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与失眠严重程度和血清25-羟维生素D3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子幸 胡欣 +3 位作者 陶诗萌 何友军 蔡传云 江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8-334,共7页
背景慢性失眠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之一,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而关于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与失眠严重程度、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 背景慢性失眠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之一,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而关于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与失眠严重程度、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诊治的老年慢性失眠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入组前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老年抑郁量表(GDS-15)、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测试,并根据PSQI评分将患者按照失眠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其中轻度失眠组32例、中度失眠组38例、重度失眠组35例。运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评估患者客观睡眠质量,监测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及觉醒次数;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血清25(OH)D3、TNF-α水平。结果重度失眠组睡眠潜伏期长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觉醒次数高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总睡眠时间少于轻度失眠组,睡眠效率低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中度失眠组睡眠潜伏期长于轻度失眠组,睡眠效率低于轻度失眠组(P<0.05)。重度失眠组MMSE、MoCA评分均低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中度失眠组MMSE、MoCA评分均低于轻度失眠组(P<0.05)。重度失眠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25(OH)D3水平低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P<0.05);中度失眠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轻度失眠组,25(OH)D3水平低于轻度失眠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MSE、MoCA评分与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25(OH)D3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失眠严重程度、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和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失眠严重程度及血清25(OH)D3水平降低、TNF-α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老年人 认知 25-羟维生素d3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秦如洁 刘梅 +2 位作者 徐小炮 丁丽敏 姜涌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33-1638,1658,共7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颈动脉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在华东疗养院体检的34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颈动脉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在华东疗养院体检的34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颈动脉斑块(T2DM-CAS)组和无斑块(T2DM-NCAS)组,同时选取无糖尿病无颈动脉硬化的人群131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一般资料和临床信息,测定血清25(OH)D3及糖脂相关生化指标,分析25(OH)D3及其他生化指标与CAS的相关性。结果:血清25(OH)D3水平在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中并没有显著差异。经性别分层分析后发现,对于男性T2DM患者,T2DM-CAS组血清25(OH)D3明显低于T2DM-NCAS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5(OH)D3是CAS的独立影响因素。但对于女性T2DM患者,CAS仅与年龄和脉压有关。经年龄分层分析发现血清25(OH)D3水平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25(OH)D3水平在T2DM患者和对照人群中并没有显著差异。对于男性患者,血清25(OH)D3水平降低是T2DM伴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5-羟维生素d3 颈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特应性皮炎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及其与免疫球蛋白E和白细胞介素-17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顺龙 卢宏昌 +1 位作者 许恩超 李荣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9-180,共2页
特应性皮炎(AO)是一种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皮疹呈多形性,可伴有渗出倾向。AD多自婴儿期起病,约50%患儿〈1岁前发病。AD病情迁延反复.发病与环境、遗传及免疫关系密切。免疫调节功能异常是AD的主要特点,目前认为主... 特应性皮炎(AO)是一种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皮疹呈多形性,可伴有渗出倾向。AD多自婴儿期起病,约50%患儿〈1岁前发病。AD病情迁延反复.发病与环境、遗传及免疫关系密切。免疫调节功能异常是AD的主要特点,目前认为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Th)1及Th2之间平衡失调。AD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层可见CD4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CD4淋巴细胞可分化为Th1和Th2,但主要转化为Th2。而Th2反应占优势时,免疫球蛋白(Ig)E生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25-羟维生素d3 免疫球蛋白E 白细胞介素-17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中期血清25-羟维生素D_3及血脂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晔 顾玮 林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血脂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以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妊娠组(对照组,n=6 796)和GDM组(n=977),于孕中期(孕12~16周)检测血清25(OH)D3及总胆固醇(...