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体绝缘输电管道微粒陷阱设计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庆民 常亚楠 +3 位作者 王健 胡琦 王靖瑞 郭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82-4193,共12页
金属微粒是威胁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IL)设备绝缘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微粒陷阱作为抑制GIL内微粒的重要措施,其设计技术是GIL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对GIL微粒陷阱设计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梳理,首先简要介绍了GIL微粒陷阱的发展历程,并对已有的... 金属微粒是威胁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IL)设备绝缘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微粒陷阱作为抑制GIL内微粒的重要措施,其设计技术是GIL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对GIL微粒陷阱设计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梳理,首先简要介绍了GIL微粒陷阱的发展历程,并对已有的GIL微粒陷阱设计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概述了GIL内金属微粒的运动特性,重点对比了交、直流电压下金属微粒运动特性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分析了交、直流GIL中微粒陷阱的捕捉机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此外介绍了微粒陷阱参数优化与布置策略等关键设计技术,提出了通过建立微粒运动轨迹计算模型分析陷阱捕捉效果的方法,获得陷阱优化参数与最佳布置位置;最后归纳了微粒陷阱设计仍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些研究成果的总结可为GIL内部微粒陷阱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输电管道 金属微粒 微粒陷阱 设计优化 布置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4F7N/CO2混合气体中252kV盆式绝缘子工频沿面闪络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志闯 郑忠波 +2 位作者 刘一树 丁卫东 李心一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9,共8页
研究SF6替代气体及其在气体绝缘设备中应用的可行性是近年来电气工程领域的热点之一。C4F7N是一种全球变暖潜能值低、绝缘性能优异的环保型绝缘气体,它与CO2组成的混合气体有望完全替代SF6。该文通过试验研究C4F7N含量为5%、9%、13%的C4... 研究SF6替代气体及其在气体绝缘设备中应用的可行性是近年来电气工程领域的热点之一。C4F7N是一种全球变暖潜能值低、绝缘性能优异的环保型绝缘气体,它与CO2组成的混合气体有望完全替代SF6。该文通过试验研究C4F7N含量为5%、9%、13%的C4F7N/CO2混合气体中252kV盆式绝缘子的工频耐压和沿面闪络特性,并与0.5MPa SF6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沿面闪络发生在盆式绝缘子的凹面侧而非凸面侧;C4F7N/CO2混合气体的沿面闪络电压随气压的上升而升高;相同气压下,沿面闪络电压随着C4F7N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并存在饱和趋势。0.6MPa下9%C4F7N/91%CO2与0.5MPa下SF6中绝缘子的沿面闪络电压近似相等。最后结合实验数据和仿真结果,制定了绝缘件的电场强度设计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F7N/CO2混合气体 工频电压 沿面闪络 252kv盆式绝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操作冲击电压下C_(4)F_(7)N/CO_(2)混合气体252kV GIL间隙及沿面放电特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郑忠波 陈楠 +2 位作者 李志闯 李强 丁卫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055-3062,共8页
C_(4)F_(7)N/CO_(2)混合气体作为有望在高电压等级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IL)中替代SF_(6)的环保绝缘气体被广泛研究。在高电压等级下,操作冲击电压下的介质绝缘特性成为绝缘配合中无法忽略的重要因素,然而现阶段操作冲击电压下C_(4)F_(7)N/... C_(4)F_(7)N/CO_(2)混合气体作为有望在高电压等级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IL)中替代SF_(6)的环保绝缘气体被广泛研究。在高电压等级下,操作冲击电压下的介质绝缘特性成为绝缘配合中无法忽略的重要因素,然而现阶段操作冲击电压下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中间隙击穿和沿面闪络特性研究很少。