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分离法提纯2-酮基-L-古龙酸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春艳 方富林 +2 位作者 夏海平 丁马太 蓝伟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03-907,共5页
采用超滤膜分离新设备—— Sun- flo超滤膜分离系统一步截留不经预处理的维生素 C发酵液中的菌丝体、蛋白质和悬浮的固体颗粒等杂质 ,滤液质量高 ,过滤收率高达 99.2 4 % .在超滤提纯古龙酸的过程中 ,系统的膜通量可达 99.4 9LMH,且膜... 采用超滤膜分离新设备—— Sun- flo超滤膜分离系统一步截留不经预处理的维生素 C发酵液中的菌丝体、蛋白质和悬浮的固体颗粒等杂质 ,滤液质量高 ,过滤收率高达 99.2 4 % .在超滤提纯古龙酸的过程中 ,系统的膜通量可达 99.4 9LMH,且膜通量随超滤时间的延长衰减得极为缓慢 ,表明 Sun- flo超滤膜分离系统完全能克服发酵液不经预处理产生严重膜堵塞的现象 ,大大简化了操作工艺流程 ,降低了生产成本 ,将该系统应用于工业生产 ,在技术上完全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提纯 维生素C 发酵液 2--l-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外源物质对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生长及产2-酮基-L-古龙酸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吕淑霞 赵朔 +4 位作者 马镝 林英 张良 陈宏权 张忠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4-189,共6页
通过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外源营养物质及巨大芽孢杆菌的培养上清液,研究其对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生长及产2-酮基-L-古龙酸(2-KGA)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谷氨酸单钠(MSG)、腺苷三磷酸(ATP)、含氮碱基、二氢叶酸和巨大芽孢杆菌的... 通过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外源营养物质及巨大芽孢杆菌的培养上清液,研究其对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生长及产2-酮基-L-古龙酸(2-KGA)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谷氨酸单钠(MSG)、腺苷三磷酸(ATP)、含氮碱基、二氢叶酸和巨大芽孢杆菌的培养上清液都能够促进菌体增殖并提高2-KGA产量,而且2-KGA产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巨大芽孢杆菌的培养上清液促进菌体生长和产2-KGA的作用远大于以上各种外源营养物质。添加培养36 h的巨大芽孢杆菌胞外液后,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菌落数和2-KGA产量分别是对照的13.39倍和8.81倍,而添加外源营养物质中促进作用最大的二氢叶酸后仅为对照的4.12倍和2.97倍。这表明,2-KGA产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促进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菌体增殖实现,巨大芽孢杆菌的培养上清液促进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生长和产酸的机制不同于其他外源营养物质,可能是通过某种生物活性物质提高氧化葡萄糖酸杆菌菌群密度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葡萄糖杆菌 巨大芽孢杆菌 2--l- 外源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SO4对2-酮基-L-古龙酸发酵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涛 朱欣杰 +4 位作者 张志雄 吴洪涛 仓基勇 贾茜 袁景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58-1460,1465,共4页
通过摇瓶实验和2 L搅拌釜式发酵罐实验,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初始MgSO4浓度对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2-KGA)发酵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KGA发酵的最佳MgSO4初始浓度w0≈0.084%,在这一浓度下,产物2-KGA的得率和容积生产率均达到峰... 通过摇瓶实验和2 L搅拌釜式发酵罐实验,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初始MgSO4浓度对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2-KGA)发酵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KGA发酵的最佳MgSO4初始浓度w0≈0.084%,在这一浓度下,产物2-KGA的得率和容积生产率均达到峰值;MgSO4初始浓度过高将降低产物得率和容积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l- 得率 容积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酮基-L-古龙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和条件 被引量:3
4
作者 肖入峰 刘景洋 张建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51,共5页
