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年3月30日桂林一次雨雾天气过程分析
1
作者 唐桥义 王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5期208-209,共2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7年3月30日桂林一次雨雾过程的天气特征和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雨雾过程期间1 h雨量维持在1 mm以下,相对湿度维持在95%以上,温度露点差在1.4℃以内,能见度介于1~2 km;此次雨雾过程是发生在大气稳定层...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7年3月30日桂林一次雨雾过程的天气特征和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雨雾过程期间1 h雨量维持在1 mm以下,相对湿度维持在95%以上,温度露点差在1.4℃以内,能见度介于1~2 km;此次雨雾过程是发生在大气稳定层结,水汽充沛,湿层深厚,南支浅槽东移提供中层波动的天气形势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雾 稳定层结 弱降水 广西桂林 2017年3月30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1月29—30日舟山市定海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帆 罗静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3期175-177,共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ECP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1月29—30日舟山市定海区发生的寒潮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寒潮过程具有降温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风力大的特点;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促使低层气旋发展和维持,使得定海区位于暖平流输送中...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ECP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1月29—30日舟山市定海区发生的寒潮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寒潮过程具有降温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风力大的特点;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促使低层气旋发展和维持,使得定海区位于暖平流输送中,前期回温明显是本次寒潮过程的关键;高空槽东移,带动气旋东移入海,使得槽后偏北气流引导原本堆积在上游的冷空气迅速南下,诱发寒潮的暴发,是本次寒潮降温的主要机制;850 hPa存在强冷平流是本次寒潮发生的主要原因;变形场是本次地面锋生的主要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地面气旋 冷平流 锋生 浙江舟山 定海区 2017129-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3月29—30日海晏地区大到暴雪天气成因分析
3
作者 赵占秀 邓永龙 +2 位作者 王鹤 任得萍 王晓雍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212-213,共2页
利用常规观测、数值预报产品及自动站等资料对2017年3月29—30日海晏地区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贝加尔湖横槽在强烈发展过程中东移南压,堆积的冷空气在偏北气流的引导下南压,与短波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相汇合,是造... 利用常规观测、数值预报产品及自动站等资料对2017年3月29—30日海晏地区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贝加尔湖横槽在强烈发展过程中东移南压,堆积的冷空气在偏北气流的引导下南压,与短波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相汇合,是造成海晏地区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通过对预报失误的思考和分析,得出欧洲数值预报中所预报的短波系统较浅薄,无水汽输送,导致此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漏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到暴雪 成因分析 青海海晏 2017329—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7月13—14日吉林省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贾宝山 贾凡妮 +2 位作者 张琬婷 刘国禹 崔忠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4期176-177,180,共3页
利用Micaps实况资料,对吉林省2017年7月13—14日发生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雨总量大、范围广、强度大、伴有强对流特征、降水时段集中、汇流快、产流急;高空影响系统不显著,低空影响系统主要是低空急流和副热带高压... 利用Micaps实况资料,对吉林省2017年7月13—14日发生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雨总量大、范围广、强度大、伴有强对流特征、降水时段集中、汇流快、产流急;高空影响系统不显著,低空影响系统主要是低空急流和副热带高压后部切变;中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的高、低空急流相配合并稳定维持,为暴雨区输送了大量不稳定能量和水汽;不稳定能量显著,CAPE的变化与强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本次强降水过程的水汽输送有2条路径,偏南路径是主要水汽源地,降水前中低层来自2个方向的水汽输送为本次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二者交汇是导致吉林省中东部发生强降水的原因;地形的强迫抬升作用及盆地效应决定了此次大暴雨极值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切变线 急流 吉林省 2017713—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8月3—4日丹东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宋丽丽 李慧琳 +2 位作者 高松影 孟鑫 徐璐璐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6期182-184,186,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FY2G卫星云图、自动气象站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8月3—4日丹东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持续时间长,强降水区的移动具有阶段性,并且降水空间梯度大。前倾槽为...