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取代-8-羟基喹啉配体及其双核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袁国赞 荣露露 +3 位作者 乔雪龙 夏银盼 郭婷 魏先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69-1776,共8页
本文以8-羟基喹哪啶为起始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出一种新型的2-取代-8-羟基喹啉配体(E)-2-[2-(4-甲氧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HL),并用核磁共振(NMR),液质联用(LC-MS),元素分析(EA)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溶剂热法,... 本文以8-羟基喹哪啶为起始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出一种新型的2-取代-8-羟基喹啉配体(E)-2-[2-(4-甲氧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HL),并用核磁共振(NMR),液质联用(LC-MS),元素分析(EA)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溶剂热法,Zn(Ⅱ)离子与HL配位得到一种晶态配合物[Zn2L4](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其结构是以双核Zn(Ⅱ)作为基本构建单元,利用π…π芳香堆积和非经典C-H…O氢键以及C-H…π3种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而形成一个三维的超分子结构;采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手段对配体HL和Zn(Ⅱ)离子在溶液中的配位行为进行了研究;此外我们还对配体及其双核锌配合物的固相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1的发射波长相对配体发生红移,并发出黄色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取代-8-羟基喹啉 双核配合物 晶体结构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2-羟基苯甲酰氨基)辛酸钠的合成工艺研究
2
作者 张珈豪 程林琳 +3 位作者 卢赵洋 陈骏 孙成钰 裴叔宸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43-1646,共4页
为开发8-(2-羟基苯甲酰氨基)辛酸钠的合成工艺,本文以水杨酰胺为起始原料,经酰化、加成、水解、成盐得到8-(2-羟基苯甲酰氨基)辛酸钠,并对工艺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产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确认,总收率为60.4%,HPLC... 为开发8-(2-羟基苯甲酰氨基)辛酸钠的合成工艺,本文以水杨酰胺为起始原料,经酰化、加成、水解、成盐得到8-(2-羟基苯甲酰氨基)辛酸钠,并对工艺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产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确认,总收率为60.4%,HPLC纯度为99.696%。该工艺操作简单,原料廉价、条件温和、绿色环保,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2-羟基苯甲酰氨基)辛酸钠 合成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芳基取代喹啉的合成反应研究
3
作者 李春生 卢林 +2 位作者 黄云薇 姬鸿鹤 李湘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7-1125,共9页
本文以简单易得的烯丙基苯及苯胺底物为起始原料,以2,3-二氯-5,6-二氰对苯醌(DDQ)为促进剂,建立了一种高效合成结构多样的2-芳基取代喹啉衍生物的新策略。在0.2 mmol的底物用量条件下,通过催化剂、溶剂、反应温度、时间等关键因素的考... 本文以简单易得的烯丙基苯及苯胺底物为起始原料,以2,3-二氯-5,6-二氰对苯醌(DDQ)为促进剂,建立了一种高效合成结构多样的2-芳基取代喹啉衍生物的新策略。在0.2 mmol的底物用量条件下,通过催化剂、溶剂、反应温度、时间等关键因素的考察确定了该最优反应条件为:2当量的DDQ为催化剂,二甲基亚砜(3 mL)为溶剂,100℃条件下反应24小时,目标产物产率最高可达91%。机理初步研究表明该反应的关键中间体为肉桂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Q 烯烃 氧化环化 2-芳基取代喹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基取代2,7’-(乙烯基)-二-8-羟基喹啉类化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4
作者 黄荣谊 刘光祥 +2 位作者 朱凤 陈友存 任小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3-1062,共10页
