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杀伤(NK)细胞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娟 周永学 +4 位作者 包晟川 陈婷 李京涛 魏海梁 闫曙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9-843,共5页
自然杀伤(NK)细胞在清除病毒,执行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分泌趋化因子以及与其他天然免疫细胞协同作用,被赋予天然免疫调节功能和获得性免疫反应。随着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的2019冠状病毒病(CO... 自然杀伤(NK)细胞在清除病毒,执行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分泌趋化因子以及与其他天然免疫细胞协同作用,被赋予天然免疫调节功能和获得性免疫反应。随着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研究深入,发现NK细胞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ARS-CoV-2感染会影响NK细胞的分布和效应功能,NK细胞的免疫应答或可影响新冠肺炎患者的预后。本文总结了近年来NK细胞在COVID-19感染中作用的研究现状,并且讨论了以NK细胞作为治疗剂的可能性,以期为防治SARS-CoV-2的免疫损害提供潜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NK)细胞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 免疫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疗浙江经验 被引量:106
2
作者 徐凯进 蔡洪流 +14 位作者 沈毅弘 倪勤 陈瑜 胡少华 李剑平 王华芬 俞亮 黄河 裘云庆 魏国庆 方强 周建英 盛吉芳 梁廷波 李兰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当前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仍处于胶着状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浙江省COVID-19患者救治中心。疫情一线的专家集智攻关,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COVID-19诊治指南为... 当前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仍处于胶着状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浙江省COVID-19患者救治中心。疫情一线的专家集智攻关,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COVID-19诊治指南为依据,以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继发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为核心,总结完善诊治方案,聚焦临床实践的一些具体问题,为COVID-19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推荐以多学科协作诊治个性化治疗提高COVID-19患者救治质量。建议病原学检测、炎症指标监测和肺部影像学动态观察指导临床诊治。痰液的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约10%的急性期患者血液中检测到病毒核酸,50%的患者粪便中检测到病毒核酸,粪便中可分离出活病毒,须警惕粪便是否具有传染性;开展细胞因子等炎症指标监测有助于发现是否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判断是否需要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通过以“四抗二平衡”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早期抗病毒治疗能减少重症、危重症发生,前期使用阿比多尔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显示出一定效果。休克和低氧血症多为细胞因子风暴所致,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能迅速清除炎症介质,阻断细胞因子风暴,对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也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提高危重型患者的疗效。重型病例疾病早期可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氧疗过程中,患者氧合指数小于200 mmHg时应及时转入重症医学科治疗;采用保守氧疗策略,不推荐常规进行无创通气;机械通气患者应严格执行集束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管理策略;氧合指数大于150 mmHg时,及早减、停镇静剂并撤机拔管。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病程长,体温反复升高和血降钙素原水平升高的患者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要关注COVID-19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诊治。COVID-19患者有肠道微生态紊乱,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推荐对所有患者进行营养和胃肠道功能评估,以营养支持和补充大剂量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减少细菌移位和继发感染。COVID-19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应建立动态心理危机干预和处理。提倡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优化重型患者护理促进康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后病毒清除规律仍不明了,出院后仍须居家隔离2周,并定期随访。以上经验和建议在本中心实行,取得较好效果,但COVID-19是一种新的疾病,其诊治方案及策略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危重病 综合疗法 多学科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信息库 被引量:61
3
作者 赵文明 宋述慧 +14 位作者 陈梅丽 邹东 马利娜 马英克 李茹姣 郝丽丽 李翠萍 田东梅 唐碧霞 王彦青 朱军伟 陈焕新 章张 薛勇彪 鲍一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2-221,I0007,I0008,共12页
