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5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下注射α-干扰素治疗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循证快速评估 被引量:33
1
作者 陈岷 童荣生 +8 位作者 边原 舒永全 杨勇 杜姗 李文渊 刘心霞 闫峻峰 龙恩武 何林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3-488,共6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基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中抗病毒治疗方法进行快速系统评价,进而探索皮下注射α-干扰素用于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的临床可能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目的该研究旨在基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中抗病毒治疗方法进行快速系统评价,进而探索皮下注射α-干扰素用于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的临床可能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中国生物医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此外,检索WHO以及美国和中国疾控中心网站、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对国家发布的相关诊疗方案进行检索,同时把已发表文献的相关参考文献等作为辅助。按照循证药学的方法进行证据评价和数据提取。结果经检索获得1502篇文章,最终纳入11项研究。结果提示:①皮下注射α-干扰素的早期使用,尽可能在确诊冠状病毒感染后48 h使用,随着用药时间与确诊时间的延长,有效率降低,因此尽可能早治疗。②干扰素的各种类型之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皮下注射α-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使用在个别研究中证实有效,但需要警惕其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为可耐受的血红蛋白下降,转氨酶升高,淀粉酶升高,但多数不影响治疗。结论皮下注射α-干扰素可以作为一种试验性疗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尤其是新发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并应该为此尽快开展随机对照试验和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α-干扰素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干扰素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皮下注射 病毒治疗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我国4种肝炎发病趋势的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静 瞿怀荣 +2 位作者 赵巍 冯永华 丁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45,共12页
目的:探讨2019—2023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疫情前后我国4种肝炎(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发病趋势的变化规律性,为疫情后肝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我国2012—2023年4种肝炎时间序列的描述统计... 目的:探讨2019—2023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疫情前后我国4种肝炎(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发病趋势的变化规律性,为疫情后肝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我国2012—2023年4种肝炎时间序列的描述统计和季节性分解,对2019—2023年COVID-19疫情前后肝炎月发病数以及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季节因子和方差贡献率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COVID-19疫情期间的2020—2022年,4种肝炎的平均月发病数低于疫情前的2019年,每种肝炎都出现2012年以来的历史最低值,疫情后的2023年月发病数都出现上升趋势。时间序列的分解表明,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2012—2019年与2012—2023年的季节因子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0.964、0.947和0.977(P均<0.001)。2012—2019年、2012—2020年、2012—2021年、2012—2022年及2012—2023年4种肝炎的时间序列的方差呈上升趋势,长期趋势的方差贡献率呈上升趋势,与方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0.981、0.890和0.938(P均<0.05),季节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呈下降趋势,与方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0.986、-0.954和-0.936(P均<0.05)。结论:时间序列分解有助于研究肝炎长期趋势变化和周期性波动的规律性。甲肝和乙肝时间序列图的长期趋势变化特征明显,丙肝、戊肝时间序列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疫情防控减少了4种肝炎的月发病数,对月发病数的长期趋势有较大影响,未改变发病低谷期和高峰期的周期性特征。面临疫情后肝炎发病数上升的挑战,要加强疫情后肝炎的监测工作,研究肝炎发病规律性,做好防控和治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时间序列 长期趋势 季节因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对ICU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短期死亡的影响
3
作者 许珊珊 雷晓婷 +1 位作者 戴正香 方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呼吸道定植对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28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12月9日—2023年12月9日某三级中医医院3个综合ICU和呼吸科...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呼吸道定植对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28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12月9日—2023年12月9日某三级中医医院3个综合ICU和呼吸科ICU收治的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住ICU期间痰培养CRAB检出情况将患者分为呼吸道CRAB定植组和非CRAB定植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后28天病死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患者呼吸道CRAB定植与28天病死率的关系,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88例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27例发生呼吸道CRAB定植(CRAB定植组),61例未发生呼吸道CRAB定植(非CRAB定植组);37例(42.0%)患者入住ICU后28天内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CRAB定植组患者28天病死率高于非CRAB定植组(66.7%VS 31.1%,P<0.001)。