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血脂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以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妊娠组(对照组,n=6 796)和GDM组(n=977),于孕中期(孕12~16周)检测血清25(OH)D3及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A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血脂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25(OH)D3和血脂水平在GDM发病中的作用。结果GDM组25(OH)D3和HD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TAG、TCh、LDL均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LDL外的所有指标均与GDM致病有关,其中TAG(OR=1.54)和TCh(OR=1.63)是危险因素,而25(OH)D3(OR=0.995)和HDL(OR=0.392)是保护因素。结论孕中期血清25(OH)D3和血脂水平对GDM的发病有重要作用,其中TAG和TCh是GDM发病的危险因素,而25(OH)D3和HDL是保护因素;可尝试通过调脂及降糖综合治疗降低GDM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25-羟维生素d3 血脂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郏蓉 苗懿德 +3 位作者 陈陵霞 刘杰 褚琳 魏雅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0年9月—2012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MS患者167例(MS组)及同时期非MS对照者187例(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0年9月—2012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MS患者167例(MS组)及同时期非MS对照者187例(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的血压、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并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及血清25(OH)D3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MS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较对照组降低〔(29.9±6.6)nmol/L与(32.7±7.1)nmol/L,P<0.05〕,两组血清25(OH)D3水平分级(充足、不足与缺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3与MS患者的BMI、三酰甘油、FBG及HbA1c呈负相关(r=-0.116、-0.110、-0.118、-0.143,P<0.05)。结论老年MS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较低,且与BMI、血脂、血糖等指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X 老年人 25-羟维生素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尿微量清蛋白与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娜 刘海明 +1 位作者 张俊仕 徐新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59-863,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 h尿微量清蛋白(MAU)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EH患者500例,其中男284例,女216例。根据MAU的测定结果分为E...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 h尿微量清蛋白(MAU)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EH患者500例,其中男284例,女216例。根据MAU的测定结果分为EH组和EH+MAU组。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入院时间、年龄、性别、病史、高血压病程、服降压药史、入院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脉压〕、统一检测实验室指标〔血肌酐(C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AU、血清25(OH)D3水平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MAU与血清25(OH)D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根据MAU的测定结果,EH组305例,EH+MAU组195例。两组患者的病程、eGFR、BMI、24 hSBP、24 hDBP、TG、入院SBP、入院DBP、脉压、尿酸、服降压药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H+MAU组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EH组〔(11.27±5.72)ng/ml与(12.60±8.16)ng/ml;t=-1.977,P<0.05〕。EH组血清25(OH)D3缺乏者有260例(85.2%),不足者有34例(11.2%),充足者有11例(3.6%);EH+MAU组血清25(OH)D3缺乏者有173例(88.7%),不足者有20例(10.3%),充足者有2例(1.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AU水平与病程、BMI、TG、24 hSBP、24 hDBP、入院SBP、入院DBP呈正相关,与血清25(OH)D3水平及eGFR呈负相关(P<0.05);与尿酸、TC、LDL-C、HDL-C、服降压药史无直线相关性(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病史等因素后,血清25(OH)D3水平与24 hSBP、24 hDBP、入院SBP、MAU水平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P<0.05);与BMI、TG、TC、LDL-C、入院DBP以及脉压无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 EH患者存在血清25(OH)D3不足或缺乏,且MAU异常时,MAU与血清25(OH)D3水平呈负相关。故应重视血清25(OH)D3在EH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尿微量清蛋白 25-羟维生素d3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25-羟维生素D_3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马丛丛 刘彦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25(OH)D3水平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及其与预后有无相关性和相关程度,对NHL的治疗及其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ASA)测定84例NHL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25(OH)D3的水平。结果:血清25(OH)D3... 目的:探讨血清25(OH)D3水平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及其与预后有无相关性和相关程度,对NHL的治疗及其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ASA)测定84例NHL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25(OH)D3的水平。结果:血清25(OH)D3水平在NHL患者体内水平较低,且分布与正常组有差异,NHL患者的分期以及细胞来源对血清25(OH)D3水平的影响不大,而不同分组、不同起源部位以及有无骨髓浸润之间血清25(OH)D3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血清25(OH)D3水平可以单独或联合作为NHL的肿瘤负荷指标,并可辅助NHL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25-羟维生素d3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与25-羟维生素D_3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兴梅 王艳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5期107-110,共4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117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试验组)和13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患...