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 |
洪晓楠
|
《求是学刊》
CSSCI
|
1999 |
9
|
|
2
|
颠覆与转向——20世纪90年代传媒文化转向观察 |
刘文辉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3
|
文化衍生的主动选择——从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引发的思考 |
冯效刚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2
|
|
4
|
从文化视野析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服装造型变革 |
孙志芹
李锋
|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5
|
20世纪中国文学市场化中的“文化审美过滤” |
万莲姣
黄宗喜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6
|
生命过程的解释与对付困境的努力——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特质和价值意蕴及其嬗变 |
程金城
|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2 |
22
|
|
7
|
20世纪武术在世界文化互动中的发展 |
王岗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8
|
|
8
|
20世纪西方文化思潮的主要特点 |
崔月琴
|
《求是学刊》
CSSCI
|
2000 |
6
|
|
9
|
20世纪中国文化变迁和教育变革的历史分析 |
程晋宽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1 |
17
|
|
10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民的文化生活形态 |
彭南生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11
|
论西方美学在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学术地位、价值和意义 |
仪平策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9
|
|
12
|
读解非文字的文化遗产史学——20世纪初日本的中国建筑调查历史照片之研究 |
徐苏斌
青木信夫
贺美芳
|
《南方建筑》
|
2011 |
2
|
|
13
|
20世纪中国文学社团、流派的文化考察 |
唐金海
张喜田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4
|
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反文化之主流化原因初探 |
张永红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5
|
还乡文学: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自然文化追求 |
王学谦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9
|
|
16
|
浅谈20世纪初我国近代教育转型过程中的乡村文化生态危机 |
邓运山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17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寻根 |
杨红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8
|
|
18
|
新世纪的文学期待——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的文化现象反省 |
杨洪承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19
|
政治文化与20世纪30年代作家的文学选择 |
朱晓进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20
|
20世纪美国茶室概述 |
张小宁
|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