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述·缝合·吸收·圆融:论20世纪前期我国学者接受西方艺术理论的四种学术范型
1
作者 张晓刚 陈纯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2,共15页
20世纪前期(20—40年代),我国的艺术学研究进入了全面引进西学的深化开拓期。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对西方艺术理论的接受可概括为译述、缝合、吸收和圆融等学术范型,主要沿着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艺术文化学等学科方向开拓... 20世纪前期(20—40年代),我国的艺术学研究进入了全面引进西学的深化开拓期。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对西方艺术理论的接受可概括为译述、缝合、吸收和圆融等学术范型,主要沿着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艺术文化学等学科方向开拓,呈现出复杂的学术演进图景:一是全盘照搬、译述和介绍西方艺术理论;二是采用勾串中西、并联式缝合艺术理论的观念与方法;三是根据自身的接受图式(文化视野、研究动机、能力结构、兴趣爱好、传播意图等综合的结果),主动选择西方艺术理论,消化吸收后运用其学科框架和学术话语对中国经验进行研究阐发和吸收;四是在中西对话、沟通与交融的基础上,建构中国现代艺术理论话语体系。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这四种学术范型次第出现,轮流登场,更多呈现为交相演替、多元并置的状态。其中,多数学者致力于译述、缝合和吸收西方艺术理论,只有极少数学者进入圆融贯通的学术范型阶段,形成自洽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期 艺术理论 艺术学研究 学术范型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艺术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现代艺术与20世纪中国文学关系研究
2
作者 胡景敏 马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158,共7页
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研究中,学术界对于西方各种文学、哲学和美学思潮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研究较多,而对于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研究则被忽略了。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文学的显性与潜在影响极大,其直观性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作家对于世... 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研究中,学术界对于西方各种文学、哲学和美学思潮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研究较多,而对于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研究则被忽略了。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文学的显性与潜在影响极大,其直观性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作家对于世界和现代主义的认识。西方现代艺术给予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主要在其革命创新精神、对自我的发现、科学思想、思想性等方面,影响的发生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艺术 20世纪中国文学 影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境遇中的“归家诗”--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艺术表现形态之二
3
作者 杨经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9-132,共4页
面对着百年中国"现代性"的历史文化语境,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承担了在"现代性"境遇中引领人们"归家"的创作使命,呈现出漂泊——寻找——皈依或逃离的叙事范型并从中展示出海德格尔的"在无家可归... 面对着百年中国"现代性"的历史文化语境,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承担了在"现代性"境遇中引领人们"归家"的创作使命,呈现出漂泊——寻找——皈依或逃离的叙事范型并从中展示出海德格尔的"在无家可归的现代世界"的"归家诗"的艺术哲学特质。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归家诗"叙事大致呈现了两种形态:其一是既具有古典式和谐理想又富于人类普适性意识,且体现出一种宏大叙事特征和哲学探究意味的漂泊叙事,这是一种生命化了的存在方式和人生姿态;其二是对个体存在的认同性焦虑和对一己"身份"进行自我确证的过程性追问,由此永远"在路上"、"在途中"的精神漫游和灵魂寻觅成为最富于哲学意味的生命方式,也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还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 艺术表现形态 “归家诗”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翼文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论纲(上)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学勇 李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33,共9页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是传统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文学自身在中西文化交融冲突和继承民族本土文学传统的大背景中 ,追求能体现文学“现代性品格”的历史过程。左翼文学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发生 ,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以“左联”...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是传统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文学自身在中西文化交融冲突和继承民族本土文学传统的大背景中 ,追求能体现文学“现代性品格”的历史过程。左翼文学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发生 ,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以“左联”为中心的左翼文学思潮与创作 ,形成了新的文学传统和创作模式 ,对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以及当下动态发展的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左翼文学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展现出与中国文学现代化追求的复杂而曲折的关系。鲁迅、茅盾和一些对文学艺术本质有着精深把握的左翼理论家、创作家对左翼文学精神的理解及其创作 ,真正代表左翼文学全部内涵的现代文学意识 ,同一度造成当代文学发展之路窄化甚至停滞的极“左”文艺思潮、文学观念有本质区别。论文粗略勾勒了左翼文学精神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面貌和文学现代化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精神 20世纪中国文学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前期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与逻辑内涵 被引量:6
