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均匀设计法优化2-二甲胺甲基环己酮的合成 被引量:1
1
作者 常瑜 宋广慧 王秀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5,共3页
以均匀设计法安排实验,采用Mannich反应合成了镇痛药盐酸曲马多的重要中间体———2-二甲胺甲基环己酮。实验结果通过回归分析、蒙特卡罗模拟,得出最佳反应条件:环己酮、聚甲醛、二甲胺盐酸盐配料摩尔比为2.1∶1∶1,反应温度为95℃,反... 以均匀设计法安排实验,采用Mannich反应合成了镇痛药盐酸曲马多的重要中间体———2-二甲胺甲基环己酮。实验结果通过回归分析、蒙特卡罗模拟,得出最佳反应条件:环己酮、聚甲醛、二甲胺盐酸盐配料摩尔比为2.1∶1∶1,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2.7 h,收率达到75.1%.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对产品进行了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二甲胺甲基环己酮 MANNICH反应 均匀设计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2-二甲胺甲基环己酮的新工艺
2
作者 常瑜 王秀兰 卫志强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514-516,共3页
研究了新型镇痛药盐酸曲马多的重要中间体 2 -二甲胺甲基环己酮的合成。通过正交实验 ,找到了最佳反应条件。最佳反应条件为 :环己酮、聚甲醛、二甲胺盐酸盐配料摩尔比为 2 :1 :1 ,反应温度 95℃ ,反应时间 2 .5 h,收率为 74.1 % .并通... 研究了新型镇痛药盐酸曲马多的重要中间体 2 -二甲胺甲基环己酮的合成。通过正交实验 ,找到了最佳反应条件。最佳反应条件为 :环己酮、聚甲醛、二甲胺盐酸盐配料摩尔比为 2 :1 :1 ,反应温度 95℃ ,反应时间 2 .5 h,收率为 74.1 % .并通过红外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二甲胺甲基环己酮 MANNICH反应 合成工艺 正交设计 甲基化反应 镇痛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有限电场作用下2-甲基环己酮分子的光谱特性
3
作者 鲍捷 欧仁侠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9-984,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的B3P86方法,在6-311++g(2df)基组水平上计算2-甲基环己酮(CH_3—C_6H_9O)分子从基态到第1~第8个激发态的激发能、波长和振子强度,并考察非对称有限电场对CH_3—C_6H_9O分子激发态的影响规律.结... 采用密度泛函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的B3P86方法,在6-311++g(2df)基组水平上计算2-甲基环己酮(CH_3—C_6H_9O)分子从基态到第1~第8个激发态的激发能、波长和振子强度,并考察非对称有限电场对CH_3—C_6H_9O分子激发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H_3—C_6H_9O分子的S2,S3,S4,S5,S8等激发态激发能随电场强度的增大呈急剧减小趋势,即外电场作用下CH_3—C_6H_9O分子易于激发和离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环己酮 电场 激发态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分散(L)-脯氨酸修饰的Pd/Al_2O_3催化剂上3,3,5-三甲基环己酮的动力学拆分
4
作者 王芳珠 刘晓燕 +1 位作者 叶阑珊 刘晨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2-597,共6页
由异佛尔酮(IP)不对称加氢产物得到的手性(R-或S-)3,3,5-三甲基环己酮(TMCH)是非常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该文探究了(L)-脯氨酸修饰Pd/Al2O3催化剂上异佛尔酮的不对称加氢和3,3,5-三甲基环己酮外消旋体的催化加氢动力学拆分。研究发现... 由异佛尔酮(IP)不对称加氢产物得到的手性(R-或S-)3,3,5-三甲基环己酮(TMCH)是非常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该文探究了(L)-脯氨酸修饰Pd/Al2O3催化剂上异佛尔酮的不对称加氢和3,3,5-三甲基环己酮外消旋体的催化加氢动力学拆分。研究发现,异佛尔酮和(L)-脯氨酸的缩合物会显著抑制异佛尔酮的不对称加氢反应。(L)-脯氨酸在Pd/Al2O3加氢催化剂表面容易发生自发单层分散,有效提高3,3,5-三甲基环己酮外消旋体加氢拆分产物的ee值。在(L)-脯氨酸单层分散的Pd/Al2O3催化剂上,反应温度为40℃、压力为1 MPa、反应时间为10 h时,3,3,5-三甲基环己酮外消旋体加氢拆分产物的ee值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脯氨酸 单层分散 PD/AL2O3 3 3 5-甲基环己酮 动力学拆分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乙氧羰基-3-甲基-4,5-四亚甲基吡咯的合成
