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2月17日吴忠市寒潮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
1
作者 李金霞 刘沛 +1 位作者 祝嗣媛 马思沅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8期109-111,117,共4页
2024年2月17日,吴忠市出现了一次横槽转竖型寒潮天气过程,并伴有大风沙尘暴天气。通过常规气象资料分析,此次寒潮沙尘暴天气的成因如下:此次沙尘暴天气发生前1旬,西北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加上初春植被稀少,地表裸露,自然条件有利于起... 2024年2月17日,吴忠市出现了一次横槽转竖型寒潮天气过程,并伴有大风沙尘暴天气。通过常规气象资料分析,此次寒潮沙尘暴天气的成因如下:此次沙尘暴天气发生前1旬,西北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加上初春植被稀少,地表裸露,自然条件有利于起沙;冷空气在西伯利亚地区堆积,横槽转竖时冷空气大举南下,西北地区受蒙古气旋控制上升运动强烈;蒙古气旋为沙尘暴天气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另外,沙尘天气正反馈机制是强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寒潮的产生与北极及西伯利亚地区的低温、增大的大气密度以及空气的下沉收缩所形成的强烈冷高压气团有密切的联系,同时需要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来促进冷空气的大规模南侵。初期气温上升为随后发生的寒潮降温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高层大气中的强烈冷空气流动也对地表温度下降起到了促进作用。辐射降温明显造成了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对寒潮、沙尘暴等极端天气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提升对此类重大气象过程的预测精度,从而显著增强气象服务的质量与效能,对于优化气象预报系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沙尘暴 强降温 成因 宁夏吴忠 2024年2月17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2月20—22日山西省暴雪气象预报服务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姚彩霞 李斯荣 +1 位作者 郭俊龙 张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0期196-197,199,共3页
2017年2月20—22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山西省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降雪、降温天气。此次降雪过程预报准确,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及时,各级领导组织防范有力,各级气象部门预报服务积极跟进,没有造成严重的灾害。本文从暴雪过程特点和成因、预报服... 2017年2月20—22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山西省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降雪、降温天气。此次降雪过程预报准确,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及时,各级领导组织防范有力,各级气象部门预报服务积极跟进,没有造成严重的灾害。本文从暴雪过程特点和成因、预报服务的组织落实、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加强决策气象服务针对性、努力提高气象服务覆盖面和部门联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思考了暴雪预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暴雪及其他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服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预报服务 特点 成因 山西省 2017220—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2月9—10日石嘴山市大雾天气过程分析
3
作者 王菲 李春艳 田凤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110-115,共6页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Micaps常规资料、探空资料和EC模式物理量场资料,对2023年2月9—10日发生在石嘴山市的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雾过程是在较为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的,中低层暖温度脊控制,地面均压场维持...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Micaps常规资料、探空资料和EC模式物理量场资料,对2023年2月9—10日发生在石嘴山市的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雾过程是在较为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的,中低层暖温度脊控制,地面均压场维持,大气层结稳定,有利于低层逆温层的生成;探空资料显示,大雾发生过程中,低层出现多层逆温且较为深厚,对大雾的形成和维持起了重要作用;热力结构表明,温度日较差大表示地面辐射冷却为水汽的凝结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辐射雾的特征;温度平流表明,在大雾发展和维持阶段,低层有暖平流输入,具有平流雾的特征;水汽条件表明,前期的降雪天气、地面积雪融化以及沙湖地区靠近水域,都为本次大雾天气提供了较为充沛的水汽;动力条件表明,在大雾发展维持期间高层存在稳定的下沉运动,在中低层,大雾发生前期存在弱的辐合上升运动,大雾消散期间存在下沉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平流雾 层结稳定 逆温层 辐射冷却 暖平流 宁夏石嘴山 202329—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8月16—17日川渝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4
作者 付世军 周虹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5期203-203,共1页
本文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分析资料,对2015年8月16—17日川渝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天气是在有利天气形势下发生的,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高原低涡东移,同西南涡产生耦合并控制川渝地区。大暴雨发生前... 本文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分析资料,对2015年8月16—17日川渝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天气是在有利天气形势下发生的,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高原低涡东移,同西南涡产生耦合并控制川渝地区。大暴雨发生前低空存在西南急流,水汽丰富;强烈垂直上升运动及热力不稳定能量共同促使降水强度增强,最终推动川渝地区大暴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天气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川渝地区 2015816—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2月21日多伦县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分析及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丹蕊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6期162-162,共1页
