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世纪50年代文学中的“新法接生”——记录新中国生命治理的开端 |
王宇
何秀雯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2
|
不寻常的三十年——谈“托尔斯泰学”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兴衰 |
陈建华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20世纪50—60年代外销绒织物设计特征探微 |
龚建培
王继胜
|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4
|
20世纪50年代高校教育系科调整的回顾与反思 |
侯怀银
尹雪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华文文学中的西方城市书写 |
蔡晓惠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6
|
20世纪50年代前期乡村干部思想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农村建党为中心 |
何志明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再论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社会再现 |
张均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20世纪50年代台湾文学场域中的五四传统改造问题——以数种台湾文学期刊为考察中心 |
张晓婉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9
|
重返《生死场》、女性主义批评与20世纪90年代知识氛围——重读刘禾《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
杨希帅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新世纪文学“入史”问题与未完成的“中华现代性” |
刘江凯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1
|
重读20世纪50年代小说经典 |
赵学勇
杨小兰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12
|
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反思及启示 |
张亚斌
任学丽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3
|
与影视共舞的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文学——兼论京味文学第四波 |
王一川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3 |
10
|
|
14
|
20世纪90年代外国儿童文学译介 |
陈晓莉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3
|
|
15
|
20世纪50年代戏曲剧团体制改革研究 |
朱恒夫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16
|
20世纪50年代中苏数学交流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数学发展的影响 |
姚芳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17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儿童文学课文论争及教科书儿童文学编选原则 |
张心科
郑国民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8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寻根 |
杨红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8
|
|
19
|
步入戏曲:新文艺人的改造——以20世纪50年代河南豫剧院三团为中心 |
陈宗花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20
|
政治文化与20世纪30年代作家的文学选择 |
朱晓进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