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杀伤(NK)细胞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娟 周永学 +4 位作者 包晟川 陈婷 李京涛 魏海梁 闫曙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9-843,共5页
自然杀伤(NK)细胞在清除病毒,执行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分泌趋化因子以及与其他天然免疫细胞协同作用,被赋予天然免疫调节功能和获得性免疫反应。随着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的2019冠状病毒病(CO... 自然杀伤(NK)细胞在清除病毒,执行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分泌趋化因子以及与其他天然免疫细胞协同作用,被赋予天然免疫调节功能和获得性免疫反应。随着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研究深入,发现NK细胞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ARS-CoV-2感染会影响NK细胞的分布和效应功能,NK细胞的免疫应答或可影响新冠肺炎患者的预后。本文总结了近年来NK细胞在COVID-19感染中作用的研究现状,并且讨论了以NK细胞作为治疗剂的可能性,以期为防治SARS-CoV-2的免疫损害提供潜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NK)细胞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SARS-CoV-2) 2019病毒病(covid-19) 免疫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羟氯喹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陈军 刘丹萍 +11 位作者 刘莉 刘萍 徐庆年 夏露 凌云 黄丹 宋树丽 张丹丹 钱志平 李涛 沈银忠 卢洪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硫酸羟氯喹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6至25日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30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患者1:1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 目的:初步评价硫酸羟氯喹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6至25日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30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患者1:1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硫酸羟氯喹(400 mg,1次/d)治疗,疗程为5 d。比较两组治疗第7天时咽拭子病毒核酸转阴率等指标。研究获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登记注册(NCT04261517)。结果:在治疗过程中,试验组1例患者发展为重型。入组后第7天,试验组中13例(86.7%)和对照组中14例(93.3%)患者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P>0.05)。在2周的访视期内,所有受试者的咽拭子核酸检测均转为阴性,其中试验组咽拭子核酸转阴时间为入院后第4(1,9)天,对照组为第2(1,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7,P>0.05)。试验组在入院后第1(0,2)天体温恢复正常,对照组在入院后第1(0,3)天体温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5例(33.3%)和对照组7例(46.7%)患者均在入院3 d后的复查中出现了进展,所有患者在随后的复查中均提示病灶好转。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26.7%)和3例(20.0%)患者出现一过性的腹泻和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COVID-19普通型患者预后较好,以病毒转阴率、重症化率为主要终点的研究难以对药物的疗效进行判断。开展后续的研究需要确定更合适的人群和终点事件,并充分考虑样本量等试验的可行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 新型病毒肺炎 羟氯喹 治疗结果 安全性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合并焦虑和抑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鑫 代甜 +13 位作者 王虹 石军年 袁薇 栗静 陈利军 张天明 张珊珊 孔焱 岳宁 时慧 何玉苹 胡惠芳 柳芙蓉 杨彩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分析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干预以改善临床预后。方法:收集2020年1月31日至2月22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发热隔离病房收治的COVID-19疑似患者7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目的:分析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干预以改善临床预后。方法:收集2020年1月31日至2月22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发热隔离病房收治的COVID-19疑似患者7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测患者焦虑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测患者抑郁情况,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VID-19疑似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易伴发焦虑(OR=3.206,95%CI:1.073~9.583,P<0.05)和抑郁情绪(OR=9.111,95%CI:2.143~38.729,P<0.01);患者存在已知疫区及疫区人员接触史更容易伴发抑郁情绪(OR=3.267,95%CI:1.082~9.597,P<0.05)。结论:在COVID-19疑似患者隔离治疗期间,对于存在已知疫区及疫区人员接触史的女性患者应该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必要时提早给予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 新型病毒肺炎 焦虑 抑郁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和托珠单抗治疗六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骆嵩 杨丽娟 +2 位作者 王春 刘传苗 李殿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和托珠单抗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至2月25日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应急病区接受治疗的6例COVID-19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3例采用托珠...