为了快速准确的检测维生素C(VC)生产工艺中VC的重要前体物2-酮基-L-古龙酸(2-KLG)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选用6×250 mm Carbohydrate分析柱,乙腈:磷酸二氢钾=60∶40的流动相,在波长210 nm处紫外光检测,控制流速为1 ... 为了快速准确的检测维生素C(VC)生产工艺中VC的重要前体物2-酮基-L-古龙酸(2-KLG)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选用6×250 mm Carbohydrate分析柱,乙腈:磷酸二氢钾=60∶40的流动相,在波长210 nm处紫外光检测,控制流速为1 mL/min和温度45℃。结果表明2-KLG在6 min左右出峰,与VC具有较好分离度;2-KLG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0.776x-13.46,相关系数达到99.9%,检出限为0.5 mg/L;回收率为96.3%~104%,RSD为6.28%(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2--l-(2-klg) 维生素C(VC)前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菌发酵L-山梨糖生产Vc前体2-酮基-L-古龙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吕淑霞 赵朔 +2 位作者 杨宇 张忠泽 陈宏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54,共5页
利用混合菌发酵L-山梨糖生产2-酮基-L-古龙酸(2-KGA),再经化学转化合成维生素C(Vc),是我国工业生产Vc的主要途径,具有简化工艺,减少污染,降低能耗等诸多优点。从菌系组合、菌种选育、代谢途径与酶学特性、工程菌构建、伴生作用机制及发... 利用混合菌发酵L-山梨糖生产2-酮基-L-古龙酸(2-KGA),再经化学转化合成维生素C(Vc),是我国工业生产Vc的主要途径,具有简化工艺,减少污染,降低能耗等诸多优点。从菌系组合、菌种选育、代谢途径与酶学特性、工程菌构建、伴生作用机制及发酵工艺等方面出发,综述混合菌发酵L-山梨糖生产Vc前体2-KGA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发酵 L-山梨糖 2--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浆对Vc二步发酵产2-酮基-L-古龙酸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牛建双 吕淑霞 +3 位作者 赵朔 林英 马镝 刘鹏举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9-31,共3页
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量的玉米浆,研究其对氧化葡萄糖酸杆菌(俗称小菌)生产Vc前体2-酮基-L-古龙酸的影响,并研究玉米浆成分中的12种主要氨基酸对小菌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每100 mL发酵培养基中添加2.5 g左右过滤除菌玉米浆时,2-酮基... 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量的玉米浆,研究其对氧化葡萄糖酸杆菌(俗称小菌)生产Vc前体2-酮基-L-古龙酸的影响,并研究玉米浆成分中的12种主要氨基酸对小菌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每100 mL发酵培养基中添加2.5 g左右过滤除菌玉米浆时,2-酮基-L-古龙酸产量高达26.84 mg/mL,小菌活菌数为不添加玉米浆时小菌单菌发酵下的9.74倍。过量玉米浆抑制小菌产酸。12种氨基酸单独与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发酵培养及全部混合后与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发酵培养对产酸及菌体生长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浆 氧化葡萄糖杆菌 2--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二步混菌发酵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吕淑霞 张云鹤 +2 位作者 白玲 张林 杨宇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8,共8页
维生素C(Vc)二步混菌发酵是我国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唯一应用于工业化生产Vc的微生物转化方法,该方法利用混合菌发酵L-山梨糖生产Vc前体物质-2-酮基-L-古龙酸,再经化学转化合成Vc;具有简化工艺,减少污染,降低能耗等优点。本文主要从... 维生素C(Vc)二步混菌发酵是我国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唯一应用于工业化生产Vc的微生物转化方法,该方法利用混合菌发酵L-山梨糖生产Vc前体物质-2-酮基-L-古龙酸,再经化学转化合成Vc;具有简化工艺,减少污染,降低能耗等优点。本文主要从产酸菌代谢关键酶、伴生菌胞外物质、组学以及外源添加物等方面综述Vc二步混菌发酵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菌发酵 伴生菌 普通生 L-山梨糖脱氢酶 2--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酮基-L-古龙酸转化维生素C钠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杜明辉 何辉 +1 位作者 杨星 王育华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1-284,共4页
利用2-酮基-L-古龙酸与甲醇生成2-酮基-L-古龙酸甲酯,然后加入碳酸钠与2-酮基-L-古龙酸甲酯反应转化为维生素C钠,系统地研究了转化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碳酸钠用量等对转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酸钠可以显著地改善反应的条... 利用2-酮基-L-古龙酸与甲醇生成2-酮基-L-古龙酸甲酯,然后加入碳酸钠与2-酮基-L-古龙酸甲酯反应转化为维生素C钠,系统地研究了转化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碳酸钠用量等对转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酸钠可以显著地改善反应的条件,提高维生素C钠质量。在反应温度为62℃时,转化率提高到96.01%。在转化反应中碳酸钠的效果明显优于碳酸氢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l- 维生素C钠 酯化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促进Gluconobacter oxydans高效合成2-酮基-L-古龙酸 被引量:4
