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困境化解——基于“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蒋兴华 吴伟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20,共5页
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是高校特别是理工类高校提升创新水平和行业领域地位,解决国家重大创新任务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仍然存在考核评价单一、创新主体孤立、链条式创新特征不明显、创新资源集聚不够等问题。&... 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是高校特别是理工类高校提升创新水平和行业领域地位,解决国家重大创新任务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仍然存在考核评价单一、创新主体孤立、链条式创新特征不明显、创新资源集聚不够等问题。"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有效破解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机制障碍方面取得了成效,本文通过分析其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探讨解决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困境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行业产业 困境化解 2011协同创新中心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管理模式与机制研究——以首批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爱彬 经曼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0-55,共6页
2011协同创新中心是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首批"2011计划"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和"双总负责制"两种组织管理模式,其管理机制共性特征表现在中心均以需求为导向、重大任... 2011协同创新中心是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首批"2011计划"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和"双总负责制"两种组织管理模式,其管理机制共性特征表现在中心均以需求为导向、重大任务为牵引,构建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咨询机构的组织架构,并通过一定的制度保障将其联结在一起,以实现资源汇聚和协同增效。在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应从组织文化、评价与约束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角度来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1协同创新中心 行业产业 组织管理模式 组织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金融学2011协同创新中心简介
3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法金融学2011协同创新中心”由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暨金融服务法研究中心牵头,协同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工商银行等单位,致力于... “法金融学2011协同创新中心”由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暨金融服务法研究中心牵头,协同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工商银行等单位,致力于瞄准国家金融市场法治建设,尤其是资本市场和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重大法治建设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中心 金融学 协同 北京大学法学院 上海证券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国证监会 简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4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3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组建,2013年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植物提取物领...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3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组建,2013年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植物提取物领域唯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农业大学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协同创新中心 天然产物 植物提取物 省部共建 科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共同体的合作网络及演化研究——以“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为例 被引量:16
5
作者 何秀美 朱庆华 沈超 《现代情报》 CSSCI 2018年第3期24-30,共7页
[目的 /意义]针对我国以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基地和新型智库为代表的科学共同体不断涌现,但缺乏定量化评价措施的问题,本文对"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合作网络及演化过程进行研究,为我国科学共同体的评价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目的 /意义]针对我国以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基地和新型智库为代表的科学共同体不断涌现,但缺乏定量化评价措施的问题,本文对"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合作网络及演化过程进行研究,为我国科学共同体的评价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获取"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论文合作数据,利用Vos Viewer和Ucinet构建"2011计划"机构论文合作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合作网络在网络结构、机构间合作强度等方面的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 /结论]"2011计划"实施前后协同创新中心合作网络结构及演化特征表明,科学共同体的构建能促进科研机构间构建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但机构间的合作强度则取决于科学共同体研究方向与政策导向和应用热点的契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共同体 合作网络 2011计划” 协同创新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011计划”的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秀琦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2-63,共2页
通过对辽宁省"2011计划"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调查,从投入机制、运行管理机制、成果产出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绩效评价机制等六个方面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其有效运行的改善策略,为... 通过对辽宁省"2011计划"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调查,从投入机制、运行管理机制、成果产出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绩效评价机制等六个方面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其有效运行的改善策略,为辽宁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1计划 协同创新 运行模式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7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3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组建,2013年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植物提取物领...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3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组建,2013年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植物提取物领域唯一的、湖南省属高校中第一个、湖南农业领域第二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湖南省与教育部联合共建的“省部共建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批准于2019年,前身是成立于2013年的湖南省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以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技部药用植物资源国际合作基地等为主要平台依托,集聚海内外茶叶功能成分及天然产物研究领域优秀人才组建而成。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深加工研究室、加工研究室也是以上述研究平台为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产业技术体系 湖南农业 省属高校 协同创新中心 茶学 植物提取物 天然产物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8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3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组建,2013年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植物提取物领...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3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组建,2013年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植物提取物领域唯一的、湖南省属高校中第一个、湖南农业领域第二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湖南省与教育部联合共建的“省部共建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批准于2019年,前身是成立于2013年的湖南省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以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技部药用植物资源国际合作基地等为主要平台依托,集聚海内外茶叶功能成分及天然产物研究领域优秀人才组建而成。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深加工研究室、加工研究室也是以上述研究平台为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产业技术体系 湖南农业 省属高校 协同创新中心 茶学 植物提取物 天然产物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9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3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组建,2013年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植物提取物领...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3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组建,2013年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植物提取物领域唯一的、湖南省属高校中第一个、湖南农业领域第二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湖南省与教育部联合共建的“省部共建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批准于2019年,前身是成立于2013年的湖南省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以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技部药用植物资源国际合作基地等为主要平台依托,集聚海内外茶叶功能成分及天然产物研究领域优秀人才组建而成。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深加工研究室、加工研究室也是以上述研究平台为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产业技术体系 湖南农业 省属高校 协同创新中心 茶学 植物提取物 天然产物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10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3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组建,2013年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植物提取物领...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3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组建,2013年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植物提取物领域唯一的、湖南省属高校中第一个、湖南农业领域第二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湖南省与教育部联合共建的“省部共建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批准于2019年,前身是成立于2013年的湖南省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以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技部药用植物资源国际合作基地等为主要平台依托,集聚海内外茶叶功能成分及天然产物研究领域优秀人才组建而成。