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伴周期性麻痹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素水平与24h尿钾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丁波 李惠琴 +3 位作者 苏晓飞 陶小军 罗勇 马建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86-1188,共3页
目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伴周期性麻痹(thyrotoxic periodic paralysis,TPP)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无高尿钾排泄尚存在争议。文中通过比较TPP患者与单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患者24 h尿钾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探讨肾素... 目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伴周期性麻痹(thyrotoxic periodic paralysis,TPP)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无高尿钾排泄尚存在争议。文中通过比较TPP患者与单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患者24 h尿钾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激素水平及24 h尿钾在TPP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TPP患者组18例,单纯甲亢患者组25例,比较2组间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血浆醛固酮(aldosterone,ALD)、24 h尿钾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与血钾的相关性。结果 TPP组体重指数(body massindex,BMI)、24 h尿钾、血浆皮质醇(plasma cortiso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血浆ALD、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均显著高于单纯甲亢组(P<0.05),而血钾、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明显低于单纯甲亢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尿钾、血浆ALD水平为影响血钾高低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钾排泄在TPP的发病进程中起作用,机制可能与RAAS系统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周期性麻痹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24h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尿、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肌酐比值与24h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及可替代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袁育林 覃桂芳 +3 位作者 农生洲 杜武杰 阳文辉 赵红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7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随机尿、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肌酐(Cr)比值与24 h尿RBP、微量白蛋白(mAlb)的相关性及可替代性。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50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内科住院的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为受试组,正常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 目的探讨随机尿、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肌酐(Cr)比值与24 h尿RBP、微量白蛋白(mAlb)的相关性及可替代性。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50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内科住院的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为受试组,正常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随机尿、晨尿及24 h尿液标本,进行其RBP、mAlb及尿Cr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受试组随机尿、晨尿、24 h尿中mAlb[(283.93±10.29)、(279.31±20.39)、(2310.24±293.02)mg/L]、RBP[(3.91±1.02)、(3.74±1.00)、(26.86±3.40)mg/L]及RBP/Cr[(6.02±1.82)、(5.61±1.23)、(44.35±7.29)mg/g]均升高(P<0.01)。肾损伤患者随机尿及晨尿RBP/Cr与24 h mAlb、RBP呈一定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随机尿:r=0.664,r=0.813;晨尿:r=0.732,r=0.830。随机尿、晨尿液RBP/Cr对肾损伤判断的敏感度(81.2%、95.1%)、特异度(85.3%、90.8%)、阴、阳性预期值(88.1%、91.2%与80.2%、98.3%)均高于24 h尿检测值(78.3%、84.2%、78.0%、80.3%),三者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尿液RBP、mAlb能早期监测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病变,可作为检测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随机尿、晨尿RBP/Cr代替24 h尿检测更为方便,且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24 h尿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尿 尿 24h尿 视黄醇结合蛋白 微量白蛋白 相关性 可替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24h尿标本留取准确率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郑鑫 陈长英 +3 位作者 乔改红 许丽颖 赵焕 刘迪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24 h尿标本留取准确率中的作用。方法按照自愿原则,成立品管圈小组,并按照其步骤进行活动,比较活动前后住院患者24 h尿留取的准确率。结果住院患者24 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率由活动前的67.9%提高到84.4%,差异...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24 h尿标本留取准确率中的作用。方法按照自愿原则,成立品管圈小组,并按照其步骤进行活动,比较活动前后住院患者24 h尿留取的准确率。结果住院患者24 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率由活动前的67.9%提高到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可以有效提高住院患者24 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率,是改善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24h尿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草酸钙结石患者24h尿成石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彬 张高岳 +1 位作者 颜俊峰 吕伯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8期1381-1383,共3页