2019年12月在中国武汉开始爆发的新型肺炎已造成全球25个国家/地区的31516人感染、638人死亡(截止2020年2月7日16时),引起该肺炎的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为促进2019-nCoV数据共享应用并及时向全球公众... 2019年12月在中国武汉开始爆发的新型肺炎已造成全球25个国家/地区的31516人感染、638人死亡(截止2020年2月7日16时),引起该肺炎的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为促进2019-nCoV数据共享应用并及时向全球公众提供病毒的相关信息,国家生物信息中心(CNCB)/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NGDC)建立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信息库(2019nCoVR,https://bigd.big.ac.cn/ncov)。该信息库整合了来自德国全球流感病毒数据库、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深圳(国家)基因库、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及CNCB/NGDC等机构公开发布的2019-nCoV核苷酸和蛋白质序列数据、元信息、学术文献、新闻动态、科普文章等信息,开展了不同冠状病毒株的基因组序列变异分析并提供可视化展示。同时,2019nCoVR无缝对接CNCB/NGDC的相关数据库,提供新测序病毒株系的基因组原始测序数据、组装后序列的在线汇交、管理与共享、国际数据库同步发布等数据服务。本文对2019nCoVR数据汇交、管理、发布及使用等进行全面阐述,以方便用户了解该信息库各项功能及数据状况,为加速开展病毒的分类溯源、变异演化、快速检测、药物研发以及新型肺炎的精准预防与治疗等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数据库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国家生物信息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基因组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孕产妇管理策略建议 被引量:49
4
作者 王新燕 吴杰 +5 位作者 鲁新华 张瑞芳 周艳 李留霞 赵先兰 郭瑞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0-202,共3页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的流行及诊治经验的积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但尚没有完善的针对孕产妇感染者的诊疗方案。迄今,武汉协和医院提出了《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的流行及诊治经验的积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但尚没有完善的针对孕产妇感染者的诊疗方案。迄今,武汉协和医院提出了《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管理策略意见》,盛京医院制定了《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孕产妇管理指导意见(第一版)》(2020年1月26日)。孕产妇是一类特殊人群,其机体处于特殊免疫耐受状态,发病及诊治有其特殊性。受体内高水平雌、孕激素的影响,孕产妇上呼吸道(鼻、咽、气管)黏膜增厚、轻度充血、水肿,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受妊娠中晚期潮气量增加、妊娠子宫增大、膈肌上抬、肺部扩张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孕产妇是各类病毒的易感人群,妊娠期妇女对病毒性呼吸系统感染的炎症应激反应明显增高。因此,孕产妇一旦感染2019-nCoV,尤其是对于中晚期妊娠妇女,病情发展迅速,易进展为重症,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防范。根据河南省现有病例的特点,依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及武汉协和医院、盛京医院制定的相关指导意见,我们特提出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孕产妇管理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孕产妇 病毒性肺炎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羟氯喹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陈军 刘丹萍 +11 位作者 刘莉 刘萍 徐庆年 夏露 凌云 黄丹 宋树丽 张丹丹 钱志平 李涛 沈银忠 卢洪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硫酸羟氯喹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6至25日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30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患者1:1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 目的:初步评价硫酸羟氯喹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6至25日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30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患者1:1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硫酸羟氯喹(400 mg,1次/d)治疗,疗程为5 d。比较两组治疗第7天时咽拭子病毒核酸转阴率等指标。研究获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登记注册(NCT04261517)。结果:在治疗过程中,试验组1例患者发展为重型。入组后第7天,试验组中13例(86.7%)和对照组中14例(93.3%)患者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P>0.05)。在2周的访视期内,所有受试者的咽拭子核酸检测均转为阴性,其中试验组咽拭子核酸转阴时间为入院后第4(1,9)天,对照组为第2(1,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7,P>0.05)。试验组在入院后第1(0,2)天体温恢复正常,对照组在入院后第1(0,3)天体温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5例(33.3%)和对照组7例(46.7%)患者均在入院3 d后的复查中出现了进展,所有患者在随后的复查中均提示病灶好转。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26.7%)和3例(20.0%)患者出现一过性的腹泻和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COVID-19普通型患者预后较好,以病毒转阴率、重症化率为主要终点的研究难以对药物的疗效进行判断。开展后续的研究需要确定更合适的人群和终点事件,并充分考虑样本量等试验的可行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羟氯喹 治疗结果 安全性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合并焦虑和抑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鑫 代甜 +13 位作者 王虹 石军年 袁薇 栗静 陈利军 张天明 张珊珊 孔焱 岳宁 时慧 何玉苹 胡惠芳 柳芙蓉 杨彩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分析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干预以改善临床预后。方法:收集2020年1月31日至2月22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发热隔离病房收治的COVID-19疑似患者7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目的:分析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干预以改善临床预后。