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301S育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守海 杜士云 +3 位作者 李成荃 王德正 罗彦长 吴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1999年和 2 0 0 0年分期播栽试验 ,研究了温度对籼型温敏核不育系 2 30 1S自交不育度和花粉败育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 :2 30 1S的育性转换低温敏感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 ,约在抽穗前 17~ 11d ;生长早期的持续高温对其育性... 1999年和 2 0 0 0年分期播栽试验 ,研究了温度对籼型温敏核不育系 2 30 1S自交不育度和花粉败育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 :2 30 1S的育性转换低温敏感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 ,约在抽穗前 17~ 11d ;生长早期的持续高温对其育性表达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导致 2 30 1S自交不育的育性转换和无花粉败育类型转换的起点温度分别是 2 3℃和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温敏核不育 2301s籼型不育系 自交不育 花粉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301 S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夏维陆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4-105,共2页
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301S在安徽巢湖种植,表现米质优,不育性稳定,抽穗整齐,花时早,花期集中,柱头外露率高。针对其特征特性提出了配组组合相应的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 2301s 特征特性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的育性表现与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6
3
作者 彭海峰 邱振国 +3 位作者 陈雄辉 万邦惠 张桂权 陆燕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322-2327,共6页
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是从优质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而来的一个无花粉型光温敏核不育种质资源。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可育-不育-可育”的育性转换,5月初至10月底为稳定不育期。在人控光温条件下,低温诱导其... 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是从优质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而来的一个无花粉型光温敏核不育种质资源。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可育-不育-可育”的育性转换,5月初至10月底为稳定不育期。在人控光温条件下,低温诱导其由不育转为可育需要较长的持续时间,日均温21℃需7d以上,23.5℃需15d以上。细胞学观察表明其无花粉败育主要是由减数分裂时期的异常引起的,表现为小孢子母细胞粘连与液泡化、减数分裂受阻于前期Ⅰ的细线期、进行无丝分裂与异常的胞质分裂,始终没有正常四分体的形成,而是产生大小不同、核数不等的异常细胞,并最终解体消失。其花粉败育特点不同于以往研究过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具有花粉败育时期早而败育彻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 s 花粉 无花粉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4份两系不育系水稻材料籼粳属性鉴定和亲粳特性分析
4
作者 黄建鸿 曾跃辉 +2 位作者 肖长春 杨尚霖 韦新宇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利用籼型两系不育系与广亲和两系不育系或常规粳稻杂交,育成54份两系不育系高代材料。为了筛选籼型亲粳两系不育系,利用22对籼粳特异ILP分子标记对54份供试水稻材料做籼粳属性分析,再将籼稻类型和偏籼类型的两系不育系材料与粳稻测验种... 利用籼型两系不育系与广亲和两系不育系或常规粳稻杂交,育成54份两系不育系高代材料。为了筛选籼型亲粳两系不育系,利用22对籼粳特异ILP分子标记对54份供试水稻材料做籼粳属性分析,再将籼稻类型和偏籼类型的两系不育系材料与粳稻测验种秋光、巴利拉测交。结果表明:54份两系不育系水稻材料中籼稻类型21份,偏籼类型16份,偏粳类型15份,粳稻类型2份。在37份籼稻类型和偏籼类型的两系不育系材料中,9份两系不育系材料与粳稻测验种秋光、巴利拉测交F_1平均结实率>70%,即具籼型亲粳特性,编号分别为2、4、6、10、19、21、23、47、54。利用9个籼型亲粳两系不育系水稻材料分别与偏粳类型恢复系材料R107和R510配组,发现编号2具有较好的粳稻亲和性,配制组合结实率高,每穗总粒数多,属于典型的大穗型品种。编号47与粳稻也有较好的亲和性,配制组合结实率高而且稳定,综合性状较优、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亲粳 不育 粳属性 亲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光温敏两系不育系绿102S(102S)的选育及特性 被引量:6
5
作者 汪婉琳 朱启升 +2 位作者 王士梅 杨前进 张德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442-9442,9488,共2页