该文通过实验研究操作冲击电压下C_(4)F_(7)N摩尔百分比为5%、9%、13%的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中252kV GIL中间隙和沿面放电特性,并与0.5MPa SF_(6)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放电电压随压强及混合气体C_(4)F_(7)N摩尔百分比升高而上升;放电存在盆式绝缘子凹面侧间隙-沿面闪络和间隙击穿两种形式;0.5MPa 13%C_(4)F_(7)N/87%CO_(2)、0.6MPa 9%C_(4)F_(7)N/91%CO_(2)混合气体下沿面绝缘强度达到0.5MPa下SF_(6)绝缘强度的87%以上,而0.7MPa 9%C_(4)F_(7)N/91%CO_(2)混合气体下沿面绝缘强度已超过0.5MPa下SF_(6)的绝缘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操作冲击电压 间隙击穿 沿面闪络 252kv气体绝缘输电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kV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建基 《电气制造》 2009年第8期14-15,共2页
我国已自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00kV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该产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并已用于我国西北750kV输电线路。
关键词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750kv输电线路 自主知识产权 自主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行工况下特高压GIL三支柱绝缘子机械应力分布仿真研究
5
作者 王亚祥 刘松涛 +4 位作者 蔡玉龙 王雨帆 袁端鹏 王明洋 李进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91,共7页
三支柱绝缘子是超/特高压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IL)的关键绝缘支撑部件,其机械可靠性直接关系到GIL运行安全。文中考虑受热膨胀、电磁振动以及导杆偏转等工况,系统研究了1100 kV GIL中三支柱绝缘子主应力分布与机械可靠性。主要结论如下:... 三支柱绝缘子是超/特高压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IL)的关键绝缘支撑部件,其机械可靠性直接关系到GIL运行安全。文中考虑受热膨胀、电磁振动以及导杆偏转等工况,系统研究了1100 kV GIL中三支柱绝缘子主应力分布与机械可靠性。主要结论如下:无负载电流下三支柱绝缘子最大拉应力与压应力分别位于下支腿及支腿/嵌件边界处,分别为2.37 MPa与9.02 MPa;综合考虑热膨胀与管道振动影响后发现拉应力集中于绝缘子腹部与下支腿复合边界处,最大值为16.6 MPa;因装配误差造成导杆偏转时,在与偏转位移相反方向的支腿边界处拉应力集中程度加剧。上述研究结果有望为提高超特高压三支柱绝缘子运行可靠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输电管道 三支柱绝缘 多物理场 机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管道输电绝缘关键技术专题特约主编寄语
6
作者 李庆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4647-4648,共2页
高压直流输电(HVDC)具有运行损耗小、输电调节快、输送容量大等优异特性,为我国的远距离能源输送提供了技术途径。但与此同时,由于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加之来自生态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以及特殊地理区域的空间限制,以架空线路为主的... 高压直流输电(HVDC)具有运行损耗小、输电调节快、输送容量大等优异特性,为我国的远距离能源输送提供了技术途径。但与此同时,由于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加之来自生态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以及特殊地理区域的空间限制,以架空线路为主的传统电力传输通道也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为支撑我国当前和未来的大规模电能输送需求,在输电通道方面亟需解决三个关键问题:①当前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走廊紧缺与空间限制问题,如复杂地理环境的大容量水电送出,大都市的电力集中接入,以及线路愈加频繁地跨江跨河等;②解决分布式能源的就地输送问题,如将离海岸的大规模风电送出,以及向孤立的岛屿及海上平台供电等;③面向“十三五”电力规划以及未来直流电网发展蓝图,须构建大容量、高可靠性、环境协调友好的电能传输通道。直流输电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电能传输模式,以解决容量、可靠性、占地、走廊、环保等多种束缚瓶颈,为此,直流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s,GIL)应运而生,愈加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普遍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技术 绝缘 气体绝缘输电线路 特高压输电线路 主编 专题 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绝缘气体介电强度预测方法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文俊 邱睿 +1 位作者 郑宇 Pascal Brault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14-221,共8页
