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压下不同新型清洁气体灭火剂抑灭21700型锂离子电池火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贺元骅 沈俊杰 王海斌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3-58,共6页
为探究在航空运输低压环境下Novec1230(全氟己酮)和2-BTP(2-溴-3,3,3三氟丙烯)2种新型清洁气体灭火剂扑灭和抑制空运锂离子电池火的效果,基于动压变温实验舱,自主设计了适用于气体灭火剂的实验灭火装置;在40,60,80 kPa 3种环境压力梯度... 为探究在航空运输低压环境下Novec1230(全氟己酮)和2-BTP(2-溴-3,3,3三氟丙烯)2种新型清洁气体灭火剂扑灭和抑制空运锂离子电池火的效果,基于动压变温实验舱,自主设计了适用于气体灭火剂的实验灭火装置;在40,60,80 kPa 3种环境压力梯度下开展灭火实验,分析了施加2种灭火剂前后锂电池表面温度变化和灭火过程中的实验现象。结果表明:低压下2-BTP和Novec1230均能有效降低锂离子电池火焰中自由基浓度,快速扑灭明火;2-BTP的降温和抑制温升效果明显优于Novec1230,能更好地抑制锂电池之间的连锁热失控。研究结果可为新一代机载灭火剂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低压条件 21700型锂离子电池 Novec1230灭火剂 2-BTP灭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失控条件下21700型锂离子电池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郭君 王海斌 贺元骅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38,M0004,共8页
针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引发的民航运输安全问题,利用自主设计的试验平台,以21700型三元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荷电状态(SOC)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危险特性,包括表面温度、开路电压、电池内阻与质量损失。研究结果表明:21700型单... 针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引发的民航运输安全问题,利用自主设计的试验平台,以21700型三元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荷电状态(SOC)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危险特性,包括表面温度、开路电压、电池内阻与质量损失。研究结果表明:21700型单体锂离子电池比18650型锂离子电池额定容量增加了35%,能量密度提高了20%,若出现热安全问题时会更加危险。随着SOC的增加,21700型锂离子电池发生初爆与燃爆的时间间隔缩短。当SOC为20%时,初爆与燃爆时间间隔最长,为471 s;当SOC为40%、60%、80%和100%时,初爆与燃爆时间间隔分别缩短2.5%、18.0%、26.5%和34.0%。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过程中的表面温度峰值、温升速率与质量损失均随着SOC的增加而增加。锂离子电池在不同荷电状态下发生热失控时,开路电压和电池内阻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700型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荷电状态 开路电压 电池内阻 质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热特性分析与优化
3
作者 董晨晖 杨斌 +4 位作者 乔志军 温浩伟 乔乐帅 陆雨晗 阮殿波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9,共10页
为探究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结构设计对内部产热的影响,本文以超快充锂离子软包电池(正极为622型镍钴锰酸锂,负极为软/硬碳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电池单体的三维电化学-热耦合模型,揭示了不同极耳位置、长宽比大小对电池热特性的影响,... 为探究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结构设计对内部产热的影响,本文以超快充锂离子软包电池(正极为622型镍钴锰酸锂,负极为软/硬碳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电池单体的三维电化学-热耦合模型,揭示了不同极耳位置、长宽比大小对电池热特性的影响,并基于最优结构方案进行尺寸优化。结果表明:当正、负极片的长宽比大于2.62,极耳同侧分布时具有更低的热效应;在不同长宽比下,正、负极耳关于电芯域中心对称时电池温度的均匀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型锂离子电池 结构优化 电化学热耦合模型 产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型锂离子电池的球头压痕对其安全性研究
4
作者 杨斌 杨军 +3 位作者 徐浪 温浩伟 刘登锋 阮殿波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90-3099,共10页
