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年7月21—22日朝阳地区暴雨局地大暴雨预报技术总结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静哲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0期206-207,211,共3页
本文从大气环流形势、物理条件、数值预报诊断、雷达等方面,对2012年7月21—22日朝阳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区域暴雨天气过程是由贝加尔湖南下冷空气和沿副高外围北上暖湿气流共同影响形成的,加上副高稳定少动... 本文从大气环流形势、物理条件、数值预报诊断、雷达等方面,对2012年7月21—22日朝阳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区域暴雨天气过程是由贝加尔湖南下冷空气和沿副高外围北上暖湿气流共同影响形成的,加上副高稳定少动,同时高空正涡度平流及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垂直动力结构,为朝阳区域暴雨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成因分析 物理条件 数值预报 辽宁朝阳 2012年7月21-22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7月11—21日永靖县连续性高温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章法俊 李云春 +1 位作者 常静 司发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4期218-219,共2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从环流形势、地面形势、物理量场、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对2017年7月11—21日永靖县出现的连续性高温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高温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今后高温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连续高温 大陆高压 数值预报 甘肃永靖 2017711-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7月25—26日天津市西青区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3
作者 何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4期205-205,210,共2页
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2年7月25—26日天津市西青区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中高纬度地区呈现出"两槽一脊"型,主要影响系统为副热带高压、低... 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2年7月25—26日天津市西青区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中高纬度地区呈现出"两槽一脊"型,主要影响系统为副热带高压、低空急流以及高空槽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是副热带高压维持不变,在副高西北侧偏南风急流的作用下华北地区有水汽通道形成,来自孟加拉湾源源不断的水汽不断向天津地区输送;特大暴雨天气的对流性和持续性特点较为明显;对流层低层的南风急流强度不断增强,之后短波槽携带大量的冷空气入侵天津地区,推动了垂直运动的发生、发展,有利于特大暴雨天气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天津市 西青区 2012725-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4
作者 格日乐 哈斯塔木嘎 王学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8期232-233,236,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区域自动站雨量资料、FY-2D卫星资料,对2012年7月20—22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出现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是由高空低涡、地面气旋共同影响产生的,700 hPa西南涡是这次大(暴)雨的...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区域自动站雨量资料、FY-2D卫星资料,对2012年7月20—22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出现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是由高空低涡、地面气旋共同影响产生的,700 hPa西南涡是这次大(暴)雨的影响系统,北部下滑冷空气的加入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加强是影响系统加强维持的原因。低层强盛的低空急流将南方西南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向大雨区输送。各物理量场的高低空合理配置和高能、高湿是此次降水出现必备的动力和能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急流 低涡 气旋 2012720—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市一次短时局地大暴雨环流特征和雷达回波分析
5
作者 张向荣 庞翻 李恩莉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7期263-265,共3页
利用相关资料从环流背景、水汽、垂直运动、雷达图等方面对2012年7月16—17日宝鸡市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具有局地性强、降水时段集中、强度大的特点。从高空形势看,宝鸡市处于高空槽前,河套地区高值系统的底部,受... 利用相关资料从环流背景、水汽、垂直运动、雷达图等方面对2012年7月16—17日宝鸡市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具有局地性强、降水时段集中、强度大的特点。从高空形势看,宝鸡市处于高空槽前,河套地区高值系统的底部,受偏东风的影响;在17日2:00的地面图上,宝鸡市上空有一明显的弱切变,这可能是触发此次大暴雨的一个影响因素。通过对雷达组合反射率的研究发现,回波出现了罕见的自东南向西北的移动,这可能与500 h Pa引导气流的方向有关,平均径向速度图上的逆风区与降水强度的大值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局地性 环流形势 雷达回波 陕西宝鸡 2012716-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