5
作者 徐海云 来兰梅 刘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7-231,共5页
以乙酰乙酸乙酯(1)为原料,以醋酸为反应介质,通过与亚硝酸钠的肟化反应得到化合物N-羟基亚胺乙酰乙酸乙酯(2),化合物2在缓冲的乙酸溶液中通过锌粉还原、与环己酮(3)加成环化反应生成化合物2-乙氧羰基-3-甲基-4,5-四亚甲基吡咯(4),反应... 以乙酰乙酸乙酯(1)为原料,以醋酸为反应介质,通过与亚硝酸钠的肟化反应得到化合物N-羟基亚胺乙酰乙酸乙酯(2),化合物2在缓冲的乙酸溶液中通过锌粉还原、与环己酮(3)加成环化反应生成化合物2-乙氧羰基-3-甲基-4,5-四亚甲基吡咯(4),反应的总收率为38.95%.而采用"一锅煮"合成方法制备化合物4可使反应的总收率达到49.76%.考察了在该反应体系的pH值为3.8~4.0时,其他一些反应条件对目标化合物4合成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为:锌粉与反应物1的摩尔比为2.9:1,反应温度为95~100℃.所合成的化合物的结构用元素分析、IR、1HNMR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乙氧羰基-3-甲基-4 5-四亚甲基吡咯 乙酰乙酸乙酯 加成环化 环己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负载ZrOCl_2催化剂对2-甲基吲哚与环己烯酮-2 Michael加成的催化性能
6
作者 柳杰 邱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7-282,共6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ZrOCl2/分子筛催化剂,并对其进行XRD、SEM、BET等表征。在无溶剂条件下,考察了其催化2-甲基吲哚与环己烯酮-2的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药物中间体3-(2-甲基-1H-吲哚-3-基)环己酮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分子筛比表面积对催...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ZrOCl2/分子筛催化剂,并对其进行XRD、SEM、BET等表征。在无溶剂条件下,考察了其催化2-甲基吲哚与环己烯酮-2的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药物中间体3-(2-甲基-1H-吲哚-3-基)环己酮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分子筛比表面积对催化剂活性影响较大,而分子筛酸性的协同催化效应并不明显,ZrOCl2/H-BEA、ZrOCl2/H-ZSM-5、ZrOCl2/H-MCM-41和ZrOCl2/H-USY 4种催化剂中ZrOCl2/H-MCM-41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以30%ZrOCl2/H-MCM-41为催化剂,在环己烯酮-2与2-甲基吲哚的摩尔比1.1、催化剂用量7.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0min的条件下,3-(2-甲基-1H-吲哚-3-基)环己酮的产率达到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吲哚 环己烯酮-2 分子筛 ZrOCl2 3-(2-甲基-1H-吲哚-3-基)环己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与环己酮缩合反应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玥 刘杨岷 +1 位作者 胡婉男 夏咏梅 《精细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6-368,391,共4页
通过比较Lewis酸、质子酸、无机酸酐、分子筛、酸化蒙脱土在催化甘油与环己酮缩合反应中的活性,研究了催化剂结构和性质对环己酮转化率和反应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ewis酸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而且表现为L酸和B酸两种酸的催化... 通过比较Lewis酸、质子酸、无机酸酐、分子筛、酸化蒙脱土在催化甘油与环己酮缩合反应中的活性,研究了催化剂结构和性质对环己酮转化率和反应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ewis酸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而且表现为L酸和B酸两种酸的催化形式。催化剂结构对环己酮转化率和反应选择性的影响为:(1)Lewis酸的构成:对相同阴离子的Lewis酸而言,其阳离子的L酸酸强度越强或水解程度越大,催化活性和2-羟甲基-1,4-二氧杂螺环[4,5]癸烷(产物a)的选择性越高;对相同阳离子的Lewis酸而言,其盐酸盐型的催化活性和产物a的选择性要高于硫酸盐型的;(2)水合硫酸盐的催化活性与其煅烧温度有关。