电池受局部挤压是造成汽车碰撞引发热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揭示电容型锂离子电池在受到局部压痕时的失效机理,本工作以正极为镍钴锰酸锂@活性炭复合材料、负极为软碳/石墨复合材料体系的电容型18650锂离子电池进行球头压痕实验,探究... 电池受局部挤压是造成汽车碰撞引发热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揭示电容型锂离子电池在受到局部压痕时的失效机理,本工作以正极为镍钴锰酸锂@活性炭复合材料、负极为软碳/石墨复合材料体系的电容型18650锂离子电池进行球头压痕实验,探究电池失效过程及温度演变规律,并讨论SOC、压痕位置对电池安全的影响以及受损电池的安全隐患。结果表明,峰值载荷数据随着SOC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内短路变形量随SOC增大而逐渐降低;靠近电池正极一端受到损伤时更易引发热失控现象,且损伤的面积增加,温度也随之更高。当压痕深度达到临界值时,电池在径向出现层间屈曲弯折与裂纹、轴向极片出现破损现象,电池嵌锂脱锂能力大幅下降,自放电现象严重。本工作为电池的短路位置和易破坏区域提供有效参考,为电池包的安全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极耳 电容型锂离子电池 球头压痕 热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模组热失控传播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龙 张振东 +3 位作者 盛雷 朱亚宁 朱泽华 呼延吉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532,共8页
为了提升电池热安全和汽车可靠性,开展电池模组热失控传播研究。针对圆柱形21700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传播特性,通过实验研究了电池荷电状态、单体间距等因素对21700锂离子电池模组多维度热失控传播行为的影响。发现电池热失控轴向传播要... 为了提升电池热安全和汽车可靠性,开展电池模组热失控传播研究。针对圆柱形21700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传播特性,通过实验研究了电池荷电状态、单体间距等因素对21700锂离子电池模组多维度热失控传播行为的影响。发现电池热失控轴向传播要快于径向。在电池满电状态,间距2.0 mm时,热失控轴向传播要比径向快97 s,并且随着电池电量的降低和间距的增大,热失控传播速度变慢。在电池间距为2.0 mm时,30%和50%荷电状态分别是轴向和径向电池的安全荷电状态。在电池满电状态时,6.0 mm和4.0 mm分别是轴向和径向电池的安全距离。研究结果可为电池的存储、运输以及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设计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700离子电池模组 热失控传播 多维度 荷电状态 电池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膜对18650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高洪森 龚金保 +1 位作者 韩恩山 高俊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用4种隔膜制作了18650型锂离子电池,并测试了电池的安全性能(150℃热箱、冲击和过充实验)和电性能(倍率和循环性能)。隔膜的孔隙率大、熔融温度高,电池的150℃热箱安全性能坚持时间就短,而2C、12 V过充安全性能和倍率放电性能更好。孔... 用4种隔膜制作了18650型锂离子电池,并测试了电池的安全性能(150℃热箱、冲击和过充实验)和电性能(倍率和循环性能)。隔膜的孔隙率大、熔融温度高,电池的150℃热箱安全性能坚持时间就短,而2C、12 V过充安全性能和倍率放电性能更好。孔隙率值合适(约45%)和孔径均匀的隔膜,能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膜 18650型锂离子电池 安全性能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容量型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社军 张苗 +3 位作者 侯贤华 王洁 李敏 刘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74,共7页
硅基负极材料由于具有高容量而被广泛研究,该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低的循环寿命和初始库仑效率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在作者多年从事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硅基负极材料的工作原理,回顾了Si负极在脱/嵌锂过程中... 硅基负极材料由于具有高容量而被广泛研究,该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低的循环寿命和初始库仑效率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在作者多年从事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硅基负极材料的工作原理,回顾了Si负极在脱/嵌锂过程中的晶体结构、表面/界面的变化以及提高其电化学性能的方法,讨论了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材料 负极材料 高容量型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镍NCA811正极的21700锂离子电池在某装备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淼 王晓丹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4-1019,共6页
武器装备对储能电源的需求越来越向着更高比能量、极端温度条件、高抗力学等苛刻的应用要求发展。采用基于高镍NCA体系且已商业化应用的圆柱形21700锂离子电池作为对象,针对具体的实际应用工况,研究了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在某装备上应用... 武器装备对储能电源的需求越来越向着更高比能量、极端温度条件、高抗力学等苛刻的应用要求发展。采用基于高镍NCA体系且已商业化应用的圆柱形21700锂离子电池作为对象,针对具体的实际应用工况,研究了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在某装备上应用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圆柱形21700锂离子电池在电性能、极端温度条件、抗力学性能及安全性上均满足应用指标要求,可以用作该装备的储能电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形21700离子电池 高镍正极 极端温度 抗力学性能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组脉冲功率能力的估计
9
