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匹莫齐特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调控及其作用机制
1
作者 刘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175-1180,共6页
目的运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株,探究匹莫齐特(Pimozide)对一氧化氮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用含10%胎牛血清、100 U·mL^(-1)的青链霉素DMEM培养液将RAW264.7细胞稀释为每孔2&... 目的运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株,探究匹莫齐特(Pimozide)对一氧化氮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合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用含10%胎牛血清、100 U·mL^(-1)的青链霉素DMEM培养液将RAW264.7细胞稀释为每孔2×105个接种于24孔板中进行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仅含DMEM培养液+RAW264.7细胞)、Pimozide组(仅含RAW264.7细胞和10μmol·L^(-1)Pimozide培养液)、LPS诱导(LPS 1 mg·L^(-1))组(LPS+RAW264.7细胞)、药物处理组[含细胞和不同浓度药物,包括Pimozide低(LPS+2.5μmol·L^(-1))、中(LPS+5μmol·L^(-1))、高(LPS+10μmol·L^(-1))组]。各组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水平测定采用Griess法进行检测。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iNOS mRNA表达水平和iNOS和磷酸化的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通路-5的蛋白表达相对水平。结果用含10%胎牛血清、100 U·mL^(-1)的青链霉素DMEM培养液培养RAW264.7细胞24 h后,各组培养上清液一氧化氮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9,P<0.05);Pimozide低(LPS+2.5μmol·L^(-1))、中(LPS+5μmol·L^(-1))、高(LPS+10μmol·L^(-1))组一氧化氮释放的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49,P<0.05)。各组iNOS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59和23.37,P<0.05),同时发现各组磷酸化的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通路-5/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通路-5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7,P<0.05)。结论Pimozide可抑制RAW264.7细胞中iNOS表达和一氧化氮的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磷酸化的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通路-5的生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莫齐特 脂多糖 RAW264.7细胞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通路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皮精油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玲 史万玉 +3 位作者 李秀梅 王明华 翟向和 周炜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53-4160,共8页
基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模型研究陈皮精油抗炎作用。通过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分泌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 基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模型研究陈皮精油抗炎作用。通过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分泌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陈皮精油显著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的含量,抑制iNOS、COX-2、IL-1β、IL-6和TNF-αmRNA的表达。综上所述,陈皮精油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和表达,有效缓解由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精油 抗炎 LPS RAW264.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W264.7细胞模型的槲皮万寿菊素与叶黄素协同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冯丹琦 王向红 +4 位作者 吴迪 连运河 程鑫颖 刘卫华 米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96-104,共9页
为解析槲皮万寿菊素、槲皮素与叶黄素单独处理以及联合处理对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以脂多糖诱导构建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相对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联合指数法确定槲皮万寿菊素与叶黄素以及槲皮素与叶黄素... 为解析槲皮万寿菊素、槲皮素与叶黄素单独处理以及联合处理对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以脂多糖诱导构建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相对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联合指数法确定槲皮万寿菊素与叶黄素以及槲皮素与叶黄素的最佳复配比例;分析比较槲皮万寿菊素、槲皮素与叶黄素单独及联合处理对RAW264.7细胞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中p65、p50以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Nrf2)和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槲皮万寿菊素与叶黄素高剂量3∶1(30μg/mL+10μg/mL)复配能够最大程度降低RAW264.7细胞中的NO相对含量。二者单独及联合作用均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下调NF-κB p65、p50以及NLRP3表达水平并上调SIRT1、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发挥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且联合处理效果优于单独处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 槲皮万寿菊素 叶黄素 槲皮素 RAW264.7细胞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叶黄酮对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因子及TLR2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嫣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3,154,共4页