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2,7′-(乙烯基)-二-8-羟基喹啉(2,7′-Ethq_2)及其6种桥基取代物的几何结构进行了全优化,探讨了取代基对分子的结构、电荷转移、前线分子轨道能级、能隙等方面的影响.采用含时的密度泛函理论(TD-DFT)研究各分... 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2,7′-(乙烯基)-二-8-羟基喹啉(2,7′-Ethq_2)及其6种桥基取代物的几何结构进行了全优化,探讨了取代基对分子的结构、电荷转移、前线分子轨道能级、能隙等方面的影响.采用含时的密度泛函理论(TD-DFT)研究各分子的气相及液相中的电子光谱,分析光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立体效应对取代物的电子结构和电子光谱有重要影响,取代基重新调整了2,7′-Ethq_2的原子电荷布居,改变了前线分子轨道能隙,导致吸收光谱发生变化.氨基和氰基对2,7′-Ethq_2影响较为显著,吸收波长红移较大.此外溶剂的极性对其电子光谱也有影响,随溶剂极性的增大,硝基取代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明显的红移,其它取代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均发生较小的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电子结构 吸收光谱 合时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羟基喹啉)-2(苯酚)合锆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郝玉英 郝海涛 +3 位作者 王华 周禾丰 刘旭光 许并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524-1527,共4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2 (8 羟基喹啉 ) 2 (苯酚 )合锆 (Zr(OPh) 2 q2 ) ,制备了Zr(OPh) 2 q2 薄膜 ,并利用红外光谱、差热 热重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谱、UV吸收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其晶态、热稳定性、能带...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2 (8 羟基喹啉 ) 2 (苯酚 )合锆 (Zr(OPh) 2 q2 ) ,制备了Zr(OPh) 2 q2 薄膜 ,并利用红外光谱、差热 热重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谱、UV吸收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其晶态、热稳定性、能带结构以及光致发光机理。结果表明 ,Zr(OPh) 2 q2 的熔点为 381 2℃ ,分解温度为 4 6 7 1℃ ,具有非常高的热稳定性 ,利用真空热蒸镀方法很容易在经过净化处理的玻璃基底上形成高质量、无定形纳米级薄膜 ,在 390nm紫外光的激发下 ,Zr(OPh) 2 q2 薄膜产生发光峰为 5 2 5nm、半峰宽度为10 7 6nm的强黄绿色荧光 ,其粉体产生强黄色荧光 ,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电致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8-羟基喹啉 设计合成 吸收谱 荧光 X射线衍射谱 发光峰 差热 制备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和喹啉锌的合成和荧光性质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崇侠 余忠清 +2 位作者 李邨 王炳祥 黄晓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4-418,共5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二 (2 苯基 8 羟基喹啉 )锌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等方法表征了结构 ,并对比研究了二 (2 苯基 8 羟基喹啉 )锌和喹啉锌的荧光性质 ,前者的激发光谱在 4 6 5nm处出现了较强的吸收 ,并且发射峰位置发生了... 合成了一种新型二 (2 苯基 8 羟基喹啉 )锌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等方法表征了结构 ,并对比研究了二 (2 苯基 8 羟基喹啉 )锌和喹啉锌的荧光性质 ,前者的激发光谱在 4 6 5nm处出现了较强的吸收 ,并且发射峰位置发生了明显的红移 ,由喹啉锌的 4 95nm移至 2 苯基 8 羟基喹啉锌和喹啉锌的 5 2 1nm处。对有关的吸收峰的归属进行了讨论 ,初步认为苯环的取代增加了有机配体π π键的共轭程度 ,使HOMO LUMO之间能隙变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基-8-羟基喹啉 喹啉 荧光性质 红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乙烯基氟代苯-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霍延平 戴立立 +2 位作者 黄宝华 张焜 方岩雄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7,共5页
