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对甲基丁香酚及其类似物2-烯丙基-4,5-二甲氧基苯酚的行为和电生理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盼盼 张杰 +3 位作者 张艳 严善春 刘伟 王桂荣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5-796,共12页
【目的】针对全球重要果蔬害虫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基于雄性引诱剂的雄性歼灭技术(male annihilation technique,MAT)已被广泛应用,其中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ME)作为核心引诱剂,对雄虫表现出高效的引诱作用。然而,现有... 【目的】针对全球重要果蔬害虫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基于雄性引诱剂的雄性歼灭技术(male annihilation technique,MAT)已被广泛应用,其中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ME)作为核心引诱剂,对雄虫表现出高效的引诱作用。然而,现有技术主要针对雄虫,雌虫对ME的行为反应及其嗅觉感知能力尚不明确,成为限制以ME为基础的雌性引诱剂全面优化的瓶颈。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揭示橘小实蝇雌成虫对ME的行为反应及嗅觉感知能力,探索ME在橘小实蝇雌虫中的潜在生物学作用,为优化应用ME的雌虫防控策略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为明确橘小实蝇雌成虫对ME的行为反应和感知能力,选择生理状态活跃的12日龄雌雄成虫作为试虫,首先利用嗅觉陷阱实验与四臂嗅觉仪实验测试了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对剂量为1000和100μg的ME以及具有类似诱雄功能的2-烯丙基-4,5-二甲氧基苯酚(2-allyl-4,5-dimethoxy phenol,DMP)的趋向行为,对剂量为1000μg ME和DMP的取食行为;其次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实验测定剂量为0.1,1,10和100μg的ME和DMP引起的橘小实蝇雌雄成虫的EAG反应;最后利用单感器技术(single sensillum recording,SSR)记录了橘小实蝇雌雄成虫触角上锥形感器对ME和DMP的SSR反应。【结果】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橘小实蝇雌成虫未对ME和DMP表现出明显的趋向行为或取食倾向,而雄成虫表现强烈的行为反应。然而,EAG实验则显示,橘小实蝇雌成虫与雄成虫类似,对ME和DMP均产生了显著的嗅觉响应;进一步的SSR实验发现,橘小实蝇雌成虫具有与雄成虫类似的嗅觉感器,负责ME和DMP的感知。【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橘小实蝇雌成虫具备与雄成虫类似的ME嗅觉感知机制,但ME对雌成虫的行为的影响不同于对雄成虫的诱集功能,ME对雌成虫可能具有其他潜在的生物学作用。这些结果为深入理解橘小实蝇对ME的感知与行为反应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同时为改良雌虫行为调控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态行为 甲基丁香酚 2-烯丙基-4 5-甲氧基苯酚 行为反应 电生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M-22分子筛催化2-甲基萘与甲醇烷基化的失活机理
2
作者 李亚兴 苏凯宁 +6 位作者 张昊天 吴玉超 张若霖 徐华 陈菲 杨卫胜 孟祥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4-605,共12页
针对MCM-22分子筛催化2-甲基萘与甲醇烷基化反应稳定性不高的问题,进行了催化剂失活机理的研究。分别以高硫氮含量(硫和氮质量分数分别为2948和262μg/g)和低硫氮含量(硫和氮质量分数分别为3.71和3.28μg/g)的2-甲基萘为原料,在温度为35... 针对MCM-22分子筛催化2-甲基萘与甲醇烷基化反应稳定性不高的问题,进行了催化剂失活机理的研究。分别以高硫氮含量(硫和氮质量分数分别为2948和262μg/g)和低硫氮含量(硫和氮质量分数分别为3.71和3.28μg/g)的2-甲基萘为原料,在温度为350℃、压力为2 MPa、n(2-甲基萘)/n(甲醇)为1.0、m(2-甲基萘)/m(2-甲基萘+1,3,5-三甲苯)为0.3、质量空速为0.3 h^(-1)的条件下进行烷基化反应12 h,高硫氮2-甲基萘和低硫氮2-甲基萘的反应转化率分别从反应初期10%和49%下降至5%和39%,因此可以通过减少2-甲基萘的硫、氮杂质含量提高反应活性,但不能提高反应稳定性。通过元素分析、氮气吸附-脱附、NH_(3)-TPD等手段对低硫氮2-甲基萘烷基化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与反应前催化剂相比,反应后催化剂中碳质量分数为25.33%,总比表面积和总酸量分别下降75%和74%。催化剂反应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甲醇自转化生成的积炭覆盖了催化剂的酸中心,以及堵塞了孔道结构,未与2-甲基萘烷基化反应的甲醇转化为低碳烯烃,进而缩合生成多烷基取代的单环和多环芳烃组成的积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 2 6-甲基 烷基化 MCM-22分子筛 失活机理 积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与α-淀粉酶结合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奚宇 余美宏 +3 位作者 赵劲灵 曹瑞 程洁仪 李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71-179,共9页