通过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分析文冠果叶黄酮(XLF)对巨噬细胞RAW 264.7增殖活力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巨噬细胞RAW 264.7分泌的细胞因子含量;通过XLF处理Toll样受体2(TLR2)抗体作用的巨噬细胞,研究TLR2受体对该细胞因子... 通过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分析文冠果叶黄酮(XLF)对巨噬细胞RAW 264.7增殖活力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巨噬细胞RAW 264.7分泌的细胞因子含量;通过XLF处理Toll样受体2(TLR2)抗体作用的巨噬细胞,研究TLR2受体对该细胞因子的介导作用。结果表明:当XLF质量浓度为320μg/mL时,巨噬细胞RAW 264.7分泌的NO、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细胞因子最多,且与空白对照差异极显著,但都小于脂多糖(LPS);且与未加入TLR2抗体相比,加入了TLR2抗体的巨噬细胞减少了各细胞因子的分泌,且差异均极显著。XLF可促进巨噬细胞RAW 264.7的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并且可能通过TLR2受体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叶黄酮 巨噬细胞RAW264.7 细胞因子 TLR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IMAU30043胞外多糖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李鸾 王丹丹 +3 位作者 青格乐 扎木苏 李建立 陈永福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89,共10页
为探究植物乳植杆菌IMAU30043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对RAW264.7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作者以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来评价EPS的体外抗氧化水平。通过离子色谱分析IMAU30043EPS的组成... 为探究植物乳植杆菌IMAU30043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对RAW264.7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作者以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来评价EPS的体外抗氧化水平。通过离子色谱分析IMAU30043EPS的组成,并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酶活力、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质量摩尔浓度、NO质量摩尔浓度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根据Nrf2/HO-1/NF-κB通路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EPS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和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IMAU30043 EP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由岩藻糖、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和甘露糖醛酸组成,其摩尔比为4.50∶51.49∶256.73∶95.96∶3.64∶5.35∶111.10∶16.93。另外,EPS可显著提高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氧化损伤后的SOD酶活力,降低MDA和NO质量摩尔浓度;在基因水平上能显著下调iNOS、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量,但显著上调IL-10的表达量。此外,EPS促进了模型细胞中Nrf2和HO-1基因的mRNA表达,并抑制了NF-κB的激活。表明植物乳植杆菌IMAU30043产生的EPS能有效保护巨噬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且该功能与Nrf2/HO-1/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植杆菌IMAU30043 胞外多糖 RAW264.7巨噬细胞 氧化损伤 抗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分蓼多糖结构表征及其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
6
作者 崔艳艳 袁永旭 +4 位作者 郭明坤 何文兵 李明 裴世春 李大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28-138,共11页
目的:探究叉分蓼多糖(Polygonum divaricatum L. polysaccharides,PSPDL)体外抗炎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叉分蓼中提取多糖,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目的:探究叉分蓼多糖(Polygonum divaricatum L. polysaccharides,PSPDL)体外抗炎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叉分蓼中提取多糖,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评估其体外抗炎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PSPDL的重均分子质量为59.475 kDa,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为1.69∶4.95∶1.04∶21.79∶19.01∶31.68∶19.84,是含有(1→4)-α-D-Glcp的α-吡喃型多糖;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及其相关mRNA的表达,改善氧化应激,下调p38、p-p38、IκB-α、p65和p-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PSDPL具有抗炎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相关mRNA表达,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PSPDL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分蓼多糖 脂多糖 RAW264.7细胞 炎症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头硫酸软骨素对RAW 264.7细胞和小鼠免疫刺激活性研究
7
作者 黄后培 袁媛 +3 位作者 汪卓 陈菁 宋兵兵 钟赛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81-387,共7页
本文采用了RAW 264.7细胞和免疫抑制模型,通过体外、体内实验研究罗非鱼头硫酸软骨素(CS)的免疫刺激活性。结果表明,罗非鱼头硫酸软骨素(CS)可以诱导RAW 264.7细胞产生NO、IL-1β、IL-6、IL-10、TNF-α;环磷酰胺(CTX)诱导小鼠的胸腺萎缩... 本文采用了RAW 264.7细胞和免疫抑制模型,通过体外、体内实验研究罗非鱼头硫酸软骨素(CS)的免疫刺激活性。结果表明,罗非鱼头硫酸软骨素(CS)可以诱导RAW 264.7细胞产生NO、IL-1β、IL-6、IL-10、TNF-α;环磷酰胺(CTX)诱导小鼠的胸腺萎缩(胸腺指数0.11%±0.01%),低剂量CS(胸腺指数(0.17%±0.03%))、高剂量CS(胸腺指数(0.18%±0.02%))干预后,显著上调了小鼠胸腺指数(P<0.05);同时,CS干预显著上调CTX诱导小鼠脾脏指数(P<0.05),上调绒毛长度和V/C值并且高剂量CS显著上调了绒毛长度(330.92±21.55)μm(P<0.05);另外,CS对CTX诱导小鼠血清sIgA的分泌有促进作用。这些结果表明CS可以改善免疫抑制小鼠肠道屏障损伤及免疫功能。因此,本研究可为罗非鱼硫酸软骨素的肠道黏膜免疫调节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并表明罗非鱼头硫酸软骨素(CS)是一种潜在的可替代鲨鱼硫酸软骨素的免疫调节多糖,并可能成为干预免疫疾病相关功能食品的潜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硫酸软骨素 免疫刺激活性 免疫抑制 肠道屏障 RAW 264.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油树脂对过氧化氢引起RAW264.7巨噬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卞梦瑶 方勇 +5 位作者 裴斐 赵立艳 辛志宏 安辛欣 杨方美 胡秋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4-249,共6页