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和托珠单抗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至2月25日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应急病区接受治疗的6例COVID-19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3例采用托珠单抗治疗)。观察血浆置换和托珠单抗治疗对患者体内过度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3例患者C反应蛋白和IL-6水平下降明显,淋巴细胞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有改善;托珠单抗治疗后,3例患者炎症水平未见明显下降,淋巴细胞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也无明显改善。结论:COVID-19重型患者采用血浆置换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或恢复正常,而托珠单抗治疗患者炎症因子下降不明显。因此对于炎症反应强烈的COVID-19重型患者,血浆置换可能是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 新型病毒肺炎 危重病 血浆置换 托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一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型患者炎症反应动态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胜 李丹萍 +5 位作者 陈华忠 郑丹 周益萍 陈葆国 石卫武 林荣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0-226,共7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型患者炎症反应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首例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诊疗经过和患者预后。患者于入院第2天开始采用甲泼尼龙80 mg治疗,其后适时调整剂...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型患者炎症反应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首例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诊疗经过和患者预后。患者于入院第2天开始采用甲泼尼龙80 mg治疗,其后适时调整剂量,累计使用13 d。动态监测激素治疗前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NK细胞、B细胞)和淋巴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γ干扰素)变化情况。结果:入院第1天,患者外周血CD3+T、CD4^+T、CD8^+T、NK细胞数较正常值范围明显降低;随着病情改善,CD3^+T、CD8^+T和CD4^+T细胞数量逐渐恢复,呈线性增长趋势(线性拟合方程:Y=18.59X+109.4,P<0.05)。入院第2天,患者IL-6、IL-10显著高于正常值,γ干扰素处于正常高值,随后迅速降低;IL-2、IL-4、TNF-α均在正常值范围。入院第6、7天,患者IL-6、IL-10首次降至正常值范围。入院第18天,患者痰液病毒核酸检测首次阴性,粪便病毒核酸检测仍为阳性;入院第20天,患者痰液和粪便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入院第34天,患者痊愈出院,出院时肌力评分4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90分。结论:缺少有效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COVID-19危重型患者早期使用合适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能够迅速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改善临床症状,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T细胞数量,须及时调整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 新型病毒肺炎 糖皮质激素类 危重病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多学科协作诊治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叔波 俞世安 +4 位作者 陈海君 张德和 徐叶进 朱丹 陈琨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病例诊治中的参与情况及处置结果,总结MDT在COVID-19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3月20日就诊于金华市中心医院的48例COVID-19疑似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病例诊治中的参与情况及处置结果,总结MDT在COVID-19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3月20日就诊于金华市中心医院的48例COVID-19疑似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进一步分析MDT在患者处置流程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18例确诊COVID-19,30例排除COVID-19。确诊患者经MDT讨论2~12次,平均每例患者讨论(4.7±3.2)次;非COVID-19患者多学科讨论2~4次,平均每例患者讨论(2.3±0.6)次。MDT对COVID-19疑似患者诊疗流程及诊断标准进行了讨论及调整。在MDT主导下,1例危重型患者积极治疗后转省级定点医院治疗,1例COVID-19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手术,1例高度疑似患者行肺泡灌洗液检查排除COVID-19。除1例COVID-19危重型患者转省级医院治疗外,17例COVID-19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现院内及疑似患者交叉感染,无死亡病例,无医务人员感染发生,非COVID-19患者及时转到相应专科治疗。结论:在COVID-19疑似患者诊治过程中,MDT的参与提高了诊治效率,尤其对疑难复杂病例诊治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 新型病毒肺炎 疑似病例 多学科协作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胡燕 李晓峰 龚卫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7-355,共9页
