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年6月20日金塔县冰雹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及预报服务对策
1
作者 刘惠云 朱鹏 李伟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2期227-227,共1页
2017年6月20日金塔县出现冰雹、大风、短时强降水、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冰雹最大直径为10 mm,持续时长约30 min,此次冰雹灾害天气致使金塔县1 006.93 hm2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1 291万元。该次冰雹天气过程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以及社... 2017年6月20日金塔县出现冰雹、大风、短时强降水、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冰雹最大直径为10 mm,持续时长约30 min,此次冰雹灾害天气致使金塔县1 006.93 hm2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1 291万元。该次冰雹天气过程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本文利用金塔县气象观测资料对冰雹天气过程实况、天气影响及预报服务等工作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天气 农业 影响 预报服务对策 甘肃金塔 2017年6月20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的低频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2
作者 陶云 郭萍 +4 位作者 邢冬 周建琴 任菊章 陈艳 张万诚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1-736,共16页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云南省124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的极端性及低频振荡变化特征,然后分析了对流层中层和低层大气环流系统低频振荡配置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22年云南春末夏初(4—6...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云南省124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的极端性及低频振荡变化特征,然后分析了对流层中层和低层大气环流系统低频振荡配置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22年云南春末夏初(4—6月)出现了气候变暖背景下罕见的极端异常低温事件。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5低,1991年以来最低年,全省有42个气象站平均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同期最低纪录。2)云南2022年春末夏初的平均气温存在10~20 d显著性周期,方差贡献为45.7%,与实际强降温过程对应关系较好。3)云南10~20 d低频振荡气温降低最大位相7(升高最大位相3),500 hPa上云南被南压的贝加尔湖低频异常高压(低压)与日本海低频异常低压(高压)环流系统间的偏北(偏南)气流控制;700 hPa上中国东部到南海被低频偏北(南)气流控制,低频气温降温(升温)区与之对应,云南被偏东(西)气流控制,位于降温(升温)区;海平面气压场上西伯利亚冷高压增强南移,将高纬度冷空气带到低纬度地区,从而影响云南气温的变化,造成了云南强冷空气过程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高低空低频环流系统配置和演变导致了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4)2022年4—6月,500 hPa上低频正异常高度扰动从高纬度向南传播到贝加尔湖附近,中低纬度低频正异常高度扰动从地中海附近向东移动到贝加尔湖一带,两支低频波列协同作用有利于我国东部和云南地区异常低温事件的产生、加强和维持。5)2022年春末夏初(4—6月),10~20 d低频振荡中,南支西风槽指数和西伯利亚高压指数分别超前云南低频气温7 d和5 d时达到最好的相关关系;这2个指数对云南异常低温过程预报具有很好的提前预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2022春末夏初(4—6) 异常低温事件 10~20 d低频振荡 环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4月6—8日磁暴期间电离层TEC观测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东和 肖佐 +1 位作者 古士芬 叶宗海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2-219,共8页
利用北京、乌鲁木齐、武汉GPS观测数据计算的垂直总电子含量,分析了发生于2000年4月6-8日磁暴期间观测区域的电离层状态.结果表明,在4月7日北京时间0200-0700之间,在中、低纬地区出现了较弱的电离层负相暴,与前一日相比,最大TEC之差在-8... 利用北京、乌鲁木齐、武汉GPS观测数据计算的垂直总电子含量,分析了发生于2000年4月6-8日磁暴期间观测区域的电离层状态.结果表明,在4月7日北京时间0200-0700之间,在中、低纬地区出现了较弱的电离层负相暴,与前一日相比,最大TEC之差在-8TECU左右;在北京时间0700之后,在较高纬度地区开始出现强烈的电离层负相暴,并且该负相暴随着时间逐渐增强;但在北京时间0700-0900之间,在低纬地区出现了电离层正相暴.在一定时间内较高纬度地区的负相暴逐渐增强并向南移动而低纬地区的正相暴经历了增强到减弱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暴 电离层 TEC预测 GPS 2000 46至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2月12日于田Mw6.9地震破裂过程初步反演:兼论震源机制对地震破裂过程反演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勇 许力生 +1 位作者 陈运泰 汪荣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通过反演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W6.9地震的远震波形记录,比较和分析了各种断层面倾角的破裂过程模型,于震后2.2小时确定并发布了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并讨论了震源机制不确定性对破裂过程反演的影响.根据所确定的破裂模型可知,2014... 通过反演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W6.9地震的远震波形记录,比较和分析了各种断层面倾角的破裂过程模型,于震后2.2小时确定并发布了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并讨论了震源机制不确定性对破裂过程反演的影响.根据所确定的破裂模型可知,2014年于田MW6.9地震的滑动量分布比较集中,具有朝西南延伸的优势破裂方向的特征.这一特征与该地震的余震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形反演 破裂过程 2014212于田Mw6 9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6月26日于田M_(S)6.4地震震源区震源机制解及发震构造 被引量:6
