... 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的幼茎中分离出一株产紫杉醇内生真菌J11.菌株J11的发酵提取物经高分辨质谱分析,证实J11菌株可产紫杉醇.提取该菌株的基因组DNA,扩增核糖体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28S核糖体large subunit rRNA gene(LSU)序列,经测序获得该菌的ITS序列和LSU序列.序列比对和检索结果表明,J11菌株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ssp.)属中的一个新菌株.形态学鉴定符合葡萄座腔菌属特征,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J11菌株的紫杉醇含量约为615.1μg/L.本研究首次证实葡萄座腔菌J11是一株高产紫杉醇野生型菌株,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紫杉醇 葡萄座腔菌 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序列 28s核糖体大亚基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池环境细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11
作者 李志岗 贺冰 +2 位作者 李文英 王建明 马会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16-19,共4页
以碱加热裂解法从山西农业大学污水直接和间接排放处理池自然水样中分离细菌总DNA ,以细菌 16SrRNA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 16SrRNA基因片段。采用T -A克隆系统克隆分子量为 1339bp的PCR产物 ,构建了rDNA亚克隆文库。用三种识别六碱基的限... 以碱加热裂解法从山西农业大学污水直接和间接排放处理池自然水样中分离细菌总DNA ,以细菌 16SrRNA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 16SrRNA基因片段。采用T -A克隆系统克隆分子量为 1339bp的PCR产物 ,构建了rDNA亚克隆文库。用三种识别六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两两组合消化重组质粒。共分析了两个处理池自然水样各 30个rDNA重组质粒 ,分别发现 4种和 8种细菌rDNA基因型。各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变化比较大 ,最高和最低的频率分别为 0 2 5和 0 0 1。部分基因型频率间差异显著 ,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 0 4和 0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核糖体rna基因 遗传多样性 污水处理池 细菌 RFLP分析 水环境净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步甲的分子系统与进化模式
12
作者 苏智慧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67-79,共13页
大步甲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全世界大约有1000余种。因大步甲后翅退化,不能飞行,其移动能力和扩散范围都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容易产生地理隔离和遗传分化,从而成为研究物种分化和生物多样化的好材料。近年来,通过对大步甲分子系统的... 大步甲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全世界大约有1000余种。因大步甲后翅退化,不能飞行,其移动能力和扩散范围都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容易产生地理隔离和遗传分化,从而成为研究物种分化和生物多样化的好材料。近年来,通过对大步甲分子系统的详细研究,不仅很大程度上解明了大步甲各分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而且对大步甲的系统演化过程和形态进化模式也有了较深的理解,获得了很多重要的见解。在此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步甲 分子系统 放散进化 非连续进化 平行进化 沉默进化 线粒体ND5基因 28s核糖体rn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海区4种大型海藻可培养附生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锐 王红 +1 位作者 史晓翀 张晓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49,共6页
为研究与生物膜相关的海洋细菌的多样性,在青岛近海海域,选取黏管藻、裙带菜、囊藻和浒苔4种大型海藻,分离其附生海洋细菌。使用2216E、海水R2A、TCBS和海水琼脂4种培养基平板,分离纯化得到99株海洋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变形菌... 为研究与生物膜相关的海洋细菌的多样性,在青岛近海海域,选取黏管藻、裙带菜、囊藻和浒苔4种大型海藻,分离其附生海洋细菌。使用2216E、海水R2A、TCBS和海水琼脂4种培养基平板,分离纯化得到99株海洋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变形菌门细菌在数量、种类等方面,均占主导地位。这些菌株绝大多数为变形菌门的γ-变形菌纲(94株)和α-变形菌纲(3株),仅有1株为放线菌门,1株为厚壁菌门。其中丰度最高的3个属分别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22株)、弧菌属(Vibrio,20株)和盐单胞菌属(Halomonas,15株),其次为食烷菌属(Alcanivorax,9株)、肠杆菌属(Enterobacter,8株)、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7株)、气单胞菌属(Aeromonas,5株)、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4株),其它9个属丰度较低。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与生物膜相关的海洋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海藻 附生细菌 16s核糖体rn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体外诱导粪肠球菌V区突变及耐药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睿 张美兰 +2 位作者 杜丽 蒲清泉 夏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24-828,共5页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是否能在体外诱导肠球菌产生高水平耐药,同时探索其耐药机制与23S rRNA的V区突变的关系,以及突变的基因拷贝数是否与耐药程度(MIC值)相关。