营养支持治疗是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型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COVID-19危重型患者常处于高炎症、高应激、高分解代谢状态,机体能量消耗显著增加。所有COVID-19危重型患者需早期采用NRS-2002或Nutric评分工具进行营... 营养支持治疗是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型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COVID-19危重型患者常处于高炎症、高应激、高分解代谢状态,机体能量消耗显著增加。所有COVID-19危重型患者需早期采用NRS-2002或Nutric评分工具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若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则进一步采用主观整体评估(SGA)或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IM)等工具进行营养不良的评估。评估完成之后,结合病情,首先确定患者每日所需的能量、蛋白质、电解质及液体量等,然后再根据患者胃肠道功能受损的程度,选择口服营养补充、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或两者联合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对于胃肠道功能正常需俯卧位通气或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患者,建议首选肠内营养。此外,在患者营养实施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腹胀、腹泻、反流、静脉炎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营养方案,保障营养支持的顺利实施。基于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代谢特点,本文从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营养治疗目标量、营养干预和治疗、特殊人群的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建议,以期充分发挥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作用,为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 2019病毒 新型病毒肺炎 危重症 营养支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肿瘤合并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的治疗决策分析
8
作者 叶子奇 洪昀 +5 位作者 吴秀华 洪东升 张燕芳 董曦浩 饶跃峰 卢晓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亟待进行肿瘤根治术的患者合并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后如何选择手术治疗时机。方法:详细分析1例乙状结肠癌合并COVID-19患者的治疗过程,以及该患者在病毒两次转阴后进行根治性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炎... 目的:探讨亟待进行肿瘤根治术的患者合并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后如何选择手术治疗时机。方法:详细分析1例乙状结肠癌合并COVID-19患者的治疗过程,以及该患者在病毒两次转阴后进行根治性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炎症指标、发热等临床表现改善,肺部病灶也维持稳定。结论:对于亟待进行肿瘤根治术且合并COVID-19的患者,在符合病毒核酸检测两次阴性之后进行肿瘤根治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 新型病毒肺炎 结肠癌 根治性手术 治疗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气象数据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发病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孔令豪 陶国水 +3 位作者 陆曙 孔令晶 彭健 陈冰俊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524-528,共5页
目的:基于武汉市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1日气象数据与COVID-19每日发病病例,探索气象因子变化与COVID-19发病关系。方法:统计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从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1日发布每日新增确诊COVID-19病例人数。采用五日滑动... 目的:基于武汉市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1日气象数据与COVID-19每日发病病例,探索气象因子变化与COVID-19发病关系。方法:统计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从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1日发布每日新增确诊COVID-19病例人数。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处理每日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每日降水量。采用散点图分析和关联性分析计算COVID-19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论:武汉市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1日时段,每日平均气温与COVID-19发病呈正相关(r气温=0.540,P<0.01),当平均气温大于6.16℃时候,每日COVID-19发患者数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病毒肺炎(covid-19) 疫病 武汉市 气象因子 传染病发病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表现初步探讨 被引量:62
10
作者 龚晓明 李航 +5 位作者 宋璐 李莉 张笑春 余开湖 鲁植艳 李宏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方法:搜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9年12月20日-2020年1月22日收治的33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3例,女20例),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3例COVID-19患者均进行胸部CT检查,30例累...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方法:搜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9年12月20日-2020年1月22日收治的33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3例,女20例),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3例COVID-19患者均进行胸部CT检查,30例累及双肺,25例弥漫分布,33例均见磨玻璃密度影,15例合并纤维条索影,23例伴小叶间隔增厚,11例见支气管充气征,22例见胸膜肥厚,3例见双侧少量胸腔积液,1例合并淋巴结肿大,2例呈"白肺"。早期胸部CT主要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密度影,肺外带胸膜下分布常见,以多发为主,进展期可引起网格样改变呈"铺路石"征,重症期病灶弥漫分布,甚至呈"白肺",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少见。