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卫星、雷达、探空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4—6日贵州省一次大范围连续性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性暴雨过程是在500 h Pa中高纬巴尔喀什湖到贝加尔湖之间阻塞高压和中低纬...应用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卫星、雷达、探空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4—6日贵州省一次大范围连续性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性暴雨过程是在500 h Pa中高纬巴尔喀什湖到贝加尔湖之间阻塞高压和中低纬西太平洋副高稳定维持的背景下,在地面存在静止锋,中低层有低涡切变维持在川黔之间,850 h Pa贵州以南、以东地区维持强劲的低空西南急流的形势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和中尺度对流辐合体MCC在贵州中西部和南部重复出现的情况下产生的。MCS和MCC产生于静止锋的西端,出现在下垫面为高温高湿的区域,强降水回波主要出现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附近。展开更多
本文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等,对2016年6月13日濮阳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冷涡的前部低空以及太行山脉东边南压的弱冷空气同偏南暖湿气流在濮阳地区积聚,地面出现气流辐合,850 h Pa分布着中尺度切变线,共同触...本文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等,对2016年6月13日濮阳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冷涡的前部低空以及太行山脉东边南压的弱冷空气同偏南暖湿气流在濮阳地区积聚,地面出现气流辐合,850 h Pa分布着中尺度切变线,共同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打破不稳定层结状态,促进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展开更多
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6年6月14—15日锦屏县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锦屏县位于低空急流左前方,为水汽输送和低层暖湿平流输送提供有利条件;对流层中上层被高湿区控制,充足水汽输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6年6月14—15日锦屏县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锦屏县位于低空急流左前方,为水汽输送和低层暖湿平流输送提供有利条件;对流层中上层被高湿区控制,充足水汽输送和强烈上升运动推动强降水天气出现;暖湿气流以上存在干冷气流,上干下湿对流不稳定状态,700 h Pa以上大气对流稳定,不利于暖湿气流扩散;锦屏县位于高空强辐散区内,利于水汽持续垂直输送,这也是锦屏县强降水天气持续原因。展开更多
文摘应用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卫星、雷达、探空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4—6日贵州省一次大范围连续性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性暴雨过程是在500 h Pa中高纬巴尔喀什湖到贝加尔湖之间阻塞高压和中低纬西太平洋副高稳定维持的背景下,在地面存在静止锋,中低层有低涡切变维持在川黔之间,850 h Pa贵州以南、以东地区维持强劲的低空西南急流的形势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和中尺度对流辐合体MCC在贵州中西部和南部重复出现的情况下产生的。MCS和MCC产生于静止锋的西端,出现在下垫面为高温高湿的区域,强降水回波主要出现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附近。
文摘本文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等,对2016年6月13日濮阳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冷涡的前部低空以及太行山脉东边南压的弱冷空气同偏南暖湿气流在濮阳地区积聚,地面出现气流辐合,850 h Pa分布着中尺度切变线,共同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打破不稳定层结状态,促进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文摘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6年6月14—15日锦屏县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锦屏县位于低空急流左前方,为水汽输送和低层暖湿平流输送提供有利条件;对流层中上层被高湿区控制,充足水汽输送和强烈上升运动推动强降水天气出现;暖湿气流以上存在干冷气流,上干下湿对流不稳定状态,700 h Pa以上大气对流稳定,不利于暖湿气流扩散;锦屏县位于高空强辐散区内,利于水汽持续垂直输送,这也是锦屏县强降水天气持续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