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2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钼磷酸和2-吡啶-偶氮-2萘酚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靳素荣 姚礼峰 陈永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89-291,共3页
A new photosensitive charge transfer complex has been synthesized based on phosphomolybdic acid and α-phridylazo-β-naphthol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um, UV spectrum, The resalts of IR spectr... A new photosensitive charge transfer complex has been synthesized based on phosphomolybdic acid and α-phridylazo-β-naphthol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um, UV spectrum, The resalts of IR spectra showed that the coordinating atom of α-phridylazo- β-naphthol was oxygen of C-O bond. The organic ligands do not coordinat5e with heteropolyanions, but with Protons in heteropoly acid by coordination bond. Photochromism studies show that the electron transfer takes place from the organic molecules to the heteropolyan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磷酸 电荷转移配合物 光致变化 2-吡啶-偶氮-2萘酚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电解液添加剂2,6-吡啶二甲腈稳定高电压钴酸锂
2
作者 廖兴群 杨睿 +4 位作者 于立娟 胡大林 肖峰 胡菁 卢周广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1339,共9页
针对高电压下钴酸锂(LCO)中晶体结构的快速破坏和界面副反应的加剧导致高压LCO性能快速衰减的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地引入一种可调控电极/电解液界面稳定性的多功能电解液添加剂——2,6-吡啶二甲腈(DCPY)来克服这一挑战。借助扫描电子显微... 针对高电压下钴酸锂(LCO)中晶体结构的快速破坏和界面副反应的加剧导致高压LCO性能快速衰减的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地引入一种可调控电极/电解液界面稳定性的多功能电解液添加剂——2,6-吡啶二甲腈(DCPY)来克服这一挑战。借助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化学技术等表征测试手段,对比分析引入和未引入DCPY添加剂电池电极界面、电解液物性和电化学性能,并结合理论计算分析DCPY添加剂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DCPY作为多功能电解液添加剂,能够同时在正、负极表面构建一层高度稳定的界面膜,从而有效遏制电极/电解液界面副反应及过渡金属的溶解和沉积。此外,DCPY的吡啶基官能团能够与电解液中的五氟化磷(PF_(5))作用,显著降低了氢氟酸(HF)对正负极界面的腐蚀,从而有效改善商用钴酸锂软包电池的高电压稳定性。得益于上述优势,在基础电解液(Base)中添加0.5%DCPY后,商用软包全电池(Base+DCPY)的循环性能达到最优,在25℃下循环8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从80%提高到90%;45℃下循环600次,容量保持率由80%提升到85%。与此同时,DCPY的存在还能明显改善电池高温下的产气现象。此外,当工作电压提升至4.55 V时,LCO//Gr(石墨)软包全电池依然展现出良好的高温循环稳定性。这项工作为高能量密度的高压储能电池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钴酸锂 高电压 电解液添加剂 2 6-吡啶二甲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铑-1-(2-吡啶偶氮)萘酚络合吸附波测定微量铑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强 康敬万 高锦章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7-90,共4页
铑和 1- (2 -吡啶偶氮 )萘酚 (PAN)在 p H=5.0 0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介质中生成具有电活性的络合物 ,在单扫示波极谱 - 0 .6 7V(vs.SCE)处呈现良好极谱还原波 .该波二阶导数峰高与铑的浓度在 2 .3× 10 -8~ 4 .8× 10 -... 铑和 1- (2 -吡啶偶氮 )萘酚 (PAN)在 p H=5.0 0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介质中生成具有电活性的络合物 ,在单扫示波极谱 - 0 .6 7V(vs.SCE)处呈现良好极谱还原波 .该波二阶导数峰高与铑的浓度在 2 .3× 10 -8~ 4 .8× 10 -7mol· L-1和 4 .8× 10 -7~ 9.7× 10 -6mol· 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7.6× 10 -9mol· L-1,并成功的用于贵金属合成样及合金样品中铑含量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吸附波 1-(2-吡啶偶氮)萘酚 电活性 含量测定 极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吡啶偶氮)-2-萘酚-过氧化氢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痕量钒 被引量:7
4
作者 侯明 谢长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1-723,共3页