为明确各类气体介电强度预测方法的准确性,基于9种气体(N_(2)、CO_(2)、N_(2)O、CF_(4)、SO_(2)F_(2)、c-C_(4)F_(8)、C_(3)F_(8)、C_5F_(10O)和C_(4)F_(7)N)在50 Hz工频交流电场下测得的相对介电强度对5种预测方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 为明确各类气体介电强度预测方法的准确性,基于9种气体(N_(2)、CO_(2)、N_(2)O、CF_(4)、SO_(2)F_(2)、c-C_(4)F_(8)、C_(3)F_(8)、C_5F_(10O)和C_(4)F_(7)N)在50 Hz工频交流电场下测得的相对介电强度对5种预测方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各方法预测准确性与其给出的可决系数R~2不一致。这主要与其使用的样本数据测试条件不统一、同一气体的相对介电强度不一致有关。当修正上述问题后,各方法准确性得到提升,并与其R~2相符。分子参数的丰富和放电理论的介入可使预测方法准确性提升。使用样本外气体进行验证的方法,其预测结果在修正前后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使用基团贡献法的预测方法也具有上述特性。通过上述评估结果可知,样本中的气体数据需在统一条件下获得,并根据试验条件和样本分子特征确定预测方法的适用范围。放电理论、分子几何特征和新分子参数的引入有助于提高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模型验证和基团贡献法可提高预测方法对样本数据的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绝缘气体 介电强度预测 构效关系(QSPR) 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形状及表面介电分布的GIL三支柱绝缘子优化设计
8
作者 陈圣 徐博文 +6 位作者 庚振新 林莘 张佳 王永奇 李爽 毕海涛 田阳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34,共8页
针对三支柱绝缘子及嵌件表面电场集中分布的问题进行调控,提出了基于有限元模型(finite element model,FEM)结合进化算法(evolutionary algorithm,EA)的几何-介电联合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as insulated line,GIL)三... 针对三支柱绝缘子及嵌件表面电场集中分布的问题进行调控,提出了基于有限元模型(finite element model,FEM)结合进化算法(evolutionary algorithm,EA)的几何-介电联合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as insulated line,GIL)三支柱绝缘子的几何及表面介电参数化模型,以绝缘子表面切向场强最大值Et-max、切向场强不均匀系数Ft、嵌件表面法向场强最大值Ei-max为优化目标量,应用进化算法循环调用FEM进行几何-介电优化计算。优化结果与优化前相比:Et-max从11.3 kV/mm降至9.47 kV/mm,Ft从1.56降至1.34,Ei-max从31.9 kV/mm降至13.4 kV/mm;三支柱绝缘子优化后的几何形状具有哑铃型的特点,增大了沿面距离,整体轮廓呈曲率更大的圆弧形,优化后的表面介电梯度呈“勺型曲线”分布。优化设计的结果可为后续制造三支柱绝缘子提供参考,对于其他高压设备及部件的优化问题同样可采用该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封闭输电管道 三支柱绝缘 非均匀介电涂层 几何优化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环保型管道输电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9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96-2596,共1页
交流管道输电是解决特殊地理条件输电瓶颈的重要方式,虽然我国已研制出SF6气体绝缘1000kV输电管道(GIL),但因SF6已被列入国际禁排的温室气体,且SF6在电气设备中大量使用,开发替代SF6的环保气体及采用环保气体的GIL迫在眉睫。
关键词 环保型 管道 SF6气体绝缘 电技术 征稿 输电瓶颈 1000kv 地理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环保型管道输电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10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65-2165,共1页
交流管道输电是解决特殊地理条件输电瓶颈的重要方式,虽然我国已研制出SF6气体绝缘1000kV 输电管道(GIL),但因SF6 已被列入国际禁排的温室气体,且SF6在电气设备中大量使用,开发替代SF6 的环保气体及采用环保气体的GIL 迫在眉睫。
关键词 环保型 管道 SF6气体绝缘 电技术 征稿 输电瓶颈 1000kv 地理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1~0.25 MPa气压下SF_6、CF_3I及其二元三元混合气体的击穿特性 被引量:15
11