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117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试验组)和13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清甲状旁腺激素、25-(OH)D_3水平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相关分析发现,血清25-(OH)D_3水平与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呈正相关(P<0.05),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呈负相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Hb A1c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25-(OH)D_3呈水平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_3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25-羟维生素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PRIL、PLA2R-Ab及25-(OH)D_(3)水平与原发性膜性肾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
9
作者 郭音 任海青 +2 位作者 郭晓阳 左江华 王婷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99-1204,共6页
目的探讨增殖诱导配体(APRIL)、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变化与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模式,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确诊的PMN患者100例作为PMN组,健康体... 目的探讨增殖诱导配体(APRIL)、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变化与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模式,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确诊的PMN患者100例作为PMN组,健康体检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APRIL、PLA2R-Ab及25-(OH)D_(3)水平,并按照PNM疾病分期、治疗结局进行分层对比,采用简单线性相关法分析血清APRIL、PLA2R-Ab及25-(OH)D_(3)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治疗效果预后的关系。结果PMN组的血清APRIL、PLA2R-Ab水平高于对照组,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PMN患者,Ⅰ期20例、Ⅱ期42例、Ⅲ期34例、Ⅳ期4例,Ⅲ+Ⅳ期患者的血清APRIL、PLA2R-Ab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25-(OH)D_(3)水平低于Ⅰ+Ⅱ期患者,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MN患者的血清APRIL、PLA2R-Ab水平与尿素氮(BUN)、肌酐(Scr)、24小时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APRIL、PLA2R-Ab与TP(总蛋白)、白蛋白(ALB)呈负相关关系(P<0.05),PMN患者的血清25-(OH)D_(3)水平与BUN、Scr、24小时尿蛋白呈负相关关系(P<0.05)。经过治疗,有42例患者完全缓解,有58例患者未达到缓解标准,缓解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的血清APRIL、PLA2R-Ab水平均明显低于未缓解组,缓解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的血清25-(OH)D_(3)水平高于未缓解组患者(P<0.05)。结论血清APRIL、PLA2R-Ab水平增高导致的免疫功能异常与PMN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肾功能损伤导致血清25-(OH)D_(3)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上述三项指标反映出PMN疾病发生、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诱导配体 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 25-羟维生素d3 原发性膜性肾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4日龄北京鸭维生素D_3和25-羟维生素D_3需要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文标 侯水生 +2 位作者 谢明 黄苇 喻俊英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31,共5页
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的维生素D3水平(0、400、800、1200、1600、2000、3000IU/kg)及25-羟维生素D3(25-OH-D,)水平(0、10、20、30、40、50、75¨g/kg)对1~14日龄北京鸭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而探讨1... 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的维生素D3水平(0、400、800、1200、1600、2000、3000IU/kg)及25-羟维生素D3(25-OH-D,)水平(0、10、20、30、40、50、75¨g/kg)对1~14日龄北京鸭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而探讨1~14目龄北京鸭维生素D,及25-OH-D,需要量。,选取1040只体重基本一致、健康的1日龄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13个处理,每处理8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鸭.结果表明,维生素D形式对1~14日龄北京鸭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和死亡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维生素D水平对l~14日龄北京鸭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维生素D缺乏组试验鸭无明显缺乏症以平均日增重为评价指标,依据二次曲线模型和折线模型估测l~14日龄北京鸭维生素D3和25-0H-D3的需要量分别为1849.8IU/kg(P=0.0206)和38.1μg/kg(P=0.02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鸭 维生素d3 25-羟维生素d3 需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髋部骨密度、25-羟维生素D_3与髋部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武华 龙翔 胡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76-1479,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25-羟维生素D3与髋部骨折的相关性。方法以61例年龄在51~68岁的帕金森病患者为PD组,以64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射...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25-羟维生素D3与髋部骨折的相关性。方法以61例年龄在51~68岁的帕金森病患者为PD组,以64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羟维生素D3水平。对两组受试者跟踪随访3年,记录随访期间髋部骨折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 PD组髋部总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转子间骨密度、股骨干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47、-4.256、-4.706、-4.274,P均<0.001)。