对钒(V)与1-(2一吡啶偶氮)-2-萘酚-过氧化氢-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显色反应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1mol·L^-1盐酸介质中,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存在下,钒(V)与1-(2-吡啶偶氮)-2-萘酚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红色多元络合... 对钒(V)与1-(2一吡啶偶氮)-2-萘酚-过氧化氢-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显色反应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1mol·L^-1盐酸介质中,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存在下,钒(V)与1-(2-吡啶偶氮)-2-萘酚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红色多元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77nm,表观摩尔吸光率为3.04×10^4L·mol^-1·cm^-1,钒(V)的质量浓度在1.0mg·L^-1以内符合比耳定律。络合物的组成比为n钒(V):nPAN:n过氧化氢=1:1:1。方法用于土壤试样中痕量钒的测定,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72—6)均小于9%,回收率在97.8%~101.5%之间,测得标准样品(GSS-5)中钒的含量为170.45μg·g^-1,与标准值(166±9)μg·g^-1之间的相对误差为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钒(V) 1-(2-吡啶偶氮)-2-萘酚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吡啶偶氮)-2-萘酚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结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茂升 黄佳蓉 +1 位作者 魏长麟 余彬彬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55-659,共5页
以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在氯仿溶剂中,利用传统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技术,成功合成了偶氮类分子1-(2-吡啶偶氮)-2-萘酚的印迹聚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技术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并用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特性。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吸附 1-(2-吡啶偶氮)2-萘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G分离富集-1-(5-溴-2-吡啶偶氮)-2-萘酚-6-磺酸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痕量铅 被引量:3
6
作者 魏琴 寿崇琦 +2 位作者 罗川南 杜春 刘传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58-61,共4页
研究了1-(5-溴-2-吡啶偶氛)-2-萘酚-6-磷酸(5-Br-PAN-S)与Pb2+的显色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在pH8.5~10范围内Pb2+与5-Br-PAN-S生成了1:1的稳定配合物。该配合物在550nm处有一最大吸收,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2&#... 研究了1-(5-溴-2-吡啶偶氛)-2-萘酚-6-磷酸(5-Br-PAN-S)与Pb2+的显色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在pH8.5~10范围内Pb2+与5-Br-PAN-S生成了1:1的稳定配合物。该配合物在550nm处有一最大吸收,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2×104L/mol·cm,铅量在0~60u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采用流基萄糖凝胶分离共存高于富集铅,使选择性提高,检测限降低,用于食品中痕量铅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分光光度法 测定 -2-萘酚-6-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吡啶偶氮)-2-萘酚分光光度法测饲料中的钒 被引量:1
7
作者 邹时英 王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5-77,共3页
基于pH为3.6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钒与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反应形成红色络合物,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饲料中钒的方法。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70 nm,摩尔吸光系数为3.5万L/(mol.cm),钒的质量浓度在0~3.5μg/mL符合比尔定... 基于pH为3.6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钒与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反应形成红色络合物,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饲料中钒的方法。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70 nm,摩尔吸光系数为3.5万L/(mol.cm),钒的质量浓度在0~3.5μg/mL符合比尔定律。将该法用于饲料中微量钒的测定,其加标回收率为102.5%~103.4%,相对标准偏差为2.6%~3.9%(n=5)。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吡啶偶氮)-2-萘酚 分光光度法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1-(2-吡啶偶氮)-2-萘酚的金属离子去除剂的制备研究
