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6
1
作者 谢迪斌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3,共11页
在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的要求下,习近平提出了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任务。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这一系统工程,应该遵循三重逻辑,即社会... 在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的要求下,习近平提出了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任务。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这一系统工程,应该遵循三重逻辑,即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现实需要的时代逻辑、本土融入的文化逻辑。在三重逻辑的约束下,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才能沿着正确的路径与方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维武 《哲学分析》 2010年第4期56-70,192,共16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着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困难性。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研究视域上作出一个大的转换,即从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20世纪中国哲学主潮之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着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困难性。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研究视域上作出一个大的转换,即从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20世纪中国哲学主潮之一,通过参与创造中国哲学的现代形态与现代传统,通过与20世纪中国哲学诸思潮的相激互融,通过转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哲学内核,进入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成为了20世纪中国哲学的有机内容,并为广大中国人民所接受和认同。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取得了作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笔者的这些思考与探索,得到了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陶德麟教授的鼓励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陶德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20世纪中国哲学的视域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维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5年第1期196-201,共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尽管近二十年来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有待拓展之处。其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目前的研究视域还嫌狭隘,缺乏一种更为广阔的研究视域。具体地说,我们的研究工作,往往局限于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尽管近二十年来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有待拓展之处。其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目前的研究视域还嫌狭隘,缺乏一种更为广阔的研究视域。具体地说,我们的研究工作,往往局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视域,只考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发展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中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思想 哲学问题 本体论 研究视域 哲学思潮 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21世纪哲学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
4
作者 孙显蔚 《理论视野》 2002年第2期22-24,共3页
21世纪哲学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1月29日在北京大学召开,1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学者对21世纪的哲学创新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创新;何为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 21世纪哲学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1月29日在北京大学召开,1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学者对21世纪的哲学创新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创新;何为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如何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方法和态度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最有生命力的学说,其根源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求实创新的革命风格。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创新 学术研讨会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1世纪 与时俱进 生长点 新形态 问题展开 生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问题研究
5
作者 朱传棨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2年第1期206-212,共7页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21世纪发展,探索和掌握它发展的规律性.就自然要回顾它发展的历史.研究它发展的本质,以及探寻它发展的未来趋势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不是一帆风顺、胜利前进的,其中也有它的挫折和失误。但...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21世纪发展,探索和掌握它发展的规律性.就自然要回顾它发展的历史.研究它发展的本质,以及探寻它发展的未来趋势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不是一帆风顺、胜利前进的,其中也有它的挫折和失误。但这不是它本身逻辑发展的必然遭遇,而是由于人们未能正确的把它的原理原则同具体时代和现实实践结合起来,反而采取了教条主义的或修正主义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问题研究 科学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实践 时代精神 修正主义 新发展 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今中国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制度优势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正礼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32,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集中统一的领导核心、人民民主的群众根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民族团结的稳定政局等确保了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集中统一的领导核心、人民民主的群众根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民族团结的稳定政局等确保了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基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盘行动、按劳分配为主和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奠定了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基础、"二为""双百"等文艺方针、文化事业产业管理的价值引导厚植了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共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导向、社会事业的普惠定位、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全新格局打造了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道路与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高端论坛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田玉珏 《理论视野》 CSSCI 2020年第9期93-94,共2页
2020年8月23日,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共同举办了“中国道路与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高端论坛。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13位专家作了主题发言,... 2020年8月23日,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共同举办了“中国道路与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高端论坛。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13位专家作了主题发言,近300位学者参加了论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中国道路 中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被引量:2
8
作者 秦宣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共1页
今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完成总书记提出的任务,继续发... 今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完成总书记提出的任务,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 21世纪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中国马克思主义 历史 继续发展 理论创新 总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历史民族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曙光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8,共12页
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主导这一进程的伟大民族,堪称“世界历史民族”。引领人类的精神成长和思想进步,这是世界历史民族的理论使命。以“世纪”为尺度定位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马克思主义跨越三个世纪,能够作为马... 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主导这一进程的伟大民族,堪称“世界历史民族”。引领人类的精神成长和思想进步,这是世界历史民族的理论使命。以“世纪”为尺度定位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马克思主义跨越三个世纪,能够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纪形态、主干形态载入史册往往是世界历史民族的权利。一个理论冠名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策源地必须是世界历史民族,研究对象必定是世界伟大样本,理论成果必定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中国进入新时代,标志中华民族上升为世界历史民族,中国具有绝对权利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纪元。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世界历史意义——在解码中国样本的过程中关注人类共同难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开启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新向度,在改变中国的过程中承载影响世界的新使命。中国在全世界举起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意味着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特定历史阶段,担负起推动人类精神成长、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世界历史使命,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之再度青春化、中华民族之再度青春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民族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代新形态——中国创新的哲学奠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东 《理论视野》 CSSCI 2011年第2期19-21,共3页