PD组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00,P<0.001)。PD组中髋部总骨密度与25-羟维生素D3具有相关性(r=0.510,P=0.047)。PD组髋部骨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结论 PD患者髋部骨折发生率较同年龄、同性别健康人群高,髋部骨折发生与髋部骨密度和25-羟维生素D3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髋部骨折 骨密度 25-羟维生素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_3对脐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海园 唐征 +2 位作者 施婴婴 王慧 刘志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07-915,共9页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脐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s)分化、成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获得脐血单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介素-4(rhIL-4)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脐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s)分化、成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获得脐血单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介素-4(rhIL-4)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诱导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s)以及成熟树突状细胞(mDCs),用1,25(OH)2D3(10 nmol/L)干预(干预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来源DCs分化、成熟各阶段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Real-Time PCR方法检测1,25(OH)2D3对DCs分化成熟过程中维生素D受体(VDR)和1α-羟化酶(CYP27B1)mRNA表达的影响;Annexin V-FITC和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DCs的凋亡情况。另设不使用1,25(OH)2D3干预者为对照组。结果①干预组iDCs表面CD14分子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40.05%vs 5.14%,P<0.001),而CD1a和CD11c分子表达则显著低于对照组(12.73%vs 30.07%,P<0.01;91.27%vs 95.94%,P<0.05),mDCs表面CD80、CD86和HLA-DR分子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52%vs 17.75%,P<0.01;51.10%vs 69.76%,P<0.01;69.38%vs 92.35%,P<0.01)。②随着DCs的分化成熟,iDCs和mDCs的CYP27B1表达均显著高于单核细胞(P=0.005,P=0.002),而且mDCs CYP27B1的表达显著高于iDCs(P=0.01)。iDCs和mDCs的VDR表达显著低于单核细胞(P=0.01,P=0.003),但iDCs和mDCs的VD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③干预组iDCs的CYP27B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VDR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1,25(OH)2D3对mDCs的CYP27B1和VDR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④FITC和PI双染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rhTNF-α刺激48 h后,干预组DCs的早期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0.8%vs 9.23%,P<0.01);rhTNF-α刺激72 h后,干预组DCs的晚期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9.39%vs 7.27%,P<0.01)。结论 1,25(OH)2D3抑制了脐血单核细胞来源DCs的分化和成熟,促进脐血单核细胞来源DCs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维生素d3 树突状细胞 分化 成熟 凋亡 脐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_3抑制慢性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 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及气道重塑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颖芳 赖国祥 +1 位作者 柳德灵 林庆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517-3520,共4页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慢性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及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卵白蛋白致敏激发建立慢性哮喘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及VD组。HE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各...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慢性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及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卵白蛋白致敏激发建立慢性哮喘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及VD组。HE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各组气道结构及上皮下纤维化,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评价各组气道重塑;Western blot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的α-SMA表达。结果:(1)哮喘组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增多、上皮细胞脱落、上皮下纤维化及平滑肌细胞层增厚等气道重塑的结构改变,而1,25-(OH)2D3的干预可有效减轻上述病理改变;(2)VD组肺组织α-SM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哮喘组,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25-(OH)2D3能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α-SMA的表达并有效抑制哮喘气道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气道重塑 1 25-维生素d3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_3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欣 蒋文勇 +1 位作者 刘倩 于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159-2161,共3页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并分为正常对照组(含5.5mmol/LD-葡萄糖)、高糖组(含25mmol/LD-葡萄糖)和高糖+1,25-二羟维生素D3组,细胞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并分为正常对照组(含5.5mmol/LD-葡萄糖)、高糖组(含25mmol/LD-葡萄糖)和高糖+1,25-二羟维生素D3组,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组HK-2细胞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素(E-cad)的蛋白表达,RT-PCR半定量方法测定各组HK-2细胞的α-SMA和E-cad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和高糖+1,25-二羟维生素D3组,α-SMA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E-cad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1,25-二羟维生素D3组α-SMA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6.576±1.044vs.4.715±0.776;0.752±0.086vs.0.491±0.023,P<0.05),而E-cad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2.085±0.553vs.4.970±0.845;0.163±0.036vs.0.478±0.062,P<0.05)。