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FY2G卫星云图、自动气象站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8月3—4日丹东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持续时间长,强降水区的移动具有阶段性,并且降水空间梯度大。前倾槽为大暴雨提供有利的热力不稳定条件;台风"海棠"减弱后,低压在北上过程中为降水提供充足的能量输送和水汽输送条件;台风"奥鹿"通过影响副高的位置和强度,间接影响此次降水。通过物理量分析得出,降水开始前有明显的正不稳定能量,降水过程中对流层底层有风向和风速的垂直切变,并且有上干下湿的结构,在强降水发生时段低层水汽辐合,高层辐散,并伴随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形成良好的抽吸结构。以上条件均有利于暴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前倾槽 台风远距离暴雨 物理量 辽宁丹东 20178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6月25—30日南昌市强降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顺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6期200-200,202,共2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等,对2014年6月25—30日出现在南昌的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南或者是出现在由强向弱转变并逐渐南退的过程中,冷暖空气交汇为暴雨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形势;南昌在脊后的...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等,对2014年6月25—30日出现在南昌的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南或者是出现在由强向弱转变并逐渐南退的过程中,冷暖空气交汇为暴雨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形势;南昌在脊后的西北气流中,其附近有东西走向的水汽中心出现,沿切变线方向使得中低层的水汽不断进行输送,为强降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上层的冷空气与下层的暖湿气流进行结合有利于强降水天气的层结不稳定性,有利于南昌强降雨天气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江西南昌 2014625-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8月30日濮阳市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聪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1期231-231,237,共2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卫星云图等对濮阳市2015年8月30日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30日8:00濮阳站存在超低温,高层西风强、顺滚流明显,湿度趋饱和,积累了不稳定能量,东北风与东南风呈显著汇合之势,14:00的地面温度超过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卫星云图等对濮阳市2015年8月30日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30日8:00濮阳站存在超低温,高层西风强、顺滚流明显,湿度趋饱和,积累了不稳定能量,东北风与东南风呈显著汇合之势,14:00的地面温度超过30℃,低层暖湿呈现逐渐变强趋势,高层呈现愈加干冷趋势,地面辐合呈增强之势,为濮阳市地区午后发生强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分析 环流形势 河南濮阳 20158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6月3—6日陕西省区域性暴雨诊断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淑敏 邱宁刚 +6 位作者 刘跃峰 吴宁 彭力 张雄 师静雅 杨亚利 倪闻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4期213-215,共3页
应用气象观测资料、FY-2D气象卫星资料、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3—6日发生在陕西省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东移加强,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和低槽携带的冷空气交汇,为暴雨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低层低涡、切变线、低空... 应用气象观测资料、FY-2D气象卫星资料、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3—6日发生在陕西省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东移加强,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和低槽携带的冷空气交汇,为暴雨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低层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卫星云图显示低槽云系中有中小尺度系统,密实云体对应降水大值区,雷达反射率因子强回波区与液态含水量大值区与大降水对应一致,稳定性降水过程雷达反射率因子与液态含水量起伏不大,降水量级偏大主要和降水云系持续时间长有很大关系。降水持续和变化与云系发展、鼎盛、消散联系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西风槽:卫星云图 雷达回波 液态含水量 陕西省 20176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8月30日开封市强对流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闵晓桐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0期196-196,199,共2页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卫星云图等多种资料对2015年8月30日开封市强对流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后部横槽增强南下靠近豫中,低层暖湿变强,高层干冷,地面辐合增强;30日8:00河南省对流层上层维持...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卫星云图等多种资料对2015年8月30日开封市强对流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后部横槽增强南下靠近豫中,低层暖湿变强,高层干冷,地面辐合增强;30日8:00河南省对流层上层维持超低温,开封市分布深厚超低温,对流层中层多层弯折,风继续保持顺滚流结构,水汽呈"蜂腰"形,开封市600~700 hPa冷层云结构,17:00—18:00出现强对流天气,不稳定能量释放;飑线雷达回波弓形回波结构特征显著,中气旋、中层径向辐合及风暴顶强辐散,对流单体中显示最大回波(65 dBZ)顶高是15 km;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上升,对流单体内为70 kg/m^2,这些均预示有雷暴、冰雹及大风等。