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bis(2-methyl-3-furyl)disulfide,BMFDS]是肉类的一种关键香气化合物,它与口腔中的α-淀粉酶相互作用,影响人体对香气的感知。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zeta-电位检测、蛋白质表面... 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bis(2-methyl-3-furyl)disulfide,BMFDS]是肉类的一种关键香气化合物,它与口腔中的α-淀粉酶相互作用,影响人体对香气的感知。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zeta-电位检测、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分子对接分析等方法研究BMFDS与α-淀粉酶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pH值对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BMFDS与α-淀粉酶之间自发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基态复合物,对α-淀粉酶的荧光产生了静态猝灭。不同pH条件下其相互作用强度顺序为pH 7.0>pH 8.5>pH 5.0,但都以疏水相互作用为主。pH会影响BMFDS与α-淀粉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但并不会改变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反应类型。总之,BMFDS和α-淀粉酶之间存在非共价相互作用,使α-淀粉酶结构松散,且在3种pH条件下的作用强度有差异。该研究可为后续肉类风味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2-甲基-3-呋喃基)硫醚 Α-淀粉酶 相互作用机制 pH 疏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二甲基-2-十三碳醇乙酸酯的全合成 被引量:2
4
作者 孟祎 陈立功 +2 位作者 许艳杰 古险峰 宋芸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71-974,共4页
对松叶蜂 ( Diprion pini)性信息素活性组分 3,7-二甲基 -2 -十三碳醇乙酸酯的全合成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一条新的合成外消旋 3,7-二甲基 -2 -十三碳醇乙酸酯的合成路线 .以正辛醇为原料合成了 2 -甲基 -1 -辛烷基锂 ;以丙二酸二乙酯和 2... 对松叶蜂 ( Diprion pini)性信息素活性组分 3,7-二甲基 -2 -十三碳醇乙酸酯的全合成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一条新的合成外消旋 3,7-二甲基 -2 -十三碳醇乙酸酯的合成路线 .以正辛醇为原料合成了 2 -甲基 -1 -辛烷基锂 ;以丙二酸二乙酯和 2 ,3-环氧丁烷为原料合成了 3,4 -二甲基 -γ-丁内酯 .2 -甲基 -1 -辛烷基锂与 3,4 -二甲基 -γ-丁内酯反应 ,得到的酮醇再经黄鸣龙还原 ,得到 3,7-二甲基 -2 -十三碳醇 ,酯化 ,得到 3,7-二甲基 -2 -十三碳醇乙酸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叶峰 性信息素 甲基-十三碳醇 性引诱剂 全合成 生物监测 性引诱剂 松林 害虫 3 7-甲基-2-十三碳醇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酸水溶液中2-芳亚甲基茚-1,3-二酮衍生物的高效合成
5
作者 周志刚 许招会 黄清水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9-412,共4页
在葡萄糖酸水溶液中,通过芳香醛和茚-1,3-二酮发生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了6种2-芳亚甲基茚-1,3-二酮衍生物.该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收率高(84%~95%)及葡萄糖酸水溶液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关键词 芳香醛 -1 3- 葡萄糖酸水溶液 2-芳亚甲基-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二(2′-氨基亚乙基)-2-甲基咪唑溴盐与环氧树脂E-51的固化工艺
6