9
作者 纪凯 刘杰 +2 位作者 秦苏东 刘立明 陈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9-144,共6页
根据Gluconobacter oxydans合成2-酮基-L-古龙酸(2-KLG)代谢途径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6种金属离子对细胞生长和2-KLG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促进细胞生长或产酸的Mg2+、Mn2+、Fe3+建立多元二次方程模型,得到上述3种金属元素的最佳浓度为Fe... 根据Gluconobacter oxydans合成2-酮基-L-古龙酸(2-KLG)代谢途径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6种金属离子对细胞生长和2-KLG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促进细胞生长或产酸的Mg2+、Mn2+、Fe3+建立多元二次方程模型,得到上述3种金属元素的最佳浓度为Fe3+0.21 mmol/L,Mn2+9.98 mmol/L和Mg2+4.23 mmol/L。在这一最优组合下,2-KLG产量达到65.1 g/L,与优化前比较,提高了14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CONOBACTER oxydans 金属离子 2--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Vc二步发酵新菌系产2-酮基-L-古龙酸的培养基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婷婷 高明 +3 位作者 吕淑霞 于晓丹 张忠泽 陈宏权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47-53,共7页
以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HJ-04作为维生素C二步发酵第2步中的伴生菌,促进产酸菌产维生素C(Vitamin C,Vc)前体2-酮基-L-古龙酸(2-keto-L-gulonic acid,2-KGA)的能力强于工业生产用菌株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2980... 以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HJ-04作为维生素C二步发酵第2步中的伴生菌,促进产酸菌产维生素C(Vitamin C,Vc)前体2-酮基-L-古龙酸(2-keto-L-gulonic acid,2-KGA)的能力强于工业生产用菌株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2980。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PB)试验及Box-Behnken试验对影响新菌系发酵产2-KGA的6个因素进行分析优化。结果表明,L-山梨糖、尿素、玉米浆为显著影响因子。最佳产酸条件为L-山梨糖94.95 g/L,尿素11.99 g/L,玉米浆14.13 g/L。优化后产酸量提高12.31 mg/mL,产酸周期缩短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二步发酵 2--l- 短小芽胞杆菌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定量分析发酵过程中2-酮基-L-古龙酸的HPLC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蔺继尚 杨志勇 +2 位作者 李波 邵军 王书锦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Z1期33-37,共5页
本文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L-山梨糖发酵过程中主产物2-酮基-L-古龙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Nuclesoil-N(CH_3)_2 5μm;流动相为0.01M KH_2PO_4,用2%H_3PO_4调到pH=4.0,流速为1ml/min,检测器为示差折光仪(RI)。在该条件下色... 本文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L-山梨糖发酵过程中主产物2-酮基-L-古龙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Nuclesoil-N(CH_3)_2 5μm;流动相为0.01M KH_2PO_4,用2%H_3PO_4调到pH=4.0,流速为1ml/min,检测器为示差折光仪(RI)。在该条件下色谱峰面积与进样的2-酮基-L-古龙酸含量之间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65,最小检出量为0.1%。检测结果与采用碘量法分析结果一致。经多次使用,证明该方法简单可靠,能准确及时地判断L-山梨糖发酵的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山梨糖 2--l-(2-klg) 高效液相色谱(HPLC) 维生索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菌发酵葡萄糖生产V_C前体——2-酮基-古龙酸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洪滨 张利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3-85,共3页
利用组合菌从葡萄糖发酵生产 2 酮基 L 古龙酸 ,进而产生VC,为改变化学合成VC及降低成本 ,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组合菌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和多种组合方式 ,其应用较为复杂。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VC 发酵有利用组合菌向单一菌发展的... 利用组合菌从葡萄糖发酵生产 2 酮基 L 古龙酸 ,进而产生VC,为改变化学合成VC及降低成本 ,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组合菌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和多种组合方式 ,其应用较为复杂。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VC 发酵有利用组合菌向单一菌发展的趋势。文中从研究菌种组合、发酵途径、菌种选育、构建基因工程菌等方面对国内外VC 发酵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菌 葡萄糖 发酵生产 2--l- VC 菌种组合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诱变技术在Vc前体(2-KLG)产生菌遗传改良中的作用 被引量:26