目的:研究生姜油树脂对过氧化氢引起的RAW264.7巨噬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以生姜油树脂为研究对象,建立RAW264.7细胞的过氧化氢损伤模型,测定质量浓度分别为1、3、5μg/mL的生姜油树脂联合过氧化氢对RAW264.7细胞和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 目的:研究生姜油树脂对过氧化氢引起的RAW264.7巨噬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以生姜油树脂为研究对象,建立RAW264.7细胞的过氧化氢损伤模型,测定质量浓度分别为1、3、5μg/mL的生姜油树脂联合过氧化氢对RAW264.7细胞和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生姜油树脂各剂量组均能显著缓解过氧化氢引起的RAW264.7细胞的损伤,降低细胞及细胞培养液内的丙二醛含量,提高谷胱甘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其中5μg/mL生姜油树脂对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效果最好。结论:生姜油树脂对过氧化氢引起的RAW264.7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生姜油树脂通过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系统,提高抗氧化能力,有效清除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对细胞的氧化性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油树脂 RAW264 7 过氧化氢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脂多糖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芬芬 黄丹菲 +1 位作者 江乐明 谢明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49-252,共4页
采用脂多糖构建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研究大粒车前子多糖的抗炎作用。培养巨噬细胞RAW264.7,利用脂多糖构建细胞炎症模型,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细胞吞噬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车前子精制多糖(Plantago asiatica L.crude polysaccha... 采用脂多糖构建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研究大粒车前子多糖的抗炎作用。培养巨噬细胞RAW264.7,利用脂多糖构建细胞炎症模型,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细胞吞噬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车前子精制多糖(Plantago asiatica L.crude polysaccharide,PLCP)处理前后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IL-6的分泌量,Griess反应测定RAW264.7细胞释放NO水平。结果表明,PLCP可显著抑制RAW264.7炎症细胞的吞噬活性,降低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0和IL-6的分泌量及NO的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粒车前子 多糖 RAW264.7巨噬细胞 炎症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多糖调节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活性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9
10
作者 苗月 任桂红 +2 位作者 甄东 赵飞 宋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8-194,共7页
多种真菌多糖近年来因其免疫调节活性成为保健食品领域研究的热点。本实验以食药用真菌蛹虫草提取物蛹虫草多糖(Cordyceps militaris polysaccharides,CMP)为研究材料,初步探究CMP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活性的调节机制。噻唑蓝实... 多种真菌多糖近年来因其免疫调节活性成为保健食品领域研究的热点。本实验以食药用真菌蛹虫草提取物蛹虫草多糖(Cordyceps militaris polysaccharides,CMP)为研究材料,初步探究CMP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活性的调节机制。噻唑蓝实验结果显示CMP无细胞毒性,且100、200μg/mL CMP可以明显增强RAW264.7细胞活性;中性红法、Griess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果表明25~200μg/mL的CMP以剂量依赖方式增强RAW264.7细胞吞噬活性并增加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的分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00μg/mL时达到最高值;抑制剂中和实验结果显示当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和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MR)受到抑制时,CMP诱导的RAW264.7免疫反应显著降低,这表明TLR4和MR均为CMP激活巨噬细胞的受体;此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通路也参与CMP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NO、TNF-α和IL-1β。表明TLR4和MR/MAPK信号传导途径在CMP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免疫应答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多糖 RAW264.7细胞 TOLL样受体4 甘露糖受体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花蕊黄酮对H_2O_2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罗磊 关宁宁 +3 位作者 杨永庆 张冰洁 马丽苹 朱文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42-148,共7页
