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25双羟维生素D_3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建军
史晨辉
陈发国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79-182,共4页
探讨1,25双羟维生素D3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以体外培养的人瘢痕成纤维细胞为实验模型,将1,25双羟维生素D31nmol L、0.1nmol L、0.01nmol L加入细胞培养液中进行干预并与乙醇对照组比较,用乳酸脱氢酶实验检测...
探讨1,25双羟维生素D3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以体外培养的人瘢痕成纤维细胞为实验模型,将1,25双羟维生素D31nmol L、0.1nmol L、0.01nmol L加入细胞培养液中进行干预并与乙醇对照组比较,用乳酸脱氢酶实验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并通过MTT实验和羟脯氨酸测定实验分别检测药物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和胶原合成的影响。0.1nmol L、1nmol L的1,25双羟维生素D3组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1nmol L、0.1nmol L、1nmol L的1,25双羟维生素D3对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具有抑制作用(P<0.01),并呈剂量依赖关系。1,25双羟维生素D3在体外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双羟维生素d3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胶原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α,25-双羟维生素D_3作用于靶细胞的机制
被引量:
4
2
作者
麦康森
张文兵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91-896,共6页
1α,2 5-双羟维生素 D3 [1 α,2 5(OH) 2 D3 ]作用于靶细胞后产生 2种不同的信号传导系统 :基因效应和非基因效应。前者是指 1α,2 5(OH) 2 D3 与维生素 D核受体 (n VDR)结合 ,n VDR再与视黄酸 X受体 (RXR)发生异二聚化反应 ,在转录因子...
1α,2 5-双羟维生素 D3 [1 α,2 5(OH) 2 D3 ]作用于靶细胞后产生 2种不同的信号传导系统 :基因效应和非基因效应。前者是指 1α,2 5(OH) 2 D3 与维生素 D核受体 (n VDR)结合 ,n VDR再与视黄酸 X受体 (RXR)发生异二聚化反应 ,在转录因子 (TF)的作用下 ,促使靶基因转录。后者是指 1 α,2 5(OH) 2 D3 与维生素 D膜受体 (m VDR)结合 ,随之引发一系列信号传导 ,促使细胞膜上的 Ca2 +-通道迅速打开。探讨 1α,2 5(OH) 2 D3 的作用机制有利于开发治疗维生素 D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新药。本文就目前有关 1 α,2 5(OH) 2 D3 作用于靶细胞的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α
25
-
双
羟
维生素
d
3
靶细胞
基因效应
非基因效应
作用机制
内分泌系统疾病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钛纳米管及不同化学诱导条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明
张赫
+1 位作者
杨生
王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在不同培养基中,对比研究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Ti O2纳米管表面的成骨向分化特点。方法:分离并纯化MSCs,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Ti O2纳米管。使用4种培养体系:常规培养体系、抗坏血酸+β-甘油磷...
目的:在不同培养基中,对比研究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Ti O2纳米管表面的成骨向分化特点。方法:分离并纯化MSCs,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Ti O2纳米管。使用4种培养体系:常规培养体系、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培养体系、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1α,25-双羟维生素D3培养体系、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培养体系,分别在光滑面纯钛片,管径30、70、100 nm的Ti O2纳米管表面培养MSCs,3、7、14 d后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21 d后检测钙沉积量;14 d后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及OSX的表达。结果:同一种Ti O2纳米管结构表面,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组碱性磷酸酶活性(F=338.542,P=0.000)、钙沉积量(F=417.012,P=0.000)及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F=14.419,P=0.000)和OSX(F=42.011,P=0.000)的表达均较其他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种培养体系下,管径30 nm的Ti O2纳米管结构表面碱性磷酸酶活性(F=53.170,P=0.000)、钙沉积量(F=264.268,P=0.000)及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F=3.196,P=0.037)及OSX(F=5.895,P=0.003)的表达均较其他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培养体系与材料结构有交互作用(碱性磷酸酶活性(F=6.322,P=0.000)、钙沉积量(F=33.330,P=0.000)、OSX的表达量(F=2.825,P=0.015),其中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培养体系和管径30 nm的Ti O2纳米管结构是最佳组合。结论:MSCs的成骨向分化与材料的表面结构和诱导药物的化学刺激相关。在相同的Ti O2纳米管结构表面,MSCs在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培养体系下成骨向分化能力较好;在相同培养体系下,管径30 nm的Ti O2纳米管结构更有利于MSCs的成骨向分化;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培养体系和管径30 nm的Ti O2纳米管结构的组合条件最有利于MSCs的成骨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IO2纳米管
成骨分化
地塞米松
1α
25
-
双
羟
维生素
d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25双羟维生素D_3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建军
史晨辉
陈发国
机构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
出处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79-182,共4页
文摘