方法 5株耐药机制未明的利奈唑胺低水平耐药粪肠球菌(MIC:4-16μg/m L)持...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是否能在体外诱导肠球菌产生高水平耐药,同时探索其耐药机制与23S rRNA的V区突变的关系,以及突变的基因拷贝数是否与耐药程度(MIC值)相关。方法 5株耐药机制未明的利奈唑胺低水平耐药粪肠球菌(MIC:4-16μg/m L)持续给予利奈唑胺进行体外诱导,观察其耐药水平变化;采用PCR技术扩增诱导菌和ATCC 29212的23S rRNA的V区片段以及编码核糖体蛋白L3、L4基因片段,分析有无V区和L3、L4突变及V区突变拷贝数。结果通过利奈唑胺持续诱导,5株耐药菌的MIC值较原菌株获得8-32倍增加,最高MIC值超过256 mg/L;其中有3株菌23S rRNA的V583区发生G2576T突变,其余2株菌未发现V区突变;所有诱导菌未发现L3、L4核糖体蛋白氨基酸改变。结论利奈唑胺在体外可诱导粪肠球菌MIC值迅速增加,其V区G2576T突变与高水平耐药密切相关,且突变拷贝数量与MIC值增高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粪肠球菌 23s核糖体rna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胡洪涛 胡时友 +5 位作者 周荣华 张舒 曹春霞 张佑宏 夏贤格 杨靖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6-10,共5页
油菜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油菜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文章为阐明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特进行了2年油菜秸秆还田试验,并提取试验区土壤基因组DNA,利用真菌... 油菜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油菜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文章为阐明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特进行了2年油菜秸秆还田试验,并提取试验区土壤基因组DNA,利用真菌18S核糖体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土壤真菌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秸秆还田(SR)和对照(CK)处理高通量测序分别获得135824和100582条高质量序列,分别代表1129和964个OTUs,简并后得到1498个OTUs,其中595(35.6%)个为两处理共有。两处理OTU丰度分布较为均匀,但SR处理OTU种类较CK多。两处理真菌群落在门水平较为类似,均以子囊菌门丰度最高,其次为担子菌门和罗兹菌门,仅新丽鞭毛菌门只在CK中检出。在检出的212个属中,126个属(59.4%)为两处理共有,同CK比较,SR处理部分属丰度发生较大变化。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SR处理真菌群落丰富度、均匀度、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增加(P<0.1),而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SR处理土壤真菌群落与对照显著不同(P<0.05)。同对照比较,SR处理21个属(8.7%)丰度发生显著性改变(P<0.1),包括核盘菌属在内的17个属显著增加,倍数变化(FC)在0.09~7.76之间,而源杯梗孢属等4个属丰度则显著下降,FC在-1.6^-5.3之间。SR处理中编码与纤维素分解相关酶的基因,包括纤维素分解酶、纤维二糖脱氢酶、葡聚糖1,3-beta-葡萄糖糖苷酶,其丰度在还田处理中有较大幅度增加,倍数变化在1.95~3.29之间,而与编码木质素分解酶相关基因,L-木酮糖还原酶基因丰度显著增加(P<0.05)、漆酶基因则小幅下降。综合结果表明,油菜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促进土壤纤维素分解相关基因丰度增加,但土壤核盘菌数量也相应显著增加,提示有可能增加油菜菌核病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还田 18s核糖体rna基因高通量测序 核盘菌 油菜菌核病 alpha多样性 秸秆分解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克苏红富士苹果采后腐烂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思雅 张志东 +1 位作者 庞学群 朱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5-209,共5页
为了明确阿克苏红富士苹果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原菌种类。通过对阿克苏红富士苹果采后常温和低温条件下自然发病的果实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筛选,采用经典微生物分离筛选方法,结合形态学观察、基因间隔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为了明确阿克苏红富士苹果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原菌种类。通过对阿克苏红富士苹果采后常温和低温条件下自然发病的果实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筛选,采用经典微生物分离筛选方法,结合形态学观察、基因间隔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28S核糖体大亚基序列(large subunit r DNA,r DNA-LSU)及微管蛋白B(Beta tubulin,β-tubulin)序列的测定方法,并进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同时,进行菌株的回接及病斑形态的验证。最终从腐烂的阿克苏红富士苹果病斑中分离出2类真菌,由形态学观察初步确定为链格孢霉(Alternaria sp.)和青霉(Penicillium sp.),通过进一步的多基因序列分析及菌株的回接及病斑的观察鉴定2种真菌分别为交链格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本研究结果可为新疆阿克苏红富士采后病原真菌的快速鉴定及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采后病害 微管蛋白B 基因间隔序列 28s核糖体大亚基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组织滴虫病PCR病原学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7