Cox单因素分析显示,CRAB定植组患者28天死亡风险为非CRAB定植组的2.91倍(HR=2.91,95%CI:1.52~5.58;P<0.05);经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超敏C反应蛋白、呼吸频率、氧合指数、乳酸脱氢酶、尿素氮、肌酐、乳酸、D-二聚体协变量调整后,CRAB定植组患者死亡风险仍然高于非CRAB定植组(HR=2.54,95%CI:1.15~5.58;P<0.05)。亚组分析表明,ICU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呼吸道CRAB定植与28天病死率一定程度受性别、血清清蛋白、肌酐、D-二聚体水平影响(均交互P<0.05)。结论ICU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继发呼吸道CRAB定植后短期病死率明显升高,有效防控多重耐药菌定植及感染对保障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病死率 KM生存曲线 亚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与伊伐布雷定对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关晓楠 刘文婷 +7 位作者 黄雯 马桂伶 胡玫 齐丹 宗敏 赵华 李飞鸥 张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与伊伐布雷定对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疗效的差异。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就诊并诊断为POTS的患者110例,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美...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与伊伐布雷定对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疗效的差异。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就诊并诊断为POTS的患者110例,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美托洛尔组62例和伊伐布雷定组48例。比较2组治疗第28天门诊复诊静息心率、直立10 min心率、症状消失率、住院治疗率及病死率。结果 2组第28天门诊复诊静息心率、直立10 min心率均低于初诊(P<0.01);美托洛尔组与伊伐布雷定组第28天门诊复诊静息心率、直立10 min心率比较无显著差异[(71.0±7.0)次/min vs(72.1±7.0)次/min,P=0.401;(76.5±7.2)次/min vs(77.4±7.6)次/min,P=0.573]。美托洛尔组与伊伐布雷定组症状消失率、住院治疗率、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88.7%vs 89.6%,3.2%vs 2.1%,0%vs 0%,P>0.05)。结论 美托洛尔和伊伐布雷定均可有效治疗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PO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美托洛尔 伊伐布雷定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与新型冠状病毒共感染及其对机体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李佳艳 袁丽萍 +7 位作者 罗庆凯 雷晔飞 李园 张峰华 彭丽秀 欧阳育琪 唐时幸 陈虹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1397,共7页
目的明确肺炎衣原体(Cpn)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共感染的特征及其对SARS-CoV-2诱导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日—2023年2月20日郴州市某医院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按COVID-19严重程度将重型和危... 目的明确肺炎衣原体(Cpn)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共感染的特征及其对SARS-CoV-2诱导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日—2023年2月20日郴州市某医院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按COVID-19严重程度将重型和危重型作为重症组,轻型和中型作为轻症组,再依据患者年龄(≥18岁为成年,<18岁为未成年)分为成年重症组、成年轻症组、未成年重症组、未成年轻症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对重症组、轻症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进行1∶1匹配。收集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咽拭子及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Cpn IgG/IgM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IL)-8等12项常见细胞因子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其中重型和危重型(重症)患者61例,轻型和中型(轻症)患者41例;年龄≥18岁的患者71例,年龄<18岁未成年患者31例。成年重症组患者39例,成年轻型组患者32例,经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30对;未成年重症组患者22例,未成年轻型组患者9例,经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8对。COVID-19患者中Cpn IgG、IgM阳性率分别为36.27%(37例)、8.82%(9例),其中1例Cpn IgG和IgM同为阳性。成人重症组合并Cpn Ig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干扰素(IFN)-α水平高于IgG阴性患者(P=0.037),两组患者BALF、血清标本中其他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人轻症组合并Cpn Ig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IL-8和IL-17水平均高于Cpn IgG阴性患者(均P<0.05)。未成年轻症组合并Cpn IgM阳性患者BALF及血清标本中IL-8水平均高于Cpn IgM阴性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n IgG阳性和IgM阳性都不是导致COVID-19发展成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Cpn感染不是导致COVID-19患者发展成重症的危险因素,Cpn感染对SARS-CoV-2导致的炎症因子分泌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衣原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炎症因子 CPN COVID-19 SARS-Co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老年居家护理实践的探讨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琳 黄瑞英 +1 位作者 陈佳丽 陈伟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老年居家护理实践的效果.方法:根据医院部署结合指导性文件,制定疫情下的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及应急预案;对护士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及防护的培训;加强心理干预;为居家老年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以及...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老年居家护理实践的效果.方法:根据医院部署结合指导性文件,制定疫情下的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及应急预案;对护士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及防护的培训;加强心理干预;为居家老年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以及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居家防护指导.