探讨1,25双羟维生素D3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以体外培养的人瘢痕成纤维细胞为实验模型,将1,25双羟维生素D31nmol L、0.1nmol L、0.01nmol L加入细胞培养液中进行干预并与乙醇对照组比较,用乳酸脱氢酶实验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并通过MTT实验和羟脯氨酸测定实验分别检测药物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和胶原合成的影响。0.1nmol L、1nmol L的1,25双羟维生素D3组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1nmol L、0.1nmol L、1nmol L的1,25双羟维生素D3对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具有抑制作用(P<0.01),并呈剂量依赖关系。1,25双羟维生素D3在体外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具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1
25双羟维生素d3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胶原合成
Keywords
1,
25
-hy
d
roxyvitam
d
_
3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
proliferation
collagen synthesis
分类号
R619.6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α,25-双羟维生素D_3作用于靶细胞的机制
被引量:
4
2
作者
麦康森
张文兵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出处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91-89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 39770589)资助
文摘
1α,2 5-双羟维生素 D3 [1 α,2 5(OH) 2 D3 ]作用于靶细胞后产生 2种不同的信号传导系统 :基因效应和非基因效应。前者是指 1α,2 5(OH) 2 D3 与维生素 D核受体 (n VDR)结合 ,n VDR再与视黄酸 X受体 (RXR)发生异二聚化反应 ,在转录因子 (TF)的作用下 ,促使靶基因转录。后者是指 1 α,2 5(OH) 2 D3 与维生素 D膜受体 (m VDR)结合 ,随之引发一系列信号传导 ,促使细胞膜上的 Ca2 +-通道迅速打开。探讨 1α,2 5(OH) 2 D3 的作用机制有利于开发治疗维生素 D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新药。本文就目前有关 1 α,2 5(OH) 2 D3 作用于靶细胞的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
1α
25
-
双
羟
维生素
d
3
靶细胞
基因效应
非基因效应
作用机制
内分泌系统疾病
药理学
Keywords
OH)_2
d
_
3
target cell
genomic effect
nongenomic effect
functional mechanism
分类号
R962 [医药卫生—药理学]
R977.24 [医药卫生—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钛纳米管及不同化学诱导条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明
张赫
杨生
王璐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口腔疾病与生物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出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1-196,共6页
基金
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一般资助项目(编号:cstc2012jj A0178)
重庆市卫生局面上资助项目(编号:2012-2-121)
+1 种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研基金新教师资助项目(编号:20125503120009)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1)
文摘
目的:在不同培养基中,对比研究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Ti O2纳米管表面的成骨向分化特点。方法:分离并纯化MSCs,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Ti O2纳米管。使用4种培养体系:常规培养体系、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培养体系、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1α,25-双羟维生素D3培养体系、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培养体系,分别在光滑面纯钛片,管径30、70、100 nm的Ti O2纳米管表面培养MSCs,3、7、14 d后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21 d后检测钙沉积量;14 d后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及OSX的表达。结果:同一种Ti O2纳米管结构表面,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组碱性磷酸酶活性(F=338.542,P=0.000)、钙沉积量(F=417.012,P=0.000)及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F=14.419,P=0.000)和OSX(F=42.011,P=0.000)的表达均较其他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种培养体系下,管径30 nm的Ti O2纳米管结构表面碱性磷酸酶活性(F=53.170,P=0.000)、钙沉积量(F=264.268,P=0.000)及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F=3.196,P=0.037)及OSX(F=5.895,P=0.003)的表达均较其他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培养体系与材料结构有交互作用(碱性磷酸酶活性(F=6.322,P=0.000)、钙沉积量(F=33.330,P=0.000)、OSX的表达量(F=2.825,P=0.015),其中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培养体系和管径30 nm的Ti O2纳米管结构是最佳组合。结论:MSCs的成骨向分化与材料的表面结构和诱导药物的化学刺激相关。在相同的Ti O2纳米管结构表面,MSCs在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培养体系下成骨向分化能力较好;在相同培养体系下,管径30 nm的Ti O2纳米管结构更有利于MSCs的成骨向分化;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培养体系和管径30 nm的Ti O2纳米管结构的组合条件最有利于MSCs的成骨向分化。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IO2纳米管
成骨分化
地塞米松
1α
25
-
双
羟
维生素
d
3
Keywords
mesenchymal stem cell
Ti O2nanotubes
osteogenic
d
ifferentiation
d
examethasone
1α
25
-
d
ihy
d
roxyvitamin
d
3
分类号
R318.0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25双羟维生素D_3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张建军
史晨辉
陈发国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α,25-双羟维生素D_3作用于靶细胞的机制
麦康森
张文兵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钛纳米管及不同化学诱导条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王明
张赫
杨生
王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