MCC前侧呈白亮泡状态势,开封市上空最大反照率为45%,运动方向后侧为羽状云砧,前边边界光滑,云顶温度较高、云内对流旺盛,表明未来短时间内会出现雷暴、大风及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飑线 东北冷涡 物理量 MCC 河南开封 20158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5月29—30日宜春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京 朱庆源 沈立程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7期196-198,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20年5月29—30日宜春市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高空槽东移引导中低层切变线,配合低层不断加强的西南急流以及冷空气的入侵所引起的,降水时间较长;充足的水汽供应...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20年5月29—30日宜春市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高空槽东移引导中低层切变线,配合低层不断加强的西南急流以及冷空气的入侵所引起的,降水时间较长;充足的水汽供应、强的辐合抬升以及较强的热力不稳定是此次暴雨发生的环境场特征;925 hPa的露点锋区不断有对流系统生成,是此次暴雨过程触发和维持的重要中尺度系统;暴雨过程分为2个强降雨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西南气流加强过程中的暖区暴雨,第二阶段是锋面暴雨,短时强降水特征更加明显,降水强度比第一阶段更加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辐合抬升 水汽条件 露点锋区 江西宜春 2020529—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8月3—4日岫岩县特大暴雨雷达回波分析
11
作者 朱宪龙 肖光梁 纪永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期144-147,共4页
利用常规MICAPS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7年8月3—4日辽宁省岫岩县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环境背景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特点为影响范围广、降水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天气形势为高空东北冷涡提供冷空气输送,西... 利用常规MICAPS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7年8月3—4日辽宁省岫岩县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环境背景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特点为影响范围广、降水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天气形势为高空东北冷涡提供冷空气输送,西太平洋副高及台风"海棠"带来源源不断的水汽;中尺度系统为高空急流、低空西南急流水汽输送,低层有明显的切变线系统辐合形势,地面有辐合线存在,同时岫岩县山区地形明显,更加有利于辐合抬升及水汽堆积;大连、丹东地区700 hPa以下有比较深厚的湿层,850 hPa风速最大可达22 m/s,比湿最大可达22 g/kg,辽宁省南部地区的水汽条件较好。K指数大于35℃,沙氏指数(SI)和抬升指数(LI)小于0℃,层结不稳定。CAPE值均大于1 000 J/kg,不稳定能量不断堆积;岫岩此次降水过程主要降水时段分为3个阶段,此次降水过程的雷达回波为明显的"列车效应",并具有后向传播及低质心暖性降水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背景 特大暴雨 列车效应 辽宁岫岩 20178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11年2月1日福建德化4(3/4)级地震的考证及同年2月6日江西九江5级地震的质疑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松建 郑剑华 +2 位作者 陈为伟 张颖 郑潮辉 《震灾防御技术》 2012年第2期180-183,共4页
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和考证,认为1911年2月1日福建德化县城关发生了一次破坏性地震,震中烈度Ⅵ度,震级344。同时分析了《时报》宣统三年正月二十九日第3页刊载的地震事件可能是指福建省德化县城关地震,而不是江西省九江发生的地震事件... 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和考证,认为1911年2月1日福建德化县城关发生了一次破坏性地震,震中烈度Ⅵ度,震级344。同时分析了《时报》宣统三年正月二十九日第3页刊载的地震事件可能是指福建省德化县城关地震,而不是江西省九江发生的地震事件,因此对同年2月6日江西九江5级地震存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191121德化4 3/4级地震 福建德化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2月20—22日山西省暴雪气象预报服务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彩霞 李斯荣 +1 位作者 郭俊龙 张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0期196-197,199,共3页
2017年2月20—22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山西省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降雪、降温天气。此次降雪过程预报准确,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及时,各级领导组织防范有力,各级气象部门预报服务积极跟进,没有造成严重的灾害。本文从暴雪过程特点和成因、预报服... 2017年2月20—22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山西省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降雪、降温天气。此次降雪过程预报准确,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及时,各级领导组织防范有力,各级气象部门预报服务积极跟进,没有造成严重的灾害。本文从暴雪过程特点和成因、预报服务的组织落实、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加强决策气象服务针对性、努力提高气象服务覆盖面和部门联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思考了暴雪预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暴雪及其他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服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预报服务 特点 成因 山西省 2017220—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6月23—24日龙口市一次华北冷涡暴雨过程分析
14
作者 翟少婧 王大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5期175-176,183,共3页