21世纪哲学创新,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目标是什么呢?这不应当仅仅是个别原理、个别范畴、个别提法的细微末节变化,而需要做出富于时代精神的大发展、大创新,面向新世纪,创造新智慧,创造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新形态,实现马克... 21世纪哲学创新,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目标是什么呢?这不应当仅仅是个别原理、个别范畴、个别提法的细微末节变化,而需要做出富于时代精神的大发展、大创新,面向新世纪,创造新智慧,创造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新形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代化、系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哲学创新 现代化 形态 21世纪 时代精神 个别 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趋势和特点
11
《理论视野》 2001年第5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21世纪 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趋势 世界观 开放化 系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下创新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三重维度
12
作者 孙泽海 王维国 《榆林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创新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要实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就要从时代任务,现实依据,实践路径三个维度进行把握。首先要明确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任务:这在于在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过程... 创新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要实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就要从时代任务,现实依据,实践路径三个维度进行把握。首先要明确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任务:这在于在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过程中实现自身理论的创新发展,巩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其次要认识到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现实需求:这是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实现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占领意识形态高地的必然要求;最后要找到创新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向度,这在于:克服发展的路径依赖,牢固树立理论自信;把握时代发展脉搏,赋予鲜明时代气息;加强文明的交流互鉴,把握世界的发展走势;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现实问题。全面辩证地把握创新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三重维度,对在新时代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重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都市问题研究
13
作者 王海锋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2,共4页
伴随着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发展,都市日益成为人类聚集和生活的空间。现代化都市的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资源的集中和生活方式的便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都市的规模化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 伴随着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发展,都市日益成为人类聚集和生活的空间。现代化都市的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资源的集中和生活方式的便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都市的规模化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例如,环境污染、居住困难、交通拥堵等城市病。那么,如何才能让都市成为人类诗意栖居的家园,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需要哲学科学工作者作出应有的贡献,即以理论的方式探讨都市问题,探寻思想变革和观念解放的方法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实批判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图谱、价值意蕴与实践原则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永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共5页
“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原创的中国概念,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彰显着独特的价值蕴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改写资本逻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世界文明注入了新的时... “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原创的中国概念,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彰显着独特的价值蕴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改写资本逻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世界文明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为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建构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一项艰巨的持久性工程,必须遵循科学的实践原则。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坚持问题导向,把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方向;坚持开放创新,永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与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 被引量:2
15
作者 俞思念 周强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8,72,共5页
进入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一个艰难的重新探索时期,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蓬勃生机成为社会主义的旗帜和走向不同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志。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者只能提出适应客观条件的政治主张,按照其既定历史条件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进入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一个艰难的重新探索时期,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蓬勃生机成为社会主义的旗帜和走向不同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志。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者只能提出适应客观条件的政治主张,按照其既定历史条件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将构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景观,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在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延伸。就社会主义实践在未来发展的走向来看,个性比共性更重要,各别的经验比某种理论的东西更重要,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比社会主义原则和教条更重要。丰富的实践才能为辉煌的理论创新带来未尽源泉。这是我们关于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者看待21社会主义前景的自觉和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 21世纪社会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举办“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
16
作者 余永跃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2年第6期48-48,共1页
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和整个政治学一级学科的建设,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日前举办了“
关键词 武汉大学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中国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21世纪的《资本论》研讨——第六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暨第七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
17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4期F0002-F0002,共1页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初次发表,到今年恰好150周年。为纪念《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更为进一步推动面向21世纪的《资本论》研究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9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工程...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初次发表,到今年恰好150周年。为纪念《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更为进一步推动面向21世纪的《资本论》研究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9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工程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理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理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资本论》第一卷 21世纪 青年论坛 厦门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理,反思,前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一书评述
18
作者 左亚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7-528,共2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时代精神 书评 论域 当代 新科技革命 经济全球化 政治多极化 21世纪 持续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9
作者 朱满良 《燧石》 1997年第6期8-12,共5页
党的十五大站在跨世纪的高度,向全党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历史任务。十五大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其中最具有深远影响的,就是鲜明地提出以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党在... 党的十五大站在跨世纪的高度,向全党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历史任务。十五大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其中最具有深远影响的,就是鲜明地提出以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党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旗帜。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十五大的灵魂。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改革 指导思想 现代化建设 毛泽东思想 历史新时期 21世纪 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的国际化
20
作者 吴昕炜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9年第1期286-291,共6页
进入新时代,随着国际学术交往的日益广泛和深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也驶入了国际化建设的快车道。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的国际化,是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沟通交流的结果,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新时代马克思主... 进入新时代,随着国际学术交往的日益广泛和深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也驶入了国际化建设的快车道。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的国际化,是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沟通交流的结果,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的国际化,需要我们在重视传统、加强对话和创新教学等方面总结经验,从而更快地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国际化 武汉大学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