13
作者 虞龙 余增亮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41-46,共6页
研究了低能离子注入 2 酮基 L 古龙酸 (2 KLG)生产菌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能获得较高的突变率和较广的突变谱。比较了三种离子注入 2 KLG生产菌的差异 ,确定了最佳诱变剂量和最适注入离子。由此筛选出若干高产突变株 ,其糖酸克分... 研究了低能离子注入 2 酮基 L 古龙酸 (2 KLG)生产菌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能获得较高的突变率和较广的突变谱。比较了三种离子注入 2 KLG生产菌的差异 ,确定了最佳诱变剂量和最适注入离子。由此筛选出若干高产突变株 ,其糖酸克分子转化率高达 97% ,目前已通过工业化生产实验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变技术 VC 前体 遗传改良 离子注入 2-klg 突变 增殖 2--l- L-抗坏血 工业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古龙酸的工艺 被引量:4
14
作者 吕浩 阮文辉 +1 位作者 陶大俊 应汉杰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55-58,共4页
应用自行合成的阴离子树脂D02直接吸附发酵液中的2-酮基-L-古龙酸,并研究了其吸附的静态与动态过程.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对吸附等温线数据进行拟合,发现2种模型相关性都很好.测定了不同流速、温度、浓度以及pH条件... 应用自行合成的阴离子树脂D02直接吸附发酵液中的2-酮基-L-古龙酸,并研究了其吸附的静态与动态过程.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对吸附等温线数据进行拟合,发现2种模型相关性都很好.测定了不同流速、温度、浓度以及pH条件下古龙酸在合成树脂柱中的穿透曲线,当上柱液pH为1.5、质量浓度为10 g/L、吸附温度为309 K、流速为0.35 mL/min时,每g湿树脂的动态附容量为133 mg.同时测定了不同洗脱剂、洗脱流速条件下的洗脱曲线.每g湿树脂的动态吸附容量达到了133 mg,当温度为283 K、洗脱剂为10%H2SO4-CH3OH、流速为0.2 mL/min时,洗脱收率可达6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l- 吸附树脂 传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c二步发酵新组合菌系B_(15-14)的筛选及其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康艳红 赵军 +3 位作者 杨伟超 张海宏 徐慧 孙彩霞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5-38,共4页
筛选出了一组Vc二步发酵的新组合菌系(命名为B15-14),研究了环境因子对新菌系产酸的影响。结果显示:新组合菌系的最适底糖浓度为7%;温度为29~33℃,31℃为最适;适当增加通气量(20-30mL装液量,250mL三角瓶)有利于产酸;起始p... 筛选出了一组Vc二步发酵的新组合菌系(命名为B15-14),研究了环境因子对新菌系产酸的影响。结果显示:新组合菌系的最适底糖浓度为7%;温度为29~33℃,31℃为最适;适当增加通气量(20-30mL装液量,250mL三角瓶)有利于产酸;起始pH值范围为6.0—7.5;以Bt菌做伴生菌时,发酵40h就已达到终点。明显缩短了发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二步发酵 2--l- 苏云金芽胞杆菌 氧化葡萄糖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c混菌发酵中伴生菌解除产酸菌氧化胁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淑霞 廖林 张云鹤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1-646,共6页
"二步发酵法"是我国生产维生素C(Vc)生产的主要方法,其中的第二步由产酸菌与伴生菌混合发酵完成。产酸菌为普通生酮基古龙酸杆菌,伴生菌多为芽孢杆菌属。现有的研究表明:在Vc混菌发酵中伴生菌为产酸菌提供了营养物质以促进其... "二步发酵法"是我国生产维生素C(Vc)生产的主要方法,其中的第二步由产酸菌与伴生菌混合发酵完成。产酸菌为普通生酮基古龙酸杆菌,伴生菌多为芽孢杆菌属。现有的研究表明:在Vc混菌发酵中伴生菌为产酸菌提供了营养物质以促进其生长并增强2-酮基-L-古龙酸(Vc前体物质)的生成。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推测,有关产酸菌生长慢、产酸低等问题,是由于产酸菌ROS代谢紊乱,产生氧化胁迫所致。解析两菌之间存在的氧化胁迫关系将有助于优化生产工艺,强化产酸菌生长与产酸。本文主要从产酸菌生长受到氧化胁迫,以及伴生菌解除产酸菌氧化胁迫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根据已有试验结果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链 氧化胁迫 2--l- Vc混菌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VC二步混合菌新菌系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淑霞 高明 +3 位作者 马镝 于晓丹 张忠泽 陈宏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2-206,共5页