作者 苏泽 白金虎 +2 位作者 吴琼 刘龙 张延强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通过咪唑环上的季铵化反应,制备一种适用于环氧树脂的双氨基咪唑类离子液体固化剂1,3-二(2′-氨基亚乙基)-2-甲基咪唑溴盐(DAIL)。以环氧树脂E-51作为基体树脂,深入研究DAIL作为固化剂的固化工艺条件和固化物的性能。结果表明,DAIL可作... 通过咪唑环上的季铵化反应,制备一种适用于环氧树脂的双氨基咪唑类离子液体固化剂1,3-二(2′-氨基亚乙基)-2-甲基咪唑溴盐(DAIL)。以环氧树脂E-51作为基体树脂,深入研究DAIL作为固化剂的固化工艺条件和固化物的性能。结果表明,DAIL可作为环氧树脂E-51的中温固化剂使用,二者的最佳质量比为DAIL∶E-51=20∶100,最佳固化温度范围为74~105℃,后固化温度为162℃,固化后的浇注体样条抗拉强度为159 MPa,弹性模量为2281 MPa,断裂伸长率为12.8%,热分解温度为424.4℃。DMA分析表明DAIL/E-51浇注体最大损耗因子tanδ为0.56,玻璃转化温度θg为83℃,对应的贮存模量E为290 MPa,交联密度为30149 mol·m^(-3)。该结果为高力学性能中温环氧树脂固化剂的使用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2-氨基亚乙基)-2-甲基咪唑溴盐 环氧树脂 固化剂 固化原理 固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配体4,6-二甲基-2-嘧啶硫乙酸的合成、电化学性质及离子识别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颜振宁 郭一鹏 +2 位作者 王宇婷 冶保献 樊耀亭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59,共4页
合成了一个新配体4,6-二甲基-2-嘧啶硫乙酸(Hdmpytaa)。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示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4,6-二甲基-2-嘧啶硫乙酸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玻碳电极表面存在吸附特性,在0.1 mol/L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的N,N-二甲... 合成了一个新配体4,6-二甲基-2-嘧啶硫乙酸(Hdmpytaa)。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示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4,6-二甲基-2-嘧啶硫乙酸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玻碳电极表面存在吸附特性,在0.1 mol/L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的N,N-二甲基甲酰胺底液中于-0.83 V(vs.SCE)处有一灵敏的还原峰,其电极反应过程是单电子转移,传递系数α为0.74。利用循环伏安法还研究了该化合物对过渡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发现该化合物在一定浓度下对Cu2+和Pb2+有较好的选择识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6-甲基-2-嘧啶硫乙酸 伏安法 玻碳电极 离子识别性能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形貌对Ru/CeO_(2)液相催化还原N-二甲基亚硝胺的影响
8
作者 信晋凯 孙玉菡 +2 位作者 余乐 郑寿荣 许昭怡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88-3797,共10页
采用3种不同形貌的氧化铈(立方体c-CeO_(2)、棒状r-CeO_(2)与八面体o-CeO_(2))为载体,采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Ru/CeO_(2)催化剂,并研究了水中N-二甲基亚硝胺(NDMA)的催化加氢还原反应.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的NDMA还原活性顺序为Ru/c-CeO_(2)... 采用3种不同形貌的氧化铈(立方体c-CeO_(2)、棒状r-CeO_(2)与八面体o-CeO_(2))为载体,采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Ru/CeO_(2)催化剂,并研究了水中N-二甲基亚硝胺(NDMA)的催化加氢还原反应.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的NDMA还原活性顺序为Ru/c-CeO_(2)>Ru/o-CeO_(2)>Ru/r-CeO_(2).XPS、拉曼等表征结果显示,Ru/c-CeO_(2)具有较高的Run+和适量的氧空位含量,其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最强,具有最高的还原活性.NDMA液相催化还原反应符合朗格缪尔-欣谢尔伍德模型,NDMA在催化表面的吸附是反应的控制步骤.催化剂对NDMA催化还原效率随着pH的升高呈倒火山型变化.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利用后,仍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催化加氢 N-甲基亚硝胺(NDMA) Ru/CeO_(2)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4,5-二氰基-2-三氟甲基咪唑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水艳 杨明霞 辛婉婉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79,共6页
