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人物学 |
张均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再论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社会再现 |
张均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英雄、儿女与神魔——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故事学” |
张均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4
|
从“自由进入”到“限制-融合”:20世纪50—70年代英国移民政策的变化 |
周顺康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5
|
深刻立意与缜密思辨的偕行--读《文艺批评话语研究:20世纪40-70年代》 |
杨艳
|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6
|
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重构与发展: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体育学院为视角 |
郭振
刘波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7
|
20世纪50至7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类型 |
朱庆跃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8
|
破而不立欲速不达——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开展的科学批判活动 |
胡化凯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9
|
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华文文学中的西方城市书写 |
蔡晓惠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0
|
20世纪30-50年代两种农业合作社的比较研究 |
易棉阳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1
|
哲学的解放与“解放”的哲学——重探20世纪50—70年代的“学哲学、用哲学”运动及其内部逻辑 |
周展安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2
|
台北所藏大陆20世纪50—60年代资料过眼录 |
高华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3
|
论50至70年代农业合作化小说的文学想象 |
杜国景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14
|
不寻常的三十年——谈“托尔斯泰学”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兴衰 |
陈建华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
|
|
15
|
试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共党内错误难以纠正的原因 |
张明军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6
|
试论新世纪以后香港文艺电影的选材焦点 |
朱虹
马楠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7
|
广东汛期开始日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研究 |
纪忠萍
熊亚丽
谷德军
梁建茵
谢炯光
|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4
|
|
18
|
五十至七十年代文学中文化“审父”心理分析 |
李遇春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9
|
由《地久天长》宣发透视文艺片复兴之路 |
姜丹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20
|
老法泡米汁中α-淀粉酶生产菌的鉴定及酶的性质研究 |
热田和史
大城勤
宋钢(译)
|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