作者 成毅 王璁 +2 位作者 周福文 屠幼萍 秦司晨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5-800,共6页
气体绝缘输电管道作为一种新型输电方式,具有在未来替代架空线路和电缆被用于直流配电网络的可能性,而寻找其内部气体绝缘物质SF_6的替代气体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为此研究了0.1~0.25 MPa气压范围内,SF_6、CF3I、N_2及CO_2组成... 气体绝缘输电管道作为一种新型输电方式,具有在未来替代架空线路和电缆被用于直流配电网络的可能性,而寻找其内部气体绝缘物质SF_6的替代气体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为此研究了0.1~0.25 MPa气压范围内,SF_6、CF3I、N_2及CO_2组成的二元、三元混合气体在负极性直流电场下的击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同气压的CF3I/N_2二元混合气体的直流击穿场强低于相同比例的SF_6/N_2二元混合气体;相同气压下,SF_6/CF3I/N_2(体积比1:2:7)三元混合气体击穿场强与CF3I/N_2(体积比3:7)二元混合气体相当,略高于SF_6/CF3I/CO_2(体积比1:2:7)三元混合气体。综合气体的击穿特性、GWP和露点温度3个方面,发现2:8和3:7两种体积比例的CF3I/N_2二元混合气体可完全替代SF_6气体应用于直流配电网气体绝缘输电管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输电管道 三氟碘甲烷 三元混合气体 击穿特性 完全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SF_6潜在替代气体筛选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庆国 邱睿 +2 位作者 林林 程嵩 张聪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26-1033,共8页
目前在研的SF_6替代气体存在沸点θ_b过高、与缓冲气体混合后绝缘强度E_R降低等问题,仍需要寻找新型替代气体。为此,基于气体中载流子碰撞过程分析,找出第1电离能ε、分子电负性χ和分子直径D_w3个与气体绝缘强度相关的参数,并采密度泛... 目前在研的SF_6替代气体存在沸点θ_b过高、与缓冲气体混合后绝缘强度E_R降低等问题,仍需要寻找新型替代气体。为此,基于气体中载流子碰撞过程分析,找出第1电离能ε、分子电负性χ和分子直径D_w3个与气体绝缘强度相关的参数,并采密度泛函理论(DFT)下的B3LYP方法及6-311G+(d,p)基组对37种气体的上述参数进行计算。通过多元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气体绝缘强度预测模型,模型可决系数R^2达到0.90;并根据10个未代入拟合的气体绝缘强度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了校验。结果显示,在对弱极性非对称分子的D_w进行修正后,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得到提高,R^2可达0.85。通过对θ_b已知的待选气体进行E_R的预测,并根据替代潜能因子Kp,从137种待选气体中筛选出了5种具有较高替代潜能的绝缘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强度预测 潜在绝缘气体 环保型管道输电 密度泛函理论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光方式对交流电压下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分布和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进 王禹淮 +3 位作者 张黎明 王亚祥 郝留成 杜伯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093-4101,共9页
盆式绝缘子作为交流GIL关键部件,在运行工况下多次发生表面抛光区域随机性沿面放电现象,并伴随有金属粉尘,严重威胁GIL可靠运行。为此对环氧树脂盆式绝缘子进行了局部环向和径向抛光处理,测试了不同截断相位交流电压下表面电荷积聚特性... 盆式绝缘子作为交流GIL关键部件,在运行工况下多次发生表面抛光区域随机性沿面放电现象,并伴随有金属粉尘,严重威胁GIL可靠运行。为此对环氧树脂盆式绝缘子进行了局部环向和径向抛光处理,测试了不同截断相位交流电压下表面电荷积聚特性和交流、交流预压以及预置金属粉尘下的沿面闪络电压,分析了整体抛光和表面修复对沿面绝缘性能的提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未抛光绝缘子和环向抛光绝缘子表面积聚的电荷均以负极性为主,且环向抛光后存在电荷集中带,整体电荷密度远高于未抛光绝缘子,径向抛光绝缘子的处理区域积聚的电荷以正极性为主,表面电荷整体分布极不均匀;径向抛光盆式绝缘子的闪络电压下降最为明显,预置粉尘工况下沿面闪络电压下降约为20%。抛光处理前后表面形貌和元素变化以及纯环氧树脂绝缘子的表面电荷分布结果验证了抛光区域暴露的氧化铝颗粒容易产生微放电,是表面异极性电荷积聚以及金属粉尘吸附下沿面闪络电压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整体抛光和表面修复后表面电荷积聚减少且闪络电压显著提升,相关结果也为GIL盆式绝缘子表面处理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输电管道 盆式绝缘 抛光方式 表面电荷 沿面闪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层非线性电导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分布与沿面放电特性 被引量:18
14