8
作者 何亚萍 陈雯婕 +2 位作者 闫俊苗 高艳 韩权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5-247,共3页
利用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再采用共沉淀法,加入Fe^(3+)和Fe^(2+),使其形成具有磁性的Fe_(3)O_(4)-PAN-M^(n+);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将金属离子还原制备Fe_(3)O_(4)-PAN-M^0,再采用磁铁将其从待测体系中进行富... 利用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再采用共沉淀法,加入Fe^(3+)和Fe^(2+),使其形成具有磁性的Fe_(3)O_(4)-PAN-M^(n+);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将金属离子还原制备Fe_(3)O_(4)-PAN-M^0,再采用磁铁将其从待测体系中进行富集和分离,简化了分离的过程。该产物有望进一步用于环境体系中的有机小分子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1-(2-吡啶偶氮)-2-萘酚磁性复合物 金属离子 1-(2-吡啶偶氮)-2-萘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硫酸铵存在下Cu(Ⅱ)-1-(2-吡啶偶氮)-2-萘酚-吐温80萃取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9
作者 侯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0,共3页
研究了硫酸铵-1-(2-吡啶偶氮)-2-萘酚-吐温80体系萃取Cu(Ⅱ)的行为及最佳分相条件。结果表明,在pH6.8~8.5的NaOH-KH2PO4缓冲溶液中,在硫酸铵存在下,Cu(Ⅱ)-1-(2-吡啶偶氮)-2-萘酚的配合物可被吐温80固相完全富集而与Fe^3... 研究了硫酸铵-1-(2-吡啶偶氮)-2-萘酚-吐温80体系萃取Cu(Ⅱ)的行为及最佳分相条件。结果表明,在pH6.8~8.5的NaOH-KH2PO4缓冲溶液中,在硫酸铵存在下,Cu(Ⅱ)-1-(2-吡啶偶氮)-2-萘酚的配合物可被吐温80固相完全富集而与Fe^3+、Al^3+、Co^2+、Ni^2+、Zn^2+等定量分离。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6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7.35×10^4L·mol^-1·cm^-1,铜含量在0~14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方法已用于粮食、茶叶等生物样品中痕量铜的测定,测定结粟的RSD(n=7)小于4.1%.回收率在98.6%~103.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固萃取 Cu(Ⅱ) 吐温80 1-(2-吡啶偶氮)-2-萘酚(PAN)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微量钒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研究——1-(2-吡啶偶氮)-2-萘酚-过氧化氢-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贯荣 成杰民 陈雪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97,共4页
对钒(V)和1-(2-吡啶偶氮)-2-萘酚(PAN)-过氧化氢-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显色反应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1 mol.L-1盐酸介质中,在SDBS存在下,钒与1-(2-吡啶偶氮)-萘酚和过氧化氢生成红色的多元络合物,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75 nm,表观... 对钒(V)和1-(2-吡啶偶氮)-2-萘酚(PAN)-过氧化氢-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显色反应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1 mol.L-1盐酸介质中,在SDBS存在下,钒与1-(2-吡啶偶氮)-萘酚和过氧化氢生成红色的多元络合物,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75 nm,表观摩尔吸收率为3.64×104L.mol-1.cm-1,钒的浓度在0.2~1.2μg.mL-1内符合比耳定律。络合物的组成比为n钒∶nPAN∶n过氧化氢=1∶1∶1。该方法用于土壤中钒的测定,测定值的相对偏差(n=20)均小于6%,回收率为100.4%~10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1-(2-吡啶偶氮)-萘酚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的生物质炭-磷化铁/零价铁的制备及对水中3,4,5,6-四氯吡啶-2-羧酸的去除
11
作者 靳惠文 张小乐 +1 位作者 牛红云 蔡亚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98-3008,共11页