方法:收集2020年1月31日至2月22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发热隔离病房收治的COVID-19疑似患者7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测患者焦虑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测患者抑郁情况,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VID-19疑似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易伴发焦虑(OR=3.206,95%CI:1.073~9.583,P<0.05)和抑郁情绪(OR=9.111,95%CI:2.143~38.729,P<0.01);患者存在已知疫区及疫区人员接触史更容易伴发抑郁情绪(OR=3.267,95%CI:1.082~9.597,P<0.05)。结论:在COVID-19疑似患者隔离治疗期间,对于存在已知疫区及疫区人员接触史的女性患者应该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必要时提早给予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焦虑 抑郁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和托珠单抗治疗六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骆嵩 杨丽娟 +2 位作者 王春 刘传苗 李殿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和托珠单抗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至2月25日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应急病区接受治疗的6例COVID-19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3例采用托珠...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和托珠单抗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至2月25日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应急病区接受治疗的6例COVID-19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3例采用托珠单抗治疗)。观察血浆置换和托珠单抗治疗对患者体内过度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3例患者C反应蛋白和IL-6水平下降明显,淋巴细胞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有改善;托珠单抗治疗后,3例患者炎症水平未见明显下降,淋巴细胞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也无明显改善。结论:COVID-19重型患者采用血浆置换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或恢复正常,而托珠单抗治疗患者炎症因子下降不明显。因此对于炎症反应强烈的COVID-19重型患者,血浆置换可能是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病 血浆置换 托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危重型患者用药管理经验 被引量:9
8
作者 姜赛平 李璐 +11 位作者 茹仁萍 张春红 饶跃峰 林彬 王融溶 陈娜 王小娟 蔡洪流 盛吉芳 周建英 卢晓阳 裘云庆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69,共12页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危重型患者往往合并基础疾病,用药种类复杂,存在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等问题。本文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基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疗浙江经验》,总结重型...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危重型患者往往合并基础疾病,用药种类复杂,存在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等问题。本文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基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疗浙江经验》,总结重型、危重型患者选择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抗菌药物、微生态制剂、营养支持方案等经验,建议针对药物疗效和疗程评估、药物不良反应防治、潜在药物相互作用识别、基于生物安全防护的个体化用药监测以及特殊人群给药等进行重点用药管理,以期为COVID-19患者临床药物选择和用药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危重病 安全管理 药物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抗体检测 被引量:14
9
作者 高原 陈川 王晶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3-517,共5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入侵人体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新冠病毒的检测对疫病诊断尤为重要。免疫分析技术作为核酸检测的辅助手段,...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入侵人体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新冠病毒的检测对疫病诊断尤为重要。免疫分析技术作为核酸检测的辅助手段,主要用于对疑似病例和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人员的筛查。免疫诊断技术包括抗体和抗原检测,通过检测感染部位或者血液样本中是否含有病毒本身的蛋白或是由病毒引起免疫反应而产生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携带病毒。对目前用于新冠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的免疫分析方法着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新型冠状病毒 2019冠状病毒 抗原 抗体 免疫分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应用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患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国军 韩一骄 +8 位作者 方强 周建英 盛吉芳 李彤 浦其斌 陈爱君 戚志洋 孙丽君 蔡洪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2-239,共8页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以急性I型呼吸功能衰竭为突出表现。