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译述·缝合·吸收·圆融:论20世纪前期我国学者接受西方艺术理论的四种学术范型 |
张晓刚
陈纯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西方现代艺术与20世纪中国文学关系研究 |
胡景敏
马云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
3
|
“现代性”境遇中的“归家诗”--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艺术表现形态之二 |
杨经建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
4
|
左翼文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论纲(上) |
赵学勇
李明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
5
|
20世纪前期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与逻辑内涵 |
陈伟
王展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
6
|
文化衍生的主动选择——从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引发的思考 |
冯效刚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2
|
|
|
7
|
左翼文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论纲(下) |
赵学勇
李明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
8
|
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两大问题 |
傅恩月
魏中海
|
《理论学刊》
CSSCI
|
1999 |
6
|
|
|
9
|
现代性:检视20世纪中国文论的一种思路 |
吴兴明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3
|
|
|
10
|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几个“主题范式” |
陈旭光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
11
|
新古典主义的成熟与现代性的遗忘——对中国20世纪文学中“十七年文学”的一种阐释 |
陈美兰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5
|
|
|
12
|
试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前现代性 |
杨春时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3
|
|
|
13
|
与现代化互动:20世纪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主潮 |
杨建华
|
《东南学术》
|
2002 |
8
|
|
|
14
|
20世纪遗产视角下的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保护与发展 |
周向频
|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
15
|
20世纪早期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对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
郑立君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
16
|
20世纪中国戏剧艺术特征研究之述评 |
解玉峰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
17
|
赵树理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 |
温奉桥
李萌羽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
18
|
20世纪初期西方现代派戏剧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
黄爱华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
19
|
论战争本体美向艺术美的转化——以20世纪下半叶中国战争小说为例 |
陈思广
朱彤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
20
|
论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现代性的一维化特征 |
陈伟
桂强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