本文利用高空探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资料,分析了2017年2月21日多伦县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及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发生时500hPa中纬度主要表现为两槽一脊型,且处于稳定少动态势,贝加尔湖主要处于高... 本文利用高空探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资料,分析了2017年2月21日多伦县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及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发生时500hPa中纬度主要表现为两槽一脊型,且处于稳定少动态势,贝加尔湖主要处于高压脊区;伴随着高空槽不断东移,多伦县主要受西南气流控制,大气层结特别不稳定,为暴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可靠条件。多伦县位于槽前脊上,主要受高压脊的作用;700hPa和850hPa多伦县主要处于槽前脊上,受低涡与上方切变线的共同作用,进而产生强降雪天气。在降雪天气发生时,多伦县的各个高度层的相对湿度场后方都分布着高湿度值中心,相对湿度均>80%,比湿值处于2.0~2.5g/kg之间。850hPa水汽通量散度场存在着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这些为此次强降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850hPa形势场分布着1个负涡度中心,这种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对于垂直运动的发展十分有利,进而促进了强降雪天气的产生。此次多伦县强降雪天气的发生对农业产生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雪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农业 影响 内蒙古多伦 20172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6月16—17日孝感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婷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2期218-218,221,共2页
本文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等对2015年6月16—17日孝感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高稳定少动、高空槽东移、低层低涡切变维持及新生、高低空急流耦合、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稳定。800~900 h Pa形势场水汽辐合中心产生起始... 本文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等对2015年6月16—17日孝感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高稳定少动、高空槽东移、低层低涡切变维持及新生、高低空急流耦合、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稳定。800~900 h Pa形势场水汽辐合中心产生起始时间对应暴雨天气出现时段;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形成抽吸作用,推动暴雨天气出现;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在弱对流不稳定状态或近似中性层结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天气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湖北孝感 2015616—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8月16—17日营口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运芝 林敏 +4 位作者 陈海涛 杨明 赵晓川 于文洋 常远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7期239-240,共2页
利用NCEP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8月16—17日营口地区一次短时强降水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冷涡和低层低涡辐合系统造成了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从物理量诊断分析来看,短时强降水需要充沛的水汽;较大... 利用NCEP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8月16—17日营口地区一次短时强降水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冷涡和低层低涡辐合系统造成了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从物理量诊断分析来看,短时强降水需要充沛的水汽;较大的K指数可以作为短时强降水短临预报的指标;中尺度的抬升运动是区别于局地性暴雨与区域性暴雨的重要原因;第一阶段强降水过程中不稳定能量较好,而第二阶段强降水过程中动力抬升条件较好。从雷达图来看,强回波的列车效应造成了此次短时强降水;2个阶段的短时强降水都伴随着中低层的强辐合和深厚的水汽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整层可降水量 K指数 列车效应 辽宁营口 2017816—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2月20—21日宁夏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姬菲菲 戴明晶 +2 位作者 马宁 贾乐 魏月娥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4期214-215,220,共3页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雷达资料和ECMWF_THIN、T639及宁夏WRF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对2017年2月20—21日宁夏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短波槽、低空低涡切变线、地面回流及河套锢囚锋等的共同存在为暴雪天气提供...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雷达资料和ECMWF_THIN、T639及宁夏WRF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对2017年2月20—21日宁夏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短波槽、低空低涡切变线、地面回流及河套锢囚锋等的共同存在为暴雪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流型配置;200 hPa西风急流、500 hPa西南急流、700 hPa偏南急流和850 hPa偏东气流为此次暴雪天气提供了较强的水汽输送和补充;雷达回波呈现层状云结构,径向速度图上较好地反应出降雪区流场的辐合、冷暖平流分布,VWP清楚地展示了强降雪风场的垂直结构及高低空急流的演变过程;对各家数值预报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在对中低层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及降水量预报能力方面,欧洲细网格预报与此次实况最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环流背景 影响系统 雷达回波 数值预报检验 宁夏 2017220—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2月12日于田Mw6.9地震破裂过程初步反演:兼论震源机制对地震破裂过程反演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张勇 许力生 +1 位作者 陈运泰 汪荣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通过反演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W6.9地震的远震波形记录,比较和分析了各种断层面倾角的破裂过程模型,于震后2.2小时确定并发布了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并讨论了震源机制不确定性对破裂过程反演的影响.