5
作者 罗钧 左可桢 赵翠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62-2373,共12页
利用国家区域台网23个台P、S波到时资料及区域台网12个宽频带波形数据,对新疆于田地区2008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8日期间的地震展开重定位.对2020年6月26日于田M_(S)6.4主震、M_(S)4.6前震和M_(S)4.5余震展开震源机制解求解.综合震源区... 利用国家区域台网23个台P、S波到时资料及区域台网12个宽频带波形数据,对新疆于田地区2008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8日期间的地震展开重定位.对2020年6月26日于田M_(S)6.4主震、M_(S)4.6前震和M_(S)4.5余震展开震源机制解求解.综合震源区历史震源机制解对于田地区地震活动展开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2020年6.26于田地震的发震断裂是阿尔金断裂带西段SN向正断层活动系统中一条位于琼木孜塔格峰以东山麓地带的NNE走向的拉张型断裂,质心深度6 km,矩震级M_(W)6.1,余震活动尺度小于20 km.M_(S)4.6前震和M_(S)4.5余震的机制解与主震一致,均为正断层性质;(2)除2014年M_(S)7.3地震及其余震表现为左旋走滑活动外,2008年M_(S)7.3、2012年M_(S)6.2以及2020年M_(S)6.4都是位于康西瓦断裂和郭扎措断裂之间正断层地震.这种正断层的存在与地质研究给出的阿尔金断裂西段的康西瓦断裂和郭扎措断裂之间存在一组SN向活动的次级正断层相吻合.阿尔金断裂带以西的地震活动表现出多条近NS向集中展布的地震条带,NS向次级断层活动明显.2008年以来阿尔金断裂带西段的构造活动以这些次级断层的活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西段 2020626于田M_(S)6.4地震 重定位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8月16—17日营口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运芝 林敏 +4 位作者 陈海涛 杨明 赵晓川 于文洋 常远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7期239-240,共2页
利用NCEP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8月16—17日营口地区一次短时强降水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冷涡和低层低涡辐合系统造成了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从物理量诊断分析来看,短时强降水需要充沛的水汽;较大... 利用NCEP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8月16—17日营口地区一次短时强降水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冷涡和低层低涡辐合系统造成了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从物理量诊断分析来看,短时强降水需要充沛的水汽;较大的K指数可以作为短时强降水短临预报的指标;中尺度的抬升运动是区别于局地性暴雨与区域性暴雨的重要原因;第一阶段强降水过程中不稳定能量较好,而第二阶段强降水过程中动力抬升条件较好。从雷达图来看,强回波的列车效应造成了此次短时强降水;2个阶段的短时强降水都伴随着中低层的强辐合和深厚的水汽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整层可降水量 K指数 列车效应 辽宁营口 2017816—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6月19日白城市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7
作者 董金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1期214-214,219,共2页
2017年6月19日白城市洮北区林海镇1个自然村及2个农场遭受冰雹袭击,本文利用多普雷达(CINRAD/CC)回波资料分析了此次超级单体风暴过程,着重从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条件、抬升条件、垂直风切变条件、雷达回波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2017年6月19日白城市洮北区林海镇1个自然村及2个农场遭受冰雹袭击,本文利用多普雷达(CINRAD/CC)回波资料分析了此次超级单体风暴过程,着重从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条件、抬升条件、垂直风切变条件、雷达回波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切变成为对流不稳定的有效触发机制;风暴顶辐散的维持有利于冰雹的增长;冰雹指数产品对冰雹的预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多普勒雷达 回波特征 冰雹指数 吉林白城 20176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6月4—5日张掖市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安婷婷 阙龙凯 +1 位作者 唐强 牛淑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8期203-205,共3页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区域站降水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4—5日张掖市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呈北槽南涡型,是西北地区出现强降水的典型环流形势,500 h Pa低涡和低槽、700 h Pa切变线及地面...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区域站降水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4—5日张掖市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呈北槽南涡型,是西北地区出现强降水的典型环流形势,500 h Pa低涡和低槽、700 h Pa切变线及地面冷锋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中尺度分析表明,较好的抬升条件、充沛的水汽、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强对流和强降水的发生。