作者 梁虎成 王雨帆 +4 位作者 杜伯学 姜金鹏 王禹淮 李进 李忠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35-843,共9页
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是影响直流气体绝缘输电管道(direct current 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DC-GIL)电场分布与沿面闪络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机理并提出调控方法,进而改善绝缘子沿面电场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是影响直流气体绝缘输电管道(direct current 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DC-GIL)电场分布与沿面闪络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机理并提出调控方法,进而改善绝缘子沿面电场分布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搭建缩尺直流GIL绝缘子试验平台,研究不同SiC质量分数(23.1%、37.5%、47.4%)的非线性电导涂层对直流电压、金属微粒附着和极性反转工况下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分布与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环氧基Al_(2)O_(3)绝缘子的表面电荷极性取决于气固侧电流密度博弈结果,具有显著的场强依赖特性;非线性电导涂层可以自适应调控直流GIL绝缘子的表面电荷与沿面电场分布,显著提高不同工况下的沿面闪络电压。该文的研究结果为高可靠性直流GIL绝缘子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气体绝缘输电管道 盆式绝缘 表面电荷 电场分布 沿面放电 非线性电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迭代算法的功能梯度绝缘子介电常数分布优化 被引量:16
15
作者 梁虎成 杜伯学 +3 位作者 陈允 郝留成 田浩 李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3758-3764,共7页
为了改善气体绝缘输电管道绝缘子沿面电场分布,提出一种基于迭代算法的功能梯度绝缘子介电常数分布优化方法,该方法具有策略简单、迭代次数少、效率高等优点。通过对圆台绝缘子和盆式绝缘子的介电常数分布进行优化,得到主要结论如下:圆... 为了改善气体绝缘输电管道绝缘子沿面电场分布,提出一种基于迭代算法的功能梯度绝缘子介电常数分布优化方法,该方法具有策略简单、迭代次数少、效率高等优点。通过对圆台绝缘子和盆式绝缘子的介电常数分布进行优化,得到主要结论如下:圆台绝缘子的沿面电场分布呈现出由高压电极三结合点向地电极递减的趋势。优化后,圆台绝缘子沿面电场强度最大值由2.3 kV/mm降至1.1 kV/mm,下降幅度超过50%。对盆式绝缘子的介电常数分布进行优化时,需要兼顾绝缘子凹面和凸面的沿面电场分布。经过优化的盆式绝缘子的相对介电常数分布在径向坐标上呈现出“中间低,两侧高”的趋势,绝缘子的凹面电场强度最大值下降幅度超过60%。考虑到实际应用中构造连续梯度非常困难,该文提出“等厚梯度”和“等差梯度”两种离散化方案,对最优的连续介电常数分布进行离散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输电管道 电场畸变 功能梯度绝缘 介电常数分布优化 离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GIL盆式绝缘子非线性电导参数优化 被引量:32
16
作者 李进 王雨帆 +4 位作者 梁虎成 杜伯学 陈允 郝留成 李天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6-173,共8页
直流气体绝缘输电管道(direct current gas insulated lines,DC-GIL)电场分布受温度梯度、运行电压、金属微粒等诸多因素影响,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给绝缘设计和运行稳定性带来挑战。非线性电导材料能够自适应地调控直流设备电场分布,... 直流气体绝缘输电管道(direct current gas insulated lines,DC-GIL)电场分布受温度梯度、运行电压、金属微粒等诸多因素影响,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给绝缘设计和运行稳定性带来挑战。非线性电导材料能够自适应地调控直流设备电场分布,有望突破DC-GIL绝缘子设计瓶颈。为了兼顾电场调节作用和损耗特性,建立100 kV直流GIL仿真模型,对比研究运行工况下传统绝缘子、表层电导非线性(surface nonlinear conductivity,SNC)绝缘子和体电导非线性(bulk nonlinear conductivity,BNC)绝缘子的电场分布及损耗功率。通过分析非线性电导(nonlinear conductivity,NC)参数对气固沿面电场调控作用和损耗特性的影响规律,发现SNC绝缘子的电场畸变率先随着欧姆区电导率和非线性系数的增大而快速下降,而后趋于平稳。理想情况下,SNC绝缘子的NC参数应处于电场调节作用的"饱和临界线",且欧姆区电导率最低。而BNC绝缘子的电场调节作用仅依赖于非线性系数,降低欧姆区电导率可降低绝缘子功率损耗。缩比绝缘子实验结果证实了SNC绝缘子非线性参数直接影响DC-GIL沿面闪络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气体绝缘输电管道 盆式绝缘 非线性电导 电场调控 损耗特性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500kV主变压器进线方案的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翟长春 《广东电力》 2007年第12期44-46,共3页
