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青海玛多M_(S)7.4地震前后CO异常变化研究
1
作者 史延飞 辛存林 +1 位作者 梁浩东 刘海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2-702,723,共12页
地震前后气体地球化学信息的研究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研究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_(S)7.4地震与CO时空变化之间的关系,在以瓦里关大气观测站地面数据验证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反演数据可靠性的基础上,提取玛多M_(S)... 地震前后气体地球化学信息的研究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研究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_(S)7.4地震与CO时空变化之间的关系,在以瓦里关大气观测站地面数据验证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反演数据可靠性的基础上,提取玛多M_(S)7.4地震前后AIRS反演的CO数据,通过滑动均值法、差值法对玛多地震前后不同尺度的CO浓度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卫星遥感数据提取CO地球化学信息是可靠的。时间上,玛多M_(S)7.4地震前两个月CO浓度开始波动,出现峰值,地震发生后恢复平静;空间上,震中位置的CO浓度在近地面变化尤其明显,震中及附近区域的CO浓度从3月开始逐渐升高,由离散分布逐渐向震中和发震断裂带聚拢靠近,到4月底达到最大异常18.60×10^(-9),异常高值中心的连线与发震断层江错断裂走向、地表破裂分布一致。排除背景值和季节变化的影响,推断CO浓度异常变化是地震引起的,主要归因于地下气体释放和岩石挤压碰撞产气,气体逸散后在大气圈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起次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玛多 m_(s)7.4地震 AIRs传感器 CO柱浓度 CO体积混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青海玛多M_(S)7.4地震的重力挠曲均衡背景与震前重力变化 被引量:23
2
作者 胡敏章 郝洪涛 +12 位作者 韩宇飞 赵云峰 刘金钊 郑兵 张新林 张毅 李忠亚 王嘉沛 汪健 尹鹏 吴云龙 韦进 吴桂桔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35-3149,共15页
本文综合利用EIGEN6C4布格重力异常、SIO V15.1地形和流动重力观测数据,研究2021年玛多M S7.4地震的重力挠曲均衡背景和震前重力变化特征.首先,基于岩石圈挠曲均衡模型,结合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形数据,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震中及周边地... 本文综合利用EIGEN6C4布格重力异常、SIO V15.1地形和流动重力观测数据,研究2021年玛多M S7.4地震的重力挠曲均衡背景和震前重力变化特征.首先,基于岩石圈挠曲均衡模型,结合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形数据,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震中及周边地区(青藏高原东北部)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和挠曲均衡重力异常.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部T_(e)为0~100 km,横向差异明显,且与块体构造关系密切.巴颜喀拉块体以北的柴达木块体T_(e)值高达50~80 km,以南的羌塘块体大部分区域的T_(e)大于20 km,五道梁以南出现局部大于30 km的高值区,玉树—德格地区出现局部大于40 km的高值区.巴颜喀拉块体T_(e)为0~20 km,较其南北块体明显偏小,更易于发生形变,从而在南北“夹持”下发生物质东向运动,是青藏高原中部物质东流的主要区域.地震易发生在岩石圈强弱变化的过渡地带(T_(e)变化梯度带),以及T_(e)较小区域的断裂带上.本次地震即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内部T_(e)低值区,震中附近有效弹性厚度约为15 km.震前流动重力变化分析表明,2015年以来3~5年的累积重力变化自西向东呈负-正-负的区域性变化特征,大致以震中为界形成了垂直于断裂带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主要反映了震前青藏高原物质东流过程中出现的深部构造运动态势.2018年以来的重力变化主要呈围绕震中形成西正-东负的弱区域性变化特征,显示震中地区已处于高应力应变的“固化”状态,地震即发生在重力变化零值线拐弯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青海玛多m_(s)7.4地震 重力均衡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重力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_(S)7.4地震深部环境及发震构造模式 被引量:82