合理有效的呼吸支持是此类患者最重要的器官支持手段。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较其他无创呼吸支持手段具有更大优势。COVID-19重型患者氧合水平波动大、病情进展迅速,HFNC...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以急性I型呼吸功能衰竭为突出表现。合理有效的呼吸支持是此类患者最重要的器官支持手段。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较其他无创呼吸支持手段具有更大优势。COVID-19重型患者氧合水平波动大、病情进展迅速,HFNC应用时机宜早,老年患者不宜长期使用。早期使用时需要做好患者教育,提高依从性;使用中注意选择合适型号的鼻塞导管,注意鼻塞导管是否在位并及时评估鼻腔和上呼吸道通畅。存在排痰风险或呼吸窘迫症状明显的患者建议初始即给予最高水平的支持(37℃的湿化温度、60 L/min的流量),或可先给予低水平的参数并逐步上调;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氧合目标可维持95%以上以降低频繁的低氧、缺氧风险。治疗过程中采用适当措施减少飞沫和气溶胶传播风险,并采取必要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危重病 经鼻高流量氧疗 呼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一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型患者炎症反应动态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胜 李丹萍 +5 位作者 陈华忠 郑丹 周益萍 陈葆国 石卫武 林荣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0-226,共7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型患者炎症反应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首例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诊疗经过和患者预后。患者于入院第2天开始采用甲泼尼龙80 mg治疗,其后适时调整剂...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型患者炎症反应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首例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诊疗经过和患者预后。患者于入院第2天开始采用甲泼尼龙80 mg治疗,其后适时调整剂量,累计使用13 d。动态监测激素治疗前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NK细胞、B细胞)和淋巴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γ干扰素)变化情况。结果:入院第1天,患者外周血CD3+T、CD4^+T、CD8^+T、NK细胞数较正常值范围明显降低;随着病情改善,CD3^+T、CD8^+T和CD4^+T细胞数量逐渐恢复,呈线性增长趋势(线性拟合方程:Y=18.59X+109.4,P<0.05)。入院第2天,患者IL-6、IL-10显著高于正常值,γ干扰素处于正常高值,随后迅速降低;IL-2、IL-4、TNF-α均在正常值范围。入院第6、7天,患者IL-6、IL-10首次降至正常值范围。入院第18天,患者痰液病毒核酸检测首次阴性,粪便病毒核酸检测仍为阳性;入院第20天,患者痰液和粪便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入院第34天,患者痊愈出院,出院时肌力评分4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90分。结论:缺少有效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COVID-19危重型患者早期使用合适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能够迅速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改善临床症状,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T细胞数量,须及时调整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糖皮质激素类 危重病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应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被引量:85
12
作者 陈秋香 杨海红 戴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4-375,共2页
总结基层医院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突发期间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充分发挥护理部职能作用,对护理单元进行整合,建立多梯队应急队伍,进行全面培训,重视人文关怀等,进行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为全面应对突发疫情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 总结基层医院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突发期间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充分发挥护理部职能作用,对护理单元进行整合,建立多梯队应急队伍,进行全面培训,重视人文关怀等,进行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为全面应对突发疫情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基层医院 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 人员调配 冠状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多学科协作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叔波 俞世安 +4 位作者 陈海君 张德和 徐叶进 朱丹 陈琨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病例诊治中的参与情况及处置结果,总结MDT在COVID-19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3月20日就诊于金华市中心医院的48例COVID-19疑似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病例诊治中的参与情况及处置结果,总结MDT在COVID-19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3月20日就诊于金华市中心医院的48例COVID-19疑似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进一步分析MDT在患者处置流程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18例确诊COVID-19,30例排除COVID-19。确诊患者经MDT讨论2~12次,平均每例患者讨论(4.7±3.2)次;非COVID-19患者多学科讨论2~4次,平均每例患者讨论(2.3±0.6)次。MDT对COVID-19疑似患者诊疗流程及诊断标准进行了讨论及调整。在MDT主导下,1例危重型患者积极治疗后转省级定点医院治疗,1例COVID-19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手术,1例高度疑似患者行肺泡灌洗液检查排除COVID-19。除1例COVID-19危重型患者转省级医院治疗外,17例COVID-19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现院内及疑似患者交叉感染,无死亡病例,无医务人员感染发生,非COVID-19患者及时转到相应专科治疗。结论:在COVID-19疑似患者诊治过程中,MDT的参与提高了诊治效率,尤其对疑难复杂病例诊治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疑似病例 多学科协作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燕 李晓峰 龚卫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7-355,共9页