结合我国核电厂的特点,对核电厂500kV架空输电线路和气体绝缘管道母线两种主变压器进线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综合考虑核电厂的安全可靠性等因素,推荐气体绝缘管道母线方案。
关键词 核电厂 架空输电线路 气体绝缘管道母线 技术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式超高压输电方案在阳江核电厂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贻霞 翟长春 《广东电力》 2009年第10期35-37,54,共4页
结合阳江核电厂的特点,对核电厂500kV架空线路和气体绝缘管道输电线两种主变压器进线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综合考虑核电厂的安全可靠性等因素,在国内首次采用架空线和气体绝缘管道输电线相结合的混合式方案。
关键词 核电厂 架空线路 气体绝缘管道输电线 混合式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气界面电荷消散特性及其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博雅 张贵新 +2 位作者 高文强 侯易岑 李大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77-2488,共12页
直流电场下气体绝缘设备中固体绝缘介质表面电荷的积聚会导致固–气界面的局部电场畸变,从而降低系统的绝缘水平。研究固–气界面电荷的消散特性可为高压直流气体绝缘装置的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利用针–板电极向绝缘材料表面注入电... 直流电场下气体绝缘设备中固体绝缘介质表面电荷的积聚会导致固–气界面的局部电场畸变,从而降低系统的绝缘水平。研究固–气界面电荷的消散特性可为高压直流气体绝缘装置的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利用针–板电极向绝缘材料表面注入电荷,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固–气界面电荷消散实验。采用静电探头法测量试样表面的电位分布,并通过反演计算得到电荷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处在气体氛围中的环氧树脂材料,其表面电荷主要是通过与气体中离子中和消散,消散过程与气体中电场的分布有关。处在开放空间中的试样,表面电荷密度越大的地方电场越集中,因而迁移至此的异号带电粒子更多,表面电荷消散也更快,最后在试样表面会逐渐形成"火山口"形的电荷分布。基于固–气界面电荷消散的三种途径,构建了固–气界面电荷消散的动力学模型,分别考察了通过体电导消散、面电导消散,以及与气体中离子中和消散3种不同消散机理主导下的固–气界面电荷消散特性。研究发现,对于体积电导率小于10?15S/m的材料,表面电荷主要通过与气体中离子中和消散;对于体积电导率大于10?14S/m的材料,表面电荷主要通过体电导消散,各处消散速率基本一致;未经特殊处理的绝缘材料,表面电导率较小,对表面电荷消散的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电位 表面电荷 电荷消散 静电探头 气体绝缘 气体绝缘管道输电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L内SO_(2)F_(2)扩散特性及其对组分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溟 邹建明 +3 位作者 李振柱 周文俊 邱睿 喻剑辉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7-34,共8页
为明确SFe放电分解产生的特征气体SO_(2)F_(2)在GIL内的扩散特性及其对气体组分检测结果的影响,通过GIL缩比模型及扩散试验平台,分别对不同缺陷程度、时间t和缺陷处及距离缺陷1.5 m处的SO_(2)F_(2)体积分数进行了测定。结合Fick定律,对S... 为明确SFe放电分解产生的特征气体SO_(2)F_(2)在GIL内的扩散特性及其对气体组分检测结果的影响,通过GIL缩比模型及扩散试验平台,分别对不同缺陷程度、时间t和缺陷处及距离缺陷1.5 m处的SO_(2)F_(2)体积分数进行了测定。结合Fick定律,对SO_(2)F_(2)在SF_(6),中的扩散过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缺陷处的SO_(2)F_(2)生成速度与放电强度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且放电较弱时呈非线性增长,放电较强时呈线性增长。两位置处的SO_(2)F_(2)体积分数具有一定的时间延迟和衰减,但其体积分数的增长形式区别较小。GIL内的SO_(2)F_(2)扩散过程主要与时间t位置x及扩散系数DSO_(2)F_(2)/SO_(6)而SO_(2)F_(2)的生成速度不会对扩散速度产生影响。扩散过程中,x越大SO_(2)F_(2)用的扩散时延Δt越大,且CSO_(2)F_(2)会随着x增加呈指数衰减,而CS2F2的增长速率在扩散过程中不会产生明显变化。因此对于GIL设备,缺陷处的CSO_(2)F_(2)会较实际检测结果更高,以CSO_(2)F_(2),作为诊断判据时应充分考虑扩散过程的影响。而CSO_(2)F_(2)的增长速率受扩散影响较小,可能更适合作为GIL绝缘状态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IL) 气体组分检测 绝缘诊断 放电分解 SO_(2)F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