结果:2020-1-19至2020-2-7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延续护理服务部为45例居家老年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0%,服务项目包括留置/更换胃管、留置/更换尿管、吸痰护理、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维护及静脉采血共服务53例次.专职延续护士身体状况良好,未出现不良情绪.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更多居家老年患者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居家护理模式在特殊疫情下更能发挥其优势,不但能满足老年居家患者的就医需求,而且能有效缓解医疗机构疫情防控负担,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保障老年居家患者及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在疫情防控中起较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 居家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石云锋 师小函 +5 位作者 李世闻 王艳红 胡佳佳 巴俊慧 许文雄 吴本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4-190,共7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特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胸部影像、治疗、并发症及预后,讨论重症病例的临床特... [目的]探讨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特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胸部影像、治疗、并发症及预后,讨论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该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为61岁男性,有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乏力与气促.检验结果示白细胞不高,淋巴细胞总数降低,乳酸脱氢酶升高及低氧血症.胸部影像示双肺炎性渗出.经1周支持、抗感染、抗炎、免疫调节等治疗后病情仍进行性加重,并发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危重.[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新出现的急性传染病,缺乏特效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重症病例死亡率高.临床工作应密切监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进展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重症病例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春 林婷 +6 位作者 郭利涛 李丹 李硕 王铮 石秦东 樊林 刘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5-922,共8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收集2020年2月9日至2020年3月15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抗疫医疗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七病区整建制收治确诊COVID-19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收集2020年2月9日至2020年3月15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抗疫医疗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七病区整建制收治确诊COVID-19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人口资料、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转归。结果共计纳入30例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71.1±14.4)岁,均为武汉患者,无明确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23例,慢性肺脏疾病3例,消化系统疾病2例,糖尿病3例,慢性肾脏病1例;入院前22例接受口服药物治疗;首发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体温峰值平均(38.4±0.6)℃;从出现症状至入院治疗平均时间为(15.0±7.7)d;临床分型以重型为主(共26例,占87%)。实验室检查示全血淋巴细胞计数为(0.7±0.2)×10^(9)/L,显著低于正常水平,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6.9±13)μg/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310±136)U/L];C-反应蛋白[(61±52)mg/L]及血沉[(66±38)mmol/L]轻度升高。影像学表现为双肺病变22例,单肺病变7例,30例均显示磨玻璃样阴影;住院期间CT检查平均为(3.5±1.3)次。病毒检测鼻咽拭子核酸阳性30例,粪便核酸检测阳性6例,鼻咽拭子核酸阳性同时肺泡灌洗液核酸阴性1例,血清病毒IgG抗体平均为(157.5±29.2)AU/mL,IgM抗体平均为(69.0±148.7)AU/mL。并发症为5例并发ARDS,5例并发AKI,心脏损伤3例,休克2例,院内感染3例,凝血功能紊乱3例,消化道出血3例。治疗有5例接受无创机械通气,2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2例行CRRT治疗,1例ECMO治疗;转归为危重型中有2例死亡,1例存活;重型转普通型/轻型25例中,1例重型进展为危重型并最终死亡;最终15例患者治愈出院,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平均为(12.4±5.6)d,CT病变吸收时间平均为(16.9±5.8)d,总住院时间(22.9±8.1)d,28 d死亡率为6.7%。结论 COVID-19老年患者多为重型,首发症状仍以发热咳嗽为主,出现症状后应立即住院治疗;病毒核酸转阴及影像学改善时间较长,危重型患者病死率较高,需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患者 临床特点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肺表现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美瑜 甘清鑫 +4 位作者 吕明芳 李景隆 甘露 李翠芝 张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肺表现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了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21例60岁以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以同期收治的32例60岁以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肺表现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了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21例60岁以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以同期收治的32例60岁以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肌损伤及炎症标志物水平及肺部CT受累程度。结果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合心血管疾病的比例、重型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红激酶(MYO)、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阳性比例也比对照组升高(P <0.05),老年组胸部CT肺受累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胸部CT均以双侧肺部磨玻璃样变和实变为主要特征。