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深加工研究室、加工研究室也是以上述研究平台为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产业技术体系 湖南农业 省属高校 协同创新中心 茶学 植物提取物 天然产物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11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3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组建,2013年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植物提取物领...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3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组建,2013年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植物提取物领域唯一的、湖南省属高校中第一个、湖南农业领域第二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湖南省与教育部联合共建的“省部共建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批准于2019年,前身是成立于2013年的湖南省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以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技部药用植物资源国际合作基地等为主要平台依托,集聚海内外茶叶功能成分及天然产物研究领域优秀人才组建而成。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深加工研究室、加工研究室也是以上述研究平台为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产业技术体系 湖南农业 省属高校 协同创新中心 茶学 植物提取物 天然产物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12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3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组建,2013年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植物提取物领...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3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组建,2013年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植物提取物领域唯一的、湖南省属高校中第一个、湖南农业领域第二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农业大学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属高校 协同创新中心 天然产物 省部共建 植物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13
作者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为遵循湖北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精神,响应湖北省建立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促进区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迫切需求,2012年5月,由湖北经济学院牵头,协同多家单位,组建“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01... 为遵循湖北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精神,响应湖北省建立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促进区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迫切需求,2012年5月,由湖北经济学院牵头,协同多家单位,组建“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017年12月,中心建设期满,评估结果为“优秀”。2018年,中心成立全国第一个低碳经济学院,开设湖北省第一个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本科专业;同年,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是湖北省属高校中第一个入选该索引的智库。2022年1月,中心入选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省属高校 湖北经济学院 协同创新中心 高等学校 低碳经济 绿色低碳发展 省部共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发展要素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晓清 詹启伟 姜田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99,共7页
随着全国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等各类协同创新中心的涌现,如何把中心办好引起高度重视.纵观国际国内的最新发展态势和成功经验,本文提出制订目标、研究问题、学科交叉、管理体制、运作机制、使用仪器、锤炼团队等7个核心要素对于协... 随着全国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等各类协同创新中心的涌现,如何把中心办好引起高度重视.纵观国际国内的最新发展态势和成功经验,本文提出制订目标、研究问题、学科交叉、管理体制、运作机制、使用仪器、锤炼团队等7个核心要素对于协同创新中心的成败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1计划” 协同创新 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尹洁 施琴芬 +1 位作者 李锋 王树乔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5-121,共7页
基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制,从知识特性、知识共享个体、知识共享团队层面,分析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以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例,通过来自江苏省级、校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成员的97份有效问卷,检验研究... 基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制,从知识特性、知识共享个体、知识共享团队层面,分析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以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例,通过来自江苏省级、校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成员的97份有效问卷,检验研究假设,识别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绩效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知识价值、社会资本、团队带头人显著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 知识共享 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人才网络嵌入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永周 黄珍珍 +1 位作者 谭蓉 阳静宁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2-148,共7页
本文基于创新人才的异质性需求特征和创新网络嵌入视角,剖析了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人才网络嵌入机理和作用机制,并从创新人才的创新网络结构、关系和认知嵌入维度,构建了协同创新中心规模和结构、协同机制体制、创新环境和文化氛围... 本文基于创新人才的异质性需求特征和创新网络嵌入视角,剖析了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人才网络嵌入机理和作用机制,并从创新人才的创新网络结构、关系和认知嵌入维度,构建了协同创新中心规模和结构、协同机制体制、创新环境和文化氛围多维度的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性提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网络建设的优化和完善措施,以期更好地发挥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引领创新人才引进和集聚开发的战略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 网络嵌入 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振华 封新宇 +1 位作者 吴文清 赵黎明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50,共7页
从协同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平台和协同创新环境三方面出发,研究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三者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揭示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协同创新的路径和关键环节,并以... 从协同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平台和协同创新环境三方面出发,研究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三者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揭示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协同创新的路径和关键环节,并以天津科技孵化网络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孵化器协会是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各类主体协同创新的核心领导者,它通过建立协会网站,成立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孵化资源的积累和共享;孵化器运营能力的提升是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协同创新的核心动力,以此为目标,地方政府、区域孵化器协会、孵化器和相关辅助性主体被统一在协同创新的系统框架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技孵化网络 中心治理 协同创新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振华 闫娜娜 谭庆美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2-98,共7页
基于演化博弈方法,研究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内容和方式,建立多主体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提出了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结论表明:1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有三个层次:战略协同、知识... 基于演化博弈方法,研究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内容和方式,建立多主体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提出了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结论表明:1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有三个层次: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协同创新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资金支持、能力互补、知识技术整合和信息沟通。2为促进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要制定合理的额外收益分配与成本分摊比例,建立有效的正激励和负激励(惩罚)机制,建立有效的网络信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技孵化网络 中心治理 协同创新 多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创新全方位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2011计划”实施一周年综述 被引量:15
19
作者 吴绍芬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3年第5期14-19,共6页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985"工程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2011计划"从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至今,虽然历时仅仅一年,但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只有真正明确"2011计划&qu...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985"工程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2011计划"从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至今,虽然历时仅仅一年,但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只有真正明确"2011计划"的实施宗旨,创新体制机制的思路,以科技体制改革带动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能力全面提升的模式,才能真正将计划落到实处,起到更好的协同创新和聚集效应,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1计划” 科技创新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钰云 席建 +1 位作者 陈军冰 蔡宇青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20年第2期41-47,76,共8页
本研究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从协同创新环境、投入、过程、产出和效用5个系统行为模块构建协同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江苏某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进行绩效评价。再基于评价结果挖掘其协同创新绩效提升的瓶颈,进而从控... 本研究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从协同创新环境、投入、过程、产出和效用5个系统行为模块构建协同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江苏某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进行绩效评价。再基于评价结果挖掘其协同创新绩效提升的瓶颈,进而从控制协同创新过程、改善协同创新产出评价两方面提出了其绩效提升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创新系统行为 协同创新中心 绩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