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亚甲基丁醛的合成研究
1
作者 杨剑波 庞怀林 黄超群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1998年第S1期100-101,共2页
采用混合催化剂,利用羟醛缩合反应原理合成2—亚甲基丁醛,收率95%,产品纯度>94%。
关键词 2-甲基 混合催化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中特征醛类风味物质的微生物生成途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旭露 李明宇 +2 位作者 王静 付彩霞 徐宁 《中国调味品》 2025年第10期217-224,共8页
挥发性风味物质苯乙醛、2-甲基丁醛和3-甲基丁醛等是酱油中重要的醛类物质,米曲霉、酵母菌、乳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与醛类风味物质的形成密切相关。特征醛类风味物质可通过Ehrlich途径、莽草酸途径、苯乙胺途径等微生物途径生成,形... 挥发性风味物质苯乙醛、2-甲基丁醛和3-甲基丁醛等是酱油中重要的醛类物质,米曲霉、酵母菌、乳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与醛类风味物质的形成密切相关。特征醛类风味物质可通过Ehrlich途径、莽草酸途径、苯乙胺途径等微生物途径生成,形成途径之间可相互影响,加强对形成途径的了解对于生产过程中酱油香气成分的调控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酱油中的醛类和微生物类别、关键醛类物质与微生物的关系,重点综述了苯乙醛、2-甲基丁醛和3-甲基丁醛形成途径的研究进展,为酱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调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苯乙 2-甲基丁醛 3-甲基 微生物 形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叶蜂性信息素中间体的合成
3
作者 孟祎 许艳杰 陈立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01-505,共5页
对类欧松叶蜂(Diprionsimiles)和红头新松叶蜂(Neodiprionlecontei)性信息素前体化合物———(2S,3S,7S) 3,7 二甲基 2 十五碳醇的合成进行了设计和研究,重点对其中的两个中间体(2S,3S) 2 甲基 3 苄氧基丁醛和(S) 3 甲基十一碳 6 烯醇... 对类欧松叶蜂(Diprionsimiles)和红头新松叶蜂(Neodiprionlecontei)性信息素前体化合物———(2S,3S,7S) 3,7 二甲基 2 十五碳醇的合成进行了设计和研究,重点对其中的两个中间体(2S,3S) 2 甲基 3 苄氧基丁醛和(S) 3 甲基十一碳 6 烯醇进行了合成。以顺 2 丁烯为原料,经Browncrotylation反应,得到(2S,3S) 3 甲基戊 4 烯 2 醇,该化合物羟基经苄基保护,所得产物于室温下依次进行OsO4氧化、NaIO4氧化,合成了(2S,3S) 2 甲基 3 苄氧基丁醛,总收率为56 3%。(S) 香茅醇经羟基保护、OsO4氧化、NaIO4氧化、Wittig反应、脱保护等反应,于室温条件下合成了(S) 3 甲基十一碳 6 烯醇,总收率为40 0%。为此种松叶蜂性信息素的全合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叶蜂 性信息素 3 7-甲基-2-十五碳醇 2-甲基-3-苄氧基 3-甲基十一碳-6-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