设计合成了2种新型的含不同氟原子数的8-羟基喹啉衍生物配体:(E)-2-[2-(2-氟代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a)和(E)-2-[2-(五氟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b)及其相应的锌配合物5a和5b,利用1H NMR、IR、MS、元素分析确认了产物结构。通过... 设计合成了2种新型的含不同氟原子数的8-羟基喹啉衍生物配体:(E)-2-[2-(2-氟代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a)和(E)-2-[2-(五氟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b)及其相应的锌配合物5a和5b,利用1H NMR、IR、MS、元素分析确认了产物结构。通过紫外滴定模拟了金属锌与配体4a和4b的配位过程,测定了其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的荧光性质。荧光光谱显示:配体4a和4b在DMF溶液中的λmax分别为505 nm(蓝绿色)和517 nm(绿色),配合物5a和5b的λmax分别为559 nm(青绿色)和599 nm(黄色),配位后体系共轭程度增大,荧光光谱发生明显的红移。而且随着取代氟原子的增加,配体和配合物的荧光光谱也发生明显的红移。荧光光谱显示氟原子取代数量的改变可以调控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氟代苯 锌配合物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HQ)钇、镍离子加合物[YQ(HQ)_2][NiQ_3](ClO_4)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明杰 黄春辉 徐光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1313-1316,共4页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测定其晶体结构,该晶体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6.972(4),b=14.128(3),c=22.615(4),β=103.16(2)°,V=5280.14,F(000)=2264,Z=4。钇和镍均为六配位多面体取畸变八面体构型。讨论了[YQ(HQ)_2][NiQ_3](...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测定其晶体结构,该晶体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6.972(4),b=14.128(3),c=22.615(4),β=103.16(2)°,V=5280.14,F(000)=2264,Z=4。钇和镍均为六配位多面体取畸变八面体构型。讨论了[YQ(HQ)_2][NiQ_3](ClO_4)的红外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配合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镍配合物[Ni_2(HQ)_3Q_3]ClO_4的晶体结构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明杰 黄岩谊 +1 位作者 黄春辉 徐光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3,共2页
A tri(8 quinolinol)nickel coordination compound, [Ni 2(HQ) 3Q 3] ClO 4,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 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indicated a space group of P2 1/c with a =1.... A tri(8 quinolinol)nickel coordination compound, [Ni 2(HQ) 3Q 3] ClO 4,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 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indicated a space group of P2 1/c with a =1.613 8(1) nm, b =1.590 0(1) nm, c =1.939 9(1) nm, β =94.663(2)°, V = 4.961 2(6) nm 3 and Z =4. Three strong hydrogen bonds were found in each unique unit between two tri(8 quinolinol) nickel frag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配位化合物 晶体结构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改性DK110树脂的合成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温全武 刘春萍 +3 位作者 刘军深 胡京汇 陈静 张彦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066-11070,共5页
以大孔丙烯酸系弱酸树脂DK110为大分子骨架,通过与5-氯甲基-8-羟基喹啉的接枝反应,合成了带8-羟基喹啉螯合功能基的改性树脂HQDK110。探讨了HQDK110树脂对Cu2+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不同浓度等条件下的静态吸附性能、动态吸附性能及脱... 以大孔丙烯酸系弱酸树脂DK110为大分子骨架,通过与5-氯甲基-8-羟基喹啉的接枝反应,合成了带8-羟基喹啉螯合功能基的改性树脂HQDK110。探讨了HQDK110树脂对Cu2+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不同浓度等条件下的静态吸附性能、动态吸附性能及脱附性能。结果表明,HQDK110树脂对Cu2+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实验条件下,25℃时HQDK110树脂对Cu2+的吸附量达2.278 mmol/g。HQDK110树脂对Cu2+的动力学吸附很好地符合了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树脂对Cu2+的去除率在较宽的浓度范围内达到98%以上,吸附Cu2+后的树脂在0.1 mol/L的盐酸溶液中的脱附率达96.88%。树脂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HQDK110树脂 吸附动力学 等温吸附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及其衍生物的电子光谱性质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志锋 吕玲玲 +1 位作者 袁焜 康敬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9-663,共5页