根据所确定的破裂模型可知,2014... 通过反演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W6.9地震的远震波形记录,比较和分析了各种断层面倾角的破裂过程模型,于震后2.2小时确定并发布了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并讨论了震源机制不确定性对破裂过程反演的影响.根据所确定的破裂模型可知,2014年于田MW6.9地震的滑动量分布比较集中,具有朝西南延伸的优势破裂方向的特征.这一特征与该地震的余震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形反演 破裂过程 2014212于田Mw6 9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8月17—18日肃北县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振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0期221-222,共2页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和预报服务软件,结合风、气压、湿度、天气图、卫星云图等气象资料,对2016年8月17—18日肃北县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强天气过程发生的成因,以期为当地气象预报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强降水 天气过程 成因 甘肃肃北 2016817—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2月21—22日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区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学强 孟雪峰 董春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1期222-222,224,共2页
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资料和FY-2E卫星云图资料,对2017年2月21—22日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区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为低层切变线、高低空急流和地面倒槽;高低空急流耦合为降雪天气的发生提供动力条件,较... 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资料和FY-2E卫星云图资料,对2017年2月21—22日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区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为低层切变线、高低空急流和地面倒槽;高低空急流耦合为降雪天气的发生提供动力条件,较强的低空急流和低层切变线为降雪天气的发生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卫星云图上显示强降雪主要发生在暖云向冷云转化的过程中,高低空急流与云区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高低空急流耦合 卫星云图 内蒙古锡林郭勒 2017221—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4年2月21日行星际激波引起的磁暴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绍亮 郭建广 +2 位作者 宗秋刚 B.Wilken 傅绥燕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3-211,共9页
利用Imp-8,Geotail和Goes-6等卫星资料,研究了1994年2月21日0900UT到达地球磁层的行星际激波引起的磁暴期间,从太阳风向磁层传输能量的有关问题.结果指出:(1)南向行星际磁场(IMF)的长持续时间不是太阳风向磁层输能的必要条件.南北... 利用Imp-8,Geotail和Goes-6等卫星资料,研究了1994年2月21日0900UT到达地球磁层的行星际激波引起的磁暴期间,从太阳风向磁层传输能量的有关问题.结果指出:(1)南向行星际磁场(IMF)的长持续时间不是太阳风向磁层输能的必要条件.南北振荡的,较强IMF也能产生显著的能量传输;(2)行星际扰动磁场通过弓激波和磁层顶后扰动磁能增加,增幅将近5倍;(3)在磁层内扰动磁场的Bz分量在1×10-4Hz附近显著被吸收.这一低频扰动磁场可能是磁暴期间导致氧离子和质子等环电流粒子向内扩散并被加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4221 行星际激波 磁暴 环电流 功率谱 磁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11年2月1日福建德化4(3/4)级地震的考证及同年2月6日江西九江5级地震的质疑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松建 郑剑华 +2 位作者 陈为伟 张颖 郑潮辉 《震灾防御技术》 2012年第2期180-183,共4页
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和考证,认为1911年2月1日福建德化县城关发生了一次破坏性地震,震中烈度Ⅵ度,震级344。同时分析了《时报》宣统三年正月二十九日第3页刊载的地震事件可能是指福建省德化县城关地震,而不是江西省九江发生的地震事件... 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和考证,认为1911年2月1日福建德化县城关发生了一次破坏性地震,震中烈度Ⅵ度,震级344。同时分析了《时报》宣统三年正月二十九日第3页刊载的地震事件可能是指福建省德化县城关地震,而不是江西省九江发生的地震事件,因此对同年2月6日江西九江5级地震存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191121德化4 3/4级地震 福建德化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饶市2010年6月17—20日一次连续暴雨过程物理量诊断分析
14
作者 周嘉林 刘高振 +2 位作者 罗宇 周颖君 卢秋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2期313-314,共2页
分析了2010年6月17—20日上饶市一次连续性暴雨发生概况,对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总结了此次暴雨过程的重要特点,以为今后预报员对汛期,尤其是主汛期的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连续性暴雨 物理量 诊断 201061720 江西上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8月17日仙居县强降雨天气过程分析
15
作者 杨聃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3期164-165,共2页
本文基于常规资料等对仙居县2017年8月17日强降雨天气过程的天气概况、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不稳定能量进行分析,以期为暴雨预报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强降雨 天气过程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浙江仙居 20178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11月17—19日辽阳市罕见大雨天气过程分析
16
作者 高晶 于涵 +3 位作者 赵婷婷 白志娜 刘海龙 赵阳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4期178-180,共3页