目的:研究牡丹花蕊黄酮对H_2O_2诱导损伤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H_2O_2损伤组、VC对照组和牡丹花蕊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应用H_2O_2建立RAW264.7巨噬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噻唑蓝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法... 目的:研究牡丹花蕊黄酮对H_2O_2诱导损伤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H_2O_2损伤组、VC对照组和牡丹花蕊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应用H_2O_2建立RAW264.7巨噬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噻唑蓝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法测定细胞和细胞培养液中谷胱甘肽和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乳酸脱氢酶活力。结果:牡丹花蕊黄酮的质量浓度在10~30μg/mL范围内时,可显著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的增殖(P<0.05)。与H2O2损伤组相比,牡丹花蕊黄酮各剂量组能够提高细胞及细胞培养液中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力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降低细胞及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含量,提高细胞内乳酸脱氢酶的水平。结论:牡丹花蕊黄酮可以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的增殖,提高H_2O_2损伤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且存在剂量依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蕊 黄酮 RAW264.7巨噬细胞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s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马链球菌感染RAW264.7细胞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杜润慈 刘建华 +2 位作者 史茜 付强 冉多良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70-1276,共7页
为探究Toll样受体(TLRs)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马链球菌马亚种(S.equi)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的作用,收集S.equi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RAW264.7细胞,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Toll样受体1、2、6(TLR1、TLR2... 为探究Toll样受体(TLRs)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马链球菌马亚种(S.equi)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的作用,收集S.equi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RAW264.7细胞,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Toll样受体1、2、6(TLR1、TLR2、TLR6)、接头蛋白骨髓分化蛋白88(MyD88)及细胞因子IL-1、IL-6、IL-10、IL-12、TNF-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equi感染RAW264.7细胞后6h时,TLR1、TLR2、TLR6与MyD88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感染后12h时,TLR1、TLR2和TLR6mRNA表达量未出现明显上升(P>0.05),而MyD88mRNA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感染后24h时,TLR1、TLR2和TLR6mRNA表达水平出现极显著升高(P<0.01),MyD88 mRNA表达没有显著变化(P>0.05),且IL-10和IL-12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IL-1、IL-6和TNF-αmRNA水平均极显著下降(P<0.01)。结果表明,TLRs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S.equi感染RAW264.7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链球菌马亚种 RAW264.7细胞 TOLL样受体 骨髓分化蛋白88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H2O2诱导RAW264.7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伟 张小英 +4 位作者 叶嘉宜 陈熔 李一峰 陈运娇 曹庸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62-69,共8页
该文旨在研究余甘子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H2O2诱导RAW264.7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余甘子不同溶剂提取物能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具有良好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一定浓度下抗氧化效果与抗坏血酸相... 该文旨在研究余甘子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H2O2诱导RAW264.7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余甘子不同溶剂提取物能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具有良好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一定浓度下抗氧化效果与抗坏血酸相当。余甘子不同溶剂提取物能有效提高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乳酸脱氢酶活力及谷胱甘肽含量,降低丙二醛值,剂量依赖性保护氧化损伤的RAW264.7细胞。其中,余甘子7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表现出最佳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氧化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这与其富含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及槲皮素有关。总之,余甘子不同溶剂提取物能有效改善H2O2诱导的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该研究为开发余甘子功能食品或保健品提供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抗氧化 RAW264.7细胞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对活化的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书侠 张家明 +3 位作者 姚孝明 王志国 茅晓东 曹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炎症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但过度的炎症又会导致机体损伤。文中旨在探讨木犀草素对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LPS+IFN-γ组、木犀草素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不加药的RA... 目的炎症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但过度的炎症又会导致机体损伤。文中旨在探讨木犀草素对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LPS+IFN-γ组、木犀草素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不加药的RAW264.7细胞;LPS+IFN-γ组:终浓度为10 ng/m L LPS+20 ng/m L IFN-γ刺激细胞M1极化;木犀草素低剂量组:LPS+IFN-γ与终浓度为5μmol/L的木犀草素同时刺激;木犀草素中剂量组:LPS+IFN-γ与10μmol/L的木犀草素共同刺激;木犀草素高剂量组:LPS+IFN-γ与20μmol/L的木犀草素共同刺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Real time-q 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IL-1β和IL-6基因的表达,ELISA检测上清TNF-α和IL-6的分泌,Western blot检测蛋白通路phospho-STAT3(ser727)(p-STAT3)的变化。