目的测定153例草酸钙结石患者24h尿量、尿草酸、尿枸橼酸、尿钙含量、并分析其与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共收集153例草酸钙结石患者的24h尿液,并测定其24h尿量、尿草酸、尿枸橼酸、尿钙的含量,并分析其与... 目的测定153例草酸钙结石患者24h尿量、尿草酸、尿枸橼酸、尿钙含量、并分析其与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共收集153例草酸钙结石患者的24h尿液,并测定其24h尿量、尿草酸、尿枸橼酸、尿钙的含量,并分析其与草酸钙结石形成的相关性。结果153例草酸钙结石患者,低尿量93例(60.7%),高钙尿症27例(17.6%),高草酸尿症98例(64.0%),低枸橼酸尿症121例(79.0%),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24h尿液定量分析比较:男性尿草酸和尿钙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其它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酸钙结石患者常伴有低尿量、高钙尿、高草酸尿、低枸橼酸尿、且男性尿草酸和尿钙水平明显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结石 草酸钙 24h尿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汤在肝豆状核变性治疗中提高24h尿排铜量和改善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徐国存 陈怀珍 +4 位作者 张静 方向 李俊 葛青 李良勇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年第11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观察二巯丙磺酸钠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及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LD)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H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用二巯丙磺酸钠注射液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肝豆汤,疗程8周。结果:... 目的:观察二巯丙磺酸钠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及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LD)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H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用二巯丙磺酸钠注射液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肝豆汤,疗程8周。结果:①观察组有效率达86.1%,明显高于对照组70.0%(P<0.05);②治疗后2组尿排铜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多,观察组治疗后第2~8周的尿排铜量均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P<0.01);③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随着驱铜疗程的延长,改善趋势更为明显(ALT↓、AST↓、ALB↑,P<0.01)。结论:肝豆汤用于HLD的治疗可显著提高24h尿排铜量,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可促进疾病向有利方向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巯丙磺酸钠 还原型谷胱甘肽 肝豆汤 肝豆状核变性 24h尿排铜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Ⅲ期伴高血压病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附80例临床观察报告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志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5期154-155,共2页
目的对80例糖尿病肾病伴有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干预,并与使用硝苯地平地平的40例对照组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观察,了解其对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有... 目的对80例糖尿病肾病伴有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干预,并与使用硝苯地平地平的40例对照组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观察,了解其对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有非常显著下降;而对照组hsCRP无明显变化,24 h尿微量白蛋白反而有显著升高。结论长期应用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CRP)有非常显著下降,进而防止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显示其明显优于钙拮抗剂(CCB)硝苯地平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尿微量白蛋白 尿病肾病患者 高血压病患者 依那普利 临床观察 观察报告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血清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h尿量与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毅斌 刘芸 +2 位作者 林丽梅 高瑾 奚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入院24 h尿量与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治脓毒性休克患儿31例,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监测入院后24 h尿量及各脏器功能。结果:死亡组入院24 h尿量均值与存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功能障碍器官数... 目的:探讨入院24 h尿量与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治脓毒性休克患儿31例,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监测入院后24 h尿量及各脏器功能。结果:死亡组入院24 h尿量均值与存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功能障碍器官数目的增加,入院24 h尿量越低,病死率逐渐升高(P=0.006)。入院24 h尿量可作为脓毒性休克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入院24 h尿量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不良和疾病严重性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脓毒性休克 入院24h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h尿标本留取的温馨提示卡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8
