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酰胺与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水溶液聚合 被引量:7
1
作者 何彦刚 黎钢 +2 位作者 杨超 张广清 陈树东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46-1049,共4页
研究了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酰胺(AM)和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水溶液聚合制备线性阳离子聚电解质的工艺方法。测定了不同反应压力下反应液的沸点,得到最佳的反应压力为133Pa;优化了引发聚合的条件:放电时间40s、放电功率60W... 研究了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酰胺(AM)和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水溶液聚合制备线性阳离子聚电解质的工艺方法。测定了不同反应压力下反应液的沸点,得到最佳的反应压力为133Pa;优化了引发聚合的条件:放电时间40s、放电功率60W、反应溶液pH=4.5、w(AM+DMC)=30%、m(AM)∶m(DMC)=1∶1、聚合时间24h、聚合温度40℃。在优化条件下,聚合物的最高特性粘数为966cm3/g。探索了等离子体引发AM-DMC水溶液聚合的机理:AM与水溶液中H+结合形成的HAM自由基起引发作用,进而与AM或DMC单体进行反应,生成线性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 阳离子聚电解质 水溶液聚合 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与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在柠檬酸钾溶液中的沉淀聚合 被引量:5
2
作者 杨超 黎钢 +2 位作者 何彦刚 金付强 左妍妍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5,共5页
以(NH4)2S2O8-Na2SO3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通过非离子单体丙烯酰胺(AM)与阳离子单体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在柠檬酸钾溶液中的沉淀聚合,制备了阳离子聚电解质聚(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P(DMC-AM)]。利用... 以(NH4)2S2O8-Na2SO3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通过非离子单体丙烯酰胺(AM)与阳离子单体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在柠檬酸钾溶液中的沉淀聚合,制备了阳离子聚电解质聚(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P(DMC-AM)]。利用溶解度参数原理,得知聚合物[P(DMC-AM)]在柠檬酸钾溶液中的溶解量远小于单体的溶解量,同时探讨了聚合物[P(DMC-AM)]在柠檬酸钾溶液中沉淀分离的机理。通过考察单体总转化率的影响因素,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柠檬酸钾质量分数57%,m((NH4)2S2O8)∶m(Na2SO3)=1∶1,引发剂总质量分数0.10%,单体总质量分数3%,单体配比m(DMC)∶m(AM)=3∶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h。在此条件下,DMC和AM的总转化率为86.4%。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验证,所得聚合物为[P(DM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钾溶液 沉淀聚合 2-甲基甲基氯化铵 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彦刚 黎钢 +3 位作者 杨超 杨芳 禹雪晴 白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4,共4页
研究了等离子体引发聚合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测定了不同放电时间与放电功率时反应室温度的变化方程,发现反应室温度变化是影响聚合产物P(DMC)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反应室温度低于130℃.P(DMC)为线性。最高特... 研究了等离子体引发聚合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测定了不同放电时间与放电功率时反应室温度的变化方程,发现反应室温度变化是影响聚合产物P(DMC)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反应室温度低于130℃.P(DMC)为线性。最高特性黏数为420.2cm^3/g,反应室温度为130℃~200℃,P(DMC)为交联性吸水树脂。吸水率为15g/g.优化了线性产物的反应条件:放电时间60s,放电功率60w,此时反应室温度为80℃。并经计算验证了等离子体引发聚合DMC理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 反应室温度变化 2-甲基甲基氯化铵 放电时间 放电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脱乙酰壳多糖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吉秋霞 袁昌青 +1 位作者 徐全臣 于新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在脂多糖(LPS)刺激下,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脱乙酰壳多糖(HTCC)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分泌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在50mg·L-1的LPS刺激下,采用酶联免... 目的观察在脂多糖(LPS)刺激下,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脱乙酰壳多糖(HTCC)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分泌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在50mg·L-1的LPS刺激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观察质量浓度为1g·L-1的HTCC和100μg·L-1的bFGF对50mg·L-1的LPS刺激hPDLF分别于24、48和72h分泌IL-1β和TNF-α的质量浓度变化。结果1g·L-1的HTCC具有促进LPS刺激hPDLF分泌IL-1β和TNF-α的作用,分泌量48h达高峰。在100μg·L-1的bFGF的作用下,LPS介导的hPDLF分泌IL-1β和TNF-α的质量浓度明显下降。HTCC与bFGF联合较单独应用时,IL-1β和TNF-α的质量浓度下降显著(P≤0.001)。结论HTCC对LPS介导hPDLF分泌IL-1β和TNF-α具有促进作用,HTCC与bFGF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抑制IL-1β和TNF-α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氯化铵壳多糖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脂多糖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絮凝剂P(AM-DMC)的合成及其对活性染料废水的絮凝脱色 被引量:13