结论:了解COVID-19的CT表现对早诊断、早治疗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病毒 肺炎 2019病毒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生物样本保藏生物安全防护原则及建议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小燕 孙伟 +4 位作者 尚世强 毛建华 傅君芬 舒强 江克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0-177,共8页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乙类传染病。随着COVID-19疫情蔓延,生物样本库样本保藏的生物安全风险增加,其生物安全防护显得越来越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中华医学会相关指南,本文...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乙类传染病。随着COVID-19疫情蔓延,生物样本库样本保藏的生物安全风险增加,其生物安全防护显得越来越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中华医学会相关指南,本文基于SARS-CoV-2病原学和COVID-19流行病学资料,提出了生物样本采集、转运、处理、保藏、检测、检测后处置、突发事件等过程中个人和生物样本保藏场所的生物安全防护原则及若干建议。强调依据有无病毒载量信息、传染力大小、标本类型(可能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粪口途径传播)对样本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以指导疫情期间生物样本保藏、确保生物样本库生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 新型病毒肺炎 生物标本库 安全管理 保存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基于推荐诊疗方案的中医用药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范天田 陈永灿 +5 位作者 白钰 马凤岐 王恒苍 杨益萍 陈金旭 林雨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0-269,共10页
目的:分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管局)及各省市自治区卫健委、中管局通过公开渠道发布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治疗方案中中医药处方用药特点。方法:收集自我国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至2020年2月19日国家... 目的:分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管局)及各省市自治区卫健委、中管局通过公开渠道发布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治疗方案中中医药处方用药特点。方法:收集自我国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至2020年2月19日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卫健委、中管局通过公开渠道发布的COVID-19推荐诊疗方案中中医药相关内容,并进行所有数据的频数分析、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国家诊疗方案4个,各省市自治区防治方案34个,样本578条,得到有名称的传统方剂84首,中成药60种,涉及单味药230味。高频用药有甘草、黄芩、杏仁、石膏等,常见方剂有麻杏石甘汤、银翘散、宣白承气汤等,常用中成药有安宫牛黄丸、血必净注射液、连花清瘟胶囊等,高频药对有“麻黄,杏仁”“连翘,甘草”等,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2个,新处方1个。结论:COVID-19卫分证以银翘散、藿朴夏苓汤为基础方,气分证可以麻杏石甘汤、凉膈散、清瘟败毒饮、达原饮等为基础方。用药特点以宣肺清热、解毒祛浊为主,体现中医治疫解毒透邪的处方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 新型病毒肺炎 中医药治疗 数据挖掘 频数分析 关联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例妊娠合并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诊治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旭 李央 +3 位作者 王金希 蔡洪流 曹红翠 盛吉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19日至2月10日收治的3例妊娠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经过、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19日至2月10日收治的3例妊娠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经过、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早孕(例1)、中孕(例2)、晚孕(例3)各1例,例1和例3为COVID-19普通型,例2为COVID-19重型;以咳嗽、发热、乏力、肺部影像学改变为主要表现,例1、例3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等无明显变化,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IL-6、IL-10等轻度升高,例2淋巴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3例患者经过抗病毒、止咳、吸氧等综合治疗,其中例2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治疗,例3使用糖皮质激素,均符合出院标准。例1出院后选择终止妊娠;例2无产科并发症选择继续妊娠;例3因胎心监护异常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母胎情况良好。结论:妊娠合并COVID-19患者经积极治疗可以痊愈,母胎结局良好,但对子代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 新型病毒肺炎 妊娠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胸部CT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钟琦 李志 +5 位作者 沈晓勇 徐凯进 沈毅弘 方强 陈峰 梁廷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经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67例,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对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其中轻型3例,普通型35例,重型22例,危重... 目的:探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经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67例,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对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其中轻型3例,普通型35例,重型22例,危重型7例。分析和比较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结果:轻型患者胸部CT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普通型患者中,单发病灶3例(8.6%),多发病灶32例(91.4%);重型患者中,单发病灶1例(4.5%),多发病灶21例(95.5%);危重型患者均为多发病灶。普通型患者胸部CT影像以实性斑片影伴晕征为主要表现(18/35,51.4%);重型患者以条索影伴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7/22,31.8%);以实变影为主要表现共7例,全部为重型或危重型患者。结论: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胸部CT影像学有特征性表现,以实变影为主要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可作为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指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 新型病毒肺炎 影像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CT表现与临床特点 被引量:61
