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11月17日江苏大丰海域M_(S)5.0地震震源机制与发震构造
1
作者 康清清 于悦颖 +9 位作者 顾勤平 李玲利 刘芳 王维 杨云 王俊菲 许田 周昱辰 孙小航 孙宗强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84-1895,共12页
基于江苏、山东和上海等区域地震台网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gCAP波形反演法获取了2021年11月17日江苏大丰海域M_(S)5.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矩心深度和矩震级.节面Ⅰ走向96°、倾角71°、滑动角17°;节面Ⅱ走向0°、倾... 基于江苏、山东和上海等区域地震台网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gCAP波形反演法获取了2021年11月17日江苏大丰海域M_(S)5.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矩心深度和矩震级.节面Ⅰ走向96°、倾角71°、滑动角17°;节面Ⅱ走向0°、倾角74°、滑动角160°,说明震源机制以走滑为主.P轴仰角2°,方位48°,反映震源区主压应力呈NEE-SWW向水平推挤特征,与华东现代构造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揭示其受区域应力场控制.本次地震矩震级为MW5.1,与面波震级M_(S)5.0、近震震级ML5.2较为一致.震源矩心深度为14.7 km,与重定位后的震源初始破裂深度16.5 km较接近,推测该地震发生在南黄海盆地地壳中部,震源由深至浅破裂,震源破裂尺度约3.5 km.重定位后余震展布呈现共轭型带状分布,优势分布方向为NWW向和NE向,NE向展布方向与震源机制解两节面走向均不匹配,震中附近亦没有已探明并公布的NE向断裂;而NWW向展布与节面Ⅰ走向相匹配,与附近的南部坳陷西侧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结合区域重、磁场异常分布情况,初步判定节面Ⅰ为同震破裂面.我们推测本次地震为南部坳陷西侧断裂在NEESWW向水平主压应力作用下挤压错动所致,呈NE向线性展布的零星余震穿越苏北—滨海断裂并向SW延伸至大丰海岸线附近,不排除其下方存在NE-SW向展布的隐伏断层,主震发震断层的错动诱发了该断层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丰海域M_(S)5.0地震 g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地震重定位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OCMEC和CAP方法反演2021年大丰海域M5.0及天宁M4.2地震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4
2
作者 杜航 郑江蓉 +3 位作者 江昊琳 王俊 杨驰 孙小航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4-880,共7页
利用FOCMEC和CAP方法分别对大丰海域M5.0地震、天宁M4.2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反演,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大丰海域M5.0地震FOCMEC方法与CAP方法计算震源机制解结果存在细微差异,CAP方法所得结果与其它机构结果较为统一。天宁M4.2地... 利用FOCMEC和CAP方法分别对大丰海域M5.0地震、天宁M4.2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反演,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大丰海域M5.0地震FOCMEC方法与CAP方法计算震源机制解结果存在细微差异,CAP方法所得结果与其它机构结果较为统一。天宁M4.2地震FOCMEC方法与CAP方法计算震源机制解结果基本一致。通过研究发现CAP方法对台站分布要求不高,但需要地震震级较大,波形信噪比高,震相拟合度较好;FOCMEC方法对地震震级要求不高,但需要震中位置被台站包围较好,且震中附近台站密度较高,P波初动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丰海域M5.0地震 天宁M4.2地震 震源机制解 FOCMEC方法 CAP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江苏盐城海域MS5.3地震震源机制中心解及基于震源机制的区域应力场反演
3
作者 黄少华 万永革 +4 位作者 孙业君 许鑫 余海琳 冯淦 李枭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66-1274,共9页
2021年11月17日江苏盐城近海区域发生MS5.3地震,该地震的发震机制及其原因引起地球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为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应力场的精确确定是必要的。本研究综合多种机构的震源机制解数据确定了可信的震源... 2021年11月17日江苏盐城近海区域发生MS5.3地震,该地震的发震机制及其原因引起地球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为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应力场的精确确定是必要的。本研究综合多种机构的震源机制解数据确定了可信的震源机制中心解。为保证震源区域应力场求解的精度,本文搜集了地震周围2016年以前的历史震源机制解数据,并利用地震观测报告,得到22个2016年之后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使用结合后的震源机制解数据求解了江苏盐城海域MS5.3地震周围的应力场。最终结果为:江苏盐城海域MS5.3地震的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Ⅰ走向104.95°,倾角70.91°,滑动角26.45°,节面Ⅱ走向5.70°,倾角65.11°,滑动角158.86°;研究区域的主压应力呈ENE-WSW向分布,主张应力呈NWN-SES向分布。将应力场投影到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上,发现两个节面均处于相对剪应力很高的水平,说明此次地震是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发生在剪应力最大释放节面上的地震,是应力积累后的一次正常释放,周边再次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减小。考虑到应力场投影到节面Ⅱ的相对剪切应力较节面Ⅰ大,并且节面Ⅱ与苏北—滨海断裂走向更为接近,确定节面Ⅱ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江苏盐城大丰海域地震 震源机制中心解 P波初动 应力场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