营养支持治疗是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型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COVID-19危重型患者常处于高炎症、高应激、高分解代谢状态,机体能量消耗显著增加。所有COVID-19危重型患者需早期采用NRS-2002或Nutric评分工具进行营... 营养支持治疗是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型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COVID-19危重型患者常处于高炎症、高应激、高分解代谢状态,机体能量消耗显著增加。所有COVID-19危重型患者需早期采用NRS-2002或Nutric评分工具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若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则进一步采用主观整体评估(SGA)或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IM)等工具进行营养不良的评估。评估完成之后,结合病情,首先确定患者每日所需的能量、蛋白质、电解质及液体量等,然后再根据患者胃肠道功能受损的程度,选择口服营养补充、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或两者联合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对于胃肠道功能正常需俯卧位通气或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患者,建议首选肠内营养。此外,在患者营养实施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腹胀、腹泻、反流、静脉炎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营养方案,保障营养支持的顺利实施。基于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代谢特点,本文从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营养治疗目标量、营养干预和治疗、特殊人群的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建议,以期充分发挥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作用,为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2019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症 营养支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貂源冠状病毒与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进化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艳玲 程世鹏 任林柱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4期21-26,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貂源冠状病毒与新型人冠状病毒HCoV-19的遗传进化关系,比较了NCBI上公布的3株水貂冠状病毒、5株雪貂冠状病毒以及人冠状病毒HCoV-19和SARS-Cov的全基因组、ORF1a、ORF1ab和病毒表面蛋白Spike的序列同源性,分析了其遗传进化... 为进一步明确貂源冠状病毒与新型人冠状病毒HCoV-19的遗传进化关系,比较了NCBI上公布的3株水貂冠状病毒、5株雪貂冠状病毒以及人冠状病毒HCoV-19和SARS-Cov的全基因组、ORF1a、ORF1ab和病毒表面蛋白Spike的序列同源性,分析了其遗传进化关系,以及组成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种类、基因位置及氨基酸数量。结果显示:貂源冠状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HCoV-19全基因组、ORF1a、ORF1ab、Spike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68%、46.96%、52.44%、47.36%;貂源冠状病毒与HCoV-19不属于同一分支,且亲缘关系较远;同时,貂源冠状病毒与HCoV-19全基因组在蛋白组成、氨基酸数量、基因位置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貂源冠状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HCoV-19不是同一种冠状病毒,此次在人群中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HCoV-19由貂源冠状病毒重组而成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可初步排除HCoV-19来源于水貂和雪貂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貂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HCoV-19) 基因组 遗传进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肿瘤合并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的治疗决策分析
16
作者 叶子奇 洪昀 +5 位作者 吴秀华 洪东升 张燕芳 董曦浩 饶跃峰 卢晓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亟待进行肿瘤根治术的患者合并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后如何选择手术治疗时机。方法:详细分析1例乙状结肠癌合并COVID-19患者的治疗过程,以及该患者在病毒两次转阴后进行根治性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炎... 目的:探讨亟待进行肿瘤根治术的患者合并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后如何选择手术治疗时机。方法:详细分析1例乙状结肠癌合并COVID-19患者的治疗过程,以及该患者在病毒两次转阴后进行根治性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炎症指标、发热等临床表现改善,肺部病灶也维持稳定。结论:对于亟待进行肿瘤根治术且合并COVID-19的患者,在符合病毒核酸检测两次阴性之后进行肿瘤根治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结肠癌 根治性手术 治疗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法医毒物实验室的防护与管理
