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体育强国建设:实践回顾与理论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雷 刘洋 +2 位作者 陆岩 周红英 胡水清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4-279,共6页
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是党和国家对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定位。运用归纳逻辑、演绎逻辑、文献资料调研和访谈等方法,在回顾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对体育强国建设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分析。认为,(1)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历经3个阶段:以... 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是党和国家对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定位。运用归纳逻辑、演绎逻辑、文献资料调研和访谈等方法,在回顾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对体育强国建设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分析。认为,(1)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历经3个阶段:以融入国际体育大家庭为主的体育强国建设阶段(1984—2000年),以体育大国建设为主的体育强国建设阶段(2001—2011年),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强国建设阶段(2012年至今);(2)国家性、时代性、引领性、人民性是体育强国的特征;(3)体育强国指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要求,发展水平处于世界一流的我国体育现代化状态,包括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和体育对外交往等;(4)体育强国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由“获得人民满意”“满足国家需要”和“具备世界一流水平”3个二级指标构成;(5)构建体育强国建设路径概念模型,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和体育对外交往在实现自身现代化过程中,通过获得人民满意、满足国家需要和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等内容,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35年远景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体育强国 体育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引领法治实践不断发展 被引量:3
2
作者 莫纪宏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共6页
我国五年规(计)划在引导法制发展和法治战略目标实现方面具有重要的政策导向作用和制度功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和战略部署与"两个重要时间段"结合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党... 我国五年规(计)划在引导法制发展和法治战略目标实现方面具有重要的政策导向作用和制度功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和战略部署与"两个重要时间段"结合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面系统地描述了未来5年及至2035年的法治发展战略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对推进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及法治化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2035年远景目标 两步走战略 两个重要时间段 法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35远景目标:新的历史方位与新的时代使命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红凛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5,共12页
要深刻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2035年远景目标,既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深刻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显著特点与目标要求,也要从党的初心使命角度深刻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连续性与发展性,还要深刻认识实现远景目标面临的... 要深刻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2035年远景目标,既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深刻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显著特点与目标要求,也要从党的初心使命角度深刻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连续性与发展性,还要深刻认识实现远景目标面临的国内外挑战与突出问题。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在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下,根据新发展要求来审视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与"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还要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的事业相辅相成的高度统筹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党的建设、军队与国防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社会之间的共建与同频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35年远景目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四个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2035:数字化背景下管理的终结与重生——由控制劳动向解放劳动管理范式转变 被引量:19
4
作者 林新奇 赵国龙 栾宇翔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6-226,共11页
数字化浪潮已经袭来,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管理挑战。管理的终结并不是指管理的消亡,而是指以控制劳动为焦点的管理将被取代。管理的重生则是指在数字技术革命推动下,由控制劳动向解放劳动的管理范式突破。为此,笔者基于... 数字化浪潮已经袭来,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管理挑战。管理的终结并不是指管理的消亡,而是指以控制劳动为焦点的管理将被取代。管理的重生则是指在数字技术革命推动下,由控制劳动向解放劳动的管理范式突破。为此,笔者基于对管理发展历史脉络及25年周期进化说的梳理,提出在数字技术推动下,2035年将是管理终结与重生的关键时期。通过分析数字技术带来的管理冲击,面向2035,管理重生的方向在于以"解放人"为核心的组织文化与数字技术相融合,实现管理范式转变;同时,中国本土管理创新的出路在于走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数字化管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终结 管理重生 2035年远景目标 控制劳动 解放劳动 数字化管理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大党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
作者 刘海涛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共6页
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艰辛漫长,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不断深化。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社会... 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艰辛漫长,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不断深化。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特征日益凸显。要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进一步适应新的环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使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35年远景目标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障碍与突破路径分析 被引量:43
6
作者 张杰 吴书凤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9,共11页
中国在当前和未来重点产业链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领域,是否具备持续性、系统性和重点性的自主突破能力,这既从根本上决定着其产业体系、特别是制造业体系能否形成全球竞争优势,也在核心支撑作用层面关乎其可否于2... 中国在当前和未来重点产业链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领域,是否具备持续性、系统性和重点性的自主突破能力,这既从根本上决定着其产业体系、特别是制造业体系能否形成全球竞争优势,也在核心支撑作用层面关乎其可否于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更制约着其在维护国家供应链安全、应对逆全球化趋势等行动中的主动性。有鉴于此,本文在综合分析当前掣肘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全面突破创新的国内外核心因素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可行的针对性破解途径,具体包括:全面构建“企业+政府”有机融合式的新型举国体制;着力打造产业链、创新链系统性突破能力,强化产业链、产品链、创新链的国内和全球化整体协同能力;全力培育具备“长周期巨额研发投入能力+基础研究能力”的本土龙头企业和跨国企业;加快营造并贯通中国特色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突破口与工作重点,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2035年远景目标 关键核心技术 基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可金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2,共7页
现代化的国家需要现代化的政党。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目标为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新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使命型政党,推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中国共产党承担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 现代化的国家需要现代化的政党。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目标为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新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使命型政党,推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中国共产党承担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责任,要求建立一个有权威的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各种挑战,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在推进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法宝,是最重要、最宝贵、最基本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35年远景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使命型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达峰进程对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
8
作者 廖为鼎 张景智 +1 位作者 张之林 丁诗培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共20页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将对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乃至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运用多种方法比较,通过设定高、中、低三种碳排放情景,建立了包含碳排放因素的状态空间模型,并用以研究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和各要素贡献率。研究结果发现,近20年...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将对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乃至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运用多种方法比较,通过设定高、中、低三种碳排放情景,建立了包含碳排放因素的状态空间模型,并用以研究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和各要素贡献率。研究结果发现,近20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为8.8%,碳排放产出弹性为17.2%,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为0.8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9.6%。在此基础上,本文对2021—2030年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了预测,在高、中、低碳排放场景下,我国经济潜在平均增速分别为5.18%、5.10%和5.01%。根据趋势外推结果,我国在2035年能实现gDP比2020年翻一番的经济发展目标。考虑到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与固定资本形成的相关性,在不同碳付费配额、不同碳排放贡献、不同资本产出弹性的情况下,将对潜在经济增长率造成不同影响。根据以上结论,本文从低碳战略转型、碳减排技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等角度,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经济增长率 碳达峰 2035年远景目标 状态空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