[目的]选育及推广优质籼型光温敏两系不育系水稻。[方法]以安湘S为母本,与广亲和籼三系恢复材料L09选(轮回422/78039)杂交,然后在其分离后代中进行选择。[结果]经5年9季,于2003年冬季选出基本稳定的优质抗倒籼型光温敏两系不育系。该不... [目的]选育及推广优质籼型光温敏两系不育系水稻。[方法]以安湘S为母本,与广亲和籼三系恢复材料L09选(轮回422/78039)杂交,然后在其分离后代中进行选择。[结果]经5年9季,于2003年冬季选出基本稳定的优质抗倒籼型光温敏两系不育系。该不育系育性稳定,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在海南可繁性好,早熟,品质优良,抗倒性好。[结论]绿102S(102S)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敏核不育 绿102s 早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M103S的选育与光温反应特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牟同敏 李春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3-218,共6页
以温敏核不育水稻安农S 1为母本 ,以常规高产早籼稻品系 92 15 3为父本进行杂交 ,通过低温选择和人工气候箱鉴定 ,育成了育性转换临界温度 2 3~ 2 4℃的早籼型温敏核不育系M 10 3S。光周期长于 12 .5h ,日平均温度高于 2 4℃ ,可以用... 以温敏核不育水稻安农S 1为母本 ,以常规高产早籼稻品系 92 15 3为父本进行杂交 ,通过低温选择和人工气候箱鉴定 ,育成了育性转换临界温度 2 3~ 2 4℃的早籼型温敏核不育系M 10 3S。光周期长于 12 .5h ,日平均温度高于 2 4℃ ,可以用于制种 ,日平均温度低于 2 3℃ ,可以用于繁殖。光周期长于 13.5h ,日平均温度高于 2 3℃ ,可以用于制种。自然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为日均温 2 3~ 2 4℃ ,耐低温期为 3~ 4d。敏感期为抽穗前的 7~ 14d。播始历期为 5 3~ 79d ,主茎叶片数 10 .0~ 12 .6片。从播种到始穗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分别为14 93.8~ 176 6 .3℃和 733.4~ 10 5 8.3℃。不育期的株高 6 3.6~ 77.5cm ,平均 72 .0cm ,单株有效穗 6 .4~ 12 .0个 ,平均 9.3个 ,穗长 2 0 .9~ 2 2 .7cm ,平均 2 1.2cm ,每穗颖花数 112 .1~ 137.3朵 ,平均 12 2 .3朵。可育期株高 6 5 .7cm ,单株有效穗 7.2个 ,穗长 17.2cm ,每穗总粒数 114 .1粒 ,结实率 4 7.2 3% ,千粒重 31.34g。以M10 3S为母本 ,与 10 0多个早籼品种进行测配 ,杂种表现生育期早、穗大、粒多、千粒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 M103s 光温反应特性 日平均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龄前远缘籼型光温敏不育系玉-1s利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江奕君 林青山 +2 位作者 高云 刘传光 冯道基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36,共2页
以水稻不育系为受体,通过水稻-玉米远缘杂交技术培育出水稻远缘光温敏两用不育系玉-1s。该不育系具有育性转换稳定、不育起点温度低、包颈程度轻、可恢复性好、配合力强的特点。所配组合均表现杂种优势强,株型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 以水稻不育系为受体,通过水稻-玉米远缘杂交技术培育出水稻远缘光温敏两用不育系玉-1s。该不育系具有育性转换稳定、不育起点温度低、包颈程度轻、可恢复性好、配合力强的特点。所配组合均表现杂种优势强,株型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高产稳产,初步显示出远缘杂种优势在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敏不育 玉-1s 利用 水稻 远缘杂种优势 特征特性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颖促进剂RHS_(1)对含粳型血缘籼型不育系开花习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乾龙 李贤勇 +6 位作者 何永歆 蒋刚 朱子超 欧阳杰 管玉圣 熊英 王楚桃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99-1904,共6页
【目的】探究开颖促进剂RHS_(1)对2个含粳型血缘的籼型不育系开花习性的影响,为繁殖制种利用开颖促进剂调控花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含粳型血缘的籼型不育系神农4A和18A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设0.1 mL/L的开颖促... 【目的】探究开颖促进剂RHS_(1)对2个含粳型血缘的籼型不育系开花习性的影响,为繁殖制种利用开颖促进剂调控花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含粳型血缘的籼型不育系神农4A和18A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设0.1 mL/L的开颖促进剂RHS_(1)药剂处理和清水对照(CK),调查对比不同处理供试材料的单穗开花花时动态、单穗开花历期、单穗日开花动态、颖花开颖角度、颖间距、包颈率、柱头外露率及闭颖情况。【结果】开颖促进剂RHS_(1)不仅可提早花时和提高花时集中度,还可提高花期集中度。与CK相比,RHS_(1)处理可使花时提早0.5 h,可使花时集中度(以午前花率衡量)提高3.72%~13.55%;可使花期集中度(以开花历期衡量)提前0.10~4.64 d;但不同材料的花时、花期对RHS_(1)响应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与CK相比,开颖促进剂RHS_(1)对开颖角度、颖间距、柱头外露率、包颈率及闭颖情况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开颖促进剂RHS_(1)在配套使用技术成熟的前提下可作为调节花时的药剂之一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颖促进剂RHs_(1) 含粳血缘的型不 开花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光敏核不育系W9593S的选育 被引量:1