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其可能通过下调α-SMA的表达,上调E-cad的表达,从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 1 25-维生素d3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E-钙黏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_3通过PI3K/AKT/Bcl-2信号通路诱导喉癌细胞Hep-2细胞凋亡 被引量:7
15
作者 桂明才 李兵 +1 位作者 戚思国 周长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22-1425,共4页
目的: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诱导人喉癌Hep-2细胞凋亡及其对PI3K/AKT/Bcl-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10-8、10-7、10-6 mol/L)1,25-二羟维生素D3处理Hep-2细胞24、48、72 h,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Hep-2细胞的增殖情况,计算... 目的: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诱导人喉癌Hep-2细胞凋亡及其对PI3K/AKT/Bcl-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10-8、10-7、10-6 mol/L)1,25-二羟维生素D3处理Hep-2细胞24、48、72 h,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Hep-2细胞的增殖情况,计算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Hep-2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用药前后细胞中PI3K、AKT及其磷酸化、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TT结果显示,1,25-二羟维生素D3可以抑制Hep-2细胞增殖(P<0.05),1,25-二羟维生素D3浓度为10-6 mol/L抑制率可达30.71%,在上述浓度内随着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到10-8、10-7、10-6 mol/L 1,25-二羟维生素D3作用48 h后,Hep-2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凋亡率分别为12.13%、14.05%、16.17%,高于空白对照组的6.82%(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1,25-二羟维生素D3处理48 h后,Hep-2细胞PI3K、AKT、p-AKT、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1,25-二羟维生素D3(10-6、10-7、10-8mol/L)能够抑制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其抑制作用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1,25-二羟维生素D3可通过影响PI3K/AKT/Bcl-2,从而诱导Hep-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维生素d3 喉癌 HEP-2细胞 P13K/AKT/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α,25-双羟维生素D_3作用于靶细胞的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麦康森 张文兵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91-896,共6页
1α,2 5-双羟维生素 D3 [1 α,2 5(OH) 2 D3 ]作用于靶细胞后产生 2种不同的信号传导系统 :基因效应和非基因效应。前者是指 1α,2 5(OH) 2 D3 与维生素 D核受体 (n VDR)结合 ,n VDR再与视黄酸 X受体 (RXR)发生异二聚化反应 ,在转录因子... 1α,2 5-双羟维生素 D3 [1 α,2 5(OH) 2 D3 ]作用于靶细胞后产生 2种不同的信号传导系统 :基因效应和非基因效应。前者是指 1α,2 5(OH) 2 D3 与维生素 D核受体 (n VDR)结合 ,n VDR再与视黄酸 X受体 (RXR)发生异二聚化反应 ,在转录因子 (TF)的作用下 ,促使靶基因转录。后者是指 1 α,2 5(OH) 2 D3 与维生素 D膜受体 (m VDR)结合 ,随之引发一系列信号传导 ,促使细胞膜上的 Ca2 +-通道迅速打开。探讨 1α,2 5(OH) 2 D3 的作用机制有利于开发治疗维生素 D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新药。本文就目前有关 1 α,2 5(OH) 2 D3 作用于靶细胞的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维生素d3 靶细胞 基因效应 非基因效应 作用机制 内分泌系统疾病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维生素D_3-1α-羟化酶质粒转染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
17
作者 钟雁 闵暘 刘全海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研究25-羟维生素D3-1α-羟化酶(1α-羟化酶)质粒转染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角质形成细胞(KC)转染1α-羟化酶后,观察细胞在形态上的变化对分化进行研究;利用Giemsa染色法和Tunel荧光素原位末端... 目的:研究25-羟维生素D3-1α-羟化酶(1α-羟化酶)质粒转染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角质形成细胞(KC)转染1α-羟化酶后,观察细胞在形态上的变化对分化进行研究;利用Giemsa染色法和Tunel荧光素原位末端标记法对凋亡诱导作用进行观察。利用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模型和小鼠尾部鳞片表皮模型对1α-羟化酶质粒转染对K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携带1α-羟化酶的质粒转染KC可以非常显著的促进其分化,剂量与效应呈正相关;10-6mol/L的维生素D3和0.015μg/μL1α羟化酶质粒转染联合应用即可诱导KC细胞凋亡。1α-羟化酶质粒转染可以非常显著的抑制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P<0.01),显著促进小鼠尾部鳞片表皮模型中颗粒层的形成(P<0.05)。结论:1α-羟化酶质粒转染角质形成细胞可以明显抑制其增殖,促进其分化,诱导其凋亡。1α-羟化酶质粒转染为以增殖过渡分化不全为特征的皮肤病比如银屑病以及某些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3--化酶 角质形成细胞 增殖 分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鼠补充1α,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对仔鼠变应性气道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婧 夏俊波 +1 位作者 王娇莉 王利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452-2455,共4页