作者 胡竹芳 邓乒翻 +1 位作者 李荣莲 唐林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7期190-190,F0003,共2页
目的探讨24h尿标本留取的温馨提示卡在干部病房优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本科80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观察组的护士在口头交代24h尿标本留取的同时发放给患者一张温馨提示卡,对照组的护士只传统的口头交代... 目的探讨24h尿标本留取的温馨提示卡在干部病房优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本科80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观察组的护士在口头交代24h尿标本留取的同时发放给患者一张温馨提示卡,对照组的护士只传统的口头交代标本的留取。将实施后半年患者标本留取的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标本留取的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4h尿标本留取的温馨提示卡是优质护理服务中增进护患关系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尿标本 温馨提示卡 优质护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与随意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测定对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小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5期66-67,共2页
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最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h尿标本,但是收集24h尿往往因外界影响因素太多,而直接影响结果测定,不易早期发现患者的病情,延误诊断。随意尿测定是目前最常用、最易行的方法。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 尿肌酐 24h尿微量白蛋白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对焦酚红法检测24 h尿液总蛋白的干扰分析
10
作者 杨帆 董丹风 +1 位作者 苏同轩 陆怡德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讨亚硝酸盐对于焦酚红法检测24 h尿液总蛋白的干扰效应,并评估维生素C纠正干扰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7-A3文件,选取24 h尿液总蛋白定量结果为150 mg/L、500 mg/L和1000 mg/L的新鲜尿液标本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亚硝酸盐对于焦酚红法检测24 h尿液总蛋白的干扰效应,并评估维生素C纠正干扰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7-A3文件,选取24 h尿液总蛋白定量结果为150 mg/L、500 mg/L和1000 mg/L的新鲜尿液标本作为对照样本,并配制含不同浓度亚硝酸钠的干扰物样本。利用配对差异实验确认亚硝酸盐的干扰作用,并通过剂量效应实验明确亚硝酸盐浓度与干扰程度的关系。在终浓度为200μg/mL亚硝酸钠存在的情况下,评估不同浓度维生素C纠正干扰的效果。同时收集61例亚硝酸盐阳性和40例亚硝酸盐阴性的临床标本,比较两组标本维生素C纠正前后的相对差值,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配对差异实验中200μg/mL亚硝酸钠对150 mg/L和500 mg/L两个浓度的尿总蛋白测定分别存在-157.8%和-36.2%的相对干扰,显著大于1/2TEa(22%),而对于高浓度1000 mg/L的尿总蛋白虽存在-20.5%的负干扰,但在可接受范围内。剂量效应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尿液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尿总蛋白检测所受负干扰作用亦逐渐增大。在终浓度为200μg/mL亚硝酸钠存在的情况下,添加0.2 mg/mL的维生素C可分别将150 mg/L和500 mg/L的尿总蛋白纠正至148 mg/L(-1.1%)和402 mg/L(-19.5%),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临床标本中亚硝酸盐阳性组通过维生素C纠正产生的相对差值显著高于亚硝酸盐阴性组(P<0.01)。结论亚硝酸盐对于焦酚红法检测尿液总蛋白存在负干扰,尤其是在尿总蛋白150 mg/L情况下,需引起临床实验室的关注。添加0.2 mg/mL维生素C可有效纠正低浓度尿总蛋白标本中亚硝酸盐的干扰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尿总蛋白 亚硝酸盐 干扰分析 维生素C 纠正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糖尿病肾脏病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闫璞 张宁 +1 位作者 李同侠 杜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年第5期413-415,共3页
目的:分析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糖尿病肾脏病中的相关关系及肾小球滤过率和尿白蛋白对其相关性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314例,同时检测患者的24 h尿微量... 目的:分析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糖尿病肾脏病中的相关关系及肾小球滤过率和尿白蛋白对其相关性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314例,同时检测患者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肌酐,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并按肾小球滤过率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进行分组,分析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关系;绘制ROC曲线,判断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分别在30 mg和300 mg时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界点。结果:314例患者总体及按照肾小球滤过率分组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间均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93、0.99、0.85、0.95、0.90;P<0.001。按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分组后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68,0.78;P<0.001。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3.40 mg/mmol·cr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33.34 mg/mmol·cr可作为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30 mg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300 mg的最佳诊断值。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经校正后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二者可经过公式进行相互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尿病肾脏病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利尿治疗后24 h尿量、尿比重、体重情况及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分析