作者 曲昌宝 王尚尚 +5 位作者 侯照峰 宿世杰 刘丹丹 曹李琴 陶建平 许金俊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0-163,共4页
为建立鸡组织滴虫(H.meleagridis)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以确诊的感染火鸡组织滴虫的阳性鸡的肝组织DNA为模板,设计针对18S rRNA基因高度保守的特异性引物,建立组织滴虫病的PCR诊断方法。敏感性试验显示阳性样品组织DNA的最低检出限为4 ... 为建立鸡组织滴虫(H.meleagridis)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以确诊的感染火鸡组织滴虫的阳性鸡的肝组织DNA为模板,设计针对18S rRNA基因高度保守的特异性引物,建立组织滴虫病的PCR诊断方法。敏感性试验显示阳性样品组织DNA的最低检出限为4 ng/μL。特异性试验表明与其他常见鸡寄生虫的DNA样品均无交叉反应。该PCR方法对临床样品的检出率为100%,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符合率为100%。该诊断方法敏感、特异,可以用于组织滴虫病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鸡组织滴虫 18s核糖体rna基因 PCR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腔阔盘吸虫的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卫兴 王龙 +5 位作者 田守龙 张炳顺 梁楚瑶 黄福强 刘全 张浩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38,共5页
为了从形态学和分子水平对山羊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elomaticum)的种类鉴定提供依据,对采集自广东佛山发病山羊胰脏的阔盘吸虫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抽提虫体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对虫体核糖体18SrRNA基因和线粒体cox1基因进行扩增... 为了从形态学和分子水平对山羊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elomaticum)的种类鉴定提供依据,对采集自广东佛山发病山羊胰脏的阔盘吸虫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抽提虫体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对虫体核糖体18SrRNA基因和线粒体cox1基因进行扩增,将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到大肠埃希菌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虫体18SrRNA基因的大小为1 922bp,线粒体cox 1基因大小为444bp。序列分析显示,获得的18SrRNA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登录号为DQ401035)同源性高达99%;线粒体cox1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胰阔盘吸虫(E.pancreaticum,登录号为KC535544)的同源性仅为90%。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证明采集自广东佛山山羊体的阔盘吸虫为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对山羊阔盘吸虫病的防控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腔阔盘吸虫 18s核糖体rna基因 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肠道微生物群的重要性及其研究方法
19
作者 辛勤 《中国畜牧业》 2023年第17期42-43,共2页
胃肠道的完整性和肠道微生物群在营养吸收、免疫发育和抗病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胃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可能对鸡的饲料效率、生产力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了解鸡胃肠道微生物群的作用和目前微生物群研究方法对改善家禽胃肠道微生物群具... 胃肠道的完整性和肠道微生物群在营养吸收、免疫发育和抗病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胃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可能对鸡的饲料效率、生产力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了解鸡胃肠道微生物群的作用和目前微生物群研究方法对改善家禽胃肠道微生物群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细菌16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对鸡胃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多样性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群 营养吸收 胃肠道微生物 饲料效率 16s核糖体rna基因 免疫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CR检测犬急性埃里希氏体感染
20
作者 李凯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6期5-6,共2页
美国J.W.McBride等人研制了一种可以特异性检测急性感染犬中犬埃里希氏体(E.canis)的PCR测定法。用E.canis 16S核糖体RNA基因区作为PCR扩增的靶并与一个互补内在287碱基对(bp)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化学发光杂交(CH)。
关键词 PCR检测 16s核糖体rna 化学发光 试验感染 体感 犬急 细胞培养 寡核苷酸探针 PCR测定法 基因组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