9
作者 牟同敏 杨国才 +2 位作者 马霓 李春海 费震江 《湖北农业科学》 1999年第4期6-8,共3页
1991年春以8902S为母本,以W9056S为父本进行杂交,同年秋季以W7415S为父本进行复交。经过8年南繁北育和人工气候箱筛选鉴定,以及不同生态点的分期播种试验,育成籼型光敏核不育系W9593S。该不育系的育性... 1991年春以8902S为母本,以W9056S为父本进行杂交,同年秋季以W7415S为父本进行复交。经过8年南繁北育和人工气候箱筛选鉴定,以及不同生态点的分期播种试验,育成籼型光敏核不育系W9593S。该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临界光长为13h左右,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为235℃。稳定不育期:在武汉长于60d,在杭州长于30d,在海南长于120d。在武汉的播始历期为108~83d,主茎叶片数158~148片,株高84~94cm,穗长23~24cm,每穗166~173粒。柱头紫色,外露率7929%。中抗白叶枯病,感稻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光敏核不育 W9593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不育特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邱振国 彭海峰 +1 位作者 陈雄辉 万邦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50,共9页
【目的】籼S是由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株选育而成的新型无花粉温敏核不育水稻,对籼S的不育特性遗传进行初步分析,为该品种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将籼S与多个常规稻进行杂交,调查杂交后代F1... 【目的】籼S是由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株选育而成的新型无花粉温敏核不育水稻,对籼S的不育特性遗传进行初步分析,为该品种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将籼S与多个常规稻进行杂交,调查杂交后代F1、正反交F1、F2、BCF1育性,并分析F2不育株禾蔸的不育特性。【结果】籼S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5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为稳定不育期,不育期较培矮64S长近2个月;籼S的温敏核不育性可以被不同类型常规稻品种恢复,且恢复度较高,说明控制其不育性的基因为隐性遗传;各正、反交花粉可育率及套袋自交结实率差异均不显著,表明籼S的不育性遗传与细胞质无关;绝大多数F2代群体不育株数与可育株数比值符合1∶3,育性不仅呈非连续分布,且可育株、不育株基本表现为极端分离,13个BCF1代群体不育株数与可育株数比值均符合1∶1,表明籼S的不育性遗传受1对主效基因控制;F2不育株禾蔸育性转换与籼S相似,最终均表现为无花粉型败育,且均具有温敏性。【结论】籼S不育性属于隐性遗传,由核基因控制,其不育性基本符合1对主效基因的遗传模式,且其无花粉型败育方式及温敏性能在杂交后代中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 不育特性 无花粉 水稻 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背景对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杂交后代不育性表达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邱振国 彭海峰 +1 位作者 陈雄辉 万邦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2-287,共6页
将无花粉型温敏核不育系籼S与不同父本杂交,在籼S不育期内调查F2和BC1F2育性分离.结果表明:8个组合F2及BC1F2群体不育株数∶可育株数均符合1∶3,符合1对主效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无花粉败育方式可以稳定遗传,但遗传背景会对出现无花粉败... 将无花粉型温敏核不育系籼S与不同父本杂交,在籼S不育期内调查F2和BC1F2育性分离.结果表明:8个组合F2及BC1F2群体不育株数∶可育株数均符合1∶3,符合1对主效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无花粉败育方式可以稳定遗传,但遗传背景会对出现无花粉败育的时间产生影响;各组合F2不育株的不育期长短及可育期育性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且各组合不同单株间也存在差异;13个组合的不育株不育期长短与可育期育性的相关性差异较大,其中,籼S/金华占、籼S/籼黄占、籼S/新小占、籼S/野绿占、籼S/密粒早占等5个组合达到显著负相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水稻 无花粉 s 不育性表达 遗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温敏核不育系“莲9S”的选育与应用
12