催化活性和产物a的选择性最好的Lewis酸为AlCl3。当n(AlCl3)∶n(环己酮)∶n(甘油)=1∶10 000∶15 000,带水剂环己烷加入量为反应物总体积的47%,92℃回流反应2 h,环己酮转化率为97.9%;最终产物中产物a的选择性为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酮 甘油 缩酮 催化 LEWIS酸 缩合 选择性 2-甲基-1 4-二氧杂螺环[4 5]癸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位阻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合成手性环氧化合物
8
作者 孙允凯 阳年发 +2 位作者 吴诗 凌莹 欧阳昆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59-1565,共7页
采用大位阻的有机锂试剂或格氏试剂与卤代烯烃偶联合成了7种大位阻取代烯烃. 以Oxone(KHSO5)作为氧化剂, 分别在D-果糖衍生酮和(2S,5R)-2-异丙基-5-甲基环己酮为催化剂的催化下, 将合成的7种大位阻取代烯烃转变成了7个大位阻的手性... 采用大位阻的有机锂试剂或格氏试剂与卤代烯烃偶联合成了7种大位阻取代烯烃. 以Oxone(KHSO5)作为氧化剂, 分别在D-果糖衍生酮和(2S,5R)-2-异丙基-5-甲基环己酮为催化剂的催化下, 将合成的7种大位阻取代烯烃转变成了7个大位阻的手性环氧化合物. 其中以D-果糖衍生酮的对映选择性最好, 当双键碳上含有3个取代基时, 对映选择性最高, e.e.值为96.8%~99.5%. (2S, 5R)-2-异丙基-5-甲基环己酮的对映选择性较差, 无论是一取代的烯烃还是三取代的烯烃, 其e.e.值均介于25.6%~34.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甲基 取代烯烃 不对称环氧化 D.果糖衍生酮 (2S 5R)-2-异丙基-5-甲基环己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还原酶中立体选择性还原位点的突变及其产物分析
9
作者 李凌凌 吕早生 +3 位作者 左振宇 杨忠华 刘曜宁 宋采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4-222,共9页
为验证糖多孢红霉菌聚酮合成酶中酮还原酶(Ery KR)的LDD模式序列是否为控制2-甲基环己酮立体选择性还原的位点,构建了分别异源表达聚酮合成酶模块1的酮还原酶(Ery KR1)、模块2的酮还原酶(Ery KR2)、LDD残基替换为PQQ(LDD→PQQ)的EryKR1... 为验证糖多孢红霉菌聚酮合成酶中酮还原酶(Ery KR)的LDD模式序列是否为控制2-甲基环己酮立体选择性还原的位点,构建了分别异源表达聚酮合成酶模块1的酮还原酶(Ery KR1)、模块2的酮还原酶(Ery KR2)、LDD残基替换为PQQ(LDD→PQQ)的EryKR1及PQQ替换为LDD(PQQ→LDD)的Ery KR2的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p ET28a-eryKR1)、E.coliBL21(pET28a-ery KR2)、E.coli BL21(p ET28a-Tery KR1)和E.coli BL21(p ET28a-Tery KR2)。SDS-PAGE实验证明,经IPTG诱导后4个重组菌中都表达出相应的酮还原酶。粗酶液的比酶活分别为1.49 U/mg、0.37 U/mg、0.94 U/mg和0.31 U/mg。利用气相色谱分别检测4个重组菌还原2-甲基环己酮体系中产物的立体结构,结果显示与野生型Ery KR1的还原产物以顺式-2-甲基环己醇为主不同,LDD→PQQ的突变型Ery KR1催化2-甲基环己酮的还原产物主要为反式-2-甲基环己醇,而PQQ→LDD的突变型Ery KR2的主要还原产物也由野生型Ery KR2的反式-2-甲基环己醇转变成顺式-2-甲基环己醇,证实了LDD模式序列确实为酶中控制2-甲基环己酮立体选择性还原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酮合成酶 酮还原酶 2-甲基环己酮 突变 立体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类季铵盐阳离子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炼油厂废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耿仁勇 吕雪川 +3 位作者 李国轲 焦玉娟 高肖汉 李法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7-433,共7页