15
作者 刘发明 丁惠玲 +3 位作者 龚晓明 宋璐 李航 鲁植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与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临床诊断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32例,女9例,平均年龄48.45岁。所有病例均经胸部CT检查,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对其影像学...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与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临床诊断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32例,女9例,平均年龄48.45岁。所有病例均经胸部CT检查,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COVID-19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磨玻璃样密度影、棉团状及网状小结节,双侧弥漫性分布,双下肺胸膜下为主,较双肺中上叶显著,右中叶受累相对少见。病程早期以肺外带、累及肺间质为主,多数病例可见细支气管充气征,可伴有粗大条索状影,胸膜下线。重症者随病程进展,病灶向支气管中轴间质蔓延,逐步扩散至全肺,可伴胸膜反应,叶间胸膜增厚、胸水少见。结论:COVID-19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流行性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做早期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病毒 肺炎 2019病毒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CT在2019冠状病毒病和支原体肺炎患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6
作者 霍现洛 薛小花 +3 位作者 袁淑绘 张佃春 高庆娥 巩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8-473,共6页
目的:探讨胸部CT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与支原体肺炎患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3月14日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和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成人COVID-19患者和21例成人支原体肺炎... 目的:探讨胸部CT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与支原体肺炎患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3月14日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和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成人COVID-19患者和21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比较两组早期胸部CT表现,并通过动态CT纵向评估疾病的转归。结果:COVID-19患者和支原体肺炎患者首次胸部CT检查示胸部病变均表现为磨玻璃影的间质性改变(P>0.05)。COVID-19患者累及肺叶数较多,且多分布于背侧外带(23/26,88.5%),46.2%(12/26)的患者伴有铺路石征;支原体肺炎患者累及肺叶数较少,多沿支气管分布,90.5%(19/21)的患者伴有支气管管壁增厚征象,周围多伴有树芽/雾征(19/21,90.5%),两组在病灶分布和影像学征象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VID-19患者病程较长,平均(10.5±3.8)d达到峰值,而支原体肺炎患者(7.9±2.2)d病变明显好转。COVID-19组和支原体肺炎组住院时长分别为(19.5±4.3)d和(7.9±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OVID-19患者病灶多分布于外围背侧,常伴有铺路石征,而支原体肺炎患者病灶多沿支气管分布,支气管管壁增厚并伴有树芽/雾征,这些早期影像学征象有利于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病毒 支原体 肺炎 计算机断层扫描 铺路石征 树芽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流行期间呼吸科门诊质控上海专家共识 被引量:44
17
作者 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 白春学 宋元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3-150,共8页
为更好地防治和管理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避免这些潜在的患者或者病毒携带者引起继发感染,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联合赴武汉工作的首批专家特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侧重于明确COVID-19流行期间,如何重点做好呼吸科门诊... 为更好地防治和管理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避免这些潜在的患者或者病毒携带者引起继发感染,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联合赴武汉工作的首批专家特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侧重于明确COVID-19流行期间,如何重点做好呼吸科门诊工作以及如何做好呼吸科门诊质量控制这两个重要问题。通过质量控制管理好疑似和可疑患者,特别是隔离潜在感染源、切断一切传播途径,最终杜绝医师和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杜绝传播,同时也能保护医师、患者及其家庭安全。做好门诊质控要点是严格进行相关培训,包括熟悉诊治指南、做好自我防控(包括接诊前穿好专用工作服和戴好医用口罩)、杜绝社交和不接触任何风险。做好呼吸科门诊工作要求诊室做好消毒和通风;呼吸科医师开诊前后做好必要的消毒和防护;诊疗过程要求严格执行指南要求;有条件的单位可用物联网或者互联网辅助门诊,尽可能减少传播可能。本共识建议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并列出了患者做检查及入院时的注意事项及特殊情况的应对策略。本共识特别强调COVID-19是传染病,不应漏掉病毒携带者、有症状的发病者和超级传播者,以免造成社会危害;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困难时,应该重视临床表现;对于不能排除潜在接触史的患者,当其有相关症状、影像表现为肺部感染、白细胞不高,即使核酸检测阴性,也应该考虑为COVID-19疑似患者或者可疑病例,建议立即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病毒 肺炎 门诊 自我防护 临床诊断 质量控制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应用于湖北省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预测和评估 被引量:109