作者 邹国兴 尹建华 +3 位作者 潘熙淦 揭银泉 彭志勤 熊运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莲9S"是通过高海拔、低温、长日照加压筛选而育成的高蛋白籼型低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23 1℃,在江西稳定不育期达70d以上,利用冷水串灌繁殖自交结实率在50%以上。所配组合杂一代抽穗期倾短亲,且有苗期耐寒、米质优... "莲9S"是通过高海拔、低温、长日照加压筛选而育成的高蛋白籼型低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23 1℃,在江西稳定不育期达70d以上,利用冷水串灌繁殖自交结实率在50%以上。所配组合杂一代抽穗期倾短亲,且有苗期耐寒、米质优和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敏核不育 自交结实率 冷水串灌 性转换 高海拔 加压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的生育特性研究
13
作者 邱振国 彭海峰 +2 位作者 陆燕朋 万邦惠 陈雄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928-1929,共2页
在广州市人控光温条件下的研究表明,籼S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正常的播始历期最长104 d,最短为71 d,籼S播始历期的变化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籼S具有明显的感光性,光长对播始历期的影响有所不同,第一光周期的光长对播始历期的影... 在广州市人控光温条件下的研究表明,籼S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正常的播始历期最长104 d,最短为71 d,籼S播始历期的变化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籼S具有明显的感光性,光长对播始历期的影响有所不同,第一光周期的光长对播始历期的影响较第二光周期要大;以籼S为母本杂交F1的播始历期绝大多数比籼S短,且与父本更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 无花粉 s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皖2305S的选育
14
作者 杜士云 吴爽 +2 位作者 王守海 王辉 徐广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7期43-45,共3页
皖2305S是以水稻光温敏核不育中间品系2301S/CBB23F 14为母本,与自育品系1892S/3401F 6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含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不育起点温度低,不育性稳定,易繁殖制种,配合力好,在合肥自然条件下稳定不育... 皖2305S是以水稻光温敏核不育中间品系2301S/CBB23F 14为母本,与自育品系1892S/3401F 6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含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不育起点温度低,不育性稳定,易繁殖制种,配合力好,在合肥自然条件下稳定不育期为30 d,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技术鉴定,所配组合2305S/华占进入湖北省早熟中稻区域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 2305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盐582S的选育及应用
15
作者 唐红生 姚立生 +5 位作者 孙明法 严国红 朱国永 王爱民 何冲霄 任仲玲 《中国种业》 2010年第2期52-53,共2页
盐582S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籼型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稻米品质优、抗病性强、熟期适中、制繁种产量高,所配制杂交稻组合杂种优势强、综合性状突出等特点.是... 盐582S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籼型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稻米品质优、抗病性强、熟期适中、制繁种产量高,所配制杂交稻组合杂种优势强、综合性状突出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籼型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敏核不育 光温敏两用核不育 农业科学研究所 应用 江苏沿海地区 不育起点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885 S的选育 被引量:2
16
作者 向关伦 杨占烈 +3 位作者 甘雨 黄宗洪 潘建慧 郭慧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1-103,共3页
885 S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经611 S//360 S/旱52-2(F4)杂交、复交选育而成的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具有株型松散适中,不育起点温度23.5℃,育性稳定,可繁性好等特点,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性好,于2013年8月经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 885 S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经611 S//360 S/旱52-2(F4)杂交、复交选育而成的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具有株型松散适中,不育起点温度23.5℃,育性稳定,可繁性好等特点,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性好,于2013年8月经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配组的两系杂交稻两优6785于201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4004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 885 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光温敏两系不育系W98S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道田 于学奎 +6 位作者 王宗启 黄建华 李延民 单秀林 罗干 王桂琼 张德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22-23,37,共3页