5
作者 沈俊菊 庄源益 张稚妍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0-484,共5页
以K2S2O8-脲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AM-DMC)絮凝剂,并研究了其对4种活性染料模拟废水的脱色效果,考察了P(AM-DMC)加入量、阳离子度、特性粘数、染料溶液pH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以K2S2O8-脲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AM-DMC)絮凝剂,并研究了其对4种活性染料模拟废水的脱色效果,考察了P(AM-DMC)加入量、阳离子度、特性粘数、染料溶液pH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P(AM-DMC)加入量随染料分子中磺酸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加,随絮凝剂阳离子度的增大而减少;阳离子度大于52%时,最高脱色率基本相同;特性粘数对脱色效果影响很小;在染料溶液为弱酸性及中性条件下,P(AM-DMC)的脱色效果较好。P(AM-DMC)对活性染料废水的脱色机理是,P(AM-DMC)中的—N+(CH3)3与染料分子中的—SO3-结合,生成—N+(CH3)3SO3-—,同时也形成了分子间氢键,通过键合作用使染料分子聚集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甲基氯化铵 阳离子絮凝剂 活性染料 絮凝 脱色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C-AM)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 被引量:23
6
作者 沈一丁 张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07-610,624,共5页
论述了高相对分子质量阳离子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胺-丙烯酰胺)[P(DMC-AM)] 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研究,讨论了多种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当w(单体)=40%;m(DMC): m(AM)=3: 2;m(引发剂): m(AM)=0.09: 100时,得到的阳离子型P(D... 论述了高相对分子质量阳离子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胺-丙烯酰胺)[P(DMC-AM)] 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研究,讨论了多种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当w(单体)=40%;m(DMC): m(AM)=3: 2;m(引发剂): m(AM)=0.09: 100时,得到的阳离子型P(DMC-AM)高分子絮凝剂对造纸污水及生活废水有明显的絮凝作用.P(DMC-AM)的最佳絮凝条件为:相对分子质量为430~460万,用量为1.1~1.3 mg/L,阳离子度为33%~38%, 废水pH=3~7;在造纸污(废)水体系中,CODCr的去除率可达89%以上,透光率接近100%;采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絮凝物,结果发现,絮凝后的纤维间可形成多个物理吸附点,交叉网状结构明显,网络编织致密,说明桥联及电中和作用明显,絮凝效果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絮凝剂 絮凝性能 聚(甲基甲基氯化-胺) 反相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裂废水处理的三元两性聚合物絮凝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祝威 李明轩 +5 位作者 韩霞 王芳 王田丽 丁一 张龙力 姜翠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利用一种新的阳离子单体3-丙烯酰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AHPTAC)与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氨基-2-甲基丙磺酸(AMPS)通过水溶液聚合得到一种三元两性共聚物絮凝剂P(AM-AHPTAC-AMPS)(PAAA),将PAAA与聚合氯化铝铁(PAFC)复配用于处理两... 利用一种新的阳离子单体3-丙烯酰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AHPTAC)与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氨基-2-甲基丙磺酸(AMPS)通过水溶液聚合得到一种三元两性共聚物絮凝剂P(AM-AHPTAC-AMPS)(PAAA),将PAAA与聚合氯化铝铁(PAFC)复配用于处理两种压裂废水,并比较评价其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合成PAAA的最适宜条件为AM、AHPTAC和AMP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单体总用量占反应体系的质量比为20%、复合引发剂VA-044与(NH 4)2S 2O 8-NaHSO 3质量比为1∶1、复合引发剂用量占反应体系的质量比为0.2%、反应温度为55℃;PAAA/PAFC复合絮凝剂具有较好的絮凝性能,对胜利孤岛压裂废水及涪陵页岩气压裂废水的COD Cr去除率分别为55.5%和82.7%;对水溶性有机污染物质含量高的废水去除效果更优,COD Cr去除率比CPAM/PAFC提高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聚胺絮凝剂 元共聚 3--2-甲基氯化铵 絮凝性能 压裂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型离子交换树脂D301-g-PDMC的制备及其对AuCl_4^-的吸附性能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敏 薛小艳 +3 位作者 王勇 安富强 胡拖平 袁志国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06-1910,共5页