5
作者 陈伟 王展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2-108,共7页
中西方社会经历了不同的历史进程,现代性发展的道路迥异。西方的转型期是从产业革命开始的,是物质现代性先行发展,然后用审美现代性对其进行反拨;中国的转型期则是物质和审美两方面几乎同时担负着现代性发展的任务。20世纪前期,中国社... 中西方社会经历了不同的历史进程,现代性发展的道路迥异。西方的转型期是从产业革命开始的,是物质现代性先行发展,然后用审美现代性对其进行反拨;中国的转型期则是物质和审美两方面几乎同时担负着现代性发展的任务。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在反帝反封建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要求之下,审美现代性具有双重含义:在整体社会构架上按照"美的规律"建设中国社会的现代体系,在具体审美文化领域内从"民族独立"和"人的解放"两个维度推进社会的转型发展。审美实践中则表现出在整体进程上符合"美的规律"的一维性和在具体语境中由于社会要求的差别化而导致的两维度间侧重点不同的逻辑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期 中国审美现代 一维性 逻辑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衍生的主动选择——从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22
6
作者 冯效刚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2-184,共13页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钢琴音乐文化,是钢琴与中国文化链接后的产物,是中国新文化的一个品类。"中国钢琴音乐文化"是中国音乐家在接受了钢琴这种纯正的西方艺术形式以后,经过中国本土化的改造,进而成为具有中国文化内涵、表现中...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钢琴音乐文化,是钢琴与中国文化链接后的产物,是中国新文化的一个品类。"中国钢琴音乐文化"是中国音乐家在接受了钢琴这种纯正的西方艺术形式以后,经过中国本土化的改造,进而成为具有中国文化内涵、表现中国文化意蕴的新音乐种类。中国钢琴音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呈现方式,与中国音乐家的文化选择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选择"文化"的视角,从当时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入手,对中国音乐家文化选择的成因、价值判断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 钢琴艺术 文化特征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翼文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论纲(下)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学勇 李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16,共11页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是传统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文学自身在中西文化交融冲突和继承民族本土文学传统的大背景中 ,追求能体现文学“现代性品格”的历史过程。左翼文学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发生 ,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以“左联”...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是传统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文学自身在中西文化交融冲突和继承民族本土文学传统的大背景中 ,追求能体现文学“现代性品格”的历史过程。左翼文学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发生 ,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以“左联”为中心的左翼文学思潮与创作 ,形成了新的文学传统和创作模式 ,对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以及当下动态发展的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左翼文学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展现出与中国文学现代化追求的复杂而曲折的关系。鲁迅、茅盾和一些对文学艺术本质有着精深把握的左翼理论家、创作家对左翼文学精神的理解及其创作 ,真正代表左翼文学全部内涵的现代文学意识 ,同一度造成当代文学发展之路窄化甚至停滞的极“左”文艺思潮、文学观念有本质区别。论文粗略勾勒了左翼文学精神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面貌和文学现代化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精神 20世纪中国文学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两大问题 被引量:6
8
作者 傅恩月 魏中海 《理论学刊》 CSSCI 1999年第3期32-33,共2页
中国现代化的理论观点及局部实践,虽然早在近代前后就已萌发了,但由于中国国情的复杂性,针对中国现代化面临的社会历史前提和发展道路的实际开拓却发生在20世纪。在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这一波澜壮阔的推进过程中,站在时代前列的三... 中国现代化的理论观点及局部实践,虽然早在近代前后就已萌发了,但由于中国国情的复杂性,针对中国现代化面临的社会历史前提和发展道路的实际开拓却发生在20世纪。在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这一波澜壮阔的推进过程中,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毛泽东 孙中山 邓小平 20世纪 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本质 中国现代化道路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历史前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检视20世纪中国文论的一种思路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兴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47,共7页
如何审理20世纪中国文论?我认为,面对近百年极其复杂的中国文论状况,首先要找到本世纪理论一文化景观的总体问题,然后在对问题的审视辨析中确认可击中要害的独特的理论视野。学界对包含中国文论在内的20世纪中国文化的总体问题是明... 如何审理20世纪中国文论?我认为,面对近百年极其复杂的中国文论状况,首先要找到本世纪理论一文化景观的总体问题,然后在对问题的审视辨析中确认可击中要害的独特的理论视野。学界对包含中国文论在内的20世纪中国文化的总体问题是明晰的,这就是构成近百年中国学术、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论 现代 理念先行 主义文学 体制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几个“主题范式”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旭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20,226,共7页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是整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延续和有机组成,也是在延续承传的现代化进程中发生剧变的历史。在世纪百年艺术批评的风云起伏中,必然有一些基本的问题、矛盾、焦点是反复出现甚至贯穿始终的。