18
作者 曹盛力 冯沛华 时朋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目的:建立可用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评估的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并对湖北省COVID-19疫情进行预测和评估。方法:考虑COVID-19潜伏期患者不易被有效隔离,且具有较强的传染能力,建立了联合考虑潜伏期传播能力和追踪隔离干预措施... 目的:建立可用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评估的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并对湖北省COVID-19疫情进行预测和评估。方法:考虑COVID-19潜伏期患者不易被有效隔离,且具有较强的传染能力,建立了联合考虑潜伏期传播能力和追踪隔离干预措施的COVID-19 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以2020年1月23日至2月24日的湖北省疫情数据为依据,拟合得到了新建立的修正SEIR模型的动力学参数。通过欧拉数值方法实现修正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的求解,对湖北省疫情进行分析,评估防控隔离和集中收治等措施对疫情发展的影响。结果:修正的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对疫情的理论估计与湖北省疫情的实际情况较为符合。模型理论分析表明,防控隔离和医学追踪隔离等措施对疫情大面积传播有重要抑制作用;集中接收、分层治疗等重要措施对感染人数峰值的迅速回落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个人提高防范意识,采取严格自我防护措施,遏制了感染人数的新增。结论:修正的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可用于COVID-19传播态势分析,以便为制订未来的疫情干预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 新型病毒肺炎 SEIR模型 传播动力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预防管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绍芳 胡军武 +3 位作者 赵延洁 邹乾 朱文珍 黄文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1-295,共5页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来势凶猛,传染性强,且人群普遍易感。自2019年12月发生以来虽已得到各级政府、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仍造成以湖北为主的全国范围内超过6万人的确诊病例,目前举国上下同心协力共同打响...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来势凶猛,传染性强,且人群普遍易感。自2019年12月发生以来虽已得到各级政府、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仍造成以湖北为主的全国范围内超过6万人的确诊病例,目前举国上下同心协力共同打响的防疫攻坚战尚在激烈进行中。放射学检查和诊断是诊疗COVID-19的重要一环,因而国内放射学界必然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放射技术人员更是工作在抗击COVID-19第一线,与患者直接接触。如何做好发热、疑似或确诊患者的放射学检查,是放射科在COVID-19流行期间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做好疫情应对,预防和控制COVID-19在放射科这一环节的传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病毒肺炎 2019病毒 病毒 放射科 传染病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军队医院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管理原则专家共识 被引量:15
20
作者 韩雅玲 丁世芳 +8 位作者 王海昌 陈韵岱 赵仙先 陶凌 黄岚 杨丽霞 王祖禄 荆全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7-112,共6页
2019年12月,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暴发2019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且患病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1-2]。在此次COVID-19疫情期间,军队医院在继续完成卫勤保障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所在地区的抗击疫情工作中,... 2019年12月,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暴发2019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且患病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1-2]。在此次COVID-19疫情期间,军队医院在继续完成卫勤保障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所在地区的抗击疫情工作中,许多医护人员驰援武汉遏制疫情蔓延。全军各医疗单位分散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所在地区疫情严重程度有较大差异。为指导军队医院在COVID-19疫情期间保护医护人员健康、更好地救治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医疗管理处委托全军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质量控制委员会,组织军内心血管病专家共同制订了本共识。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相关规范性文件[3-10]、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临床处理原则的专家共识》[11],以及辽宁心血管专业医疗质控中心制订的《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心血管内科急性胸痛救治策略及人员防护的指导意见》[12],结合当前全国疫情及军队医院情况,本共识推荐COVID-19疫情期间,对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管理遵循如下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病毒肺炎 肺炎 心血管急危重症 临床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