以4,5-二氰基-2-三氟甲基咪唑(TDI)和无水氯化锂为原料,制备高纯4,5-二氰基-2-三氟甲基咪唑锂(LiTDI)。考察了原料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粗品收率的影响,以及重结晶溶剂、溶剂用量、降温速率、重结晶时间对产品纯度和收率的... 以4,5-二氰基-2-三氟甲基咪唑(TDI)和无水氯化锂为原料,制备高纯4,5-二氰基-2-三氟甲基咪唑锂(LiTDI)。考察了原料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粗品收率的影响,以及重结晶溶剂、溶剂用量、降温速率、重结晶时间对产品纯度和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m(DMC)/m(TDI)=2、n(LiCl)/n(TDI)=1、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5 h条件下,反应液经过滤-浓缩-降温结晶后,粗品收率可达78%;在重结晶溶剂为乙二醇二甲醚、m(乙二醇二甲醚)/m(LiTDI粗品)=2、降温速率为3℃/h、结晶时间为10 h条件下,制得的LiTDI纯度≥99.95%、收率可达88%。此外,LiTDI作为锂离子电池添加剂,可以显著提升锂电池的常温和高温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5-氰基-2-三氟甲基咪唑锂 4 5-氰基-2-三氟甲基咪唑 氯化锂 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宋金鹏 仲秀芳 +3 位作者 李学思 曹振华 彭新辉 范光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共8页
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HDMF)是一种具有焦糖味的安全优良的甜味香料和增香剂,其阈值低、香势好且特征性强,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烟草等产品中,市场需求量大,尤其是天然来源的HDMF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然而,天然来源的HDMF产量较... 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HDMF)是一种具有焦糖味的安全优良的甜味香料和增香剂,其阈值低、香势好且特征性强,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烟草等产品中,市场需求量大,尤其是天然来源的HDMF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然而,天然来源的HDMF产量较低,尚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该文从其应用、检测、生产方法、合成HDMF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合成HDMF的机制与关键酶及其发酵培养影响因素进行简述,重点侧重于已报道的具有合成HDMF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合成HDMF的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其发酵的培养因素,旨在为后续筛选、改造获得优良高产HDMF微生物菌株,并优化微生物发酵条件实现生物法高效制备天然HDMF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2 5-甲基-3(2H)-呋喃酮 微生物合成 合成机制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氨基-2,2-二甲基丙酰胺的合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瑾 彭小海 +2 位作者 钟敏 尤庆亮 喻宗沅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9期49-51,共3页
以氰乙酸甲酯为原料经双甲基化、氨解、还原三步合成了3-氨基-2,2-二甲基丙酰胺。在双甲基化步骤中以绿色环保的碳酸二甲酯作为甲基化试剂进行反应,氨解、还原反应在高压釜中同时进行,中间产物不经处理,反应总收率由氨解和还原分别单独... 以氰乙酸甲酯为原料经双甲基化、氨解、还原三步合成了3-氨基-2,2-二甲基丙酰胺。在双甲基化步骤中以绿色环保的碳酸二甲酯作为甲基化试剂进行反应,氨解、还原反应在高压釜中同时进行,中间产物不经处理,反应总收率由氨解和还原分别单独进行的80%左右提高到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甲酯 甲基 氨解 还原 2 2-二甲基氰乙酸甲酯 3-氨基-2 2-甲基丙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羧甲基-2-甲基苯并咪唑内鎓盐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9
12
作者 倪青玲 李发思 +2 位作者 金伶伶 贺鹏喜 王修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81-1184,共4页