通过溶液中的过硫酸铵与D301树脂表面的叔胺基形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将水溶性阳离子烯类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接枝到D301树脂表面,制得了新型阴离子型离子交换树脂D301-g-PDMC。考察了主要接枝条件(时间、温度、... 通过溶液中的过硫酸铵与D301树脂表面的叔胺基形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将水溶性阳离子烯类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接枝到D301树脂表面,制得了新型阴离子型离子交换树脂D301-g-PDMC。考察了主要接枝条件(时间、温度、引发剂及单体用量)对接枝度的影响,并研究了D301-g-PDMC对AuCl_4^-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10 h,反应温度为35℃,过硫酸铵用量为1.6%,DMC用量为17 m L时,PDMC的接枝度最高,可达26.67%。D301-g-PDMC对AuCl_4^-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容量可以达到748.03 mg/g。此外,D301-g-PDMC对AuCl_4^-的吸附效率可达9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301树脂 甲基甲基氯化铵 接枝聚合 AuCl4-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AHPTAC共聚及其竞聚率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姜翠玉 王鲁凯 +3 位作者 王芳 李梅 翟帅磊 吕志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2-35,共4页
以3-丙烯酰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AHPTAC)与丙烯酰胺(AM)为单体,以(NH_4)_2S_2O_8-NaHSO_3作引发剂,在40℃水中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阳离子共聚物,并通过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AgNO_3滴定方法,测定了共聚物的阳离子... 以3-丙烯酰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AHPTAC)与丙烯酰胺(AM)为单体,以(NH_4)_2S_2O_8-NaHSO_3作引发剂,在40℃水中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阳离子共聚物,并通过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AgNO_3滴定方法,测定了共聚物的阳离子度,然后用截距斜率法(Fineman-Ross法)测得AM、AHPTAC两单体的竞聚率分别为r_1=10.90,r_2=0.14;直线交叉法测得AM、AHPTAC竞聚率分别为r_1=10.94±0.20,r_2=0.15±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甲基氯化铵 阳离子共聚物 竞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阳离子接枝淀粉的合成及其絮凝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海花 高玉华 +3 位作者 郑玉轩 李娜 张利辉 刘振法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51,共6页
以玉米淀粉(St)为原料,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胺(AM)为接枝单体,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合成三元阳离子接枝淀粉St-g-PDMC-co-PAM。当m(St):m(AM):m(DMC)=1:0.2:0.8,m(St):m(CAN)=1:0.3,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 h... 以玉米淀粉(St)为原料,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胺(AM)为接枝单体,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合成三元阳离子接枝淀粉St-g-PDMC-co-PAM。当m(St):m(AM):m(DMC)=1:0.2:0.8,m(St):m(CAN)=1:0.3,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 h时,产物的氮含量为4.38%,Zeta电位为34.42 mV。考察了投加量、水样pH、高岭土初始浓度、絮凝温度和静置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投加量为8 mg/L,水样pH=7,絮凝温度25℃,静置时间1 h时,质量分数为2%的高岭土悬浊液经过絮凝后,上清液的透光率可达91.41%。通过对上清液zeta电位和透光率的关系研究,发现St-g-PDMC-co-PAM的絮凝机理主要为电中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2-甲基甲基氯化铵 接枝共聚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温控变黏酸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傅智健 许娟 彭晓宏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4-46,共3页
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共聚单体,引入各种功能性单体,以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引发合成一种新型温控变黏酸稠化剂;研究了不同交联剂用量对温控变黏酸交联效果的影响,以及丙烯酰胺与2-丙烯酰... 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共聚单体,引入各种功能性单体,以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引发合成一种新型温控变黏酸稠化剂;研究了不同交联剂用量对温控变黏酸交联效果的影响,以及丙烯酰胺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重量比、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用量、丙烯腈用量对变黏酸温控变黏过程的影响,同时评价了温控变黏酸的交联与破胶降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控变黏酸 稠化剂 交联剂 2--2-甲基磺酸 甲基甲基氯化铵 甲醛 酮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单体DAC及其聚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史楠 高保娇 陈涛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4,共8页