改性生物炭材料在环境污染物去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以鸡粪(CM)、咖啡渣(CG)、活性污泥(SL)等3种废弃生物质为碳源,制备了3种生物质炭-磷化铁/零价铁复合材料(BC-Fe_(x)P/Fe).这些材料主要由生物质炭、磷酸铁、磷化铁、零价铁或碳... 改性生物炭材料在环境污染物去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以鸡粪(CM)、咖啡渣(CG)、活性污泥(SL)等3种废弃生物质为碳源,制备了3种生物质炭-磷化铁/零价铁复合材料(BC-Fe_(x)P/Fe).这些材料主要由生物质炭、磷酸铁、磷化铁、零价铁或碳化铁及氧化铁组成.用于降解水中的3,4,5,6-四氯吡啶-2-羧酸(TCPA)时,以活性污泥为碳源的SL-Fe_(x)P/Fe材料对TCPA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以鸡粪为碳源的CM-Fe_(x)P/Fe和以咖啡为碳源的CG-Fe_(x)P/Fe材料,而且SL-Fe_(x)P/Fe对TCPA的降解受pH影响较小.在中性pH反应6 h后,CM-Fe_(x)P/Fe、CG-Fe_(x)P/Fe和SL-Fe_(x)P/Fe对10 mg·L^(-1)的TCPA的降解率分别为90.1%、71.1%和100%,矿化率分别为33.25%、22.61%和64.27%.掩蔽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ESR)结果表明,SL-Fe_(x)P/Fe体系存在多种活性氧物质.使用前后材料的X射线晶体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材料中的Fe_(x)P、Fe3C、Fe和氮掺杂生物质炭均在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生物质 改性生物炭 复合材料 3 4 5 6-四氯吡啶-2-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Ⅱ)-1-(2-吡啶偶氮)-2-萘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体系共振光散射法测定痕量镍 被引量:2
12
作者 钱纯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1-433,共3页
在pH8.0的Tris-盐酸缓冲介质中,利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增敏镍(Ⅱ)和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形成离子缔合物体系,使体系共振光散射增强。体系最大散射波长545nm,在15-500μg·L^-1范围内共振散射增强强度(△I... 在pH8.0的Tris-盐酸缓冲介质中,利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增敏镍(Ⅱ)和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形成离子缔合物体系,使体系共振光散射增强。体系最大散射波长545nm,在15-500μg·L^-1范围内共振散射增强强度(△I)与镍(Ⅱ)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4.57μg·L^-1,分别对50,200,400μg·L^-1镍(Ⅱ)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依次为3.5%,3.0%,1.7%。据此提出了一种简单而快速的测定镍的方法。应用于测定水样中镍量,测得其平均回收率为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光散射法 镍(Ⅱ) 1-(2-吡啶偶氮)-2-萘酚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试剂1-偶氮苯基-3-(5-硝基-2-吡啶)-三氮烯的合成及其与镉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35
13
作者 龚楚儒 金传明 +2 位作者 陈才元 胡宗球 杨明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2-534,F003,共4页
The synthesis of a new reagent 1-azobenzene-3-(5-nitro-2-pyridyl)-triazene(ABNPDT) and its colour reaction with cadimum were reported. At pH=10.40, in the presence of Triton X-100, ABNPDT react with cadimum to form a ... The synthesis of a new reagent 1-azobenzene-3-(5-nitro-2-pyridyl)-triazene(ABNPDT) and its colour reaction with cadimum were reported. At pH=10.40, in the presence of Triton X-100, ABNPDT react with cadimum to form a red Complex. The maximum absorption of reagent and complex are at 430nm and 520NM respectively. The molar absorpitivity is 2.0710 5L·mol -1 ·cm -1 . Berr’s law can be applied in the rang of 0~12μg/25ml. This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arce cadmium in water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偶氮苯基-3-(5-硝基-2-吡啶)-三氮烯 显色反应 合成 显色剂 测定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3-吡啶基)-1H-吡唑-苯羧酸的三种镉(Ⅱ)配合物晶体结构、荧光表征和Hirshfeld表面分析
14
作者 张力杨 杨冬冬 +2 位作者 李宁 杨元宇 马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43-1952,共10页