文章认为:外来/本土、传统/...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是整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延续和有机组成,也是在延续承传的现代化进程中发生剧变的历史。在世纪百年艺术批评的风云起伏中,必然有一些基本的问题、矛盾、焦点是反复出现甚至贯穿始终的。文章认为:外来/本土、传统/创新:中西文化的对立与融合,主流/支流: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消长纠葛,正统/多元:马克思主义政治批评的沉浮即与其他批评流派或方法的关系,现代/后现代:超越、反叛与融合的混杂等基本问题或基本矛盾,也即一种基本的"主题范式",构成为贯穿20世纪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之始终的重要线索,应该成为研究20世纪艺术批评的自觉参照。文章秉持一种全局的艺术批评视野和开放动态的历史意识,对20世纪艺术批评史的几个重要的主题范式进行了总结与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20世纪 艺术 中国艺术批评史 主题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古典主义的成熟与现代性的遗忘——对中国20世纪文学中“十七年文学”的一种阐释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美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5-120,共6页
与五四以后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相比 ,“十七年文学”在面对现实的态度、艺术的运思方式、以及对生活的感知方式和形成的美感特征上 ,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从而使之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呈现了中国文学古典化的素质 ,形成... 与五四以后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相比 ,“十七年文学”在面对现实的态度、艺术的运思方式、以及对生活的感知方式和形成的美感特征上 ,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从而使之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呈现了中国文学古典化的素质 ,形成了新古典主义并最终成熟。把“十七年文学”放在20世纪文学进程中来考察 ,我们就会发现 ,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并不是直线式或递进式的 ,而是迂回性的 ,具有自我律动的特点 ,这说明在一定的生存环境下 ,一种文学会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并不断强化特定历史文化所赋予它的审美特征 ;同时我们也会看到 ,“十七年文学”中的新古典主义美学原则并没有彻底消失 ,它仍然会在当前新的文学环境中得以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十七年文学" 新古典主义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前现代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春时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6-62,共7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文学现代 现代主义 20世纪 现代文学 现实主义 文学思潮 理性精神 新古典主义 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现代化互动:20世纪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主潮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建华 《东南学术》 2002年第2期4-16,共13页
中国社会学的百年,是社会学在中国发生、发展并蔚为大观的百年,是与中国现代化相生相伴、坎坷前行的百年。它的发生,既是对西方挑战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学术上的回应和互动,也是中国社会文明转型和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需求及必然... 中国社会学的百年,是社会学在中国发生、发展并蔚为大观的百年,是与中国现代化相生相伴、坎坷前行的百年。它的发生,既是对西方挑战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学术上的回应和互动,也是中国社会文明转型和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需求及必然结果。百年社会学对于中国现代化的互动及自身学科化、本土化和科学化的探索采取了三种形式:导入、建构和停滞后的复兴,而其中每一种形式又是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对应。因此,百年社会学大致可区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导入期,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十年代;2.建构期,从20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3.停滞与复兴期,从五十年代初到20世纪末。中国社会学的导入主要得力于三种形式,即大量译介出版西方社会学著作,派中国留学生到国外学习社会学,在新型高校开设社会学课程。百年社会学在建构期崛起了三个主要学术流派,即马克思主义学派、乡村建设学派和社会人类学派,在停滞后的复兴期则取得了三方面的突破,即学科体系上的突破、目标理念上的突破和理论研究上的突破。中国百年社会学的发展主潮已经充分证明,没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会有名副其实的现代化;而没有繁荣的社会学理论及研究,也不会迎来健全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社会学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遗产视角下的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向频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7-70,共4页
20世纪遗产的保护在国内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作为20世纪遗产的重要类型,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巨大挑战。简述了20世纪遗产的概念与国内外的最新保护形势,回溯了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和风格特征,分析在快速城... 20世纪遗产的保护在国内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作为20世纪遗产的重要类型,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巨大挑战。简述了20世纪遗产的概念与国内外的最新保护形势,回溯了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和风格特征,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对现代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结合20世纪遗产类型的共同特征以及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独特性,重新认知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的历史、艺术、文化、技术、社会、教育等多方面遗产价值,并进一步从调研普查、价值评估、遗产管理、合理利用、整体规划、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具体策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20世纪遗产 中国现代公园 保护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早期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对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郑立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3-198,共6页