以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为手段,研究了阳离子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制备了接枝微粒SiO2-g-PDAC,探索研究了接枝大分子PDAC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理... 以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为手段,研究了阳离子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制备了接枝微粒SiO2-g-PDAC,探索研究了接枝大分子PDAC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单体DAC与BSA之间可产生强静电相互作用,凭借此强次价键力,单体DAC与BSA可形成主-客体复合物,且在中性溶液中,单体DAC与BSA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最强。接枝大分子PDAC与BSA之间也具有强静电相互作用,接枝微粒SiO2-g-PDAC对BSA可产生强吸附作用。当介质的pH在BSA的等电点(4.7)附近时,接枝微粒对BSA的吸附容量最大;升高温度不利于主-客体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接枝微粒对BSA的吸附容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氯化铵 牛血清白蛋白 -客体相互作用 接枝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温耐盐高分子絮凝材料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学称 王海卫 +3 位作者 汪洋 徐昆 刘秀生 王丕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6-452,共7页
以丙烯酰胺(AM)为非离子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阳离子单体、10-十一烯酸钠(UANa)为阴离子单体,通过胶束聚合的方式合成新型抗温耐盐疏水缔合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材料(AM/DAC/UANa共聚物),考察了AM/DAC/UANa共聚物... 以丙烯酰胺(AM)为非离子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阳离子单体、10-十一烯酸钠(UANa)为阴离子单体,通过胶束聚合的方式合成新型抗温耐盐疏水缔合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材料(AM/DAC/UANa共聚物),考察了AM/DAC/UANa共聚物的溶液性质和絮凝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AM/DAC/UANa共聚物具有优异的耐盐和耐温特性,在80℃下,试样黏度保留率达56.8%,远优于常规絮凝材料;AM/DAC/UANa共聚物在处理高温和高离子强度条件下1.0%(w)的膨润土模拟废水时,处理液的上清液光学透光率大于97%,在处理新疆油田蒸汽驱油返排液时,在80.0℃、絮凝剂用量为75.0 mg/L条件下,絮凝物在6.0 s内完全沉降,处理液的上清液光学透光率为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氯化铵 10-十一酸钠 疏水缔合 抗温耐盐絮凝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两性高分子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岳馥莲 张春晓 +1 位作者 江燕妮 朱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94-1000,共7页
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制备两种两性高分子絮凝剂p(DMDAAC-co-FA)和p(DMC-co-DMAEMA-coAMPS)。对两种共聚合产物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构表征。用两种絮凝剂对印染废水进行絮凝试验的结果显示,絮凝剂p(DMDAAC-co-FA)在pH^7、投加量... 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制备两种两性高分子絮凝剂p(DMDAAC-co-FA)和p(DMC-co-DMAEMA-coAMPS)。对两种共聚合产物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构表征。用两种絮凝剂对印染废水进行絮凝试验的结果显示,絮凝剂p(DMDAAC-co-FA)在pH^7、投加量120 mg·L^(-1)时,CODCr去除率79.2%,色度去除率95.0%;絮凝剂p(DMC-co-DMAEMA-co-AMPS)在pH^7、投加量140 mg·L^(-1)时,CODCr去除率75.3%,色度去除率92.0%。通过对絮凝试验的絮体进行电镜扫描分析,采用非线性数学分形理论盒子法计算絮体形貌的空隙分维数Df,结果表明,絮体形貌的空隙分维数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氯化铵 富马酸 甲基甲基氯化铵 甲基-N N-二甲氨 2--2-甲基磺酸 絮体形貌 化学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AMPS/MTAC)两性离子型吸水凝胶
15
作者 丁伦汉 瞿保钧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3-137,共5页
选择两种具有强电离基团的烯类单体 ,2 -丙烯酰胺基 - 2 -甲基丙磺酸钠 (SAMPS)和 (3-甲基丙烯酰胺基 )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MTAC)为共聚单体 ,并以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两性离子型吸水凝胶。实验发现 ,凝胶的吸水率随 MTAC含... 选择两种具有强电离基团的烯类单体 ,2 -丙烯酰胺基 - 2 -甲基丙磺酸钠 (SAMPS)和 (3-甲基丙烯酰胺基 )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MTAC)为共聚单体 ,并以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两性离子型吸水凝胶。实验发现 ,凝胶的吸水率随 MTAC含量升高而降低。在多数情况下 ,凝胶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胀度随溶液中电解质浓度提高而下降。只是当 SAMPS和 MTAC摩尔含量相同时 ,凝胶才表现出所谓的抗电解质溶胀行为 ,即随着溶液中电解质浓度提高 ,凝胶的溶胀度反而升高。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2--2甲基磺酸钠 (3-甲基)甲基氯化铵 两性离子型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