副热带西风急流云系和高原切变云系在河西上空合并发展,且稳定维持,造成张掖市暴雨天气。从雷达回波图可以看出,辐合线和强回波带稳定少动,维持在民乐县上空,是造成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此次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场表现较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为降水提供了强烈的上升气流,而较强的上升运动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500 h Pa和700 h Pa偏南暖湿气流将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输送至河西地区以及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均为降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假相当位温高能舌为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不稳定能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低涡 短时强降水 甘肃张掖 201764—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7月4—6日陇南市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锦波 魏邦宪 王贤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191-191,194,共2页
利用地面区域站降水资料、高空场资料、云图、雷达资料,从降水实况分布、天气成因、卫星云图特征、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特征等方面分析2017年7月4—6日陇南市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由北方冷空气东移南下、高原槽及副高584 dagp... 利用地面区域站降水资料、高空场资料、云图、雷达资料,从降水实况分布、天气成因、卫星云图特征、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特征等方面分析2017年7月4—6日陇南市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由北方冷空气东移南下、高原槽及副高584 dagpm线外围充沛的水汽条件共同影响而产生,也是锋面大型降水和局地强对流天气共同影响的结果,物理量场指示清楚,具有典型两脊一槽大型降水环流形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天气成因 局地强对流 甘肃陇南 201774—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6月4—5日吴忠市大到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乐 雒璇 魏月娥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2期203-205,共3页
本文利用MICAPS资料、EC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银川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4—5日发生在吴忠地区的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200 h Pa急流,500 h P... 本文利用MICAPS资料、EC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银川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4—5日发生在吴忠地区的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200 h Pa急流,500 h Pa西风槽、冷涡,700 h Pa切变线、低涡,850 h Pa偏东风以及地面鞍型场是此次降水的有利背景;此次降水以大尺度降水为主,并伴有对流性降水,无雷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到暴雨 地面鞍型场 低涡切变 宁夏吴忠 201764—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6月3—6日陕西省区域性暴雨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淑敏 邱宁刚 +6 位作者 刘跃峰 吴宁 彭力 张雄 师静雅 杨亚利 倪闻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4期213-215,共3页
应用气象观测资料、FY-2D气象卫星资料、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3—6日发生在陕西省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东移加强,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和低槽携带的冷空气交汇,为暴雨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低层低涡、切变线、低空... 应用气象观测资料、FY-2D气象卫星资料、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3—6日发生在陕西省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东移加强,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和低槽携带的冷空气交汇,为暴雨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低层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卫星云图显示低槽云系中有中小尺度系统,密实云体对应降水大值区,雷达反射率因子强回波区与液态含水量大值区与大降水对应一致,稳定性降水过程雷达反射率因子与液态含水量起伏不大,降水量级偏大主要和降水云系持续时间长有很大关系。降水持续和变化与云系发展、鼎盛、消散联系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西风槽:卫星云图 雷达回波 液态含水量 陕西省 20176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7月25—26日东辽县气象局暴雨应急响应气象服务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成龙 邹鹏跃 +1 位作者 李婧语 蔡金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5期210-210,212,共2页