以2-甲基苯并咪唑为原料,合成了一个新型的苯并咪唑二羧酸衍生物,基结构通过IR,1H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固态时标题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这些一维无限链状结构又通过链... 以2-甲基苯并咪唑为原料,合成了一个新型的苯并咪唑二羧酸衍生物,基结构通过IR,1H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固态时标题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这些一维无限链状结构又通过链与链间的苯并咪唑环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结构。标题化合物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Mr:568.54,a=19.821(3),b=7,.4501(11),c=20.093(3),β=116.479(3),°v=2655.8(3)3,z=4,Dc=1.422 mg.m-3,F(000)=1200,最终偏离因子R=0.0675,wR=0.21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 N N'-甲基-2-甲基苯并咪唑 合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偕二硝甲基-5-硝基四唑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敏 葛忠学 +3 位作者 毕福强 许诚 刘庆 李陶琦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8-690,共3页
以5-硝基四唑钠盐二水合物为原料,经取代反应和硝化-水解反应两步合成出了2-偕二硝甲基-5-硝基四唑(HDNMNT),总收率51.89%,采用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为了研究HDNMNT的性能,运用量子化学方法预估了HDNMNT... 以5-硝基四唑钠盐二水合物为原料,经取代反应和硝化-水解反应两步合成出了2-偕二硝甲基-5-硝基四唑(HDNMNT),总收率51.89%,采用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为了研究HDNMNT的性能,运用量子化学方法预估了HDNMNT的理论密度、固相生成焓和爆轰性能,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其热稳定性。结果表明:HDNMNT理论密度高达1.88g·cm-3,固相标准生成焓为273.0kJ·mol-1,爆轰性能与RDX相当:爆速为8.732km·s-1,爆压为35.4GPa,但是热分解温度仅为120℃,热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2-甲基-5-硝基四唑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酰氯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龙丽娟 秦舒浩 +3 位作者 张凯 何文涛 刘辉 于杰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29,共4页
以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酚为原料,三乙胺作为溶剂与缚酸剂,合成聚丙烯成核剂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酰钠(NA-11)的中间体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酰氯。主要讨论了反应条件、三氯氧磷(POCl3... 以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酚为原料,三乙胺作为溶剂与缚酸剂,合成聚丙烯成核剂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酰钠(NA-11)的中间体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酰氯。主要讨论了反应条件、三氯氧磷(POCl3)的滴加温度、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OCl3滴加温度为5℃、反应温度为40℃、反应2 h下收率为85.16%,产品质量较好。重结晶溶剂选择乙腈。对产物进行了IR、TGA、1H NMR与MS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结构与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酰氯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甲基双(4 6-叔丁基苯)酚 三氯氧磷 三乙胺 2 2-甲基双(4 6-叔丁基苯基)磷酰氯 反应 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并噻吩和4-甲基二苯并噻吩在Mo和CoMo/γ-Al_2O_3催化剂上加氢脱硫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16
15
作者 徐永强 赵瑞玉 +2 位作者 商红岩 赵会吉 刘晨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21,共8页
研究了二苯并噻吩(DBT)和4-甲基二苯并噻吩(4-MDBT)在Mo/γ-Al_2O3和CoMo/γ-Al_2O_3上加氢脱硫反应的产物分布及其可能的反应网络,并通过反应压力和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揭示了加氢脱硫反应的可能机理。DBT在Mo/γ-Al_2O_3上的加氢脱... 研究了二苯并噻吩(DBT)和4-甲基二苯并噻吩(4-MDBT)在Mo/γ-Al_2O3和CoMo/γ-Al_2O_3上加氢脱硫反应的产物分布及其可能的反应网络,并通过反应压力和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揭示了加氢脱硫反应的可能机理。DBT在Mo/γ-Al_2O_3上的加氢脱硫反应主要通过直接氢解路径和加氢路径进行,两种途径的作用相近;在CoMo/γ-Al_2O_3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主要通过直接氢解路径进行。