本文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及欧洲中心和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2017年6月23—24日龙口市出现的暴雨天气的天气系统和触发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华北冷涡与地面倒槽有利的高低空配置下,850 hPa暖式切变线... 本文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及欧洲中心和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2017年6月23—24日龙口市出现的暴雨天气的天气系统和触发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华北冷涡与地面倒槽有利的高低空配置下,850 hPa暖式切变线以及低空低涡触发对流产生较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涡 暴雨 暖式切变线 低涡 山东龙口 2017623-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7月30日大连地区久旱转雨暴雨过程分析
15
作者 吴春英 蒋婷婷 +1 位作者 钟博 高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0期234-235,共2页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站气象站以及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分析了2015年7月30日大连地区久旱转雨一次降雨过程。结果表明:大连地区7月30日暴雨过程是在前期中高纬度为两槽两脊阻塞环流,中国中西部大陆由高压控制,高压明显偏强,副热带...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站气象站以及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分析了2015年7月30日大连地区久旱转雨一次降雨过程。结果表明:大连地区7月30日暴雨过程是在前期中高纬度为两槽两脊阻塞环流,中国中西部大陆由高压控制,高压明显偏强,副热带高压偏东的形势下产生的。地面倒槽、低层切变线和500 h Pa短波槽和副热带高压是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中低空急流、切变线建立、3支气流的汇合,为强降水提供了水汽输送和不稳定能量及动力条件。暴雨产生在低空急流左前方切变线右侧。本次降雨较大的K指数为暴雨提供了不稳定条件。中、低层有大的比湿为降雨提供较好的水汽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暴雨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环流特征 低空急流 物理量 辽宁大连 20157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8月30—31日喀什地区强降雨天气诊断分析
16
作者 阿依仙木古丽.阿布来提 仙米西努尔.克里木 +1 位作者 海米提.斯拉木 李风晶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2期198-198,202,共2页
本文分析了2015年8月30—31日喀什地区强降雨天气的成因,探讨强降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及影响系统、物理量特征,以期为研究喀什地区强降雨天气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强降雨 诊断分析 新疆喀什 2015830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7月30—31日襄汾县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17
作者 白丽芹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5期209-209,共1页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雷达回波等对襄汾县2012年7月30—31日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本次暴雨天气期间,襄汾天气主要受到台风"苏拉"北上的影响,使副高维持在豫北区域,随着低槽的向东转移,加上地面...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雷达回波等对襄汾县2012年7月30—31日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本次暴雨天气期间,襄汾天气主要受到台风"苏拉"北上的影响,使副高维持在豫北区域,随着低槽的向东转移,加上地面冷锋的作用,山西大部分区域存在强辐合,最后产生降水。另外,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增大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暴雨天气发生发展提供有利水汽、动力及热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天气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山西襄汾 2012730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年3~10月黑龙江垦区晴雨日预测
18
作者 蔡尔诚 《现代化农业》 2002年第2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2002 3-10 黑龙江垦区 晴雨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3月14—15日鸡西市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19
作者 杨淑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7期23-23,29,共2页
用天气学方法对2010年3月14—15日鸡西市发生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降水时间短,同时冷空气南下造成鸡西市出现大风降温天气。鸡西地区底层为高湿度区,底层辐合、高层辐散,同时在该地区形成强大的上升气流。从分析... 用天气学方法对2010年3月14—15日鸡西市发生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降水时间短,同时冷空气南下造成鸡西市出现大风降温天气。鸡西地区底层为高湿度区,底层辐合、高层辐散,同时在该地区形成强大的上升气流。从分析天气过程中可寻求更为完善的预报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对以后预报类似天气系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天气过程 黑龙江鸡西 2010314—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3月8日吉林市强降雪分析
20
作者 杨磊 张福斌 胡长雷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7期273-273,278,共2页
针对2015年3月8日8:00—20:00发生在吉林市及周边县市的一场暴雪,从环流特征、物理条件、卫星上的表现及预报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是华北地区低空涡旋在西南气流引导下北上,与东北地区冷槽融合导致暖湿空气与干冷空气相... 针对2015年3月8日8:00—20:00发生在吉林市及周边县市的一场暴雪,从环流特征、物理条件、卫星上的表现及预报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是华北地区低空涡旋在西南气流引导下北上,与东北地区冷槽融合导致暖湿空气与干冷空气相遇,进而抬升产生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低空涡旋 吉林吉林 2015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