12
作者 王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5期113-115,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利尿治疗后24 h尿量、尿比重、体重情况及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后均开展利尿治疗、护理干预以及健康宣教,依据治疗效果不同将患者分成无效组(5例)、有效组(3...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利尿治疗后24 h尿量、尿比重、体重情况及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后均开展利尿治疗、护理干预以及健康宣教,依据治疗效果不同将患者分成无效组(5例)、有效组(34例)、显效组(43例)。比较82例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尿量、尿比重、体重情况,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尿量、尿比重、体重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24 h尿量(1341.34±270.88)ml/d、尿比重(1.02±0.01)g/ml均高于治疗前的(923.38±236.51)ml/d、(1.00±0.01)g/ml,体重(58.79±7.04)kg低于治疗前的(64.87±7.39)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24 h尿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效组、显效组24 h尿量、尿比重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体重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利尿治疗后能提高24 h尿量、尿比重,降低体重,进而改善心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尿 24 h尿 尿比重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肾灌肠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祁燕 郝拥玲 +1 位作者 李凯利 张婷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68-68,共1页
2005年2月-2006年10月,笔者采用以糖肾灌肠方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6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6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糖肾灌肠方 缬沙坦 早期糖尿病肾病 24h尿微量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不同体位尿蛋白定量检测的日内变异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凯 邱玲 +5 位作者 李雪梅 杨筱 王丹晨 葛增梅 李洪雷 卢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525-527,共3页
目的报道2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随机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ACR)、总蛋白肌酐比(PCR)与24 h尿总蛋白定量(24hUTP)结果不一致的临床案例,并分析患者不同体位时随机尿蛋白的日内变异。方法用多普勒超声确诊2位患者为胡桃夹综合征,留取2位患者... 目的报道2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随机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ACR)、总蛋白肌酐比(PCR)与24 h尿总蛋白定量(24hUTP)结果不一致的临床案例,并分析患者不同体位时随机尿蛋白的日内变异。方法用多普勒超声确诊2位患者为胡桃夹综合征,留取2位患者不同体位(平卧、正常活动)24 h期间所有尿标本,检测ACR、PCR、24hUTP,分析不同体位下ACR、PCR的变异及与24hUTP的一致性。结果平卧期间,2位患者随机尿ACR、PCR和24hUTP均在参考区间内,结果均一致;正常活动期间,2位患者随机尿ACR和PCR都有个别异常升高超出参考区间,24hUTP分别是0.21 g/24 h和0.05 g/24 h,结果严重不一致。结论胡桃夹综合征会引起体位性蛋白尿,从而导致患者随机尿蛋白日内变异较大,出现个别随机尿蛋白与24hUTP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建议患者用晨起第1次尿和24 h尿来监测尿蛋白的排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综合征 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 尿总蛋白肌酐比 24h尿总蛋白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全超 王思宏 肖后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单一治疗,治疗组采用吡咯列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MALB)、空...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单一治疗,治疗组采用吡咯列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MALB)、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24 h MALB、HbA1c均有下降(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24 hMALB(t=2.023)、FPG(t=2.440)、HbA1c(t=2.139)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吡格列酮与缬沙坦联合应用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肾病 吡格列酮 缬沙坦 24h尿微量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伍中 高国胜 翁光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12期1508-1509,共2页