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是19世纪下半叶主要由英国著名艺术家、工艺美术家、诗人和社会主义者威廉.莫里斯倡导的、率先在英国发起的艺术设计和社会改革运动。莫里斯和英国艺术与手工艺的运动概况、基本内容和思想精神等,早在20世纪初期就... 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是19世纪下半叶主要由英国著名艺术家、工艺美术家、诗人和社会主义者威廉.莫里斯倡导的、率先在英国发起的艺术设计和社会改革运动。莫里斯和英国艺术与手工艺的运动概况、基本内容和思想精神等,早在20世纪初期就已传播到中国。该场运动对中国现代设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但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对20世纪早期中国现代设计本体的影响较小,其原因既有中国现代设计本体发展不足和引进、介绍的弊端,也有莫里斯和该场运动发生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与艺术设计美学追求和蕴含的文化特质的差异性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早期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罗斯金 中国 传播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戏剧艺术特征研究之述评 被引量:4
16
作者 解玉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69,共9页
对中国戏剧艺术特征的认识和探讨 ,可以说是 2 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其中 ,“歌舞”、“写意”、“程式”、“综合性”等概念和范畴的提出 ,从学术史的角度看 ,都有着不容忽视的理论意义。但这些概念和范畴同时也暴露了... 对中国戏剧艺术特征的认识和探讨 ,可以说是 2 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其中 ,“歌舞”、“写意”、“程式”、“综合性”等概念和范畴的提出 ,从学术史的角度看 ,都有着不容忽视的理论意义。但这些概念和范畴同时也暴露了我们理论认识的局限和缺憾 ,何为中国戏剧艺术的根本特征至今犹是可引人深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 戏剧艺术 艺术特征 述评 歌舞说 写意说 程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树理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温奉桥 李萌羽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101,共3页
赵树理对于20世纪中国新文学具有独特的文学史意义。赵树理是中国新文学现代性不断自我质疑、自我调整的结果,是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链条上的一个关键点。赵树理的创作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新的发展思路和价值走向,体现了中国新文学现代... 赵树理对于20世纪中国新文学具有独特的文学史意义。赵树理是中国新文学现代性不断自我质疑、自我调整的结果,是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链条上的一个关键点。赵树理的创作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新的发展思路和价值走向,体现了中国新文学现代性流变的深层动因和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20世纪中国文学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初期西方现代派戏剧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爱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7-112,共6页
虽然西方现代戏剧思潮在中国的影响远不如现实主义思潮和浪漫主义思潮巨大而深远 ,但它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中国剧作家的创作视野和表现领域 ,丰富了他们摄取生活的角度 ,促进了中国现代戏剧风格多样、色彩纷呈的多元发展格局的形成。
关键词 20世纪初期 西方现代派戏剧思潮 中国现代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战争本体美向艺术美的转化——以20世纪下半叶中国战争小说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思广 朱彤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8-111,共4页
战争本体美向艺术美转化的艺术途径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展开:一是通过错落有致的艺术布局、丰富多样的叙述方式、人物内心冲突自在转化的情节设置,以及具体的战斗细节的刻画,多方展示交战双方的谋略艺术,使克敌制胜的谋略美成为艺术的美,... 战争本体美向艺术美转化的艺术途径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展开:一是通过错落有致的艺术布局、丰富多样的叙述方式、人物内心冲突自在转化的情节设置,以及具体的战斗细节的刻画,多方展示交战双方的谋略艺术,使克敌制胜的谋略美成为艺术的美,实现战争艺术向小说艺术的智性转化;二是以紧张激烈的战斗进程与战争生活,构成战争小说强弱有别的力度美,以浓烈的战争生活与散淡的平和生活交错叙述,构成战争小说浓淡有致的色调美,以战役战斗的适度把握,呈现战争小说动静相宜的节奏美、以奇险叠出的情节建立情节链,构成战争小说的传奇美,使战争力学与战争奇观得到美的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本体美 艺术 转化 20世纪下半叶 中国战争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现代性的一维化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伟 桂强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6-172,共7页
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现代性进程并非审美功利主义与审美自由主义的简单对峙和双线推进。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现代美学体现为按照"美的规律"伸张人的主体自由性所能达到的美学现代性高度及其落差所构成的连续性整体,它受制于近... 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现代性进程并非审美功利主义与审美自由主义的简单对峙和双线推进。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现代美学体现为按照"美的规律"伸张人的主体自由性所能达到的美学现代性高度及其落差所构成的连续性整体,它受制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语境,涵盖了社会各阶层对塑造"现代国民"的多重思考,聚焦于个体生存和命运的复杂争执,具有一维化的特征。在努力把握历史规律和人的规律相统一、不断追求社会解放和个性解放相协调的思路下,对这种一维化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反思,有助于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期 中国美学现代 现代国民 个体生存和命运 一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