结论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合并心血管相关基础疾病比例增多,更容易发生心肌损伤和肺部严重感染,发展为危重症患者机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人患者 心肌损伤 胸部CT 心肺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美国NIH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指南与中国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案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树仁 赵文静 +3 位作者 李健超 孟阳 郝潇 张倩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735-1744,1763,共11页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经覆盖了全球大部分国家。该病目前尚无特效药,也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抗病毒以后,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以及相应的器官支持治疗。本文通过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2021...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经覆盖了全球大部分国家。该病目前尚无特效药,也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抗病毒以后,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以及相应的器官支持治疗。本文通过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2021年1月发布的COVID-19 Treatment Guidelines和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治疗方面的比较,提出了COVID-19临床治疗的选择策略,为临床医生在COVID-19的治疗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指南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中老年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勇 郭威 +5 位作者 陈广 章晓云 汪涛 谢敏 赵建平 谢俊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 通过观察及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老年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疾病的部分特点,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于2020年1月18日至2020年1月27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发热隔离病房住院的重症新型冠... 目的 通过观察及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老年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疾病的部分特点,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于2020年1月18日至2020年1月27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发热隔离病房住院的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目前病情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加重组、无变化组及好转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纳入的13例患者从发病到病重住院平均(7.9±4.2)d,平均年龄(60.2±7.2)岁.3例患者死亡,2例加重,4例无变化,4例好转.9例患者除呼吸道症状,还表现有腹泻.13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比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通过流式细胞学分析,死亡+加重组患者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均明显减少,而其他两组多数患者基本正常(P<0.05).所有患者血清铁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升高,部分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所有患者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铁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能敏感反映患者炎症程度;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和CD8+)、NK细胞以及B淋巴细胞水平下降的患者预后多不佳;及时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帮助部分患者度过炎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呼吸衰竭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与NT-proBNP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余志华 余浩 +6 位作者 祝炜 周军 李佐民 贺立群 郑琼莉 柯于鹤 魏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65-969,共5页
目的评估≥75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infectio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41例... 目的评估≥75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infectio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41例≥75岁COVID-19患者,分析入院时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敏肌钙蛋白I(hs-TnI)和NT-proBNP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41例患者死亡18例(12.8%),男性11例(61.1%)。与出院组比较,死亡组患者LDH>250 IU/L(77.8%)、hs-TnI> 26 ng/L(72.2%)、NT-proBNP> 1 800 ng/L(72.2%)的比例较高(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T-proBNP曲线下面积最大(0.94),hs-TnI次之(0.88)。当NT-proBNP为1 025 ng/L时,对COVID-19患者发生院内死亡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老年COVID-19患者心肌损伤及NT-proBNP水平升高常见,且NT-proBNP对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肌损伤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2020年乳制品消费及销售的影响分析--基于2003年非典之年行业数据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华 董晓霞 +1 位作者 任秋鸿 张超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第4期114-121,共8页