结果活化的RAW264.7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其余4组i NOS、IL-1β、IL-6均降低(P<0.05);与LPS+IFN-γ组i NOS(98.91±10.65)比较,木犀草素高剂量组(29.52±3.07)明显降低(P<0.01);与LPS+IFN-γ组IL-1β(110.69±4.12)比较,木犀草素中剂量组、木犀草素高剂量组(78.38±8.65、41.59±6.80)明显降低(P<0.05),与LPS+IFN-γ组IL-6(394.10±33.47)比较,木犀草素低、中、高剂量组(177.51±19.28、106.14±5.63、27.15±1.26)明显降低(P<0.05)。LPS+IFN-γ能诱导RAW264.7细胞M1表型的p-STAT3(ser727)上调,与对照组比较,M1、木犀草素低、中剂量组p-STAT3明显升高(P<0.05),与LPS+IFN-γ组比较,木犀草素低、中、高剂量组M1源性的p-STAT3-ser表达下调(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M1、木犀草素低、中剂量组IL-6、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LPS+IFN-γ组比较,木犀草素低、中、高剂量组IL-6、TNF-α表达明显下调(P<0.05)。其中IL-6呈浓度依赖性,TNF-α不呈浓度依赖性。结论木犀草素可能通过下调p-STAT3抑制RAW264.7细胞致炎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RAW264.7巨噬细胞 炎症因子 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珊瑚多糖对经脂多糖刺激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谢勇 曾建伟 +3 位作者 林秀琴 郑燕芳 林培玲 梁一池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0年第10期62-65,共4页
为研究草珊瑚多糖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建立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模型,通过MTT法测定,观察草珊瑚多糖对RAW264.7细胞增殖影响并评价细胞毒性。同时,对草珊瑚多糖抑制模型细胞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表达及吞噬活性进行研究... 为研究草珊瑚多糖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建立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模型,通过MTT法测定,观察草珊瑚多糖对RAW264.7细胞增殖影响并评价细胞毒性。同时,对草珊瑚多糖抑制模型细胞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表达及吞噬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珊瑚多糖可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增殖水平,其细胞毒性分级为1级或以下。同时,草珊瑚多糖可显著抑制模型细胞NO表达及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此研究将为深入研究草珊瑚抗炎活性作用机制及草珊瑚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多糖 RAW264.7细胞模型 免疫调节 吞噬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异鼠李素对炎症损伤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科 庞辉 +5 位作者 梁春梅 罗创才 黄海珠 周玉权 吴青燕 韦娇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9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异鼠李素(ISO)对炎症损伤小鼠巨噬细胞RAW264. 7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RAW264. 7细胞,将细胞分为5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已经配好含10 ng/m L脂多糖(LPS)及低、中、高剂量ISO(50、100、200μg/m... 目的观察异鼠李素(ISO)对炎症损伤小鼠巨噬细胞RAW264. 7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RAW264. 7细胞,将细胞分为5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已经配好含10 ng/m L脂多糖(LPS)及低、中、高剂量ISO(50、100、200μg/m L)的溶液,模型组加入含10μg/m L LPS的1640培养基(含10%FBS),对照组加入含10%溶剂对照的1640完全培养基。测算各组细胞增殖指数,检测各组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12、24、36、48 h细胞增殖指数增加(P均<0. 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24、36 h及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12、24、36、48 h细胞增殖指数减少(P均<0. 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24 h及高剂量组24、48 h细胞增殖指数减少(P均<0. 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O、TNF-α水平升高(P均<0. 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NO水平及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NO、TNF-α水平降低(P均<0. 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NO、TNF-α水平降低(P均<0. 05)。结论 ISO可抑制RAW 264. 7细胞增殖能力,且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作用最大;机制可能与抑制NO、TNF-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鼠李素 炎症损伤 巨噬细胞RAW264.7 细胞增殖能力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灵仙不同提取部位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生成及iNOS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光耀 王海燕 +6 位作者 白彩虹 贺海波 邓为 陈置丰 龚学谦 次旦多吉 颜为红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102-107,共6页
