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标识性范畴”
1
作者 韩庆祥 潘鑫淼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5,共12页
标识性范畴是指一种理论学说、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它是理解和把握这一理论学说、思想体系的基础和逻辑起点。从总体和根本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两个大局”、“三个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 标识性范畴是指一种理论学说、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它是理解和把握这一理论学说、思想体系的基础和逻辑起点。从总体和根本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两个大局”、“三个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人民至上、普惠哲学、文化主体性,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十大标识性范畴,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一系列范畴基本上是建立在这十大标识性范畴基础上的。整体来看,这十个标识性范畴是彼此关联、有机统一的,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其内涵及其内在逻辑,才能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标识性范畴 内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庆祥 汤茂玥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前我国理论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实质是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进行学理化阐释与体系化建构。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建构来讲,首先要理清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对此,我国理论界关切和研究得...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前我国理论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实质是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进行学理化阐释与体系化建构。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建构来讲,首先要理清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对此,我国理论界关切和研究得还远远不够。所谓研究对象是指,理论在解析典型样本时所面对和解答的根本问题。19世纪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经典马克思主义为主体形态,其研究对象是:揭示资本占有劳动并控制社会的逻辑,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使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20世纪马克思主义以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主体形态,其研究对象是:小农经济或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落后国家如何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并建成社会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体形态,其研究对象是:在“两个大局”相互激荡的背景下,中国如何由大国变为强国,科学社会主义如何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走向世界并彰显超越资本主义的显著优势,中国式现代化如何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进而如何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境遇
3
作者 晏扩明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21世纪马克思主义面临的重要议题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和把握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逻辑与前进方向,进而回答“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即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相互交织的背景下为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以及携手实现人类... 21世纪马克思主义面临的重要议题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和把握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逻辑与前进方向,进而回答“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即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相互交织的背景下为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以及携手实现人类共同发展愿景提供理论指导与价值指引。21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社会风险挑战,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建设实践探索中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全球南方”对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面对“两个大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新境遇与新命题。从理论脉络上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理论的时代叙事,是在全球体系失衡、生态边界逼近与技术伦理困境日益突出的现代化语境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度认识。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从资本全球化到劳动全球化、从西方现代化到全球现代化、从革命型话语到发展型话语、从一元价值中心到多元价值共识等诸多维度的理论转型,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长足发展,并实现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规范性重建,更好引领21世纪的全球化与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世界历史理论 全球化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形态逻辑 被引量:1
4
作者 袁茵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4,共8页
中国共产党于历史性和现实性中构成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一环。作为形态逻辑的演绎,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富强、民族解放、为世界谋大同相结合产生了理论切中现实的基本世界观与方法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践马克思、恩格斯... 中国共产党于历史性和现实性中构成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一环。作为形态逻辑的演绎,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富强、民族解放、为世界谋大同相结合产生了理论切中现实的基本世界观与方法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使命与职责,其出场具有革命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探索解决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政党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如何驾驭迅猛发展的科技革命等问题,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其在场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属于中国,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立场凸显了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与资本主义制度较量中取得胜利的压倒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走向“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苏培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3,共12页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对于它的构建来说,其首要环节即是从宏观层面树立起构建的理论目标,明确其理论范式,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建成为可能。尝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视界、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与当代全球新变局的哲学之思、中国传统哲学致思的基本向度与未来走向等三个维度出发,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会发现只有以“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合理性与正当性的哲学视域,才能通向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由之路,创造出一种符合时代语境、中国语境乃至世界语境的新的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范式 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当代中国形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曹富雄 荣之君 郭淑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86,共7页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价值取向,从理论维度看,就是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广阔的理论视域、开辟高远的理论境界、彰显强劲的理论态势、呼唤丰富的理论创造、实现崭新的理论飞跃;从实践维度看,就是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价值取向,从理论维度看,就是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广阔的理论视域、开辟高远的理论境界、彰显强劲的理论态势、呼唤丰富的理论创造、实现崭新的理论飞跃;从实践维度看,就是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理论支持,为塑造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四个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6