采用从头算(ab initio)和密度泛函理论(DFT B3LYP)方法。对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Zn(qPh)2)及其衍生物的基态结构进行优化,同时用ab initio HF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法在6-31G基组上优化其最低激发单重态几何结构,用含时密度泛函理... 采用从头算(ab initio)和密度泛函理论(DFT B3LYP)方法。对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Zn(qPh)2)及其衍生物的基态结构进行优化,同时用ab initio HF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法在6-31G基组上优化其最低激发单重态几何结构,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B3LYP)及6-31G基组计算吸收和发射光谱。计算表明,该类物质电子在基态与激发态间的跃迁,主要是电子云分布由定域化向离域化的转变。吸收及发射光谱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符合。该类化合物的电子亲和能较大,都是优良的电子传输材料,改变中心金属原子对配合物光谱性质影响不大。而羟基氧被硫原子取代后,化合物的吸收光谱产生明显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锌衍生物 电子光谱 激发态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11,12-四苯基四苯并掺杂8-羟基喹啉铝薄膜的荧光谱及发光机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宏建 彭景翠 +3 位作者 瞿述 夏辉 许雪梅 罗小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8-720,共3页
用高荧光染料的 5 ,6 ,11,12 四苯基四苯并对 8 羟基喹啉铝进行掺杂 ,测量其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谱。结果表明 :在低掺杂时 ,主发光体是Alq ,掺入的Rubrene作为客发光体只是在Alq带隙中引入了分立能级 ;随着掺入的Rubrene浓度增加 ,Rubr... 用高荧光染料的 5 ,6 ,11,12 四苯基四苯并对 8 羟基喹啉铝进行掺杂 ,测量其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谱。结果表明 :在低掺杂时 ,主发光体是Alq ,掺入的Rubrene作为客发光体只是在Alq带隙中引入了分立能级 ;随着掺入的Rubrene浓度增加 ,Rubrene成了主发光体 ,Alq变成了客发光体 ,出现了发光体的互换现象。由于Rubrene的吸收光谱与Alq的发射谱重叠较大 ,在光致发光中存在从Alq向Rubrene的能量传递和电荷转移过程 ,而电致发光则是由于Rubrene导带 (LUMO)比Alq导带 (LUMO)低很多 ,且它们价带 (HOMO)基本相同 ,使得从负电极注入到Rubrene导带中电子浓度远大于注入到Alq导带中电子浓度 ,造成Rubrene导带电子与价带空穴复合的几率比Alq中的复合几率大得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6 11 12-四苯基甲苯并 掺杂 8-羟基喹啉 薄膜 荧光谱 发光机理 有机薄膜 分立能级 电荷转移 荧光染料 能量传递 电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螯合Cu^(2+)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和芹 苏桂仙 +1 位作者 李光辉 魏金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5-220,共6页
为揭示8-羟基喹啉树脂对Cu^(2+)高选择性吸附的本质原因,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系统研究8-羟基喹啉与Cu^(2+)配位作用方式与作用特点.能量计算结果表明去质子的8-羟基喹啉阴离子与Cu^(2+)作用最强,相互作用能最高,其次是反式8-羟基喹啉... 为揭示8-羟基喹啉树脂对Cu^(2+)高选择性吸附的本质原因,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系统研究8-羟基喹啉与Cu^(2+)配位作用方式与作用特点.能量计算结果表明去质子的8-羟基喹啉阴离子与Cu^(2+)作用最强,相互作用能最高,其次是反式8-羟基喹啉,而顺式配体作用最弱;同时,金属离子与一个配体配位所得产物LCu^(2+)与配体配位能力显著降低.轨道分析表明金属离子主要以3d轨道与配体的2p轨道重叠,且以σ成键作用为主.静电势计算结果显示去质子的8-羟基喹啉阴离子静电势最负,导致配位能力明显高于中性配体;且金属离子与配体配位后,正的静电势显著降低,由此导致与配体配位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CU2+ B3LYP 分子轨道 静电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二溴-8-羟基喹啉锰配合物催化H_2O_2选择氧化乙苯 被引量:3