介绍了2017年7月25—26日发生在东辽县的暴雨天气情况,并阐述了东辽县气象局针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开展的应急响应服务情况,包括监测联防、应急响应、预报预警等,总结了公众气象服务和决策气象服务的措施,并对服务效果和成功经验进行总结... 介绍了2017年7月25—26日发生在东辽县的暴雨天气情况,并阐述了东辽县气象局针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开展的应急响应服务情况,包括监测联防、应急响应、预报预警等,总结了公众气象服务和决策气象服务的措施,并对服务效果和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气象部门开展暴雨应急响应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应急响应 气象服务 吉林东辽 2017725—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2月20—22日山西省暴雪气象预报服务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彩霞 李斯荣 +1 位作者 郭俊龙 张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0期196-197,199,共3页
2017年2月20—22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山西省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降雪、降温天气。此次降雪过程预报准确,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及时,各级领导组织防范有力,各级气象部门预报服务积极跟进,没有造成严重的灾害。本文从暴雪过程特点和成因、预报服... 2017年2月20—22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山西省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降雪、降温天气。此次降雪过程预报准确,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及时,各级领导组织防范有力,各级气象部门预报服务积极跟进,没有造成严重的灾害。本文从暴雪过程特点和成因、预报服务的组织落实、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加强决策气象服务针对性、努力提高气象服务覆盖面和部门联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思考了暴雪预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暴雪及其他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服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预报服务 特点 成因 山西省 2017220—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7月13—14日吉林省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宝山 贾凡妮 +2 位作者 张琬婷 刘国禹 崔忠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4期176-177,180,共3页
利用Micaps实况资料,对吉林省2017年7月13—14日发生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雨总量大、范围广、强度大、伴有强对流特征、降水时段集中、汇流快、产流急;高空影响系统不显著,低空影响系统主要是低空急流和副热带高压... 利用Micaps实况资料,对吉林省2017年7月13—14日发生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雨总量大、范围广、强度大、伴有强对流特征、降水时段集中、汇流快、产流急;高空影响系统不显著,低空影响系统主要是低空急流和副热带高压后部切变;中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的高、低空急流相配合并稳定维持,为暴雨区输送了大量不稳定能量和水汽;不稳定能量显著,CAPE的变化与强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本次强降水过程的水汽输送有2条路径,偏南路径是主要水汽源地,降水前中低层来自2个方向的水汽输送为本次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二者交汇是导致吉林省中东部发生强降水的原因;地形的强迫抬升作用及盆地效应决定了此次大暴雨极值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切变线 急流 吉林省 2017713—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6月4—6日贵州省连续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新建 杨忠明 陈贞宏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6期185-188,共4页
应用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卫星、雷达、探空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4—6日贵州省一次大范围连续性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性暴雨过程是在500 h Pa中高纬巴尔喀什湖到贝加尔湖之间阻塞高压和中低纬... 应用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卫星、雷达、探空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4—6日贵州省一次大范围连续性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性暴雨过程是在500 h Pa中高纬巴尔喀什湖到贝加尔湖之间阻塞高压和中低纬西太平洋副高稳定维持的背景下,在地面存在静止锋,中低层有低涡切变维持在川黔之间,850 h Pa贵州以南、以东地区维持强劲的低空西南急流的形势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和中尺度对流辐合体MCC在贵州中西部和南部重复出现的情况下产生的。MCS和MCC产生于静止锋的西端,出现在下垫面为高温高湿的区域,强降水回波主要出现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暴雨 低空急流 冷空气侵入 贵州省 201164-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6月14—15日道孚县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16
作者 雪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期149-149,153,共2页