为了预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对乳制品消费及销售的影响,对比分析2003年非典和2020年新冠疫情所处的外部环境异同,考察2003年非典之年乳制品消费及销售情况,结果显示:居民乳制品消费支出增加明显,酸奶消费量增... 为了预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对乳制品消费及销售的影响,对比分析2003年非典和2020年新冠疫情所处的外部环境异同,考察2003年非典之年乳制品消费及销售情况,结果显示:居民乳制品消费支出增加明显,酸奶消费量增长率高于前后10年,受消费拉动影响,乳制品销售受疫情影响小,市场表现佳。基于两次疫情在传染源、传播方式和应对策略上的相似性,根据"非典时期"的规律推断,在防控期间,出于安全考虑,居民消费方式以分散消费集中购买为主,因乳制品具有健康属性且可长时间保存,2020年居民乳制品消费支出应会有所增加,但由于两次疫情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市场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增幅不会太大;具有保健属性的发酵乳销量有望大幅增长。乳品企业产能在各种制约因素解除后得到恢复,全年销售行情看好。由于新冠疫情全球化发展,国产乳制品市场份额有望在未来3年逐渐上升。因此,建议乳品企业与多方合作消化春节库存,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相关单位应利用疫情防控期间居民对健康信息关注多的特点,加大食用乳制品有利于健康的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乳制品 消费 销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江苏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时空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时影影 沈文琪 +3 位作者 嵇红 赵子平 吴莹 刘文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32-1238,共7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空聚集性,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绘制发病流行曲线、点标记图描述时空演变。采用最邻近指数(nearest neighbor indicator,NNI)估计本土病例全局聚集性;以县(区)为单位,采用Ku... 目的:分析江苏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空聚集性,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绘制发病流行曲线、点标记图描述时空演变。采用最邻近指数(nearest neighbor indicator,NNI)估计本土病例全局聚集性;以县(区)为单位,采用Kulldorff扫描统计量探测时空聚集区。使用Excel 2010、SaTScan 9.6.1、ArcGIS 10.2进行分析。结果:江苏省2020年1—12月共报告684例确诊病例,其中本土631例,境外输入53例。本土病例波及全省79.44%的县(区),存在空间聚集性(NNI=0.27,P <0.01)。时空扫描显示一级聚集区位于苏北4个设区市交界处,包括21个县区,时间为1月26日—2月1日(LLR=74.92,RR=5.06,P <0.01);3个二级聚集区涉及27个县区,其中二级聚集区2时间为2月上旬。输入病例涉及11个设区市28个县(区),其中南京23例、连云港9例。结论:江苏省疫情特征表现为"南北聚集,中部分散"。苏南长三角核心城市和苏北交通枢纽地区应不断优化防控策略,以早期发现并控制潜在的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最邻近指数 时空扫描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吡非尼酮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肺纤维化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霞 李家意 +1 位作者 卢惠芬 崔海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 观察并分析吡非尼酮治疗新冠病毒肺炎后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例重型新冠肺炎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就诊的临床资料,分析吡非尼酮运用于抗新冠肺炎后纤维化治疗的疗效。结果 2例分别患者经吡非尼酮治疗15周和9周后,动态复查... 目的 观察并分析吡非尼酮治疗新冠病毒肺炎后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例重型新冠肺炎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就诊的临床资料,分析吡非尼酮运用于抗新冠肺炎后纤维化治疗的疗效。结果 2例分别患者经吡非尼酮治疗15周和9周后,动态复查胸部CT显示两例患者肺纤维化程度均较前明显减轻。结论 吡非尼酮可能在改善新冠病毒肺炎后肺纤维化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但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及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加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病毒肺炎 肺纤维化 吡非尼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16
作者 王钰 徐义峰 +1 位作者 董辛 徐小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0-36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4月20日,筛选有关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治疗COVID-19的临床... 目的:系统评价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4月20日,筛选有关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治疗COVID-19的临床疗效研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风险评估及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tate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Begg’s检验分析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6篇临床疗效研究共602例患者,其中实验组采用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治疗295例,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3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提高临床有效率[RR=1.17,95%CI(1.09,1.26),P<0.0001]、CT好转情况[RR=1.20,95%CI(1.10,1.30),P<0.0001],降低不良反应[RR=0.73,95%CI(0.60,0.90),P=0.002],缩短核酸转阴时间[WMD=-6.56,95%CI(-10.37,-2.75),P=0.0007]、住院天数[WMD=-4.75,95%CI(-6.26,-3.25),P<0.00001]等方面的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COVID-19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但仍需大量高质量研究证实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排毒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META分析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加芳 张朋 陈治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753-2758,共6页