7
作者 谢迪斌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3,共11页
在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的要求下,习近平提出了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任务。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这一系统工程,应该遵循三重逻辑,即社会... 在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的要求下,习近平提出了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任务。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这一系统工程,应该遵循三重逻辑,即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现实需要的时代逻辑、本土融入的文化逻辑。在三重逻辑的约束下,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才能沿着正确的路径与方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基本格局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凤才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3,共13页
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五条阐释路径:国外马克思学阐释路径、正统马克思主义阐释路径、西方马克思主义阐释路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阐释路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阐释路径。五条路径都以马克思思想为理论来源,并以马克思... 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五条阐释路径:国外马克思学阐释路径、正统马克思主义阐释路径、西方马克思主义阐释路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阐释路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阐释路径。五条路径都以马克思思想为理论来源,并以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都具有批判精神,都拥有乌托邦理想。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向:各国学者立足于MEGA2,从文献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哲学、美学、法学、国际关系学等视角,重新诠释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并结合当代社会现实问题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将是对最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深度思考,通过对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与前景的回顾、反思、展望,使得该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 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维武 《哲学分析》 2010年第4期56-70,192,共16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着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困难性。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研究视域上作出一个大的转换,即从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20世纪中国哲学主潮之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着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困难性。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研究视域上作出一个大的转换,即从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20世纪中国哲学主潮之一,通过参与创造中国哲学的现代形态与现代传统,通过与20世纪中国哲学诸思潮的相激互融,通过转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哲学内核,进入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成为了20世纪中国哲学的有机内容,并为广大中国人民所接受和认同。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取得了作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笔者的这些思考与探索,得到了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陶德麟教授的鼓励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陶德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特点 被引量:3
10
作者 韦日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13,共4页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中,"20世纪80年代后"是一个有其明显特点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主要是:回顾和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过程、基本经验,对邓小平理论进行全面、科学、深刻的概括,形...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中,"20世纪80年代后"是一个有其明显特点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主要是:回顾和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过程、基本经验,对邓小平理论进行全面、科学、深刻的概括,形成了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回答什么问题、怎样回答问题"的理论范式;突出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50至7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类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庆跃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24,共12页
20世纪50至70年代,因文化保守主义内部对在马克思主义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所造成的社会实践变革的反应不一;也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探索中对文化保守主义呈现出日益正误交错状的倾向,致使文化保守主义对中... 20世纪50至70年代,因文化保守主义内部对在马克思主义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所造成的社会实践变革的反应不一;也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探索中对文化保守主义呈现出日益正误交错状的倾向,致使文化保守主义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三种类型的关系。如处于接受改造与自我批判的留在大陆的第一代现代新儒学家,对中国化马克思构成了维护型或弱挑战型关系;流落到港台的第二代现代新儒学家,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构成了强挑战型关系;1950年代后期逐渐以马克思主义或中国化马克思虚假面目呈现的文化保守主义,则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构成了表面维护、实为强挑战型的关系。同样,其间党在处理这三种类型的文化保守主义方面的实践,也留下了一些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至70年代 文化保守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关系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节点——基于20世纪上半期的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聂志红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2,共5页
20世纪上半期,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日益深入,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中国的先进分子运用马克思主义,论证了中国经济的性质,剖析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的基本规律,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 20世纪上半期,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日益深入,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中国的先进分子运用马克思主义,论证了中国经济的性质,剖析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的基本规律,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框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发展的三大"节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以及20世纪下半期中国经济的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 中国化 20世纪下半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广义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主义讨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增智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13,共5页
在20世纪20年代的那场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的讨论中,争辩双方共拥"心系祖国安危"的语境,秉承"五四"知识分子的历史担当,就"社会主义在中国如何可能"展开了激烈辩论。辩论出真知,双方相互启迪,使社... 在20世纪20年代的那场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的讨论中,争辩双方共拥"心系祖国安危"的语境,秉承"五四"知识分子的历史担当,就"社会主义在中国如何可能"展开了激烈辩论。辩论出真知,双方相互启迪,使社会主义对于中国的意义得到了初步凸显。同时,辩论双方对如何把作为外来理论的社会主义应用于中国实际提出了令今人仍有教益的观点。那场辩论在客观上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研究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20年代 社会主义的讨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曾中止于20世纪50年代吗?——与杨奎松教授商榷 被引量:1