4-MDBT在Mo/γ-Al_2O_3和CoMo/γ-Al_2O_3上的加氢脱硫反应主要通过加氢路径进行。Co的加入有助于提高Mo/γ-Al_2O_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尤其是直接氢解脱硫活性。4-MDBT加氢脱硫反应中加氢路径的相对作用显著大于DBT加氢脱硫反应的加氢路径,间接证明4-MDBT的加氢脱硫过程存在对“端连吸附”的空间位阻。4-MDBT分子中甲基的供电子作用有利于促进苯环的加氢反应,从而有助于缩小与DBT分子间加氢脱硫活性的差别。在DBT和4-MDBT加氢脱硫反应中,反应压力和温度对加氢路径的影响大于对氢解路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噻吩 4-甲基苯并噻吩 氧化铝 Mo/γ-Al2O3 CoMo/γ-Al2O3 催化剂 加氢脱硫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二(2-羟基苯亚甲基)-二氨基硫脲与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巧军 戴荣斌 +4 位作者 李勤喜 曲建强 王流芳 吴集贵 崔景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11-916,共6页
In order to develop novel antitumor d rugs,1,5-bis(2-hydroxybenzylidene)-thiocarbohydrazide(HL)and its Ag ?Complex([Ag2L]·NO3)have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 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UV,1 H NMR and molar co... In order to develop novel antitumor d rugs,1,5-bis(2-hydroxybenzylidene)-thiocarbohydrazide(HL)and its Ag ?Complex([Ag2L]·NO3)have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 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UV,1 H NMR and molar conductance,respectively.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them on five tumor cell lines,including HL-60,Bel-7402,EJ,HCT-8and A431 have been measured by using MTT(Dimethoxyneotetrazolium)colorimetric assay and SRB(Sulforhodamine B)assay.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Ag Complex has str onger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five t umor cell lines than the ligand,especially showed very stro ng effect on HL-60cell and Bel-7402c ell.When the exposure concentration of the complex was 10-5mol·L-1,The inhibitory rate is over 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细胞系 抗肿瘤作用 银配合物 1 5-2(2-羟基苯亚甲基)-氨基硫脲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酸二(4-甲基-2-戊酯)磺酸钠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华平 张跃军 +1 位作者 沙兆林 李建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31-633,共3页
研究了采用非外加相转移催化剂在敞开体系中进行反应合成琥珀酸二 (4 甲基 2 戊酯 )磺酸钠的新方法 (Ⅰ )。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 :n(4 甲基 2 戊醇 )∶n (顺酐 ) =2 .40∶1.0 0 ,于 130℃下酯化反应 2 .5h ,得到收率为 96 %的酯化产物... 研究了采用非外加相转移催化剂在敞开体系中进行反应合成琥珀酸二 (4 甲基 2 戊酯 )磺酸钠的新方法 (Ⅰ )。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 :n(4 甲基 2 戊醇 )∶n (顺酐 ) =2 .40∶1.0 0 ,于 130℃下酯化反应 2 .5h ,得到收率为 96 %的酯化产物。n (亚硫酸氢钠 )∶n (顺酐 ) =1.10∶1.0 0 ,加热介质温度为 140℃下磺化反应 3 .2 5h。测定了所得产物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乳化率和渗透率分别为 2 .895× 10 -2 N/m、3 .0 2× 10 -2 mol/L、1.5 8min和 6 .5s。与外加相转移催化剂的方法(Ⅱ )进行性能对比 ,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所得产物的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相近。而方法Ⅰ比方法Ⅱ减少了水洗、蒸馏和外加相转移催化剂的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基琥珀酸(4-甲基-2-戊酯)磺酸钠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酯化 磺化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氟离子荧光识别主体2,3-二(2-吡咯酰胺)甲基喹喔啉的合成、结构及离子识别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文智 尹振明 +1 位作者 何家骐 程津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269-2272,共4页