17
作者 刘超 杨娅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68-271,共4页
自2019年12月以来,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已蔓延至世界各地[1]。由于该病毒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 自2019年12月以来,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已蔓延至世界各地[1]。由于该病毒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2]。经过2个月的艰苦奋战,全国的疫情扩散已得到有效的抑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2月21日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将疫情防控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3],复工复产正在稳步推进。为了协助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妨害社会公共安全行为,推进案件办理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及司法公正,司法鉴定工作的正常运行已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理学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分区 安全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标准版) 被引量:570
18
作者 靳英辉 蔡林 +45 位作者 程真顺 程虹 邓通 范逸品 方程 黄笛 黄璐琦 黄桥 韩勇 胡波 胡芬 李柄辉 李一荣 梁科 林丽开 罗丽莎 马晶 马琳璐 彭志勇 潘运宝 潘振宇 任学群 孙慧敏 王莹 王云云 翁鸿 韦超洁 吴东方 夏剑 熊勇 徐海波 姚晓梅 叶太生 袁玉峰 张笑春 张莹雯 张银高 张华敏 赵剡 赵明娟 訾豪 曾宪涛 王永炎 王行环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课题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共20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因2019年12月发生在中国武汉的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并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命名。在之后的1个月内,2019-nCoV在湖北省内、...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因2019年12月发生在中国武汉的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并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命名。在之后的1个月内,2019-nCoV在湖北省内、中国甚至其他国家传播,造成了数以千计病例的出现,同时也引起了民众一定程度的恐慌。本指南的制订希望能够从疾病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给临床医师、社区居民等提供医疗护理及居家照护的相关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呼吸疾病 肺炎 感染性疾病 快速建议指南 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胸部CT影像学动态变化 被引量:48
19
作者 王锦程 刘锦鹏 +8 位作者 王园园 刘伟 陈小群 孙超 沈晓勇 汪启东 吴亚平 梁文杰 阮凌翔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1-197,共7页
目的:探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病程中胸部CT影像学表现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集中收治的COVID-19确诊患者52例。所有患者病程中持续胸部CT复查,人均共行4次胸部CT检查,每次检查间隔时间2~7 d。回... 目的:探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病程中胸部CT影像学表现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集中收治的COVID-19确诊患者52例。所有患者病程中持续胸部CT复查,人均共行4次胸部CT检查,每次检查间隔时间2~7 d。回顾性分析诊疗过程中患者CT影像学特点及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结果:除2例患者首次胸部CT影像无异常,其余50例患者均发现肺部有不同程度的阴影。其中,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影(GGO)48例(92.3%),斑片状实变、亚实变19例(36.5%),17例(32.7%)伴随出现空气支气管征,小叶间隔增粗41例(78.8%)。病程中COVID-19患者肺部GGO病变逐渐减少,纤维索条影逐渐增多,成为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39例患者(75.0%)在入院第6~9天肺部病灶变化最明显,在入院第10~14天40例(76.9%)患者肺部病灶明显吸收。结论: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和变化规律,这在疫情防控和临床治疗决策中具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影像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生物样本保藏生物安全防护原则及建议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小燕 孙伟 +4 位作者 尚世强 毛建华 傅君芬 舒强 江克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0-177,共8页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乙类传染病。随着COVID-19疫情蔓延,生物样本库样本保藏的生物安全风险增加,其生物安全防护显得越来越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中华医学会相关指南,本文...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乙类传染病。随着COVID-19疫情蔓延,生物样本库样本保藏的生物安全风险增加,其生物安全防护显得越来越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中华医学会相关指南,本文基于SARS-CoV-2病原学和COVID-19流行病学资料,提出了生物样本采集、转运、处理、保藏、检测、检测后处置、突发事件等过程中个人和生物样本保藏场所的生物安全防护原则及若干建议。强调依据有无病毒载量信息、传染力大小、标本类型(可能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粪口途径传播)对样本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以指导疫情期间生物样本保藏、确保生物样本库生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生物标本库 安全管理 保存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