基于2⁃(3⁃吡啶基)⁃1H⁃吡唑-苯羧酸(Hppb)配体,成功合成3种溴离子参与配位的不同Cd(Ⅱ)配合物[Cd(Hppb)_(2)Br_(2)](1)、[Cd_(2)(ppb)_(2)Br_(2)](2)和[Cd(Hppb)Br_(2)]n(3),并确定了其结构特征。在3种配合物中,Cd(Ⅱ)离子、配体、溴离... 基于2⁃(3⁃吡啶基)⁃1H⁃吡唑-苯羧酸(Hppb)配体,成功合成3种溴离子参与配位的不同Cd(Ⅱ)配合物[Cd(Hppb)_(2)Br_(2)](1)、[Cd_(2)(ppb)_(2)Br_(2)](2)和[Cd(Hppb)Br_(2)]n(3),并确定了其结构特征。在3种配合物中,Cd(Ⅱ)离子、配体、溴离子的比例分别为1∶2∶2、1∶1∶1、1∶1∶2,最终得到单核(0D)、双核(0D)、一维骨架的不同结构。配合物1中的Cd(Ⅱ)配位环境为轻微扭曲的八面体几何结构,而配合物2和3的中心离子则显示出扭曲的四方锥几何结构。3个配合物的ppb-或Hppb配体的连接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在配合物1中,2个Hppb配体为μ_(1)⁃κN,N'配位模式。而在配合物2中,2个ppb-配体为μ_(2)⁃κN,N'∶κO配位模式,并且作为2个μ1,1桥连接2个Cd(Ⅱ)离子形成双核结构单元,2个Cd离子之间的距离为0.4091(4)nm。在3中,中性Hppb配体为μ_(2)⁃κN,N'∶κO配位模式,并通过μ1,6桥连接Cd(Ⅱ)离子,沿b轴形成一维无限延长的链。利用Hirshfeld表面分析和二维指纹图对这3种配合物进行了研究。此外,配合物1~3的光致发光特性表明,配位阴离子Br-对Cd(Ⅱ)配合物的荧光发射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吡啶基)⁃1H⁃吡唑-苯羧酸 Cd(Ⅱ)配合物 发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显色剂5-(5-氟-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的合成及其与钯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权 李娟 +2 位作者 杨晓慧 单露 霍燕燕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1-493,共3页
合成并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鉴定了氟代吡啶偶氮氨类新试剂5-(5-氟-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F—PADAT),并研究了该试剂与钯显色的反应。结果表明,在0.32~3.84mol/L高氯酸溶液中,试剂与钯形成1:1的紫红色络合物,其... 合成并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鉴定了氟代吡啶偶氮氨类新试剂5-(5-氟-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F—PADAT),并研究了该试剂与钯显色的反应。结果表明,在0.32~3.84mol/L高氯酸溶液中,试剂与钯形成1:1的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6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84×10^4L·mol^-1·cm^-1,钯的浓度在0~2000μg/L符合比耳定律。方法选择性好,大量常见金属离子不干扰钯的测定,操作简单,应用于矿样和催化剂中微量钯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2-吡啶偶氮)-2 4-二氨基甲苯 合成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碘-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的合成及其与铑(Ⅲ)的高灵敏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韩权 霍燕燕 +2 位作者 刘渊 杨晓慧 高美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97-801,共5页
合成了新显色剂2-(5-碘-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I-PADMA),并研究了其与铑(Ⅲ)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6.2的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铑(Ⅲ)与5-I—PADMA可形成稳定的1:2配合物,该配合物呈现2个吸收峰,分... 合成了新显色剂2-(5-碘-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I-PADMA),并研究了其与铑(Ⅲ)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6.2的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铑(Ⅲ)与5-I—PADMA可形成稳定的1:2配合物,该配合物呈现2个吸收峰,分别位于557、597nm处。配合物形成后,以适量HClO4(0.24~5.57mol·L^-1)酸化,可转变为另一种具有较高吸收特性的质子化形体,其吸收峰分别红移至564、613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1.86×10^5L·mol^-1·cm^-1,铑的质量浓度在0~0.56mg·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法是目前测定痕量铑的高灵敏显色体系之一,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应用于催化剂中微量铑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 合成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Ⅱ)与5-(5-硝基-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络合物吸附波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彬 孙家娟 +2 位作者 王晓玲 杨连利 赵群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8-51,共4页
钴 (Ⅱ )在NH3·H2O -NH2OH·HCl-5_(5_硝基_2_吡啶偶氮)_2,4_二氨基甲苯体系中有一灵敏的极谱波 ,其峰电位Vp 为 -1.20V(vsSCE) ,钴质量浓度在0.25~25μg/L范围内与峰电流Ip′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0.12μg/L;经多种电... 钴 (Ⅱ )在NH3·H2O -NH2OH·HCl-5_(5_硝基_2_吡啶偶氮)_2,4_二氨基甲苯体系中有一灵敏的极谱波 ,其峰电位Vp 为 -1.20V(vsSCE) ,钴质量浓度在0.25~25μg/L范围内与峰电流Ip′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0.12μg/L;经多种电化学方法证明该波为络合物吸附波 ,其电极过程为不可逆过程 ,电子转移数为2 ,此外还试验了多种离子对峰电流Ip′的影响;所拟方法已用于维生素B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物 吸附波 5-(5-硝基-2-吡啶偶氮)-2 4-二氨基甲苯 示波极谱法 维生素B12 分析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试剂2-(5-碘-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矿石中的钴 被引量:6