作者 朱聪 吕江毅 李兴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8-302,共5页
为估计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组的脉冲功率能力,首先基于多孔电极和浓溶液理论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模型,以便根据电池充放电电流和运行温度预测电池端电压的变化,并估计锂离子电池组当前状态下可接受的最大脉冲充放电功率。然后为验证... 为估计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组的脉冲功率能力,首先基于多孔电极和浓溶液理论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模型,以便根据电池充放电电流和运行温度预测电池端电压的变化,并估计锂离子电池组当前状态下可接受的最大脉冲充放电功率。然后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Arbin台架上分别测量了3.6V/8A.h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等级电流下进行10s脉冲充放电时电池端电压的动态响应过程,和144V/8A.h锂离子电池组在不同SOC和温度下可接受的10s最大脉冲充放电功率。试验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脉冲充放电时间大于1s后,电池端电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电池组10s最大脉冲充放电功率估计值的相对误差不超过±3%。最后采用电化学模型分析了负极孔隙率对电池脉冲功率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型锂离子电池 多孔电极 动态响应 脉冲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况下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热特性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胡言庆 杨斌 +3 位作者 王宇作 杨军 刘登锋 阮殿波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8,共8页
本文针对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热失控问题,以21700圆柱型锂离子电池为实验对象,采用混合功率脉冲特性(HPPC)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温度、电流、荷电状态)内阻的变化趋势,并分别建立了基于温度、电流参数的Rint、... 本文针对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热失控问题,以21700圆柱型锂离子电池为实验对象,采用混合功率脉冲特性(HPPC)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温度、电流、荷电状态)内阻的变化趋势,并分别建立了基于温度、电流参数的Rint、Thevenin与双极化(DP)电路模型及电热耦合模型。借助Fluent仿真技术,进行了不同模型的验证,对比了不同放电倍率下模型仿真与实测温升的拟合精度。同时,实现了不同倍率下电池热行为的研究,为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温度预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PC 功率型锂离子电池 电路模型 电热耦合模型 内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联 吴锋 吴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磁控溅射和脉冲激光沉积制膜技术在薄膜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研究;对制膜新工艺及新型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认为现阶段新型材料LiFePO_4有希望成为薄膜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首选,并展望了薄膜型锂...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磁控溅射和脉冲激光沉积制膜技术在薄膜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研究;对制膜新工艺及新型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认为现阶段新型材料LiFePO_4有希望成为薄膜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首选,并展望了薄膜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型锂离子电池 正极薄膜材料 溅射 脉冲激光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650型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聪 陈龙 张兴娟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0,共4页
特斯拉汽车动力电池组多由18650型锂离子电池组成。在常温常压无热控条件下,用8只松下18650型锂离子电池开展循环试验,对容量、能量和充放电时间随循环次数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找出影响电池一致性因素建立量化模型。试验进行中,在... 特斯拉汽车动力电池组多由18650型锂离子电池组成。在常温常压无热控条件下,用8只松下18650型锂离子电池开展循环试验,对容量、能量和充放电时间随循环次数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找出影响电池一致性因素建立量化模型。试验进行中,在250~300次循环间,8节电池性能出现了差异;500次循环后性能差别更明显,其中6节电池已经无法正常循环。