14
作者 卢春丽 伏再辉 +4 位作者 刘亚纯 刘凤兰 秦金纬 何乡陵 尹笃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705-2710,共6页
设计合成了5,7-二溴-8-羟基喹啉锰的四齿和六齿配合物(Q2MnⅡ和Q3MnⅢ),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两个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以醋酸铵和醋酸为助剂,丙酮-水作溶剂,两个锰配合物在室温20℃下能高选择性催化双氧水氧化乙苯制苯乙酮的反... 设计合成了5,7-二溴-8-羟基喹啉锰的四齿和六齿配合物(Q2MnⅡ和Q3MnⅢ),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两个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以醋酸铵和醋酸为助剂,丙酮-水作溶剂,两个锰配合物在室温20℃下能高选择性催化双氧水氧化乙苯制苯乙酮的反应,Q3MnⅢ比Q2MnⅡ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乙苯转化率达27%,苯乙酮的选择性>95%;而且催化剂稳定性良好,可循环使用三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7-二溴-8-羟基喹啉锰配合物 六齿配合物 乙苯 苯乙酮 选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基对8-羟基喹啉锂电子光谱影响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樊文浩 郝玉英 +2 位作者 房晓红 许并社 曾凡桂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0-702,共3页
运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对4种取代基(—NO2、—CN、—OH、—CH3)在8-羟基喹啉锂(Liq)五位上取代所形成的4种衍生物进行结构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分析了取代基对Liq前线分子轨... 运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对4种取代基(—NO2、—CN、—OH、—CH3)在8-羟基喹啉锂(Liq)五位上取代所形成的4种衍生物进行结构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分析了取代基对Liq前线分子轨道和电子光谱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取代基对最高占据轨道(HOMO)电子云分布的影响趋势一致,而对最低空轨道(LUMO)电子云分布影响趋势不同。吸电子基使前线分子轨道能级降低,带隙增大,光谱蓝移。推电子基使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升高,带隙减小,电子光谱红移。推吸电子能力强的取代基对前线分子轨道和电子光谱的影响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取代 电子光谱 前线分子轨道 CIS TD-D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取代三(8-羟基喹啉)铝衍生物电子结构、电子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实现蓝色发光的途径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晓冬 任爱民 +4 位作者 封继康 杨丽 许海 施敏敏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56-2159,共4页
采用Gaussian 03程序包和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6-31G方法,研究了三(8羟-基喹啉)铝(A lq3)的3种氟代衍生物的电子结构与电子光谱,讨论了氟原子在不同位置取代对A lq3的前线轨道、HOMO-LUMO能隙以及电子光谱的影响,发现氟取代使A lq3... 采用Gaussian 03程序包和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6-31G方法,研究了三(8羟-基喹啉)铝(A lq3)的3种氟代衍生物的电子结构与电子光谱,讨论了氟原子在不同位置取代对A lq3的前线轨道、HOMO-LUMO能隙以及电子光谱的影响,发现氟取代使A lq3的前线轨道能级降低,在6位碳上氟代的A lq3的HOMO-LUMO能隙变大,吸收和发射光谱发生蓝移,而在5和7位碳上氟代的A lq3能隙变小,吸收和发射光谱发生红移.理论模拟结果与实验事实基本吻合,证明在A lq3分子的合适位置进行化学修饰可实现蓝色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8-羟基喹啉)铝 氟代作用 基态构型 分子轨道分析 能级调控 电子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苯并噻唑-2-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对镍的光度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国文 陈钢 陈红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83-484,共2页
含有肟类官能团的试剂和具有-N=N- OH官能团的试剂是光度法测定镍的有效试剂[1,2],但灵敏度不是很高或者很多显色反应要在碱性介质中进行.