目的对20例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coronavirus infectio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两个老年(年龄≥60岁)住院患者队列: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组20例,对照组30例(住... 目的对20例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coronavirus infectio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两个老年(年龄≥60岁)住院患者队列: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组20例,对照组30例(住院期间未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最终康复出院),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其临床治疗等。结果有创机械通气组患者的年龄区间64~83岁,中位年龄为71.5(67.0,79.8)岁,男女性别比为13∶7。两组都有超半数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最为常见,其次是冠心病和糖尿病。两组患者入院时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和咳嗽,其次是咳痰和胸闷。有创通气组患者入院时临床分型危重型占65%,重型占2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有创通气组患者入院时胸部CT显示肺实变的比例为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P=0.047)。有创通气组患者入院后淋巴细胞计数(1.13±0.63)×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4.16±3.45)%、血清白蛋白(27.14±4.42)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D-二聚体、CRP、乳酸脱氢酶、尿素氮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了抗病毒治疗。有创通气组中有18例患者(90%)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显著高于对照组(27%)(P<0.001)。有创通气组在气管插管之前17例(85%)患者实施了无创机械通气,有2例(15%)患者实施了经鼻高流量吸氧。有创通气组患者在实施气管插管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均采取了三级防护。麻醉诱导后,患者的血压、心率有明显的下降(P<0.05)。结论入院时较重的临床分型、外周血较低的淋巴细胞计数、体内较重的炎症反应、较低的血清白蛋白水平等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在早期识别出需要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型老年COVID-19患者。在实施气管插管的过程中需谨慎使用麻醉药物,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以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国防治政策变迁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荣锋 孙恺 +1 位作者 徐芳 卢洪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自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正式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为全球大流行之后,全球114个国家或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要求各国采取新的疫情防控措施,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为... 自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正式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为全球大流行之后,全球114个国家或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要求各国采取新的疫情防控措施,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为帮助我国在后疫情时代巩固几年来的防疫成果并获取更大的发展窗口,本文探析了全球疫情变化及各国主要防治政策的变化,总结归纳了我国疫情防治政策的发展变迁,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以家庭为核心的新型精准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治政策 精准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凌小穗 何海萍 +1 位作者 李凡 张丽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24,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感染性强,且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病死率高,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急需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免疫调节、组织修复、再生、迁移和归巢、抗病毒和抗炎等生物学特性。目前应用MSCs治疗COVID...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感染性强,且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病死率高,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急需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免疫调节、组织修复、再生、迁移和归巢、抗病毒和抗炎等生物学特性。目前应用MSCs治疗COVID-19的研究已逐步开展。本文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致病机制、MSCs治疗COVID-19的潜在机制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与网络药理学分析薯蓣皂苷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靶点研究
20
作者 张华雄 张明惠 李红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9,共11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薯蓣皂苷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靶点。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对AD和COVID-19的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薯蓣皂苷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靶点。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对AD和COVID-19的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DEGs)进行富集分析。接着,通过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调控网络分析,并利用Cytoscape使其网络可视化,进一步通过DGIdb数据库预测能同时治疗AD和COVID-19的药物,与CTD数据库中AD、COVID-19相关治疗药物进行韦恩图分析,确定薯蓣皂苷作为治疗AD、COVID-19的潜在药物。使用SEA、SuperPred、SwissTargetPrediction、TCMSP对薯蓣皂苷进行靶点预测,并将其分别与AD、COVID-19的DEGs进行韦恩图交集分析,确定薯蓣皂苷治疗AD、COVID-19的靶点,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这些药物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出关联度最高的核心靶点。利用分子对接分析薯蓣皂苷与这些核心靶点的结合情况。结果:通过富集和聚类分析,发现AD、COVID-19共有DEGs所富集的生物过程、通路、疾病均与炎症和免疫调节相关。利用这些共有DEGs与Trust数据库构建了AD和COVID-19 TFs调控网络。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到薯蓣皂苷是治疗AD和COVID-19的潜在药物,并揭示了薯蓣皂苷治疗AD的36个靶点和27个治疗COVID-19的靶点。用CytohHubba计算得分,分别选取各自关联度最高的6个的核心靶点与薯蓣皂苷进行分子对接。结论:本研究首次揭示了AD和COVID-19共有TFs调控网络,预测并验证了薯蓣皂苷是治疗AD和COVID-19的潜在药物。且通过分子对接确定了薯蓣皂苷与治疗AD和COVID-19的核心药理靶点的结合情况,为开辟临床治疗AD和COVID-19新的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网络药理学 薯蓣皂苷 阿尔茨海默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