3
作者 詹艳 梁明剑 +7 位作者 孙翔宇 黄飞鹏 赵凌强 宫悦 韩静 李陈侠 张培震 张会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32-2252,共21页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截至5月27日,已记录余震2700多次.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7 km,震中坐标为34.59°N,98.34°E,位于巴颜喀拉块体北边界东昆仑断裂带以南70 km左右,结合震中位置、余...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截至5月27日,已记录余震2700多次.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7 km,震中坐标为34.59°N,98.34°E,位于巴颜喀拉块体北边界东昆仑断裂带以南70 km左右,结合震中位置、余震分布、卫星影像解译及活动断裂分布,初步判断发震断裂为东昆仑断裂带南部的玛多—甘德断裂带.本文展示了沿玛多地震震中西北20 km,长约280 km的北东向大地电磁探测结果,揭示主震震源及余震主体位于中下地壳高导与上部高阻体交界部位;对比巴颜喀拉块体东、北边界的不同震例的大地电磁探测结果,发现区域尺度上巴颜喀拉块体及其边界断裂带发生的中强地震震源多位于块体边界显著电性边界带附近.东昆仑断裂玛曲段三条电磁剖面揭示出与本次玛多地震相似的深部构造背景,由于古地震、历史地震资料揭示出玛曲—玛沁段最后一次地震事件的离逝时间已经超出或接近其复发周期,因此后续需重点关注玛曲—玛沁段的地震活动性及危险性.综合分析巴颜喀拉块体地质、地貌及深部电性结构特征,我们认为,玛多—甘德断裂带与巴颜喀拉块体内部其他北西向左旋走滑断裂,控制了诸如1947年达日M_(S)7.7地震、2021年玛多M_(S)7.4地震的发生,活动速率相对较低,强震复发间隔相对偏长;走滑速率更高的东昆仑、甘孜—玉树—鲜水河等边界断裂带,控制着边界断裂带内如2001年昆仑山口8.1级地震、2011年玉树7.1级地震等大震、强震的发生,地震复发间隔短;两种不同规模、不同运动速率的断裂体系协同运动,共同调节着青藏高原不同块体的形变,变形过程更为弥散连续,明显有别于中国大陆内部如塔里木、柴达木、鄂尔多斯、扬子等更为刚性的块体.巴颜喀拉块体内部沿龙日坝断裂、五道梁—长沙贡玛断裂等地区仍存在一定的地震空区,建议后续加强地震地质、深部孕震环境等研究工作.本文大地电磁探测结果表明,巴颜喀拉块体北边界带中下地壳高导层厚度明显小于东部地区,我们推测龙日坝断裂西北侧阿坝次级块体内构造变形以左旋走滑的水平向运动为主,中下地壳增厚有限,但龙日坝断裂东南至龙门山构造带之间龙门山次级块体内,中下地壳的缩短增厚幅度明显偏大,表明西北侧的水平走滑运动不断被龙日坝断裂东南地区的构造缩短增厚所吸收,控制着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的构造变形与强震(如松潘、汶川、九寨沟地震等),同时驱动着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以来的快速侵蚀剥露及地貌演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玛多m_(s)7.4地震 巴颜喀拉块体 大地电磁 深部结构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青海玛多M_(S)7.4地震随机有限断层三维地震动模拟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春果 王宏伟 +2 位作者 温瑞智 强生银 任叶飞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85-1100,共16页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这是2008年汶川MS8.0地震后中国发生的震级最大的地震。由于该地区强震动观测台站稀疏,在此次地震中仅获得少量远场强震动记录。为评估此次地震的地震动影响场,文中利用青海玛多M_(S)7.4地...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这是2008年汶川MS8.0地震后中国发生的震级最大的地震。由于该地区强震动观测台站稀疏,在此次地震中仅获得少量远场强震动记录。为评估此次地震的地震动影响场,文中利用青海玛多M_(S)7.4地震的多个震源破裂模型、断层滑动模型以及震源破裂随机模型,基于随机有限断层三维地震动模拟方法给出了震中附近一定区域内4461个虚拟观测点的模拟地震动三分量加速度时程。与远场观测记录峰值(PGA、PGV)及青藏地震区地震动峰值预测方程的预测中位值进行对比,发现模拟记录峰值及其距离衰减与预测中位值基本一致,但远场模拟记录峰值普遍低于观测值。文中给出了典型场点(震中、玛多县城、果洛藏族自治州市区等)的加速度时程、速度时程及拟加速度反应谱(PSA)。最后基于模拟记录峰值计算给出了地震烈度的空间分布。基于模拟记录的地震烈度长轴方向与破裂面走向一致,极震区沿破裂面分布,局部场地效应导致烈度等震线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与正式发布的地震烈度图进行对比可知,基于模拟记录的地震烈度整体上偏低1~2度,极震区烈度仅为Ⅸ或Ⅷ度。我们推断模拟中采用的统计平均应力降可能导致模拟地震动普遍偏小,考虑地震应力降的不确定性及其与地震动不确定性的关系,模拟记录估计的地震烈度的标准差约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玛多m_(s)7.4地震 随机有限断层 地震动模拟 地震应力降 地震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玛多M_(S)7.4地震前玉树地震台井水温异常特征 被引量:16