W98S具有综合性状优良、花期较长、不育性稳定、不育期较长、配合力强等优点。该不育系适合配制广适、优质、高抗、超高产杂交稻组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不育 W98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资源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绵9S的选育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志 吴凡 +3 位作者 唐益文 李乾安 赵德明 黄湘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1-14,共4页
绵9S是绵阳市农科所杂交选育的新资源实用型两用核不育系。它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23℃以下)、光敏温度范围较宽(27℃以下)、不育期长 (在四川绵阳为55天以上)、配组组合优势强等特点。经西南农业大学人工气候箱鉴定,23℃/14.5小时的低... 绵9S是绵阳市农科所杂交选育的新资源实用型两用核不育系。它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23℃以下)、光敏温度范围较宽(27℃以下)、不育期长 (在四川绵阳为55天以上)、配组组合优势强等特点。经西南农业大学人工气候箱鉴定,23℃/14.5小时的低温日和28℃的高温短日处理,花粉败育度和套袋自交不育率均达100% ;在绵阳、峨嵋山的万年寺、宜宾、内江等地分期播种, 7月中下旬始穗基本处于无花粉型, 9月20日左右开始转可育; 在海南省陵水县短光照下, 9月下旬至次年3月均可育, 结实率60%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用核不育 起点温度 绵9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两用核不育系F131S的选育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瑞祥 李土明 +6 位作者 廖家槐 康一华 张红林 赖莉娟 张祖清 谢士君 彭东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籼型两用核不育系F131S,是用安农S-1与密籼广陆矮杂交,从F_2代起采用定向单株选择法育成的。初步确认F131S属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是早籼早熟类型。不育期育性稳定,不育期长达80d以上,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 籼型两用核不育系F131S,是用安农S-1与密籼广陆矮杂交,从F_2代起采用定向单株选择法育成的。初步确认F131S属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是早籼早熟类型。不育期育性稳定,不育期长达80d以上,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农艺性状整齐一致,开花习性较好,异交结实率和自交结实率都较高;配合力强,配组优势明显优于三系杂交水稻,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用 不育 杂交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宣F116S的特征特性及应用研究
20
作者 曹新国 黄一飞 胡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1期10759-10759,10766,共2页
[目的]分析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宣F116S(Orza sativa L.)的特征特性及应用价值。[方法]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宣F116S是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10年利用宣69S为母本、培矮64S为父本杂交选择育成的,2011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为充分了解其特... [目的]分析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宣F116S(Orza sativa L.)的特征特性及应用价值。[方法]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宣F116S是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10年利用宣69S为母本、培矮64S为父本杂交选择育成的,2011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为充分了解其特征特性,在选育鉴定过程中,采用分期播种试验和相关指标测试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宣F116S育性稳定,花粉镜检以无花粉败育为主,败育率99.98%,套袋自交结实率100.00%;开花习性较好,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较高,繁殖制种产量高,配合力强。[结论]宣F116S适合配制早熟和中熟杂交中籼组合,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加强优质原种繁育、优选父本配组和配套安全生产技术,有利于不育系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宣F116s 温敏核不育 特征特性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