设计并合成了 2 ,3 -二 ( 2 -吡咯酰胺 )甲基喹喔啉化合物 2 .通过 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了该化合物的固态结构 .分别利用荧光和紫外 -可见光谱技术研究了其对阴离子的识别 ,发现化合物 2能在 DMSO中对氟离子进行有效的选择性识别 ,主要的... 设计并合成了 2 ,3 -二 ( 2 -吡咯酰胺 )甲基喹喔啉化合物 2 .通过 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了该化合物的固态结构 .分别利用荧光和紫外 -可见光谱技术研究了其对阴离子的识别 ,发现化合物 2能在 DMSO中对氟离子进行有效的选择性识别 ,主要的识别位点为吡咯 NH和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2-吡咯酰胺)甲基喹喔啉 合成 晶体结构 氟离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核糖核酸与3-氨基-6-二甲氨基-2-甲基吩嗪盐酸盐反应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迟燕华 董发勤 +2 位作者 庄稼 赵志龙 李克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14-818,共5页
采用UV光谱法 ,发现在pH 7~ 8的缓冲溶液中 ,脱氧核糖核酸 (DNA)与 3 氨基 6 二甲氨基 2 甲基吩嗪盐酸盐 (ZR)相互作用 ,生成红色配合物 ,此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为 5 2 0nm。反应前后的吸收光谱变化明显 ,配合物的吸收峰值红移 70n... 采用UV光谱法 ,发现在pH 7~ 8的缓冲溶液中 ,脱氧核糖核酸 (DNA)与 3 氨基 6 二甲氨基 2 甲基吩嗪盐酸盐 (ZR)相互作用 ,生成红色配合物 ,此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为 5 2 0nm。反应前后的吸收光谱变化明显 ,配合物的吸收峰值红移 70nm。测得该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 =1 5× 10 6mol-1·L·cm-1;最大结合数n =30 3。研究了体系的酸度、温度、时间等基本反应条件。离子强度的改变对体系的吸光度有明显的影响。实验研究了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探针的结合模式 ,认为该反应基本符合Scatchard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机理 DNA 脱氧核糖核酸 3-氨基-6-甲氨基-2-甲基吩嗪盐酸盐 UV光谱法 结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6-三硝基甲苯对2,3-二羟甲基-2,3-二硝基-1,4-丁二醇四硝酸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娟 刘大斌 周新利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1-165,共5页
为了更好地改善2,3-二羟甲基-2,3-二硝基-1,4-丁二醇四硝酸酯(2,3-bis(hydroxymethyl)-2,3-dinitro-1,4-butanediol tetranitrate,BHDBT)的某些性能,通过2,4,6-三硝基甲苯(2,4,6-trinitrotoluene,TNT)对BHDBT进行包覆研究了其对BHDBT性... 为了更好地改善2,3-二羟甲基-2,3-二硝基-1,4-丁二醇四硝酸酯(2,3-bis(hydroxymethyl)-2,3-dinitro-1,4-butanediol tetranitrate,BHDBT)的某些性能,通过2,4,6-三硝基甲苯(2,4,6-trinitrotoluene,TNT)对BHDBT进行包覆研究了其对BHDBT性能的影响。以BHDBT为主体,采用溶液水悬浮法,分别与质量分数为3%、8%和10%的TNT混合得到样品1,2,3,对混合前后样品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测试。比较结果发现,样品1和样品2的热安定略有降低,样品3的热安定性略有提高,且3种样品的分解热均显著提高,分解残渣均增加。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激光粒度仪进行分析,发现样品1的粒度变化不显著,样品2和3的颗粒明显变大。机械感度测试结果表明,样品3与BHDBT相比,撞击感度有下降的趋势,而样品1和2没有显著变化;3种样品的摩擦感度均与BHDBT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甲基-2 3-硝基-1 4-醇四硝酸酯 2 4 6-三硝基甲苯 混合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