18
作者 韩权 霍燕燕 +2 位作者 陈国珍 杨娜 杨晓慧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2-474,共3页
对新试剂2-(5-碘-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I-PADMA)与钴(Ⅱ)的显色反应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4.2~9.2时,钴(Ⅱ)与试剂形成1∶2红紫色配合物,配合物有两个吸收峰,分别位于554 nm和602 nm处;钴配合物形成后非常稳定,当... 对新试剂2-(5-碘-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I-PADMA)与钴(Ⅱ)的显色反应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4.2~9.2时,钴(Ⅱ)与试剂形成1∶2红紫色配合物,配合物有两个吸收峰,分别位于554 nm和602 nm处;钴配合物形成后非常稳定,当以无机酸酸化,由于质子化作用,配合物转化成另一种具有较高吸收特性绿蓝色稳定的双质子化型体,其吸收峰分别红移至568 nm和614 nm,适宜的酸浓度范围分别为:0.3~7.0 mol/L盐酸、0.3~6.0 mol/L高氯酸、0.3~4.2 mol/L硫酸和0.7~7.3 mol/L磷酸。配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6ε14 nm为1.21×105L/(mol.cm)。钴含量在0~0.5μg/mL内遵循比尔定律。方法简便,快速,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已成功地应用于矿样中微量钴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 矿石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显色剂5-(5-碘-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与铑(Ⅲ)高灵敏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霍燕燕 韩权 +2 位作者 杨晓慧 高美娟 田丽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166,共5页
合成了新试剂碘代吡啶偶氮胺类化合物5-(5-碘-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I-PADAT),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波谱对其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该试剂与铑(Ⅲ)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5.2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铑(Ⅲ)与... 合成了新试剂碘代吡啶偶氮胺类化合物5-(5-碘-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I-PADAT),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波谱对其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该试剂与铑(Ⅲ)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5.2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铑(Ⅲ)与5-I-PADAT形成1∶2的紫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1.2mol·L-1高氯酸介质中转变为另一稳定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80nm波长处,铑(Ⅲ)含量为0~0.8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81×105L·moL-1·cm-1。该反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大量常见金属离子在一定范围内无干扰。所拟方法操作简单,用于催化剂中微量铑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2-吡啶偶氮)-2 4-二氨基甲苯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硝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铜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山 刘根起 +1 位作者 妙颖 黄龙飞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9-160,共2页
研究了2 (5 硝基 2 吡啶偶氮) 5 二甲氨基苯胺(5 NO2 PADMA)与铜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5的HAc NaAc介质中,Cu与5 NO2 PADMA形成1∶2的紫红色配合物,λmax=550nm,ε=3.24×104L·mol-1·cm-1,Cu的含量在0~1.4mg/L内... 研究了2 (5 硝基 2 吡啶偶氮) 5 二甲氨基苯胺(5 NO2 PADMA)与铜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5的HAc NaAc介质中,Cu与5 NO2 PADMA形成1∶2的紫红色配合物,λmax=550nm,ε=3.24×104L·mol-1·cm-1,Cu的含量在0~1.4mg/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经铝合金和矿样管理样品分析验证,结果与原结果相符,5次测定的RSD小于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硝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 分光光度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