研究了威灵仙不同提取部位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生成及iNOS和TNF-α分泌的作用.通过ELISA方法检测25、50、100μg/mL的威灵仙不同提取部位对LPS(1μg/mL)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NO、iNOS和TNF-α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 研究了威灵仙不同提取部位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生成及iNOS和TNF-α分泌的作用.通过ELISA方法检测25、50、100μg/mL的威灵仙不同提取部位对LPS(1μg/mL)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NO、iNOS和TNF-α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威灵仙不同提取部位对LPS诱导iNOS和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LPS能够明显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NO、iNOS和TNF-α,威灵仙不同提取部位(25、50、100μg/mL)均能抑制其活性和基因表达,并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作用强弱依次为威灵仙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因此得出,威灵仙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效果不同;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和释放可能是威灵仙发挥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灵仙 不同提取部位 RAW264.7细胞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促进RAW264.7源性M1巨噬细胞向替代激活M2表型极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方圆 袁祖贻 +3 位作者 周娟 王欢 薛丽 郭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7-262,共6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极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姜黄素(6.25、12.5、25μmol/L)干预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12h,同时再加入20μmol/L GW9662与25μmol/L姜黄素共同干预LPS和IFNγ...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极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姜黄素(6.25、12.5、25μmol/L)干预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12h,同时再加入20μmol/L GW9662与25μmol/L姜黄素共同干预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12h,采用Real-time PCR、ELISA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L-1β、IL-6和M2表型标志分子KLF4、FIZZ1、MGL1、PPARγ的表达,及阻断PPARγ后KLF4和FIZZ1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姜黄素均能上调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的M2标志分子的表达,并且抑制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分泌;阻断PPARγ后,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M1表型巨噬细胞表达M2标志分子下调。结论姜黄素通过活化PPARγ促进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向M2表型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RAW264.7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极化 M1/M2表型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y(PPARy) 脂多糖 y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翘液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相关因子的抑制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立琴 王东升 +3 位作者 董书伟 邝晓娇 张世栋 严作廷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99-2306,共8页
为研究丹翘液的体外抗炎作用及其抗炎机制,利用LPS诱导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丹翘液对RAW264.7细胞活力影响;NO测试盒检测丹翘液对LPS诱导的NO释放量的影响;ELISA方法检测丹翘液对LPS诱导的TNF-α、IL-6和PGE2分泌的影... 为研究丹翘液的体外抗炎作用及其抗炎机制,利用LPS诱导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丹翘液对RAW264.7细胞活力影响;NO测试盒检测丹翘液对LPS诱导的NO释放量的影响;ELISA方法检测丹翘液对LPS诱导的TNF-α、IL-6和PGE2分泌的影响;RT-PCR方法检测丹翘液对LPS诱导的TNF-α、IL-6、COX-2和iNOS基因转录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对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丹翘液小于700μg·mL-1对细胞无毒性作用;丹翘液各剂量组(100、300、600μg·mL-1)能不同程度地抑制LPS诱导的NO、PGE2、TNF-α和IL-6的分泌;能显著抑制iNOS、COX-2、TNF-α和IL-6基因转录和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丹翘液的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激活,进而抑制炎症介质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转录和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翘液 抗炎机制 RAW264.7 LPS 炎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W264.7细胞模型的不同茶类抗炎功能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晓飞 高雄 +3 位作者 林晓蓉 张媛媛 李斌 陈忠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67-73,共7页
茶叶根据经典加工工艺不同分为红茶、绿茶、青(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为探讨不同加工工艺形成的不同茶类的抗炎功能特性,本研究以云南大叶种绿茶、红茶、普洱黑茶、金观音乌龙茶、福鼎大白白茶、君山银针黄茶为材料。采用硝普化... 茶叶根据经典加工工艺不同分为红茶、绿茶、青(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为探讨不同加工工艺形成的不同茶类的抗炎功能特性,本研究以云南大叶种绿茶、红茶、普洱黑茶、金观音乌龙茶、福鼎大白白茶、君山银针黄茶为材料。采用硝普化钠法和脂多糖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为体外炎症模型评价抗炎活性。结果发现,绿茶、白茶及黄茶对一氧化氮(NO)的清除能力较强,半抑制浓度(IC50)值在99.27~104.83μg/m L范围内;在六种茶类中,黄茶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抑制NO产生的IC50值为398.13μg/m L,在浓度为500μg/m L时,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抑制率分别为69.25%、87.68%;黄茶可在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上,显著下调i NOS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多酚含量与清除NO的IC50值、抑制细胞产生NO的IC50值、TNF-α以及IL-6产生量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六种茶类均具有抗炎活性,黄茶对促炎症因子(NO、TNF-α、IL-6)的抑制效果最佳,可通过下调i NOS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减少NO产生,从而发挥抗炎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种类茶 RAW264.7细胞 抗炎功效 炎症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