将试验结果与使用特斯拉电池管理系统的同型电池测试数据比较,发现管理系统能使电池寿命极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650型锂离子电池 一致性 充电方式 热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型锂离子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官亦标 沈进冉 +1 位作者 李康乐 徐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5期799-806,共8页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的能量密度,而超级电容器则以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为突出优势。电容型锂离子电池是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中加入部分电容炭材料,在不显著降低能量密度的情况下,大幅度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功率特性和循环寿命,从而实现电容...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的能量密度,而超级电容器则以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为突出优势。电容型锂离子电池是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中加入部分电容炭材料,在不显著降低能量密度的情况下,大幅度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功率特性和循环寿命,从而实现电容与电池技术的融合。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在电容型锂离子电池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主要的电容型锂离子电池体系及其性能特点,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型锂离子电池 正极 活性炭 能量密度 功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针刺安全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登锋 杨军 +2 位作者 胡言庆 杨斌 阮殿波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21,共8页
为揭示电动汽车用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针刺安全特性,针对18650、21700功率型锂离子电池,通过搭建电池针刺特性试验平台,借助基于电池内、外电路电子流向的经典内短路模型,探究了不同荷电状态(SOC)、针刺速度、刺针直径以及电池尺寸等关... 为揭示电动汽车用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针刺安全特性,针对18650、21700功率型锂离子电池,通过搭建电池针刺特性试验平台,借助基于电池内、外电路电子流向的经典内短路模型,探究了不同荷电状态(SOC)、针刺速度、刺针直径以及电池尺寸等关联影响因子对电池针刺安全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荷电状态越高、针刺速度越快、刺针直径和电池尺寸越大时,电池针刺热失控的发生风险越高;当18650、21700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分别在40%、20%范围内时,电池具有较好的针刺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型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针刺 安全容量 短路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650型锂离子电池模组的液冷散热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霏霏 李坚强 +1 位作者 潘登辉 秦武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37,共5页
为改进动力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以18650型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设计“S”形液冷管道散热结构。在混合功率脉冲特性(HPPC)内阻测试的基础上建立电池模组热模型,用STAR-CCM+软件仿真分析冷却液流速、通道数量、流体流向和液冷管连接方式... 为改进动力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以18650型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设计“S”形液冷管道散热结构。在混合功率脉冲特性(HPPC)内阻测试的基础上建立电池模组热模型,用STAR-CCM+软件仿真分析冷却液流速、通道数量、流体流向和液冷管连接方式对散热性能的影响。散热效果不会随着流速的增加而无限提升,在流速增大到0.50 m/s时,模组的最高温度稳定在28.20℃;通道数量对散热性能的影响很小,四通道的最高温度仅比一通道下降0.10℃;流体流向可以促进散热,相邻流道采用不同流向(ABAB流向)相比四个流道采用单一流向(AAAA流向)可使最高温度下降2.30℃;相比于串联结构,采用液冷通道并联结构时,最高温度仅降低0.10℃,但流体最大压降可下降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650型锂离子电池 STAR-CCM+ “S”形液冷管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型AUV锂离子电池系统设计研究
16
作者 何巍巍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5,共5页