糖尿病肾病(DN)可引起微血管和大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是引起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200μg/min时出现微量蛋白尿(MA),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EDN)。EDN具有可逆性122,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望延缓DN... 糖尿病肾病(DN)可引起微血管和大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是引起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200μg/min时出现微量蛋白尿(MA),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EDN)。EDN具有可逆性122,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望延缓DN进展。黄芪注射液由中药黄芪提取的有效成分精制而成,主要含有皂苷、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肾病 黄芪注射液 肾功能指标 24h尿白蛋白排泄率 大血管疾病 肾功能衰竭 微量蛋白尿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申圣爱 太鸿梅 朴春姬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4期138-138,共1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DN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均根据肾功能和24h尿蛋白定量的不同分别分为早期DN组、临床DN组两个亚组。治疗组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DN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均根据肾功能和24h尿蛋白定量的不同分别分为早期DN组、临床DN组两个亚组。治疗组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0ml加入250ml生理盐水,1次/d,连续14d;对照组静脉滴注灯盏花素注射液25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1次/d,连续14d。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其他治疗方法两组相似。结果和对照组比较,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患者24h尿白蛋白降低(P<0.05),治疗组临床期患者血肌酐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无明显回升。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早期、临床期DN,可减少尿白蛋白和血肌酐,有利于DN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尿病肾病(DN) 24h尿白蛋白 血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令胶囊和凯时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18
作者 张小如 邹毓媚 +1 位作者 吴凌慧 廖益飞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11期668-669,共2页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DM患者主要的死因之一.当临床期DN持续性蛋白尿出现后,DN的进展将难以逆转,故对早期DN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联用凯时注射液和百令胶囊治疗早期DN患者,观察患者治疗...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DM患者主要的死因之一.当临床期DN持续性蛋白尿出现后,DN的进展将难以逆转,故对早期DN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联用凯时注射液和百令胶囊治疗早期DN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 UAER)和尿Ⅳ型胶原(COLⅣ)的变化,探讨联用凯时注射液和百令胶囊对早期DN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肾病 凯时注射液 百令胶囊 疗效观察 联用治疗 肾病(DN) 24h尿白蛋白排泄率 尿病(DM) 微血管并发症 持续性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尿蛋白
19
作者 牛芳桥 徐凡叶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6期151-152,共2页
目的短期内使用静脉注射前列地尔对亚临床糖肾与临床糖肾患者尿蛋白影响。方法收集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每组根据糖尿病肾病演变过程中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再分为两个亚组-亚临床糖肾组,临床糖肾组。治疗组给予... 目的短期内使用静脉注射前列地尔对亚临床糖肾与临床糖肾患者尿蛋白影响。方法收集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每组根据糖尿病肾病演变过程中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再分为两个亚组-亚临床糖肾组,临床糖肾组。治疗组给予静推前列地尔(凯时)10ug/日,连用14天,对照组无此项治疗。其他对血压、血脂、血糖等治疗两组相同。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4h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下降。其中亚临床糖肾组24h尿白蛋白排泄量由治疗前的(191±76)下降为治疗后的(90±53)(P<0.05〉;临床糖肾组24h尿白蛋白排泄量由治疗前的(2855±1791)下降为治疗后的(1634±1093)(P<0.05)。结论前列地尔(凯时)短期应用对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均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肾病尿蛋白 前列地尔 治疗组 24h尿白蛋白排泄量 亚临床 对照组 静脉注射 治疗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SH比值用于库欣综合征诊断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柳华平 冯安萍 陈亚琴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8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峰改变是否可作为库欣综合征(CS)的诊断方法.方法纳入受试者178例,筛选受试者并进行分组,检测午夜和早晨TSH水平.比较TSH比值与普通筛查试验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LDDST)、深夜血清皮质醇和24h尿游离皮...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峰改变是否可作为库欣综合征(CS)的诊断方法.方法纳入受试者178例,筛选受试者并进行分组,检测午夜和早晨TSH水平.比较TSH比值与普通筛查试验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LDDST)、深夜血清皮质醇和24h尿游离皮质醇(UFC)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22例患者诊断为CS(12例典型CS和10例SCS),其余120例患者排除CS.CS患者午夜TSH水平分泌峰值消失,其水平低于非C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H比值(cutoff值1.0)对CS的诊断灵敏度90.9%,特异性95.0%.所有抑郁症患者和 CYP3A4 诱导剂使用者的 TSH 比值均>1.0.结论 TSH比值对CS的诊断效能优于24h尿游离皮质醇和LDD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综合征 TSh昼夜节律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 24h尿游离皮质醇 皮质醇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