利用探空资料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7年6月14—15日道孚县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从500hPa环流特征、物理量诊断等方面分析了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以期为高原地区暴雨预报提供借鉴。
关键词 暴雨 天气实况 过程分析 四川道孚 2017614—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6月8—9日临夏地区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17
作者 徐志龙 马俊强 姚夏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6期206-207,共2页
采用Micaps平台提供的各类气象资料,对2017年6月8—9日处于高原边坡的临夏地区暴雨大尺度环流背景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前临夏州处于高原低值系统右侧西南暖湿气流中,有明显的近地面扰动气流配... 采用Micaps平台提供的各类气象资料,对2017年6月8—9日处于高原边坡的临夏地区暴雨大尺度环流背景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前临夏州处于高原低值系统右侧西南暖湿气流中,有明显的近地面扰动气流配合,其中冷空气南下有利于中尺度扰动形势的加强,促进了高原暖湿气流与对流云团的增强,为大暴雨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水汽条件,在暴雨区上空形成充沛、深厚的湿度层结,低空的急流扰动在局地强降水过程中起到了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天气形势 触发机制 高原边坡 甘肃临夏 201768-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6月23—24日龙口市一次华北冷涡暴雨过程分析
18
作者 翟少婧 王大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5期175-176,183,共3页
本文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及欧洲中心和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2017年6月23—24日龙口市出现的暴雨天气的天气系统和触发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华北冷涡与地面倒槽有利的高低空配置下,850 hPa暖式切变线... 本文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及欧洲中心和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2017年6月23—24日龙口市出现的暴雨天气的天气系统和触发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华北冷涡与地面倒槽有利的高低空配置下,850 hPa暖式切变线以及低空低涡触发对流产生较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涡 暴雨 暖式切变线 低涡 山东龙口 2017623-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6月22—24日铜仁市持续性区域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19
作者 胡萍 冉仙果 +2 位作者 何佳玥 陈军 陈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2期204-205,共2页
本文应用MICAPS常规资料、贵州省七要素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17年6月22—24日铜仁市中北部出现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期望加深对低空急流与低涡切变共同导致贵州省暴雨的认识,丰富此类天气系统配合下... 本文应用MICAPS常规资料、贵州省七要素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17年6月22—24日铜仁市中北部出现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期望加深对低空急流与低涡切变共同导致贵州省暴雨的认识,丰富此类天气系统配合下的贵州省暴雨天气分析个例,为建立低空急流与低涡切变配合型贵州省暴雨天气模型积累个例档案,为今后此类暴雨预报与服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西南低空急流、低层切变辐合是形成此次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向暴雨区提供了大量的水汽、能量和垂直上升运动条件,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产生起主导作用;暴雨落区位于六盘水市东部、黔西南州东部及南部、安顺地区南部、黔南州中部及南部和黔东南州大部,此天气系统配置对贵州省暴雨落区预报具有指导性;此次区域性暴雨具有明显的MCC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低涡切变 地面辐合线 贵州铜仁 2017622—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7月26—28日临夏州暖区强降水过程热力条件与动力条件分析
20
作者 祁萍 闫旭东 许显鑫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188-190,共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分析2017年7月26—28日临夏州暖区强降水过程,探讨强降水发生发展的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结果表明,此次暖区强降水过程中,500 h Pa甘肃中北部有西风冷槽东移过境,冷空气势力偏弱;中低层700 h Pa有...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分析2017年7月26—28日临夏州暖区强降水过程,探讨强降水发生发展的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结果表明,此次暖区强降水过程中,500 h Pa甘肃中北部有西风冷槽东移过境,冷空气势力偏弱;中低层700 h Pa有东北风切入;副热带高压西升北抬至甘肃河东地区并长时间维持;副高外围强盛的低空西南气流在临夏州辐合堆积,湿层深厚,为暖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条件;局部有热对流发生,以混合性降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强降水 强偏南气流 热力条件 动力条件 甘肃临夏 2017726—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