目的观察孕鼠在孕期补充不同浓度1α,25-二羟维生素D3后,相应仔鼠经卵蛋白致敏与激发后变应性气道炎症的差异,探讨孕期孕鼠1α,25-二羟维生素D3(VitD3)水平对子代幼鼠气道变应性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30只8周龄BALB/c小鼠按雌雄... 目的观察孕鼠在孕期补充不同浓度1α,25-二羟维生素D3后,相应仔鼠经卵蛋白致敏与激发后变应性气道炎症的差异,探讨孕期孕鼠1α,25-二羟维生素D3(VitD3)水平对子代幼鼠气道变应性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30只8周龄BALB/c小鼠按雌雄比例2∶1分笼饲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空白组,哮喘组,50、100、150 ng 1α,25-二羟维生素D3组(50、100、150 ng组),每组6只。阴栓出现表明受孕,记为D0。50、100、150 ng组孕鼠从D0起隔日于皮下注射相应剂量1α,25-二羟维生素D3 0.1 mL。空白组、哮喘组孕鼠从受孕当天隔日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 mL。孕鼠产仔后,从各组雌仔鼠中随机选取6只致敏/激发。仔鼠5周龄时哮喘组、50 ng组、100 ng组、150 ng组分别于D0和D2腹腔注射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0.05 mg+氢氧化铝5 μg(0.5 mL),D7~12将致敏小鼠置于密闭容器中,用1%的OVA溶液15 mL超声雾化激发,每天1次,每次30 min。末次激发后24 h处理各组仔鼠,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单盲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ELISA法检测BALF中IL-4、IL-5、IFN-γ水平和血清IgE水平。结果50、100、150 ng组仔鼠变应性气道炎症较哮喘组明显减轻。与哮喘组相比,50、100、150 ng组仔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均明显减少(P〈0.05),且随VitD3剂量增加而减少,呈剂量依赖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IL-4、IL-5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随VitD3剂量增加而减少,呈剂量依赖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水平明显增高,且随VitD3剂量增加而增加,呈剂量依赖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gE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随VitD3剂量增加而减少,呈剂量依赖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鼠补充VitD3可以明显减轻仔鼠变应性气道炎症,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维生素d3 支气管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 IL-4 IL-5 IFN-γ 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3通过NLRP3/caspase-1/GSDMD信号轴干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景鸿 韦丽莹 陈一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7-1333,共7页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对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模型的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以及对NLRP3/caspase-1/GSDMD信号轴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治疗组(C),每组8只。用...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对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模型的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以及对NLRP3/caspase-1/GSDMD信号轴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治疗组(C),每组8只。用鸡卵清蛋白(OVA)结合脂多糖诱导的方法制作小鼠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动物模型。C组在每次卵蛋白激发前给予0.1%的1,25-二羟维生素D腹腔注射(4μg·kg^(-1))。进行无创气道反应性检测,收集肺组织标本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病理HE染色、AB-PAS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和气道黏液分泌情况;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测BALF中IL-1β、IL-18、IL-17水平;Ly-6G免疫组化染色了解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NLRP3、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BALF中IL-1β、IL-18、IL-17分泌较模型组减少(P<0.05),中性粒细胞比例低于模型组,肺组织病理提示气道炎症病变较模型组减轻,AHR明显降低;肺组织NLRP3、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能减轻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抑制NLRP3、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1,25-二羟维生素D3可能通过调节NLRP3/caspase-1/GSDMD信号轴改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中性粒细胞 1 25-维生素d3 NLRP3 CASPASE-1 GSd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α,25-二羟维生素D_3对早期角膜移植小鼠Th17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
20
作者 吴静 张瑾 +3 位作者 侯光辉 崔裕波 王超 陈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26-2231,共6页
目的:观察在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的小鼠模型中,1α,25-二羟维生素D3对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作为受体,BALB/c小鼠作为供体,建立小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模型。术后隔日对角膜移植小鼠腹腔注射1.0μg 1α,25二羟维... 目的:观察在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的小鼠模型中,1α,25-二羟维生素D3对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作为受体,BALB/c小鼠作为供体,建立小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模型。术后隔日对角膜移植小鼠腹腔注射1.0μg 1α,25二羟维生素D3(维生素D3干预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大豆油。在裂隙灯活组织镜下观察角膜移植物的透明情况,评估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取角膜移植物做病理学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脏中IL-17、RORγt和IFN-γ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分析外周血中RORγt及IL-17的蛋白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IL-17和IFN-γ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1α,25-二羟维生素D3显著地抑制了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同时减少了角膜移植物的炎性渗出。应用1α,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后,小鼠脾脏中IL-17、RORγt和IFN-γ的表达水平降低;外周血中IL-17、RORγt和IFN-γ的表达水平被下调。结论:1α,25-二羟维生素D3抑制小鼠同种异体角膜排斥反应的作用与IL-17及相关细胞因子RORγt细胞调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维生素d3 角膜移植术 辅助性T细胞17 白细胞介素17 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