关键词 7-(苯并噻唑-2-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 微量元素 铝合金 光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铁配合物对锐钛矿型TiO2(101)表面的敏化机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苏荣 薛卫东 +2 位作者 冯勇 王建华 易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7-952,共6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和DMol3程序包对锐钛矿型TiO2(101)表面复合三(8-羟基喹啉-5-羧酸)铁的敏化机理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该染料敏化剂经式结构的HOMO(最高占据分子轨道)-LUMO(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隙非常小,很容易受到激发;TiO2纳米晶... 用密度泛函理论和DMol3程序包对锐钛矿型TiO2(101)表面复合三(8-羟基喹啉-5-羧酸)铁的敏化机理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该染料敏化剂经式结构的HOMO(最高占据分子轨道)-LUMO(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隙非常小,很容易受到激发;TiO2纳米晶吸附染料后,HOMO、LUMO和费米能级都升高,导致吸附染料后开路电压VOC升高.并进一步探讨了三(8-羟基喹啉-5-羧酸)铁在TiO2(101)表面复合过程及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TIO2 三(8-羟基喹啉-5-羧酸)铁 敏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氧基取代8-羟基喹啉铝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与液晶性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瑛 王广途 +2 位作者 李曦 蒋青 谢明贵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76,共6页
8-羟基喹啉铝(Alq3)是目前最有效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之一.但是Alq3难溶,一般通过真空蒸镀制作器件,成本高.将其掺杂在高分子基质制作的器件因器件发热发生聚集结晶而导致其稳定性下降.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合成了8种烷氧基取代的8-羟基喹啉... 8-羟基喹啉铝(Alq3)是目前最有效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之一.但是Alq3难溶,一般通过真空蒸镀制作器件,成本高.将其掺杂在高分子基质制作的器件因器件发热发生聚集结晶而导致其稳定性下降.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合成了8种烷氧基取代的8-羟基喹啉的Al(Ⅲ)和Zn(Ⅱ)配合物, 其结构经红外、紫外、核磁共振及元素分析确证.测定了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光谱,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能.并通过DSC、TGA和偏光显微镜考察了热力学及液晶性质,Tm为341~269 ℃,Tg为158.3~119.6 ℃,4个Zn(Ⅱ)配合物均有液晶性.证实随柔性侧链链长的增长,其玻璃化温度及熔点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研究了一种Al(Ⅲ)配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在28.6 V的驱动电压下得到最高亮度为27 cd/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衍生物 金属配合物 液晶 光致发光 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硼酸基苯甲醛-7-(8-羟基-5-磺酸基)喹啉腙衍生物的合成及对Pb^(2+)的识别 被引量:4
20
作者 肖敏 张丽娜 吴芳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924,共6页
合成了2',3'和4'-硼酸基苯甲醛-7-(8-羟基-5-磺酸基)喹啉腙衍生物(化合物1~3),研究了硼酸基团取代位置对主体分子识别金属离子客体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主体分子与Pb2+结合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pH=7.0的KH2PO4-NaO... 合成了2',3'和4'-硼酸基苯甲醛-7-(8-羟基-5-磺酸基)喹啉腙衍生物(化合物1~3),研究了硼酸基团取代位置对主体分子识别金属离子客体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主体分子与Pb2+结合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pH=7.0的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3种腙衍生物对Pb2+均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主客体分子间形成1∶1型的发光配合物.其中邻位取代的化合物1与Pb2+的结合能力比化合物2和3强,配合物1-Pb2+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77 nm,稳定常数为1.1#103L/mol.其它金属离子如Cu2+,Mn2+,Mg2+,Fe2+,Ca2+,Co2+,Ni2+,Hg2+,Cd2+和Ag+等对主体分子荧光光谱的影响较小.同时,荧光强度的变化值与Pb2+浓度在0.36~10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76(n=16),检出限为0.23μmol/L.将此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Pb2+的测定,回收率为92%~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基苯甲醛-7-(8-羟基-5-磺酸基)喹啉腙衍生物 PB2+ 荧光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