为提高环氧氯丙烷胺类絮凝剂的絮凝性能,以2-甲基咪唑为交联剂,以环氧氯丙烷、二甲胺为原料,制备了新型季铵盐阳离子絮凝剂——MZO,并对其进行红外、核磁表征.采用MZO对抚顺炼油厂废水进行絮凝除浊试验,并与其他6种改性絮凝剂〔交联剂... 为提高环氧氯丙烷胺类絮凝剂的絮凝性能,以2-甲基咪唑为交联剂,以环氧氯丙烷、二甲胺为原料,制备了新型季铵盐阳离子絮凝剂——MZO,并对其进行红外、核磁表征.采用MZO对抚顺炼油厂废水进行絮凝除浊试验,并与其他6种改性絮凝剂〔交联剂分别为HMTA(六次甲基四胺)、DET(二乙烯三胺)、TER(三乙烯四胺)、ED(乙二胺)、TE(三乙胺)、DAA(二烯丙基胺)〕进行了对比.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MZO投加量、絮凝温度及其与PFC(聚合氯化铁)复配使用等因素对絮凝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使用条件.结果表明:1MZO的阳离子度为41.1%,并非最高,但MZO对炼油废水的除浊率能达到98.8%,比其他6种改性絮凝剂提高了1.2%~20.0%不等;2单因素试验确定MZO的最佳絮凝温度为60℃,最佳投加量为30mg/L,MZO与PFC的最佳复配比(质量比)为1∶40;3结合正交试验结果、生产及经济因素确定其最佳使用条件:絮凝温度为55℃,投加量为25 mg/L,复配比(质量比)为1∶20,在此条件下,复配后絮凝剂的除浊率达到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氯丙烷 二甲胺 2-甲基咪唑 絮凝 炼油厂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卤阻燃PF/EP/GF布复合材料的固化性能和阻燃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燕琴 季莹 倪礼忠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采用环氧树脂(EP)作固化剂,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DMP30)作固化促进剂改善酚醛树脂(PF)的固化性能,以氢氧化铝和有机磷阻燃剂协同改性其阻燃性能,将其涂覆于玻璃纤维(GF)布上,压制成无卤阻燃PF/EP/GF布复合材料。用傅立叶变换红... 采用环氧树脂(EP)作固化剂,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DMP30)作固化促进剂改善酚醛树脂(PF)的固化性能,以氢氧化铝和有机磷阻燃剂协同改性其阻燃性能,将其涂覆于玻璃纤维(GF)布上,压制成无卤阻燃PF/EP/GF布复合材料。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和差示扫描量热(DSC)仪对无卤阻燃PF/EP/GF布复合材料的固化反应机理、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测试了该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无卤阻燃PF/EP/GF布复合材料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a=75.7kJ/mol、反应级数n=0.91,起始固化温度、固化峰顶温度、固化终止温度分别为108.6、133.2、152.9℃;当氢氧化铝质量分数为14%、DMP30质量分数为1%、有机磷阻燃剂质量分数为4.8%时,无卤阻燃PF/EP/GF布复合材料的固化性能、阻燃性能均达到较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氢氧化铝 2 4 6-三(二甲胺甲基)-苯酚 玻璃纤维布 固化反应动力学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磺基甜菜碱型两性离子均聚物
12
作者 王洪军 万芯瑗 +1 位作者 杨建 李洁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8,共4页
为了实现两性离子可控聚合,文中以溴异丁酰基-叔丁氧碳基乙二胺(BDBBr)为引发剂,溴化亚铜为催化剂,2,2’-联吡啶(Bpy)为配体,用原子转移自由基法(ATRP)将3-(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胺基)丙磺酸盐(DMAPS)进行聚合,考察了溶剂体系、反应... 为了实现两性离子可控聚合,文中以溴异丁酰基-叔丁氧碳基乙二胺(BDBBr)为引发剂,溴化亚铜为催化剂,2,2’-联吡啶(Bpy)为配体,用原子转移自由基法(ATRP)将3-(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胺基)丙磺酸盐(DMAPS)进行聚合,考察了溶剂体系、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测定了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良溶剂体系三氟乙醇/异丙醇=20∶1(体积比)和室温30℃条件下,得到目标聚合度Xn=50和Xn=100的磺酸盐两性离子聚合物。反应温度为60℃的聚合物比温度为30℃的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更低,分子量分布更宽。随着时间的延长,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大且转化率逐渐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聚合物 3-(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胺基)丙磺酸盐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