中型AUV具有续航力强、载荷量大等优势,在长航程科学观测、大载荷搭载等任务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某中型AUV的任务需求和指标进行锂离子电池系统设计,基于21700圆柱电芯,对电池成组方案、焊接工艺、电路设计和BMS设计等进行研... 中型AUV具有续航力强、载荷量大等优势,在长航程科学观测、大载荷搭载等任务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某中型AUV的任务需求和指标进行锂离子电池系统设计,基于21700圆柱电芯,对电池成组方案、焊接工艺、电路设计和BMS设计等进行研究,并进行了相关性能测试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21700圆柱电池在中型AUV锂离子电池系统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AUV 离子电池系统 21700圆柱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650型锂离子电池注液及浸润效率的改善
17
作者 张顺 王浩 +1 位作者 王莎莎 张超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4-577,共4页
测量干区尺寸来判定电解液的浸润效果;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谱(EDX)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电池正极片,示踪磷(P)元素的分布,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在不改变18650型锂离子电池设计参数的基础上,采用无纺布材质的上垫片替换... 测量干区尺寸来判定电解液的浸润效果;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谱(EDX)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电池正极片,示踪磷(P)元素的分布,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在不改变18650型锂离子电池设计参数的基础上,采用无纺布材质的上垫片替换塑料上垫片和改善注液气压的方式,加快电解液注入和浸润,提升电解液的浸润效率。无纺布的上垫片能增加电解液进入通道,提升注液效率,干区尺寸减小64%;高正压和高负压都能较好地促进电解液浸润,电解液完全浸润电极片仅需2.0~2.5 h,缩短静置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650型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干区 浸润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电极力学特性研究
18
作者 温浩伟 陆雨晗 +5 位作者 董晨晖 乔乐帅 李文州 杨斌 乔志军 阮殿波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5,共8页
以功率型18650锂离子电池的电极为研究对象,借助拉伸测试方法,探究了不同应变率与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对电极力学行为的影响,并基于此建立了相应的电极力学本构模型。结果表明:电极均呈各向异性,且具有较强的应变率效应。正... 以功率型18650锂离子电池的电极为研究对象,借助拉伸测试方法,探究了不同应变率与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对电极力学行为的影响,并基于此建立了相应的电极力学本构模型。结果表明:电极均呈各向异性,且具有较强的应变率效应。正极的力学性能不会随SOC的变化而改变,软碳负极因在不同嵌锂深度下微观形变较小,未发生力学行为的变化,而石墨负极却因不同嵌锂深度下的膨胀而引起不同的力学现象。研究结果可为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结构设计和安全防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型锂离子电池 电极 力学性能 力学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耳位置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莫治波 梅金辉 +1 位作者 刘仲文 刘小安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58-260,共3页
计算不同极耳位置对正负极集流体积分欧姆热量的影响,推导集流体热等效欧姆电阻的计算公式。极耳在极片中间时,集流体内阻仅为在一侧时的1/4。将极耳由侧边改到中间,18650型锂离子电池的交流内阻由29.37 mΩ降至14.3mΩ,常温下5 C的放... 计算不同极耳位置对正负极集流体积分欧姆热量的影响,推导集流体热等效欧姆电阻的计算公式。极耳在极片中间时,集流体内阻仅为在一侧时的1/4。将极耳由侧边改到中间,18650型锂离子电池的交流内阻由29.37 mΩ降至14.3mΩ,常温下5 C的放电电压平台提高0.157 V,且温升降低8.4℃,但对低温放电性能、常温下较小倍率循环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阻 集流体 18650型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车锂离子电池参数测定及水冷仿真 被引量:5
20
作者 田玉冬 李飞泉 +1 位作者 徐志龙 黎教盛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5-269,共5页
对18650型锂电子电池的比热容和在0.5 C放电下的发热功率进行测定,测得电池的比热容为995 J/kg·℃,电池发热功率随着荷电状态(SOC)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实验和仿真的数据对比,验证参数测定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对0.5~2.0 C放电下... 对18650型锂电子电池的比热容和在0.5 C放电下的发热功率进行测定,测得电池的比热容为995 J/kg·℃,电池发热功率随着荷电状态(SOC)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实验和仿真的数据对比,验证参数测定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对0.5~2.0 C放电下电池的发热功率进行测定。对电池组进行热管理,采取沿着电池轴向铺设水冷管的方法进行散热,通过ANSYS仿真平台发现:在极端条件下水冷的最佳参数为水温25℃,流速10 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650型锂离子电池 发热功率 水冷参数 电动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