为提高VC二步发酵法中糖酸转化过程的产酸量,本实验室从新鲜牛奶中筛选出一株高效促产酸菌生长和产酸的伴生菌——枯草芽孢杆菌A9。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L-山梨糖、玉米浆、尿素的影响... 为提高VC二步发酵法中糖酸转化过程的产酸量,本实验室从新鲜牛奶中筛选出一株高效促产酸菌生长和产酸的伴生菌——枯草芽孢杆菌A9。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L-山梨糖、玉米浆、尿素的影响比较显著,最佳培养基条件为L-山梨糖90g/L、尿素12.2g/L、玉米浆14.2g/L、CaCO34.1g/L、MgSO40.2g/L,可获得2-酮基-L-古龙酸产量为69.74g/L,与理论值70.33g/L的相对误差为-0.59g/L。曲面回归方程与实验结果拟合性较好,此模型合理可靠,可用于实际预测。优化后的培养基比原培养基平均提高2-KGA产量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二步发酵法 2--l- 枯草芽孢杆菌A9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混菌发酵中地衣芽胞杆菌对氧化葡萄糖酸杆菌伴生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建华 张君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0-163,共4页
对维生素C混菌发酵中地衣芽胞杆菌的伴生活性进行了研究。分别对单独培养、混合培养条件下地衣芽胞杆菌的生长特性进行分析,并以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生长密度、产酸量为指标,考察地衣芽胞杆菌胞外液的伴生活性以及蛋白酶抑制剂对活性的... 对维生素C混菌发酵中地衣芽胞杆菌的伴生活性进行了研究。分别对单独培养、混合培养条件下地衣芽胞杆菌的生长特性进行分析,并以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生长密度、产酸量为指标,考察地衣芽胞杆菌胞外液的伴生活性以及蛋白酶抑制剂对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物质在地衣芽胞杆菌对数生长期阶段合成并释放至胞外,使胞外液上清对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生长和产酸产生促进作用。随着伴生菌培养时间的延长,其胞外上清活性也逐渐提高,18 h胞外液活性达到最高。蛋白酶抑制剂(苯甲基磺酰氟,PMSF)对胞外液活性并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可能没有参与伴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菌发酵 地衣芽胞杆菌 氧化葡萄糖杆菌 2--l- 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液滴适应性进化强化大肠杆菌耐受高浓度L-山梨糖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伟主 单小玉 +1 位作者 房峻 周景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前期研究构建了1株组成型表达山梨糖脱氢酶(sorbose dehydrogenase,SDH)的大肠杆菌工程菌,该菌株能利用L-山梨糖生产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2-keto-L-gulonic acid,2-KLG),但对底物L-山梨糖的耐受性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对该菌株... 前期研究构建了1株组成型表达山梨糖脱氢酶(sorbose dehydrogenase,SDH)的大肠杆菌工程菌,该菌株能利用L-山梨糖生产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2-keto-L-gulonic acid,2-KLG),但对底物L-山梨糖的耐受性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对该菌株进行适应性进化,并强化了进化菌株发酵生产2-KLG的能力。首先,应用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高通量微生物液滴培养系统,将出发菌株在不同浓度梯度的L-山梨糖培养基中生长、传代,获得能够耐受高浓度L-山梨糖的进化菌株。在摇瓶上进一步验证,最终获得了1株能耐受高浓度L-山梨糖的进化菌株2-F6。然后在2-F6中共表达了能促进2-酮基-L-古龙酸积累的山梨酮脱氢酶(sorbosone dehydrogenase,SNDH),并在摇瓶水平上对接种量、发酵温度、SNDH诱导时间、IPTG诱导浓度以及L-山梨糖添加量进化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2-KLG的产量达6. 05 g/L。最终,将摇瓶发酵条件放大至5 L发酵罐后,2-KLG的产量为5. 70 g/L。研究结果为一菌一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前体2-KLG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l- 大肠杆菌 适应性进化 L-山梨糖 高浓度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法生产维生素C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静 刘立明 +3 位作者 刘杰 秦苏东 堵国成 陈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共7页
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饮料、化妆品和饲料等中。相对于"莱氏法"而言,生物技术法生产维生素C具有低成本、高品质等优势,其主要包括一步发酵工艺和二步发酵工艺,而后者又包括以葡萄糖为底物的串联... 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饮料、化妆品和饲料等中。相对于"莱氏法"而言,生物技术法生产维生素C具有低成本、高品质等优势,其主要包括一步发酵工艺和二步发酵工艺,而后者又包括以葡萄糖为底物的串联工艺和以D-山梨醇为底物的工艺。在对比各种生产方法的基础上,鉴于以D-山梨醇为底物的发酵工艺是唯一用于工业生产的生产方法,重点介绍了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在发酵条件优化和一步发酵工程菌株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给出了生物技术法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2--l- 发酵生产 一步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