14
作者 祝猛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2-26,共5页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延续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良好发展势头,并得到了延伸和发展。在此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了曲折发展的历史时期,但并没有中止。于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标志着马克...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延续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良好发展势头,并得到了延伸和发展。在此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了曲折发展的历史时期,但并没有中止。于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暂时中止。因此,笔者认为,杨奎松教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曾中止于20世纪50年代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世纪50年代 中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需要正视四重语境
15
作者 张亮 胡文根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25,共7页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提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议题。在以往研究中,往往忽略学科发展所需依托的具体语境,而语境作为方法事实上可对学科发展起到关键助推作用。发展21世纪中国...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提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议题。在以往研究中,往往忽略学科发展所需依托的具体语境,而语境作为方法事实上可对学科发展起到关键助推作用。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需要正视四重语境,分别是:在不同范式中正视哲学语境、在异质意志中正视历史语境、在相异视角中正视文化语境、在多维价值中正视技术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四重语境 语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世纪古代文学论争研究
16
作者 马兆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74,共4页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进程相一致。在探讨这一问题时,要注意对待文学遗产、政治与文学关系、关于现实主义三个论争要点,从中可见研究方法与学术话语的演进,这就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化和马克思...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进程相一致。在探讨这一问题时,要注意对待文学遗产、政治与文学关系、关于现实主义三个论争要点,从中可见研究方法与学术话语的演进,这就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化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相结合,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学学体系提供了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世纪古代文学论争 研究方法 学术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面向21世纪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艳涛 高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25,共8页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目前存在无法完全与中国综合国力相匹配、无法完全与中国战略布局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理论难题和现实困境。推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全面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目前存在无法完全与中国综合国力相匹配、无法完全与中国战略布局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理论难题和现实困境。推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全面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与话语权提升的关键所在是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来构建面向21世纪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21世纪,中国学者要在返本开新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当代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话语体系 中国理论 中国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思想遗产与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关锋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32-45,143,共15页
通过继承和发扬马克思的主要思想遗产来推进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努力解答的时代课题。马克思的思想遗产主要分两类:一种是有具体内容指向的,如包括劳动史观、结构史观、长时段史观在内的对历史之谜的科学解答... 通过继承和发扬马克思的主要思想遗产来推进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努力解答的时代课题。马克思的思想遗产主要分两类:一种是有具体内容指向的,如包括劳动史观、结构史观、长时段史观在内的对历史之谜的科学解答,融资本主义生理学和病理学为一体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分析,以自由人联合体和共产主义为指向的对人类解放的科学思考;另一种则是马克思对问题和事物特有的分析方式、研究方法、探索精神、内在追求,如真理性与价值性、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双重统一,问题导向、跨学科性研究和综合性视角,以及反思意识、批判精神和辩证法。正因如此,建设和发展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问题导向、整体性视野和辩证思维是基本要求,科学性和人民性、真理性与价值性统一是基本原则,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批判借鉴是基本方式,在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创新是基本路径,注重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分析、不断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重要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思想遗产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观的理论逻辑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金龙 杨亮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共7页
从理论维度看,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观是由本体论、方法论、实践论三个有机部分组成的整体。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观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结晶,对当今时代主题、时代特征、时代潮流做了精准判断,... 从理论维度看,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观是由本体论、方法论、实践论三个有机部分组成的整体。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观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结晶,对当今时代主题、时代特征、时代潮流做了精准判断,并认为时代具有相对性、变化性和层次性。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时代,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观察时代、把握时代的理论方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致力于通过实践活动引领时代潮流,促进时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观:理论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新发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钟明华 董扬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38,共7页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回答和探索"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的过程之中。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提出赋予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时代内涵,也丰...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回答和探索"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的过程之中。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提出赋予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时代内涵,也丰富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不仅成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支点,也使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发展到了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