本文利用辽阳地区97个气象自动观测站降水实况数据和MICAPS实况数据,分别从高空环流背景、地面形势、各种物理量等方面对2020年11月17—19日的大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辽阳地区的地理特征,揭示造成此次降水的主要原因。此次罕见... 本文利用辽阳地区97个气象自动观测站降水实况数据和MICAPS实况数据,分别从高空环流背景、地面形势、各种物理量等方面对2020年11月17—19日的大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辽阳地区的地理特征,揭示造成此次降水的主要原因。此次罕见大雨天气过程是由于高空槽叠加并与副热带高压形成对峙,配合江淮气旋迅速北上,在辽阳地区产生强降水。此次初冬大雨为系统性降水,降水分布较平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初冬大雨 江淮气旋 辽宁辽阳 20201117—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8月2—4日通化市暴雨天气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国禹 王智宇 +2 位作者 张彤 郭俊廷 赵新宇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0期195-195,199,共2页
利用Micaps实况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等方面对通化市2015年8月2—4日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副高西侧稳定维持的风场切变是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暴雨区区位于冷锋前暖锋后,有利于暖湿空气抬升。本次过... 利用Micaps实况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等方面对通化市2015年8月2—4日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副高西侧稳定维持的风场切变是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暴雨区区位于冷锋前暖锋后,有利于暖湿空气抬升。本次过程的水汽主要来自黄海和渤海,副高西北侧建立强盛的低空西南急流,为暴雨区输送了充足的水汽和潜在的不稳定能量。暴雨区处于高空急流辐散区,低空急流的左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成了较强的上升运动。通化市西低东高的地形,低空急流受长白山脉的阻挡,加强了空气抬升作用。比湿≥12 g/kg可以很好地反映暴雨区的水汽条件,比湿≥14 g/kg时间与强降水产生时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温度露点差≤4℃表示有较好的水汽条件,湿层较厚,利于产生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副高 切变线 急流 吉林通化 20158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8月16—17日本溪地区暴雨天气特征分析
18
作者 于天宠 崔曜鹏 +1 位作者 曲骅倩 孙飞驰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4期209-210,共2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以及常规观测数据,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中尺度天气和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13年8月16—17日本溪地区发生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机制、过程特征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环流形势中高层在中纬度以西风带急流以...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以及常规观测数据,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中尺度天气和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13年8月16—17日本溪地区发生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机制、过程特征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环流形势中高层在中纬度以西风带急流以及急流上的短波槽和副热带高压相结合为主,副高西伸稳定维持并形成闭合环流,东部日本海上副高形成阻塞形势,有利于槽前暖湿气流东北上和降水时间延长,副高与西风带急流之间形成较强的能量锋区,斜压扰动作用下转化为动能,激发为强烈的上升运动,从而产生暴雨天气。中尺度分析中可以得出,前期500 h Pa一直有一干冷区域维持在降水区上游,伴随着急流轴的方向带来强大的干冷空气;850 h Pa大范围的显著湿区以及准饱和区,配合受热带系统而形成的暖脊,为降水区提供了深厚的暖湿条件。在今后的预报中,应在大尺度分析的基础上加强中尺度系统的分析和订正,对本地区的暴雨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暴雨 环流形势 天气特征 中尺度分析 辽宁本溪 2013816-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7月17—18日临夏州强对流天气诊断分析
19
作者 章法俊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0期207-208,共2页
利用气象资料分析2016年7月17—18日临夏州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及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是高空槽东移冷空气下滑、高原低槽加强维持、西南暖湿气流不断北上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临夏州处于辐散区范围内,中高层辐散明显增... 利用气象资料分析2016年7月17—18日临夏州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及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是高空槽东移冷空气下滑、高原低槽加强维持、西南暖湿气流不断北上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临夏州处于辐散区范围内,中高层辐散明显增强,中低层正涡度加强,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高空环流 物理量场 诊断分析 甘肃临夏 2016717—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2月21日多伦县强降雪天气过程及其影响
20
作者 张国兰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8期217-217,219,共2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多伦县2017年2月21日强降雪天气过程和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明显东移,西南气流控制整个多伦县,大气层结极不稳定;多伦县上空有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在低空西南气流作用下,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多伦县2017年2月21日强降雪天气过程和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明显东移,西南气流控制整个多伦县,大气层结极不稳定;多伦县上空有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在低空西南气流作用下,水汽从高湿区流入低湿区内,对水汽通量辐合贡献较大。此次强降雪天气对多伦县农业生产的影响总体利大于弊,虽然对交通出行造成较大影响,但能有效增加土壤水分,降低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对春播及牧草返青均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雪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影响 内蒙古多伦 20172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