5
作者 苏维刚 刘磊 +2 位作者 袁伏全 赵玉红 孙玺皓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2-396,共5页
2021年5月22日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MS_(7.4)地震,震中位于(34.59°N,98.34°E),其震源机制解显示该地震为高倾角走滑型(张喆,许立生,2021)。玛多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昆仑山口—江错断裂,是东昆仑断裂的一条分支断裂(王未来等,2021... 2021年5月22日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MS_(7.4)地震,震中位于(34.59°N,98.34°E),其震源机制解显示该地震为高倾角走滑型(张喆,许立生,2021)。玛多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昆仑山口—江错断裂,是东昆仑断裂的一条分支断裂(王未来等,2021)。玉树地震台位于甘孜—玉树断裂附近。玛多地震震中和玉树地震台均位于巴颜喀拉次级地块内,玉树地震台位于巴颜喀拉地块的南边界。此次地震震中处于玉树地震台的NE方向,距巴颜喀拉地块北边界85 km(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玛多m_(s)7.4地震 水温 异常特征 地震前兆 玉树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玛多M_(S)7.4地震对周边活动断裂的库仑应力加载及发震概率增量的计算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博研 解孟雨 史保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3-579,共17页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位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内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了M_(S)7.4地震(玛多M_(S)7.4地震),震中位于98.34°E,34.59°N,震源深度17 km(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震后区域应力调整直接导致了周边断层的库仑应力变...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位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内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了M_(S)7.4地震(玛多M_(S)7.4地震),震中位于98.34°E,34.59°N,震源深度17 km(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震后区域应力调整直接导致了周边断层的库仑应力变化和主震断层外余震的发生,进而影响到区域地震活动性并改变了即发地震概率.本文利用有限断层滑移模型计算了青海玛多地区主要断层的库仑应力变化,结合Dieterich地震发生率模型,给出了库仑应力扰动下超越某一特定震级地震的发震概率公式,得到了受青海玛多M_(S)7.4地震所产生的库仑应力场的影响周边8条断裂(段)分别发生M_(S)≥7.0和M_(S)≥6.0地震的概率变化.结果表明,8条断裂(段)的发震概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于发震概率增幅较为明显的甘德南缘断裂、玛多—甘德断裂和西藏大沟—昌马河断裂在震后短时间内(约10年内)发震概率迅速提升,之后趋于平稳,不排除有潜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特别是发生M_(S)≥6.0地震的可能性.针对达日断裂,由于库仑应力增加造成的影响不明显,短期内发生M_(S)≥7.0或M_(S)≥6.0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排除几十年后有潜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尤其要关注发生M_(S)≥6.0地震的可能性;东昆仑断裂特别是玛沁—玛曲段仍然是未来强震发生的可能区段,需重点关注和防范M_(S)≥6.0地震乃至M_(S)≥7.0地震的发生;玉树—甘孜断裂发生M_(S)≥6.0地震,尤其是发生M_(S)≥7.0地震的危险性不高,而乌兰乌拉湖—玉树南断裂有潜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风险,对于M_(S)≥6.0以上地震需要加强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玛多m_(s)7.4地震 库仑应力变化 发震概率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